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
主题06 “我的父亲”亲情类阅读-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主题06 “我的父亲”亲情类阅读-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6“我的父亲”亲情类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06“我的父亲”亲情类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06 “我的父亲”亲情类主题阅读
阅读导语
比起父亲,我们更容易察觉到母亲的爱,好像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亲有“怨念”,父亲常年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很少与自己交流,孩子感受更多的是来自母亲的爱,甚至于父子间、父女间生疏到无话可谈。
但是这些并不代表父亲不在意自己的孩子,中国的父亲,他们的爱很深沉,不轻易表露,他们在背后默默地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地,当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便收起羽翼,悄悄的退出。也许只有当孩子们真正长大了,才能体会到父亲的艰辛,体会到幕后英雄的深情……
1.读懂文章,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2.掌握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会仿写此类作文。
方法指导
习题训练
【湖南省邵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19-22题,共14分)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风
①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②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④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⑤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⑥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⑦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⑧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⑨“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⑩但我听清了。
⑪“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⑫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⑬“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⑭“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⑮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⑯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⑰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⑱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⑲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1. 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情节
“我”的情感变化
(1)
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短信
(2)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
(3)
2.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3.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的含义。
4. 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案】1.(1)“我”提议父亲买空调(2)惶恐(3)“我”终于开始了解父亲
2. “不动声色”即不说话,不流露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担心蜡烛熏到“我”的眼睛,默默地把蜡烛移走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3. 坐在柜台后的父亲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墙壁融为一体。父亲不善言辞,把他对“我”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曾经父亲在“我”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我”也未曾深入了解、关心过他。
4. 符合题意即可
示例:似水流年,耳边迂回的是您谆谆的教诲;繁花似锦,追梦的路上是您漫漫的期待;路途漫漫,汗水下充斥的是您满满的慈爱;繁星点点,夜幕下是对您的深深思念;爸爸,我爱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窒息感”及第①段“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可知,(1):“我”提议父亲买空调;
由情节“‘我’收到父亲短信”可知,该情节位于文章第⑤段,结合“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第⑥段“我突然有些惶恐”可知,(2):惶恐;
由情节“父亲邀‘我’回家住”可知,该情节位于文章第⑰段,结合第⑲段“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可知,(3):“我”终于开始了解父亲。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作答时,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可。
“不动声色”,本义指不说话,不流露感情,结合“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可知,文中指父亲发现“我”被蜡烛熏到一声不响地就把蜡烛挪开,表现出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分析。可从浅层、深层两方面分析。
从浅层来看,由文章第③段“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可知,坐在柜台后的父亲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墙壁融为一体;
从深层来看,“蜷在角落里”写出父亲的不善言辞,他把对“我”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结合第⑲段“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可知,曾经父亲在“我”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我”也未曾深入了解、关心过他。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表现父子情深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即可。
示例:儿时,父亲的爱是把我扛在双肩;上学时,父亲的爱是陪我温习功课;长大时,父亲的爱是给我默默的支持。您像一座挺立的高山给我的生命足够的力量,谢谢您,爸爸!
