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二 积累语感,注重方法,正确断准句读课件PPT
展开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它是一个必考点,更是考生做文言文阅读的必得分点。如何保证必得分呢?熟悉断句方法,培养语感,掌握答题步骤及技巧,当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文言断句题是一种常规考题,综合性强。全国卷采用的是有语境选择型断句题,这种题型需要掌握三个关键点:一、联系语境,疏通文意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是记叙型的,应首先弄清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是议论型的,则应弄清观点是什么、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意是什么,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未联系语境的缘故。凭借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象是谁,涉及哪几个人物等。
通文意 据标志 断后验
二、凭借标志,快速断开1.实词前后多联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杨大雅)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节选自《宋史·杨大雅传》)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 /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 /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 /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 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解析 断开此句,如果对其中涉及的官职名称如“纠察在京刑狱”“兵部郎中”“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等了解,则大体上理解该句内容,对“知”“避……讳”“诏”等固定动词又很熟悉,则更容易断开。
参考译文(杨大雅)调任常州知州,兼任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后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掌管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到这时,为了回避真宗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皇上下诏让他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后去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萧遘,字得圣。既当国,风采峭整,天子器之。时藩镇多兴于盗贼,横放莫能制,权纲濯弛。支详在徐州,引散骑常侍李损子凝吉为佐,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田令孜受溥金,劾损,付御史狱。遘即时叩延英争曰:“凝吉以冤就屠,已不可言,损与子音问不接且数期,安得谓同谋哉?溥恃功坏天子法,请案近臣,卑侮王室,有无将之萌。今损可无罪诛,祸且及臣辈。”帝寤,止免官。(节选自《新唐书·萧遘传》)
A.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 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B.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 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C.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 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D.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 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
解析 断该题,结合上下文,弄清“时溥”“详”“凝吉”“损”均是人名,那么难度会大大降低;“上言”是个固定词语,中间不能断开,就可以锁定答案了。
参考译文萧遘,字得圣。主掌国政以后,风采严正庄重,天子器重他。当时藩镇节帅大多出身于盗贼,放纵不能管制,纲纪败坏松弛。支详在徐州,选用散骑常侍李损的儿子李凝吉为佐僚,恰巧牙将时溥驱逐支详而取代其节度使的位置,时溥为饭食所毒,没有死,有人陷害说李凝吉是为支详报仇的人,时溥一气之下杀了他。李损当时在朝廷,时溥上书说李损是同谋,请求一同诛杀。田令孜接受时溥的贿赂,弹劾李损,将他交付御史狱。萧遘即刻到延英殿叩见皇帝并争论说:“李凝吉因冤情被杀,已经没办法说清,李损和他儿子音信不通已经几年了,怎能说是同谋呢?时溥依仗有功败坏天子的法令,还请求审讯皇上的近臣,轻视侮辱朝廷,有叛乱的苗头。如今李损可以无罪被杀,灾祸将要降临到臣这些人身上了。”皇帝醒悟,只免去了李损的官职。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但是,文言文经常省略主语,不及物动词又不带宾语,所以用名词、代词来确定主宾不是万能的。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我们将其称作“动词定位法”,也就是找准动词,然后前后推断,直到形成完整的表述。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再找主干。如它们是个古今同形异义词,当断开。如2018年全国卷Ⅱ断句题,“敦儒学习《尚书》”中的“学习”是个古今同形异义词,当断开。如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如“于是相如前进缶”中的“前进”就是连动式,意谓“走上前进献”,不可断开。也有少数句子没有动词谓语,而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动词谓语的,断句时要特别注意。
2.借助虚词定首尾(1)(2020·天津第9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解析 根据两个“也”字与句首发语词“若夫”,可排除D项;再根据结构对称,可排除C项;再根据“吾”这个人称代词,又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第五十下》,有删改)
A.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 曰/此足以当之矣B.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 此足以当之矣C.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 此足以当之矣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 此足以当之矣
解析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体的意思。其次,通过两个语气助词“也”“乎”确定答案。
参考译文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有用酒食来招待他的,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宴正酣。有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走到门口试着偷听琴声,自语:“憘!用琴声召唤我,琴声里却流露出杀心,这是为什么?”于是返回家去。被派去请蔡邕的仆人告诉主人(说不知什么原因蔡老爷又回自己家了)。主人立即亲自追上去问他原因,蔡邕将原因详细地告诉了邻居。弹琴的这位客人向蔡邕解释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又将离去但还没有飞走。螳螂为了这只蝉,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我心里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捕不到蝉,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微笑着说:“这就足够说明问题的所在了。”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虚词可以使前后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容易。常见的情况有:
①“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②“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④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⑤“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圈圈(。),“邪”“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自位置要记牢。
