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
主题10 茶文化-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主题10 茶文化-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10“茶文化”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10“茶文化”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 “茶文化”主题阅读
阅读导语
茶叶在中国历史久远,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饮茶了。古时候,上到皇帝老儿,下到黎民百姓,都有饮茶的习惯,一碗白水对中国人来说太寡淡了。“茶圣”陆羽著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国的茶道从此得以流传。
中国人喝茶是很讲究的,春夏喝绿茶,清热明目;秋冬喝红茶,健脾消积。绿茶最好用玻璃杯冲泡,可以观看到茶叶的颜色和形态,而红茶醇厚,色泽深沉,适宜用白瓷杯冲泡,以白衬红,格外鲜亮。花茶、果茶则更受年轻人的喜爱,以花果入茶,形态好看,滋味甘甜,再加上各种不同的功效,难怪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中国人好客,家中来客,必以一杯茶水招待,饭桌上,不能饮酒的也会“以茶代酒”。炎热的夏天,口渴至极,饮一杯茶水,酣畅淋漓;寒冷的冬天,一杯热茶下肚,五脏六腑也跟着暖和了起来。
1.读懂文章,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2.学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体会中国人对茶叶的特殊情感。
4.学会概括此类文章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方法指导
习题训练
【2022北京通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茶神谷
叶辛
①我多次走进黔西南的茶神谷,每一次都觉得这里神秘莫测,是个神奇之地。
②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老乡世世代代栖居于这一片山山岭岭,山巅之上,峡谷深处、岭腰之间遍布着古茶树,他们把大自然赐给人间的这一整片山地称之为茶神谷。
③在这海拔1700米的高原上流传着一首山歌:
山上有棵古茶树,
树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叶来一瓢水。
④当彝族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吐字清晰地在我面前唱这首山歌时,我由衷地感受到这些大叶片的古茶树和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
⑤踏着泥泞。小心翼翼地踩着斜坡上松软的腐殖质层,我一株一株地细看这些古茶树的虬曲枝干,厚实的油光光的叶片以及树身上斑驳的表皮。千年以上的古茶树随处可见,还有两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都一一编了号,我面前的这一棵是3200年的,编号是0035.凝神读着悬挂在树身上的牌子,牌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挂上去的。
⑥原来,不但各民族老乡把这些古树称为茶神,科学家也把它们视为宝贝。见我兴味浓郁,乡镇上的陪同人员兴致勃勃地带着我看了一株又一株古茶树,最终把我领到用围栏圈起的一棵最老的古树前。
⑦我一看那茶树的雄姿,就感觉非同一般。【甲】只见那一片片密簇簇、苍老而又青翠的叶片之间,竟冒出了细嫩嫩的绿色芽尖,粗粗细细的树枝上,嫩芽与老叶之间,还悬挂着圆溜溜的茶果。一生守护着千年古茶树的老茶农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四球古茶树。
⑧我不甚了了,他给我细说开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茶树,一颗茶果里最多只有三颗茶籽,唯独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茶神谷里的古茶树,一颗茶果产四颗茶籽,因此被称为四球古茶树。四十几年前,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四球古茶籽化石,经过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反复鉴定,认定古茶籽化石距今有164万年以上。
⑨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棵距今4800年树龄的古茶树,编定的号码是0001号。
⑩“走,走,走……”茶农一边走一边热情地招呼,“喝茶去,让你亲口尝尝古茶树的味道。
⑪当我再次踏着有着厚厚腐殖质层的溜滑的山道走出树林时,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为什么把这些古茶树尊称为茶神,把这里称作茶神谷。
⑫年过七旬,爬高山钻老林,身上沾了斑斑点点的泥痕,半高帮的皮鞋变得沉甸甸的,脚步也迈得缓慢了。在茶农家的祖屋门前,烧得旺旺炽炽的炭火边,放了一圈板凳。茶农一边热情地招呼我入座,一边笑眯眯、有些神秘地说:“请你喝一口我们高山农家的火烤茶。”