【2022年北京市顺义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二、阅读《父亲的簸箕》,完成习题。(共10分)
父亲的簸箕
杨明
回老家探望父母,大街上飘来一阵叫卖簸箕的吆喝声:“卖簸箕喽--刚编织的簸箕,不结实不要钱呐。"卖簸箕的人骑着咣啷作响的“二八”自行车,车架子两边整齐地吊着金黄、赤白各一串的新簸箕。
我心里正寻思着这年头居然还有卖簸箕的,谁要啊?却见父亲火急火燎地从家里冲了出来,跟我匆匆打个招呼,就转头看簸箕去了。我进了院子和母亲没说几句话,父亲买了个新簸箕笑吟吟地回家了。
“爸,您怎么还买簸箕啊?这年头谁还用?我记得家里不是有一个吗?"我嗔怪父亲说,“庄稼人,怎能离得了簸箕呢?”父亲笑着说,“原先的那个簸箕啊,早就用不成了,挂在偏房的角落里睡觉。”
家乡的簸箕是用竹片编织的,一米方圆,边上有用竹片围绕的檐。没有现代的打谷机时,簸箕是打米后用来吹糠的好家伙,是晾晒东西的好物件,收放轻松方便。我无数次看到父亲端起簸箕一上一下颤抖着,那些没用的糠灰在父亲翻花样的簸动中,纷纷扬扬脱离簸箕落在地上铺起一层雪白。
记得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父亲留住卖簸箕的匠人在家免费吃了一顿晌午饭。父亲的好客,感动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匠人,他让父亲找来沉淀很久的竹篾丝,从自身带的皮革包里取出做簸箕的工具,动手为我家编织起簸箕来。匠人虽然理了个寸头,但根根挺立的白发依然像一层霜,染白他的头顶。匠人精细编织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簸箕完工,还特意用葛藤包了边,经久耐用。由此,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匠人编织的簸箕都成了好朋友。
就是那只簸箕,父亲用它筛选过稻米、高粱、大豆、玉米以及麦粉。春天里,父亲会用簸箕晾晒在盐水里烫了烫的小笋子,小笋子晒干了用油炸熟,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夏季时父亲会用簸箕摊铺着金黄的金银花,小喇叭形的金银花像躺在床上一样在那里舒舒服服睡了个美觉:秋天,簸箕里盛满尖尖的红辣椒,带着露水,鲜灵得很,还有茄瓜、刀把头菜、瓜藤根做的榨菜;冬天来了,簸箕里晾开的是一根根红薯条,父亲将它们置放在屋顶,让那微凉的霜花包裹着薯条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那些打过霜的薯条格外甜,每次我抓一把红薯条在同学们眼前炫耀,那些发誓不再跟我玩的伙伴都会乖乖地靠拢我,跟我甜言蜜语起来,又成了好朋友。
筵箕见证过我们一家人五谷丰登的年景,也经历过饥荒年代带给我们的历史性酸楚、疼痛,它扎实的边缘被父亲的双手磨蹭得单薄,粗糙的地方被打磨得光滑滑的,能照出人影。簸箕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慢慢苍老了自己。
看着父亲捧着新簸箕高兴的样子,我才明白:簸箕是揣在父辈心窝窝上的一个宝,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蕴涵着光阴的芬芳气息。
现在,家乡的人也极少用簸箕筛米掂谷物了,细米白面,商场超市应有尽有,随到随购,簸箕英雄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偶尔用它扬扬豆秸,盛盛东西什么的,也是可有可无、不关痛痒的物件了。可父亲对簸箕的感情一如既往,农闲时把它倒腾出来,有个缺口断层的地方,父亲会坐下来用竹片儿精心修补得完好无损。簸箕放在一角久置不用,老旧得不成样子,父亲却不时拿出来用抹桌布仔细拭擦,擦拭得它一尘不染像个出嫁的新娘。我和弟弟劝过他几次,将破簸箕处理掉算了,父亲都执意不肯。
如今,安坐在时光深处的父亲满鬓风霜,腰弯背驼,但他依旧时不时地去看看旧簸箕,用他毫无力气的粗糙手掌轻轻摩挲着那只旧簸箕,就像和他的忘年交之间默契而又无声地进行着述说、交流。
原来,簸箕与家里的每一件老物件一样,都住在父亲精神世界的春天里,谁也休想把它们从父亲心里掠走!那是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
1.本文现实与回忆交错,请你依照原文顺序概括父亲与簸箕的故事。(3 分)
①回老家探望父母,正遇见父亲急匆匆去买新簸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由此,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匠人编织的簸箕都成了好朋友”的含义。(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的父亲和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请结合文章和下面文段的内容,简述如何理解“精神世界的春天”。(4分)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李森祥《台阶》节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示例: ②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匠人为父亲精心编制了一个簸箕。
③一年四季,簸箕见证了父亲辛勤劳动的成果。
④现在虽然很少用簸箕,父亲依然精心修补擦拭它。
评分:每点1分,共3分。
2.答案示例:父亲的热情好客感动了卖簸箕的匠人,匠人用精心编织的簸箕回报父亲的情谊。父亲珍视这精细耐用又饱含情谊的簸箕。簸箕也像朋友一样帮助父亲完成了很多生活中的劳作。
评分:每点1分,共3分。
3.答案示例:本文中,簸箕见证了父亲一生辛勤的劳作,是父亲“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是父亲珍藏的精神追求。《台阶》中,高高的台阶是父亲一生追求的目标,是他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父亲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的寄托。台阶与簸箕都折射出主人公精神世界里的春天,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
