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设计
展开《铁杵成针》选自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文言文二则》。本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不认真读书,看到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的场景,深受感动,从此认真读书,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文言文篇幅简短,故事情节简单,但却给人以深深地启示。在字词理解上,课文提供了注释,且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这缓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学情分析: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四年级的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篇幅有限,对他们来说给文言文断句和理解文言文是比较有难度的。有些学生甚至会对其产生畏惧心理。但是,本课所选的两则文言文部分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扩词法对其进行理解。通过《囊萤夜读》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扩词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卒”字,会写“逢、卒”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掌握几种基本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即借助注释、扩词法、联想法、联系前文。
4.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倒装、省略。
5.通过补写对话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几种基本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即借助注释、扩词法、联想法、联系前文。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倒装、省略。
3.通过补写对话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品质。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2.以课文为例,注重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先学后练,教师适当点拨扶助。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课前热身小游戏——我问你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文风格“豪迈奔放、飘逸若仙”。
有“诗仙”之称。
杜甫称其作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李白有如此高的成就,他的童年会是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文言文——《铁杵成针》。
3.学生读题,同时解释题目,再指名几个学生读题。
预设1:陈述语气:认为铁杵成针理所当然。
预设2:疑问语气:对其表示怀疑。
预设3:感叹语气:听出了你的感叹。
【设计意图:不同语气读课题,奠定了学生学习《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的情感基调。在后期的学习中,学生在情感上自然而然的会与故事里的人物产生共鸣。】
4.过渡:那么到底哪种语气更好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品品。
板块二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掌握翻译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读,老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比较两者停顿的不同,并做好记号。
2.学生生交流之后自主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小结:读文言文,有标点的地方要读出停顿;当句子较长没有标点符号时,要根据意思读出停顿。
3.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李白、老媪)
4.重点讲讲“媪”字:女性、年长的、妇人。(关注插图)古代统称妇女为“媪”。
5.课文围绕这两个人物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翻译方法试着翻译。说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扩词法。生交流。
(1)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预设1:弃,放弃。世世代代传说李太白读书山中,学业没完成就放弃了。
预设2:世世代代传说李太白在山中读书,学业没完成就放弃了。
点拨:“读书山中”倒装。拓展:鱼儿在水中嬉戏——鱼儿嬉戏水中;姜太公在河畔垂钓——姜太公垂钓河畔;小娃在池中采莲——小娃采莲池中。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意在加深学生对倒装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提问:学过的含有“逢”的成语和诗句有哪些?
预设:“久别重逢、狭路相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碰见,遇见。经过这条消息,碰见老婆婆正在磨铁杵。
点拨:借助学过的成语和诗句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板书:联想法)
【设计意图:以旧带新,意在提醒学生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与古诗文和成语的学习结合起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古语词的理解体系。】
(4)问之,曰:“欲作针。”
提问:“之”指谁?预设:“之”就是老婆婆。
点拨:联系前文也是理解文言文的好办法。(板书:联系前文)
提问:谁问?谁答?“欲”是什么意思?
预设:李白问老媪婆婆,老婆婆说:“我想要把这根铁杵磨成针。”
(5)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预设:
起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经过: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结果: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你们能用自己的话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呢?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4(2)。生交流。
预设:
起因:李白没完成学业就跑出去玩了。
经过:李白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婆婆,问她为什么磨针。
结果:李白回家继续学习。
8.过渡:故事如此简单,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呢?请关注本单元要学习的语文要素。
板块三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1.出示篇章页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请同学们将目光聚焦到他们的对话上。PPT出示对话。(板书:对话)
问之,曰:“欲作针。”
现在同桌合作来读读他们的对话,有什么疑惑?是呀,李白到底说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你能根据语境编写对话吗?同桌之间练一练对话。
李白曰:“_________________。”
老媪曰:“_________________。”
生交流。
预设1:李白:“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媪:“我在磨针。”(有礼貌的李太白)
预设2:李白:“老婆婆你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媪:“我想把铁杵磨成针。”(好奇心强的李太白)
谦逊有礼的李太白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预设3:预设:李白向老婆婆作揖,“婆婆您好,我是李太白,您为什么要磨铁杵呢?”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2.老婆婆今天磨了就结束了吗?没有。起风了,老媪在——磨针;下雨了,老媪躲在树下——磨针;顶着炎炎的烈日,老媪在——磨针。日复一日的磨。
3.齐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太白明白了什么,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小练笔: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太白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交流。(板书:心理)
预设1:老婆婆每天在磨针,真有毅力,我要向她学习。
预设2:风吹日日晒都档不了老婆婆磨针,我怎么能因为小小的问题就跑出来玩呢,还是赶紧回去学习。
预设3:老婆婆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不分昼夜,不顾风吹雨淋的在磨针,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4.通过李白和老媪的对话及李白的心理活动,你们找到李白能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了吗?
预设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预设2: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肯努力,愿意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5.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老师读后想到了荀子说的一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就是说:雕刻东西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坚持不懈的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老师要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6.学到这儿我们能不能试着背一背这则文言文,先自己试试,请学生试试。
7.现在你们觉得那种语气读课题更合适,一起读。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铁杵成针》,抓住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还学习了四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学以致用,希望这些方法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用上。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对话 借助注释
心理 扩词法
坚持不懈 联想法
联系上文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的教学不同。文言文在朗读和字词理解上与现代文有所出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通过自身范读,帮助学生断句,同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时,首先我抓住一些与现代文意思基本相似的词语入手,缓解学生畏惧心理;其次我让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扩词法等方法进行理解,而不是逐字逐句的讲解。当学生理解不到位或出现不同意见时,我主张让学生自己进行补充或辨析,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让每位学生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在教这则文言文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朗读文言文时,有标点符号的一定要停顿,而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较长的,可以根据意思进行断句;理解文言文大意时,先抓住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再结合重点字词理解整个句子,进而理解整篇文章;感受人物品质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进行细细品味,体会人物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铁杵成针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铁杵成针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再读,读准节奏,结合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链接《程门立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读通句子,精读课文,理解文意,联系生活,深化认识,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