⑬喝了一辈子的茶,多少知道一点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的烹煮、冲泡方法,却从未喝过火烤茶。
⑭只见他用一块厚实的茶巾垫着,握着已洗刷干净的黑色砂茶罐的手柄,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烤着,直到黝黑的砂罐泛了白。他把存放了29年的陈茶和2021年的新茶两拨,一起放进烤得发烫的茶罐里,继而有节奏地抖动,嘴里一边念念有词:“要得茶上口,火上抖百抖……”顿时,一股我从未闻过的茶香从茶罐里弥散出来,我们这些围着炭火而坐的一圈客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⑮不等众人的赞语落地,只见茶农将茶壶里滚沸的水倾倒进茶罐,将茶罐置于炭火上,少顷,茶罐里的茶水就翻腾着烧开了。茶农指着茶罐道:“这样煮沸的茶,可以冲七八道,茶味、茶色不变,可以围着火塘摆龙门阵。”说着,他斟了一小碗茶请我品。待茶水不那么烫了,我呷了一口,【乙】刹那间,一股沁人的香味直透肺腑,我颇有耐心地品咂着,似栗香、淡淡的兰花香、炒豆的焦香,又有薄荷的清凉,总之,是一种我从未感受过的醉人的香气。喝下一碗,又来一碗,见我喝得兴起,一旁的茶姑娘银铃般地道出:“叶老师,这千年古树茶,一泡茶,二泡汤,三泡四泡是精华……”受到她的鼓动,我一口气喝下了五小碗。烤着炭火,我们冒着冬雨钻进湿漉漉的山林踏访一株一株古茶树的寒冷和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⑯世代栖居于山林守护这片古茶树的茶农告诉我们,年年的冬末春初,村村寨寨中的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乡亲,喝着一道道茶,唱着一首首古歌,以朴实、简捷的仪式,祭祀他们心目中的茶神,怀念他们的祖宗,抒发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⑰这次来到茶神谷,正是冬腊月间,山林中已经可见嫩绿的芽尖尖,从而有了我们此次参加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
⑱这天早晨,茶神谷的茶坡上星星点点,满目都是一叶、二叶、三叶的茶尖尖。这喜人的景象,引得采茶的姑娘唱起各自民族的采茶歌,茶神谷上下山岭间笑声朗朗,欢声不绝。我受到感染,不由得伸出手去,采集了足足一巴掌的新茶。伴我同行的老知青边采嫩叶边感叹,喝过古树茶,这几天只觉得五脏六腑被清洗了一遍,神清气爽,我颇有同感。
⑲世代栖居在茶神谷的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老乡,借助茶神谷的神秘莫测,做大茶园规模,在脱了贫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相信“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光明日报》2022年02月11日15版。有改动)
1.这篇文章写了“我”到“茶神谷”的经历和感受,听到流传的山歌,“我”感受到①________;看到 ②______,“我”明白了古茶树被称为茶神的原因;被茶农请去喝③________,“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把这里称作茶神谷的原因。
2.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3.某纪录片摄制组去实地拍摄纪录片。有三个备选片名:“茶神谷”“古茶树”“茶歌”。假如你是拍摄组导演。你会选择哪一个片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00-120字)
【答案】
1.古茶树和当地百姓关系密切 千年古茶树 火烤茶
2.示例:选择【乙】处画线句。动词“沁”“透”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火烤茶的神奇,“品咂”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茶的醉人香气中,他的寒冷和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3.示例:选择“茶神谷”作为片名。“古茶树”“茶歌”都是“茶神谷”神奇的一部分;茶神谷的人们借喝古茶、唱古歌的仪式,抒发亲情、友情和爱情;世代栖居在茶神谷的老乡,正在借助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人乡村振兴阶段。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筛选信息。
结合第④段“当彝族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吐字清晰地在我面前唱这首山歌时,我由衷地感受到这些大叶片的古茶树和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可知,当“我“听到流传的山歌时,“我”的感受是古茶树和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
结合第⑦段“我一看那茶树的雄姿,就感觉非同一般”第⑨段“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棵距今4800年树龄的古茶树”第⑪段“当我再次踏着有着厚厚腐殖质层的溜滑的山道走出树林时,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为什么把这些古茶树尊称为茶神,把这里称作茶神谷”可知,当“我”看到这些千年古茶树,“我”明白了古茶树被称为茶神的原因;