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从来我的作晶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唱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④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接着去睡。我叮咛爱人,把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追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已不对,又不想拾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情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⑤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找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
⑥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⑦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1.文中的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请结合全文完成表格。(4分)
我
父亲为我做的事
我的情感
我在城里工作,喝酒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愧
②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担心我,借女儿的事来看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瞒着父亲不解释
父亲悄悄流泪
越发难受
我们一家人去田野散步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再烦闷与沉沦
2.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4 分)
(1)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2)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3.记叙文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事件、物为线索,以行踪、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请找出本文线索并分析其作用。(4分)
4.人们经常说:“母爱如春雨,细腻温柔;父爱如大海,广阔深沉。”读了本文,由此联想到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他们的爱都是深沉含蓄的,谈谈你对父爱新的认识。(4 分)(改编)
《背影》:“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1.(4分)①照管女儿,认真批注我的作品又寄给我,劝我少喝酒;②我的作品受到争议;③恐慌;④父亲陪我喝酒,鼓励我
2.(4分)①心理描写,运用比喻修辞,以及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既朴实无华,又生动形象,写出了“我”苦恼胆怯的心情。②神态、动作描写,把父亲不胜酒力,勉强入口,压抑很久却又不吐不快的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3.(4分)酒为本文的线索,把文本串联起来,开端父亲不让喝酒,然后又主动一起喝酒,最后自己留着喝剩的半瓶酒,酒又是本文主题的触发点、催化剂,父亲借喝酒,把内心的想法倾诉给儿子,才让儿子体会到了真正的父爱,把文本主题显现了出来。
4.(4分)示例:父爱不在言语表达,有时甚至会简单粗犷,但在最需要的时候会成为你坚强的依靠,停泊的港湾。父爱博大深沉,含蓄内敛。
【宁夏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阅读文本,回答问题。(14分)
父亲没有“千里眼”
徐立新
①父亲是个茶农,以种茶、卖茶为生,所得的收入勉强能养活家人,外加供我和弟弟妹妹读书。
②父亲四处卖茶,最常去的地方叫江城。江城离我家较远,凌晨两三点,父亲就得挑上茶叶担子,摸黑出发。先步行,再坐船,最后坐车。进城后沿街叫卖,如果当天卖不完,就得在江城的桥洞里留宿一夜。
③我高考时,还是估分填报志愿,考生须在分数公布前就把志愿填好。我感觉考得很不错,能上一所好大学,拿着填报表回家,问父亲填哪里的大学好。父亲脱口而出:“江城吧,那里可大、可美了!我每次去卖茶叶,做梦都想留在那里。”
④说到江城,父亲的眼里闪烁着光,他绘声绘色、神采飞扬地跟我描述江城的“大而美”——有一栋挨着一栋的大楼,有跑得飞快的公共汽车,有将夜晚照得如同白天的一排排路灯,还有饭店、商场、电影院……“如果你考到江城去,爸睡着了都会笑醒的。”
⑤我从未去过江城,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读书的县城,县城很小,远没有江城大。父亲的话让我心动不已,我毫不犹豫地填了江城的大学。
⑥我被顺利录取,九月来到大学报名,江城一如父亲口中的模样,美丽繁华,让我大开眼界,愉悦至极。
⑦但这份愉悦,并未长久。当我说出高考成绩时,来自省内的新同学们一个个都惊呆了,他们说,我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北京那几所知名的重点大学,学最好的专业!他们的高中同学,分数比我低的,都被录取过去了。
⑧很快,我又从辅导员口中得知,我是当年学校录取到的最高分。“你怎么不填报北京的重点大学,而填了我们这所名不见经传的省属大学?太可惜了!”辅导员惋惜道,“江城跟北京可有天壤之别!”
⑨我不信,国庆节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去看了那几所重点大学,回来后,我彻底蔫了。
⑩我躺在宿舍的床上,蒙头大睡,我感觉上天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而助它开成的“始作俑者”,居然是父亲。
⑪可父亲却以他大半辈的见识和眼界,认为不可能还有比江城更美、更大、更适合我的城市。他说,北京摸不着、看不见的,不是农村娃想待就能待得住的地方,那里开销很大。
⑫我想复读重考,但他不同意,说弟弟妹妹也在上学,家里已没多余的钱供我了。我只好认命,怀着对父亲的怨恨,对现状的不满,对自身的自暴自弃,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
⑬毕业后,我留在了江城。父亲依旧经常来卖茶,有时会在我家吃顿饭,偶尔也会住上一晚。我们自始至终都闭口不提当年填报志愿的事。
⑭本以为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北京,直到有一年他生了病,江城和省城都无法治愈,我只好辗转带他去北京求治。那是父亲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城市,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见到直插云霄的高楼,也是第一次走进北京市民漂亮的家中——那是我高中的一位同学,高考时考入北京的,事业有成,是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
⑮但父亲的病终究大势已去,难以挽回,半个月后,我只得带他返回江城。在北京火车站,一路沉默的父亲,突然拉起我的手:“爸对不住你,你本可以属于这里,是我们这个穷家,是爸的狭窄眼界和短见,断送了你的大好前程……”
⑯那时的父亲,因病痛的长久折磨,已骨瘦如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可他还是用尽全身的力量,说出心中的那份愧疚。我安慰他说,不怪你!随即转身去了厕所,生怕他看到我止不住的眼泪。
⑰我曾幻想过父亲有一天会向我认错,但没想到竟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是在北京。
⑱我的心结打开了,父亲去世后,我积极充电学习,两年后考进了省城的一家事业单位,离开了江城。
⑲说来也怪,在省城,我反倒常常想念江城,每年都会回去,走走父亲卖茶时曾经走过的街头巷尾、睡过的午夜桥洞。多年后,我儿子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校,毕业后在北京安了家,也算弥补了我的遗憾。
⑳其实,当我成为父亲后,就已在心里原谅了父亲:江城是他见过的最好、最美的城市,他将自己的孩子极力引荐到这座城市里,不就是最好的父爱吗?更何况,他还要为其他儿女着想。
㉑父亲没有“千里眼”,他的眼界和见识是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但是,这尺子上的每一格刻度,都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自丈量过的。这把尺子可能不能让我鹏程万里,但在父亲看来,那已经是九天揽月了,是他能给我爱的最美江山,我还有什么不能原谅他的呢?
(摘自《经典文摘》2021年第10期)
1.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高考志愿填报江城的大学,顺利录取
①
②
怨恨不满
父亲病重,向“我”表达出他的愧疚
③
④
欣慰感恩
2. 文章开头两段介绍父亲种茶卖茶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3. 从词语含义的角度分析“我感觉上天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而助它开成的‘始作俑者’,居然是父亲。”这句话中“始作俑者”一词表达的情感?
4. “父亲没有‘千里眼’,他的眼界和见识是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 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6. 说说文章以“父亲没有‘千里眼’”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1. ①愉悦之至;②得知能上北京的重点大学,并到北京看过那些大学;③悲伤理解;④儿子考上北京名校,毕业后在北京安家
2. 文章开头交代父亲靠种茶卖茶为生,并得以养活家人,还到江城卖茶并夜宿桥洞,突出了父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父亲到江城卖茶,得以见到江城的美和大,为下文“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填报江城的大学作铺垫,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始作俑者”原意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里指是父亲要“我”报考江城的大学而让“我”错过了北京的重点大学,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怨恨、不解。
4.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眼界和见识比作一把尺子,形象地说明了父亲作为一个农民的眼界和见识有限,从而表达了“我”对当年他让我填报江城的大学而错过北京的重点大学的理解。
5. 一生平凡但能吃苦耐劳,见识短浅但纯朴善良。
6. 以“父亲没有‘千里眼’”,简洁、奇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感情上说,“没有”一词暗含着在感情上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恩之心;从内容上说,“没有千里眼”是说父亲的眼界和见识有限,符合他农村的身份,也让文章的叙事真实可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⑥段中“我被顺利录取,九月来到大学报名,江城一如父亲口中的模样,美丽繁华,让我大开眼界,愉悦至极”,可填:愉悦之至;
第二空,根据第⑦段中“当我说出高考成绩时,来自省内的新同学们一个个都惊呆了,他们说,我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北京那几所知名的重点大学”,第⑨段中“我不信,国庆节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去看了那几所重点大学”,故事情节可概括为:得知能上北京的重点大学,并到北京看过那些大学;
第三空,根据第⑯段中“他还是用尽全身的力量,说出心中的那份愧疚。我安慰他说,不怪你!随即转身去了厕所,生怕他看到我止不住的眼泪”,第⑱段中“我的心结打开了”,可概括为“悲伤理解”填空;
第四空,根据第⑲段“多年后,我儿子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校,毕业后在北京安了家,也算弥补了我的遗憾”,可概括为:儿子考上北京名校,毕业后在北京安家。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
根据第②段中“父亲四处卖茶,最常去的地方叫江城。江城离我家较远,凌晨两三点,父亲就得挑上茶叶担子,摸黑出发。先步行,再坐船,最后坐车。进城后沿街叫卖,如果当天卖不完,就得在江城的桥洞里留宿一夜”,交代父亲的职业和卖茶经历。父亲靠种茶卖茶为生,以此养活全家五口人,凌晨出发,有时还要夜宿桥洞,写出了父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特点;