结合第⑭段“只见他用一块厚实的茶巾垫着,握着已洗刷干净的黑色砂茶罐的手柄,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烤着……我们这些围着炭火而坐的一圈客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第⑮段“不等众人的赞语落地,只见茶农将茶壶里滚沸的水倾倒进茶罐,将茶罐置于炭火上……他斟了一小碗茶请我品”可知,“我”被茶农请去喝火烤茶,让“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把这里称作茶神谷的原因。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结合【甲】“只见那一片片密簇簇、苍老而又青翠的叶片之间,竟冒出了细嫩嫩的绿色芽尖,粗粗细细的树枝上,嫩芽与老叶之间,还悬挂着圆溜溜的茶果”分析,我们可从词语使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句中的“密簇簇”“细嫩嫩”“粗粗细细”“圆溜溜”都是叠词,形象地描绘出古茶树的树叶稠密,茶芽细嫩,树枝有粗有细,茶果圆润的特点,音律和谐,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与节奏美,表达了“我”见到古茶树的欣喜赞叹之情。
结合【乙】“刹那间,一股沁人的香味直透肺腑,我颇有耐心地品咂着”分析,我们可词语的使用角度进行赏析,句中“沁”“透”“品咂”都是动词,“沁”“透”写出了火烤茶的香气带给“我”的感受,令人感叹它的清香与神奇;“品咂”写出了“我”品尝火烤茶的细致动作,写出了“我”陶醉于火烤茶带给我的清香体验与味觉享受中,在品尝火烤茶的过程中,也让“我”冒着冬雨踏访古茶树的寒冷和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表达运用。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多次走进黔西南的茶神谷,听着海拔1700米的高原上流传的山歌,去踏访茶神谷内那些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品尝着高山农家的火烤茶,听着茶农的倾诉,看着茶神谷的茶坡上的热闹的采茶景象,感受着茶神谷的巨大改变——在做大茶园规模,在脱了贫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并为茶神谷许下美好愿望——相信“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据此可知,“古茶树”“茶歌”都是“茶神谷”的组成部分,茶农们喝着一道道茶,唱着一首首古歌,以朴实、简捷的仪式,祭祀他们心目中的茶神,怀念他们的祖宗,抒发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茶农们借助茶神谷的神秘莫测,做大茶园规模,在脱了贫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因此宜选“茶神谷”作为记录片的片句。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信息预测卷】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7分)
豫南的春茶
①说起信阳。人们常常会想到大别山革命老区。每逢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成了大别山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在红色基因、红色记忆之外,这片土地上还有另一道绿色的风景。
②我与信阳结缘,始于1982年的冬天,一辆绿皮火车把我拉到这里。随后的十年,我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这里的变化和发展。虽然我后来离开了这里,但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总是那么特别。
③信阳地处豫南,与湖北接壤。这个大别山深处的城市虽然不大,但却很美。这里四季分明,水田盈野,稻香鱼跃。地形南高北低,南边群山环绕,大山一座挨着一座,北部丘陵起伏,岗谷【甲】,梯地【乙】,河渠【丙】,塘堰【丁】。山上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合果树、茶树生长,我就曾在山上见过极其优质的香菇和板栗。还有一座湖叫南湾湖。湖水清激见底,湖里盛产鱼虾,野鸭成群,湖中间还有很多小岛。放眼望去,一湖水面碧波荡漾,无数小岛若隐若现,景色十分优美。
④好山好水出好茶。说到信阳,怎能不说这里最具特色、名声在外的毛尖呢?它是豫南春绿的代表,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信阳毛尖属名贵绿茶,号称“五云”茶山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还有黑龙潭、白龙潭,都是信阳毛尖茶的正宗产地。每到清明前的日子,便有众多采茶女在此摘茶,她们身背箕篓,一字排开,动作娴熟,口中还唱着快乐的山歌。
⑤这些信阳毛尖茶的产地,共同特点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也让信阳人深感自豪。这些年来,信阳人始终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守住了这片青山,守住了这片绿水,才生产出了如此好的茶。不仅是眼前这一代人,包括子孙后代,都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⑥记得有一年春天,我慕名去黑龙潭买茶。那时,这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坳,自然形成了一条古朴的小街。小街两侧是一些炒茶、烘茶的作坊和卖茶的门店。沿街而行,新茶香气扑鼻。一份茶买到手,往往还带着温度。这的茶几乎没有包装,来买茶的人多是城里的茶商,他们把茶从这儿买回去后再进行分袋包装。那些上了年纪的制茶师傅和前来买茶的茶商长期合作,早已形成默契,有时只需一个眼神,师傅们就能领会这次的茶要炒到怎样的火候。