结合第④段中“说到江城,父亲的眼里闪烁着光,他绘声绘色、神采飞扬地跟我描述江城的‘大而美’……‘如果你考到江城去,爸睡着了都会笑醒的’”,可知第二段写父亲因为到江城卖茶,见识到了江城的繁华,为下文希望“我”到江城上大学作了情节上的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
第⑩段,“我躺在宿舍的床上,蒙头大睡,我感觉上天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而助它开成的‘始作俑者’,居然是父亲。”这是“我”高考取得高分,本来可以到北京上重点大学,结果在父亲的误导下只进了江城的普通大学时的心理感受。“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劣风气或行径的人,这里是指父亲对“我”的错误指导。“始作俑者”表达“我”对父亲的极度不满和怨恨的心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㉑段中,“父亲没有‘千里眼’,他的眼界和见识是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是对父亲的评价。把父亲的眼界和见识比作“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说明了父亲眼界和见识的有限。父亲作为农民,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是江城。在他眼里,满城是繁华与美丽的标志,因此他在“我”报考大学时,极力鼓动“我”到江城去上大学。结合“这尺子上的每一格刻度,都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自丈量过的”,可知父亲是以自己的最高标准给“我”以引导的。因此,“我”此时对父亲没有“千里眼”,因自己的局限而让“我”错过北京的重点大学而充分理解,并由衷感激父亲。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第①段“父亲是个茶农,以种茶、卖茶为生,所得的收入勉强能养活家人,外加供我和弟弟妹妹读书”,第②段“父亲四处卖茶,最常去的地方叫江城。江城离我家较远,凌晨两三点,父亲就得挑上茶叶担子,摸黑出发。先步行,再坐船,最后坐车。进城后沿街叫卖,如果当天卖不完,就得在江城的桥洞里留宿一夜”,可知父亲一生平凡,能吃苦耐劳;
结合第⑪段“可父亲却以他大半辈的见识和眼界,认为不可能还有比江城更美、更大、更适合我的城市。他说,北京摸不着、看不见的,不是农村娃想待就能待得住的地方,那里开销很大”,第⑮段“在北京火车站,一路沉默的父亲,突然拉起我的手:‘爸对不住你,你本可以属于这里,是我们这个穷家,是爸的狭窄眼界和短见,断送了你的大好前程’”,可知父亲见识短浅,但纯朴善良,疼爱子女。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父亲没有‘千里眼’”,这一题目新鲜奇特。“千里眼”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父亲与“千里眼”有什么关系?能引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内容上说,结合㉑段中“父亲没有‘千里眼’,他的眼界和见识是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说明父亲因自身的眼界和见识而“影响”了“我”的前途,这是与他的身份和见识有关的,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感情上,结合结尾段中“这尺子上的每一格刻度,都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自丈量过的。这把尺子可能不能让我鹏程万里,但在父亲看来,那已经是九天揽月了,是他能给我爱的最美江山”,可知题目中“没有”一词,包含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之意,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一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⑪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 文中写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 请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3. 请结合朱自清的《背影》,简要分析两位父亲的相似之处。
4. 有人认为本文旨在歌颂深沉的父爱,有人认为本文主要是揭示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①父亲打开啤酒给我倒了一杯。②我没考上大学,父亲卖了毛驴让我复读。③我考上大学父亲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借学费。④我临走前一晚父亲风尘仆仆从市里赶回家送我。⑤上大学时我常给父亲写信,父亲从不给我回信。(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
2. 示例: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任意一种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表达了作者对不善于说话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感激之情。
3. 示例:①都对儿子有深沉的爱②都肩负家庭重担③都把对儿子的爱付诸行动。(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4. 示例一:我认为文章主旨是歌颂深沉的父爱,因为文中不管是“我”没考上大学,父亲没说什么,却卖了毛驴让“我”复读,还是考上大学父亲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借学费,都能体现出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深沉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我认为本文是在揭示两代人的关系。因为文中的父亲虽然爱孩子,可是不善表达,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让“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觉得自己是“弃儿”。而“我”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时,只是泪在眼里打转,也没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动。这些都体现了文章对两代人关系的思考。
示例三:我认为两者兼有。因为文中父亲对“我”的爱非常清晰,从卖毛驴让我复读、连夜赶回家送我、经常看天气预报、看铁路线都可看出;而父子之间关系也比较明显,父亲不善表达,不表示亲昵,让“我”失落伤感,我也不主动与父亲亲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第③段“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写父亲打开啤酒给我倒了一杯。
第④段“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写我没考上大学,父亲卖了毛驴让我复读。
第⑤段“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写我考上大学父亲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借学费。
第⑦段“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写我临走前一晚父亲风尘仆仆从市里赶回家送我。
第⑨段“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写上大学时我常给父亲写信,父亲从不给我回信。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是神态描写。结合“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可知,写出了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我对父亲的细致地观察体现了对不善于说话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感激之情。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xx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对比迁移能力。要抓住两篇文章的主旨及表现主题时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思考。
朱自清的《背影》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这个背影中包含了父对子的浓浓深情。本文的父亲卖了毛驴让儿子复读,考上大学父亲忙着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临走前一晚父亲风尘仆仆从市里赶回家送儿子。可见,两位父亲都不善言辞,他们都把对儿子深深的爱付诸行动。
结合《背影》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和本文第④段“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分析,可见两位父亲都肩负家庭重担,但是依然不减对儿子的爱,都可称得上是伟大的父亲。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赞同哪种观点皆可。
可以认为文章主旨是歌颂深沉的父爱,文中的父亲卖了毛驴让儿子复读,考上大学父亲忙着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临走前一晚父亲风尘仆仆从市里赶回家送儿子,看到儿子的来信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这些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深沉的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可以认为本文是在揭示两代人的关系。结合第②段“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可知,文中的父亲虽然爱孩子,但不善于表达。结合第⑦段“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可知,我虽然明白了父爱,但是也没有表达出来。结合第③段“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可知,文章的主题在于体现了对两代人关系的思考。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些晚上,临睡前,我总要检查一下房门,千万不能反锁了——我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手,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
⑤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用一声呼唤,或者一种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初三那年,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只有父亲察觉到了我低落的情绪。
⑦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本,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学习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到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走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里,我内心渴望着让时光永远停止。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走上前去,卖蒸饺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
⑩那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坚持努力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⑪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不同以往的人。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
⑫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于悲郁。
(本文有删改)
1.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父亲形象不惜笔墨作细致刻画,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厚,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B. 第②段写母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目的是突出母亲不近情理的形象。
C. 第③段段末的加点词“千万”“从来”,突出强调了“我”渴望得到父亲的理解和勉励。
D. 第⑦段描述了父亲到学校轻敲窗户来找“我”的情景,体现父亲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
2. 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 第④段中说:“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请联系上下文,以第一人称描写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4. 请你细细品读第⑨段划线句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说说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可是文中无一处“轮廓”出现,不如换成“最好的朋友”。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B 2. ①当“我”被母亲批评时,父亲总是夜里用纸条安慰我。②当“我”在初三承受着联考的巨大压力时,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③为了鼓励“我”,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蒸饺,并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④送完蒸饺离开学校时,父亲爬墙离开,还诚恳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让“我”难忘。
3. 儿子,不要伤心,不要埋怨妈妈,她的唠叨和指责也是对你的关心。虽然我不善言辞,但希望我的纸条能给你安慰。