⑦刚出锅的信阳毛尖,品上一杯,香气沁人心脾,足可醒脑提神。信阳本地人泡茶十分讲究,水烧开后须先让沸水凉至八九十摄氏度再用来冲泡。茶杯多选用透明的玻璃杯,这样泡出的茶,既可欣赏,也可享用。若是水温掌握得当,泡出的毛尖便会在水中一颗一颗鲜活地站立着,那茶汤绿得发亮,喝在口中甜香柔顺。信阳人泡毛尖茶前还讲究洗茶。洗茶看似简单,似乎只是用水一冲再将水倒去,但门道就在这水温和水量上,没有学过练过的人还真洗不好。很多茶客认为,洗茶不仅能把茶中的杂物清洗干净,更能激发茶的香气。
⑧直到现在,我的那些信阳的朋方,每逢清明节一过,就会然我捎来点正宗的黑龙潭明前毛尖茶。每每易上这带着情感和温度的信阳毛尖,我总会回味起在信阳生活的那些时光,我心中的那个豫南的春天,便又鲜活了起来。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4日
1.根据语境,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甲乙丙丁四处最恰当的选项是( )(2分)
A.纵横 层层 密布 相间
B.相间 层层 纵横 密布
C.相间 密布 层层 纵横
D.密布 相间 层层 纵横
2.第③段交代了信阳的地理特征以及信阳丰富的物产,与后文所写的“茶”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3.文章围绕信阳著名的毛尖,介绍了哪些内容?(3分)
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每到清明前的日子,便有众多采茶女在此摘茶,她们身背箕篓,一字排开,动作娴熟,口中还唱着快乐的山歌。(从描写角度赏析)
(2)若是水温掌握得当,泡出的毛尖便会在水中一颗一颗鲜活地站立着,那茶汤绿得发亮,喝在口中甜香柔顺。(从修辞角度赏析)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岗谷”是凹凸相对的,一个隔着一个,应填“相间”;“梯地”是一层一层的,应填“层层 ”;“河渠”应是横竖交错,应填“纵横”;结合前文“水田盈野,稻香鱼跃”可知,“塘堰”应是到处都是,应填“密布”。故选B。
2.答案:正是因为信阳的地理上的优势,才有茶业的兴盛,从而为后文写“好山好水出好茶”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作答时,结合下文具体内容分析。由第③段“信阳地处豫南,与湖北接壤。这个大别山深处的城市虽然不大,但却很美”“山上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合果树、茶树生长”可知,这里主要介绍信阳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生态环非常好。再由第④段“好山好水出好茶”和第⑤段“这些信阳毛尖茶的产地,共同特点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守住了这片青山,守住了这片绿水,才生产出了如此好的茶”可知,正是由于信阳地理优势,从而能种出好茶,让信阳的茶业不断兴盛,故引出下文对信阳茶业的内容介绍。
3.答案:产地自然资源的优势;采茶的时间、情景;信阳茶产业的状况以及信阳的茶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③段“信阳地处豫南,与湖北接壤。这个大别山深处的城市虽然不大,但却很美”“山上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合果树、茶树生长”和第⑤段“这些信阳毛尖茶的产地,共同特点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知,介绍了信阳毛尖茶的自然资源优势。由第④段“每到清明前的日子,便有众多采茶女在此摘茶,她们身背箕篓,一字排开,动作娴熟,口中还唱着快乐的山歌”可知, 介绍了信阳毛尖采茶的时间是在清明前的日子,也介绍采茶的情景即很多采茶女边采茶边唱山歌。由第⑥段“小街两侧是一些炒茶、烘茶的作坊和卖茶的门店。沿街而行,新茶香气扑鼻”和第⑦段“信阳本地人泡茶十分讲究,水烧开后须先让沸水凉至八九十摄氏度再用来冲泡。茶杯多选用透明的玻璃杯,这样泡出的茶,既可欣赏,也可享用”“信阳人泡毛尖茶前还讲究洗茶”可知,介绍了信阳茶产业的兴盛和信阳茶文化。
4.答案:(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描写采茶女摘茶动作的熟练和摘茶的快乐情景,自然引出下文当地人对信阳茶的认识和喜爱。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毛尖人的情态,描写了泡茶的“讲究”和门道,表现信阳茶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1)“背箕篓”“唱着快乐的山歌”是动作描写,“动作娴熟”写出采茶女对采茶工作很熟练,而“唱着快乐的山歌”说明她们采茶时的愉悦之情,由下文第⑤段“这也让信阳人深感自豪”“不仅是眼前这一代人,包括子孙后代,都将得到丰厚的回报”可知,这样的场景描写为下文写人们对信阳茶的认识做了铺垫。