4.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蹲”、“高兴地窃窃私语”赋予蒸饺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蒸饺排列在竹笼内冒着蒸汽的热闹情状,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从而体现了“我”因父亲给予的宽慰,原本低落的情绪在逐渐恢复。
5. 示例一:我不认同。因为:①文中虽然没有出现“轮廓”一词,但文章两处描绘了夜晚中父亲模糊的样貌,“轮廓”是贯穿文章的线索。②原题更能体现文章主旨:父亲两次出现的身影,都给予“我”莫大的温暖和抚慰,让“我”走出悲郁。③父亲的轮廓是“我”心中难忘的形象,是父爱的象征。因此,我认为原题不能换。
示例二:我认同。因为:①新题更能体现全文内容:文章叙述的几件事情,都体现了父亲与“我”的关系:最好的朋友。②新题更能揭示文章的主旨:体现了父亲对“我”细致而温暖的关爱,让“我”感动,走出悲郁,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③谁是最好的朋友?新题巧设悬念,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因此,我认为可以换。
【解析】
【1题详解】
B.根据第②段“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联系第③段“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可知,本文写母亲因小事向“我”兴师问罪是为了引出父亲夜里来到“我”的房间压纸条的内容,并与之进行对比,凸显父亲对“我”的关怀;“目的是突出母亲不近情理的形象”表述有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我’觉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体现了“我”与父亲的关系,从文章中找到父亲如朋友般关心“我”的事件即可。
根据第②段“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第③段“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等语句可概括为:当“我”被母亲批评时,父亲总是夜里用纸条安慰我;
根据第⑥段“初三那年,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只有父亲察觉到了我低落的情绪”可概括为:当“我”在初三承受着联考的巨大压力时,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
根据第⑦段“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第⑧段“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等语句可概括为:为了鼓励“我”,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蒸饺,并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
根据第⑪段“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可概括为:送完蒸饺离开学校时,父亲爬墙离开,还诚恳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让“我”难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心理活动的描写。
根据第②段“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可知,母亲“兴师问罪”于“我”,也是为了培养“我”的品格,促进“我”的成长,只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过于严厉;联系第③段“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可知,每当“我”受到母亲的“问罪”时,父亲就会在当天夜里来到“我”的房间给“我”留下纸条,来安慰“我”,据此可思考文中父亲的想法:希望孩子不要在母亲的“问罪”后有心理创伤,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据此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即可。
示例:孩子,你是否因为妈妈的问罪而伤心了呢?你不要怨恨妈妈,她的唠叨与指责是希望你能够茁壮成长,也是对你的关心。我不善言辞,文化不高,但是我希望我的纸条能够安慰你的心。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修辞手法:“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一句赋予蒸饺以人的情态(蹲、高兴地窃窃私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⑨段“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可知,此句写出了蒸饺排列在竹笼内冒着蒸汽的热闹情状;联系后文“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可知,此句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而父亲在面临毕业考试前,察觉到“我”的低落情绪,送来蒸饺,体现了“我”因父亲给予的宽慰,原本低落的情绪在逐渐恢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明确观点,结合文章内容、主旨等谈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不认同。根据第④段“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第⑪段“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等语句可知,文章细致描绘了父亲在“我”被母亲兴师问罪后当天夜晚,在“我”的房间内静默、写字等内容;写“我”在初中毕业前夕内心低落,父亲感受到“我”的情绪,某天夜晚给“我”带蒸饺离开时的身影;文章中没有出现“轮廓”一词,但文章两处描绘了夜晚中父亲模糊的样貌,“轮廓”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父亲的身影给心情低落的“我”以极大的安慰,使“我”走出低谷,用“父亲的轮廓”为题能够揭示文章主旨,体现父亲的对“我”的深远影响,对“我”深切的爱;“父亲的轮廓”是父爱的象征,体现了“我”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印象深刻,暗含对父亲的感激。所以我认为原题不能换。
示例二:我认同。文章写当“我”被母亲批评时,父亲总是夜里用纸条安慰我;当“我”在初三承受着联考的巨大压力时,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为了鼓励“我”,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蒸饺,并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送完蒸饺离开学校时,父亲爬墙离开,还诚恳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让“我”难忘,这几件事体现父亲如朋友般关心“我”,以“最好的朋友”为题能够体现全文内容;且文章首段“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能够照应新题;