(2)“鲜活地站立着”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毛尖泡在水中的状态赋予人的情态,与上文第⑦段“信阳本地人泡茶十分讲究”相呼应,写出泡毛尖茶的讲究,也表现了信阳茶的独特魅力,吸引读者。
5.答案:结构上收束全文,篇末点题;内容上对在信阳生活时光的回味,把信阳毛尖和人生经历联系起来,凸显了自然风物与生命感受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尾段作用的分析。
题干明确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
结构上,尾段总结了整篇文章,由尾段“我心中的那个豫南的春天,便又鲜活了起来”与标题“豫南的春茶”相呼应,结构严谨完整。
内容上,尾段“每每易上这带着情感和温度的信阳毛尖,我总会回味起在信阳生活的那些时光”写出作者对美好信阳生活时光的回忆。结合前文第①段“但在红色基因、红色记忆之外,这片土地上还有另一道绿色的风景”和第②段“我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这里的变化和发展。虽然我后来离开了这里,但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总是那么特别”可知, 尾段“我心中的那个豫南的春天,便又鲜活了起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通过写信阳的毛尖茶,借物抒怀,更多地表现了作者的自然风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知与思考。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
三、阅读《乡间茶伴五彩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乡间茶伴五彩花
吴昌勇
①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
②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陕南人习惯把茶杯唤作茶碗。其实常是一只搪瓷缸子,缸身绘着图案,伞状的缸盖,把缸口捂得严严实实。
③乡间的老茶人,用清冽的山泉水,在茶碗里泡一款好茶汤。他们喝茶讲究口劲,习惯冲泡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或许观感粗糙,少了品相,但有“嚼头”。每一片叶子有着阳光和雨水的印记,经得起滚水反复萃取和浸泡。茶叶个头大,茶汤味道就浓酽,饮一口,反复在唇齿之间咂摸几下,总想用舌头挑破每一滴水珠,掏空每一口茶香。
④乡下人的茶碗殷实,接地气。当然也有讲究的,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茶泡好了,看茶叶在杯中浮浮沉沉,好似观景一般。一杯绿芽,让整个屋子氤氲着春天的草木香。
⑤四季更替,眼前的景致也在变换。尤其到了夏秋两季,杯中渐渐丰富起来。来自大山深处的花朵和叶芽一道在水中舒展开来。
⑥旧年冬天泡了玫瑰、茉莉、金桂的杯子,到了春天,便开始耐心等待另一朵花开。
⑦通常是暮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淡雅的花香里,花农小心地将它采摘、烘干,让还未绽开的花瓣紧握着和风细雨、呢喃燕语,从大地的枝头走向一杯杯春水。杯中,大朵大朵的牡丹如闪着光芒的浪花。一抹淡淡的浅黄或浅红漾开,牡丹便再次有了春日的妆容。幽幽花香从舌尖上滑过,春天的根须就这样深扎在水中,和春光、春雨、春风一道,用杯子端了起来。
⑧牡丹花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宜消解春困。到了夏日,野生的金银花又成了杯中的新贵。院子里,大捧大捧的花针,在簸箕里有节奏地起起伏伏,除去叶片和杂草后,在石板案子或者竹篾晒席上滚几个日头,花朵再次收紧如火柴棒大小。
⑨入伏,往杯子里投上几颗,再放一小撮茶叶,滚水注入的瞬间,花朵和叶子倏然从杯底冲向杯口,好似清水放出的风筝,翻飞着,追逐着,欢腾着。少顷,花骨朵渐渐打开,花色绸白,花蕊刚刚露出一抹浅黄。这些纤柔的花朵亦茶亦药,泛着微苦的花茶水,带着一丝清凉,如徐徐凉风拂过舌尖,周身跟着柔和起来,也安静下来。
⑩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花瓣散开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如阳光的羽毛,在微凉的风中轻轻抖动。满眼爱怜的花农将这些大地上的云朵,和稻谷、高粱、苞米一道搬进晒场。这些花朵,会把丰收的喜悦送达更远的地方——未来的某时某处,金丝皇菊在水中完完整整地打开,如一团绽放的阳光。花丝在杯子里斜射出道道光芒,为饮者增添了一抹融融暖意。
⑪大山养育出的五彩花朵,丰盈着杯中的茶水,也丰盈着寻常的日子。在群山绵延、清水悠长的乡野,大地的枝头从不缺少花朵。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一杯花茶,一段光阴,一幅在清水中缓缓铺开的生态水彩,被淳朴的山里人捧在手心,敬献给蓝天白云,也敬献给轮回的四季。
(选自《人民日报》)
1. 陕南人喝茶有哪些特别的习惯?请结合②~④段内容加以概括。
2.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幽幽花香从舌尖上滑过,春天根须就这样深扎在水中,和春光、春雨、春风一道,用杯子端了起来。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乡间茶伴五彩花”的含义。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②段中“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说明陕南人因为偏僻贫穷,只能把茶当作五谷粮食来对待,更对喝茶的器具不讲究。
B. 一年四季的鲜花制成花茶,让山里人的茶杯丰富了起来,一杯花茶入口,他们身心无限愉悦和宁静,喝花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C. 第⑩段“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展现了金丝皇菊灿烂饱满的色彩形象特点,而“饱含深情”一词则将其在水中的情态刻画得妩媚雍容。
D. 作品中认为花茶兼有茶和药的双重功效,比如牡丹花消解春困,金丝皇菊特别适合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喝,而金银花则可以喝过整个冬天。
E. 作品用陕南人爱喝花茶的习俗说明了一个道理:“山间茶”与“五彩花”是大自然馈赠给陕南人的珍贵礼物,而陕南人则用对生活的爱去追求“如花的光景”来回报自然,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美好共存。
【答案】1. ①陕南人把喝茶看成口粮般不可缺少(重要、自然平常),习惯将茶杯唤作茶碗;
②陕南人习惯用清冽山泉水泡一款好茶汤;
③陕南人喝茶讲究口劲,习惯用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
④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
2. “滑过”表现了花茶的顺畅(不晦涩、不苦涩、丝滑细腻)的特点,“深扎”是深深地留在记忆中,这里形容春天的感觉,随着茶香如植物的根须般让人难忘,这两个词共同传神地表达了人们对花茶(春茶)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怀恋(敬意)。
3. 陕南人有不同季节把不同的花加入茶水的饮茶习惯,强调了陕南人对茶和花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生长在大山乡野的茶和花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共同陪伴、丰盈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祝福:只要对生活报以热爱,茶水般寻常的生活就会有“如花光景”的美好与幸福。 4. A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②段“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陕南人习惯把茶杯唤作茶碗”可知,陕南人把喝茶看成口粮般不可缺少(重要、自然平常),习惯将茶杯唤作茶碗;
由第③段“乡间的老茶人,用清冽的山泉水,在茶碗里泡一款好茶汤”可知,陕南人习惯用清冽的山泉水泡一款好茶汤;
由第③段“他们喝茶讲究口劲,习惯冲泡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可知,陕南人喝茶讲究口劲,习惯用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
由第④段“当然也有讲究的,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可知,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语
“滑过”指在物质表面光滑地经过,这里写出花茶丝滑细腻的特点,“深扎”是深深扎根的意思,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茶香比作植物的根须,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茶带来的春天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结合第⑦段“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牡丹便再次有了春日的妆容”等可知,这两个词表达了人们对花茶的喜爱与对春天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分析。
由第①段“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第⑤段“四季更替,眼前的景致也在变换。尤其到了夏秋两季,杯中渐渐丰富起来。来自大山深处的花朵和叶芽一道在水中舒展开来”等可知,陕南人爱茶,且习惯将不同季节的花加入茶水之中,茶和花已深深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特别强调了陕南人对茶和花的喜爱之情,再结合第⑪段“大山养育出的五彩花朵,丰盈着杯中的茶水,也丰盈着寻常的日子”可知,茶和花不断丰盈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第⑪段“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一杯花茶,一段光阴,一幅在清水中缓缓铺开的生态水彩,被淳朴的山里人捧在手心,敬献给蓝天白云,也敬献给轮回的四季”可知,通过这个标题,作者还传达一种期望和祝愿,即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生活就会五彩多样,充满美好与幸福。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结合第①段“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可知,第②段中“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主要是说明陕南人爱喝茶,饮茶已经是陕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理解有误;