在父亲如朋友般的关怀,给心情低落的“我”以极大的安慰,使“我”走出低谷,体现父亲的对“我”的深远影响,对“我”深切的爱,暗含对父亲的感激;以“最好的朋友”为题更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初读文题“最好的朋友”,不禁引人思考谁是最好的朋友,哪些事能够体现某人是最好的朋友等问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因此我认为可以换。
【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8分)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父亲是一位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级天文台观测星系的望远镜大多是他设计的。为了前往各地天文台调试组装好的望远镜,父亲常常一出差就是一个多月。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的那一天,这个木讷、刻板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②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六个硕大无朋的石榴,让我大开眼界。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用勺子挖出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蜜是多维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真正体会到古诗中所写的“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丰富的滋味?父亲说,只有生长在北方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而甜蜜的果实。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到北方去看看那与我们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
③父亲从新疆天文台归来那天,居然用一个大纸箱,带回了几枝新疆的棉花一一朵一朵长在棉枝上的真正的棉花!原来,父亲被断疆浩瀚无边的丰收棉田震撼了,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与棉农换了几枝棉花。父亲笑着说:“我要让女儿看一看,真正长在棉枝上的棉花是什么样子。”我们把家中腌萝ト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将乘坐了56个小时火车从新疆赶来的干燥棉枝插入坛子。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柔软棉花来,摸着里面坚硬的棉籽儿,那一刻,我似乎真的看见了一望无垠雪白的棉田。
④父亲出差去云南天文台时,我即将高考。母亲反对他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差,但终于还是妥协了。因为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能让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更进一步。
⑤四十天后,父亲从云南归来,带着满满一箱白玫瑰——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送花給母亲,喜出望外的母亲不得不动用了家里所有的器皿—包括醋瓶子和腌咸菜的坛子来安置这些花。不过,令我们诧异的是,除了白玫瑰,父亲还带回了一大把硕大洁白却已经蔫掉的陌生花苞。“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父亲说着,亲手为我们做了云南人喜爱的昙花汤。昙花的花鲜,口感又滑又嫩,让我仿佛闻到远方云贵高原上飘来的清香。
⑥这次归来,为了奖励我高考成绩出色,父亲竟单独送我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居然还是他向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着亲手磨制的。满月时,用这架小望远镜,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环形山,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⑦父亲曾经对我说过,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而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很久之后,我才蓦然明白:父亲归来那一天所带回的,正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
1.第②-⑥段回忆父亲三次出差归来的“浪漫”之举,请概括。(4分)
父亲出差的目的地
父亲的“浪漫”
“我”和母亲的体验或感受
陕西
六个硕大而甜蜜的临潼石榴
“我”决心长大要到北方去看看那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
新疆
(1)
(2)
云南
只给母亲的:一箱白玫瑰
母亲喜出望外
给“我们”的:亲手做的昙花汤
(3)
只给“我”的:(4)
“我”可以用它清楚地观察月亮
2.第②段画线句对临潼石榴的描写富有语言表现力,请分析。(5分)
3.对第⑥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单独送望远镜的奖励,使“我”既惊喜又自豪。
B.镜片是父亲亲手磨制的,突出他对这件礼物的重视。
C.为强调父亲技艺精湛,“我”列举所见的月亮景致。
D .父亲送望远镜,希望“我”用新角度看待无垠世界。
4.联系全文,理解第⑦段画线句的含义(6分)
1.(1)长在棉枝上的棉花 (2)“我”似乎真看见了一望无垠雪白的棉田
(3)“我”仿佛闻到远方云贵高原上飘来的清香(4)迷你天文望远镜(各1分,共4分)
2.共5分(语言形式2分,内容情感3分) 语言形式2分:拟人,句式齐整,视觉和味觉的描写,“挖出”“品尝”等动词,大量修饰语(或形容词)的使用等,以上语言形式写出两点即得2分。
内容情感3分:描写了石榴形、味之美。表达了“我”的惊喜(喜爱)之情。突出石榴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3.C(3分)
4.父亲归来那天不仅带回石榴、棉花、县花花瓣、迷你望远镜等,还让“我”体验了地球上的万水千山、春华秋实,产生了用全新的角度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4分)。表达了“我”对父亲和他独特而睿智的教育方式的钦佩、感激之情(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10 茶文化-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10“茶文化”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10“茶文化”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9 人间草木-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9“人间草木”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09“人间草木”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7 思乡怀远-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7思乡怀远类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07思乡怀远类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