D.由第⑩段“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可知,“金丝皇菊特别适合夏天”“金银花则可以喝过整个冬天”理解错误;
故选AD。
【2022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的烟茶
龙文辉
①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祖母并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看似普通的树叶,经过祖母那双灵巧的手,那叶片就有了新的样式,卷曲得体,有模有样。祖母对茶树很上心,除草,剪枝,施肥。她只施土杂肥。茶树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每棵树都长得一样高,枝丫粗壮,叶子浓密。也难怪祖母对那些茶树格外上心,那时,这茶可是全家几口人不可或缺的寻常支用。不仅仅是解决喝茶那点事,祖母还得考虑如何把茶做好了,连同平时攒下的土鸡蛋一起拿到城里卖点钱,再换回些食盐、煤油、肥皂,以及针线、布料之类的日常用品。
②一阵清明雨洗过,茶树上的新芽呈嫩绿色,显露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老叶片呈墨绿色,叶子泛着油亮的光泽,像是打了一层蜡。采摘时节,太阳劲道十足,明晃晃,火辣辣,灼得人皮肤生痛。祖母好像不怕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热辣的阳光一般晒不到皮肤,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她要趁着这个时节,赶紧把那些茶叶都摘下来。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祖母操作这些程序手法娴熟,时而在热度适中的锅里用手将茶叶团转,打散,再团转,再打散,时而又将茶叶抛起,宛如天女散花,好似在玩杂要。炒得茶叶变软,青气收敛就差不多了,再堆放在竹篾编成的盘子里,不断抱团、搓揉,叶片渐渐揉成了根根卷曲的“纸捻子”,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
③那是一种经柴火稍稍熏烤的茶。最好能取回山泉水,用瓦壶、柴火烧开,冲泡,不一会,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腰肢伸展,汤色橙黄,一缕淡淡的茶香和着柴火烟香便从茶杯中漫逸出来,若再搁上一两瓣茴香,更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喝起来清香中带点甜甜的味道,注入泡壶中放凉后的茶水,清冽甘爽,既好喝又解渴。大热天,我从学校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泡壶,咕咚咕咚,一口气能喝上好几碗。一碗烟茶,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和儿时的记忆。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我把它一并寄放在了一处乡间,大山深处的乡间。
④老家后山坡上有座坟墓,祖母就躺在里面。她忙累了,躺下来,在这静谧、安详的地方歇息。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
⑤清明节前,我又来到了祖母坟前。故土依日,草木芜杂,坟包上像一头披散的乱发,于我,心怀戚戚焉。在这个落寞沉重的日子,我要看看我的祖母,跟她说说话,好让她高兴高兴,看孙儿现在的样子,她应该会放得下心。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
⑥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
1. 祖母的烟茶是怎研制做的?在下面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补全线索。
采摘——______——抱团、揉搓——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写出了祖母制烟茶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意义。
B. 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对自然的讴歌。
C. 祖母生长在山野,却是心灵手巧。文中多次写到,茶在祖母手中的美好变化,以及茶汤的好喝,就是对像祖母这样手艺精湛的制茶人表达敬意,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D. 祖母手中的茶源自于粗粗的叶子,是经过精心炮制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作者笔下的祖母用自己的终生勤苦,守护着家园的宁静。祖母制作烟茶的过程,就像她自己的人生。
E. 本文作者撷取年少时对祖母制茶的影像片段,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以“祖母的烟茶”为题的理解。
【答案】1. ①. 炒青 ②. 烘焙 ③. 熏制
2. 通过对祖母采茶时肖像、动作的描写(包括心理的揣摩),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祖母采茶的熟练和心情的喜悦,内心的美好憧憬。 3. BC
4. 首先,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祖母的烟茶的制作流程和特色,从这方面来说,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体;我们也对制作烟茶的祖母有了大体的了解,她和自己制作的茶有很多相近之处,身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静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梳理和筛选。1)结合“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可知,第二步是:炒青。2)结合“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可知,第四步是:烘焙 。3)结合“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可知,第五步是:熏制。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赏析。1)方法判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是外貌描写,“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是动作描写。2)分析。这里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祖母在采摘茶叶时的穿着和动作,“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写出了祖母采茶技术的娴熟,结合“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可知,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结合“祖母好像不怕热”“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可知,这里揣摩祖母采茶时的心情,是非常投入的,充满憧憬的,“像弹钢琴”暗示了祖母心情的愉悦。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B.解读拔高,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是为了下文写采茶作铺垫,无意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和对自然的讴歌,故B错误;
C. 结合“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等句子可知,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表达对祖母勤劳能干、为家人付出的赞美和感激,对祖母的怀念,故C错误;
故选B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含义。1)表层含义。本文的第一到第三段,写了祖母种植茶树、采茶、制作烟茶的过程,“我”对烟茶的喜爱。祖母和烟茶是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故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深层含义。文章的第四到第六段,写祖母离世,“我”对祖母的怀念。结合“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可知,这里表面是写祖母做的茶有人间烟火气,但实际上是写人,从祖母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结合“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可知,祖母长眠后,“我”心里认为祖母是非常平静而安详的,这和第三段写的祖母制作的茶的味道相似,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静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09 人间草木-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9“人间草木”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09“人间草木”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7 思乡怀远-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7思乡怀远类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07思乡怀远类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6 “我的父亲”亲情类阅读-备战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集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6“我的父亲”亲情类主题阅读解析版docx、06“我的父亲”亲情类主题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