3.固定句式要明确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朱宏昭,太原人也。闵帝即位,宏昭以为由己得立,故于庶事高下在心,及赦后覃恩,宏昭首自平章事超加中书令。素猜忌潞王,致其衅隙,以致祸败。潞王至陕,闵帝惧,欲奔,驰手诏宏昭图之。时将军穆延辉在宏昭第,曰:“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八》)A.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B.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C.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D.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
解析 根据文意,“召罪”不搭配,“罪”(治罪)的宾语是“我”,“罪”前应断开。文中两个“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如……何”是固定句式,“何”后应断开。综上所述,即可选出答案。
参考译文朱宏昭,是太原人。闵帝即位后,朱宏昭认为(皇帝是)由于自己的功劳才得以登基,所以对于各种事务都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皇帝大赦天下后广布恩泽,朱宏昭首先自己做了平章事越级升迁中书令。(朱宏昭)平时就猜疑妒忌潞王李从珂,让他产生了嫌怨后反叛朝廷,因此招致了祸患。潞王到了陕西,闵帝害怕,想要逃跑,就急忙亲自书写诏令让朱宏昭进宫谋划这件事。当时将军穆延辉在朱宏昭的家里,(朱宏昭对他)说:“皇上这么着急地召唤我,是想要治我的罪啊,该怎么办呢?我的儿媳妇,是您的女儿,赶快把她迎接回去,不要让她跟着我们遭受祸患。”
4.排偶句式要明辨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刘馥子靖,迁尚书,赐爵关内侯,出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振之实。加之以明擿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A.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 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B.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 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C.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 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D.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 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解析 根据句式的对称可知,“绝穿窬之心”“远水火之灾”“无失时之阙”“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有对偶在里面。从句子来看,“富民之术”“藩落”“五种”“农器”“蚕麦”作主语,在它们前面应该断句。
参考译文刘馥的儿子刘靖,升为尚书,朝廷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又出任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给刘靖写信说:“你由外边来担任纳言的职位,在京城做官。使百姓富足的政策,在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院墙篱笆要造得又高又陡,来杜绝那些偷盗的企图。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搭配黍、稷、麻、麦、豆五类种子,以避免水旱灾害。农具一定要完备充足,不能耽误农时。养蚕、种麦要有苫盖的准备,才能保证不受雨淋。(吏员)要按期升迁,不要让他们滞留原位。鳏寡孤独的人,让他们享受到官仓的赈济。再加上明察秋毫,执法如山,不为权势所屈;各级官吏遵奉朝廷的旨意,举国上下都能垂手听命。那么,即使是前朝治理京兆的能臣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王骏,也不能同您相比。”而刘靖施政大多做到了(应璩所说的)那样。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又是文言文句式的一大特点。如果能分辨出这些特点,断句则相对容易多了。
5.对话标志灵活用(2020·新高考全国Ⅱ)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 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 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 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 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解析 比较四个选项,不同点主要有两处:一是“昨闻海令”后要不要断开,二是“然”是划入“恚甚然”还是作句首的转折连词。“令”作为名词使用时意为“县令”“小令”等,官职名;作为动词时意为“命令”“下令”等。根据前文,我们知道这个情节发生在海瑞担任淳安知县期间,知县即“县令”,且此句之前还有描述海瑞简朴、自给自足生活的句子:“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所以,如果这里译成“下令”,显然与人物性格不符,海瑞应当做不出向人“下令”为母祝寿的事情,更何况做寿只买了两斤肉,不值得下令。“昨闻海令为母寿”即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其前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
“然”作为词尾,一般放在形容词或象声词之后,表示“……的样子”,但它前面是“甚”,“甚”是表示程度的副词,显然不当;句首“然”一般为转折词,连接前后相反的语意或情绪,句中人物懋卿的怨恨情绪与后句“敛威去”的做法相悖,因而这里“然”作为转折词使用更为妥当,排除B项。该句有两个对话标志词,一是“曰”,表示说话,依然要断开;二是“言”,表示“告诉”,不要断开。
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都御史鄢懋卿行部(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高声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十分愤恨。但一向听闻海瑞的名声,只好收敛威风离去。过了一段时间,陆光祖任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他提拔海瑞为户部主事。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⑤陈述;⑥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
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三、断后检验,确保正确断句题做好后,须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只有保证这一步,才能确保答案正确。具体操作如下:1.诵读找语感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是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一。诵读时语感不对之处,往往就是断句错误之处。2.翻译求通顺疏通文意是最直接的办法,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断句后的文句能翻译得通,如果有文意晦涩拗口之处,那就可能是断句错误之处。
3.逻辑应合理断句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必须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考生在检查时,应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生活经验、社会常识。4.语法应准确断句结束后,考生应根据语法知识,明确主谓宾定状补,明确充当这些成分的词语的词性,明确句子的各个成分是否完整。
全国卷断句题采用的是“四选一”式选择题,设题时一般先预设考生断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无错误。对于这种较稳定成熟的题型,突破之道是:1.排相同,聚相异四个选项中,先排查出来哪些停顿是相同的,对此不必关注;再聚焦停顿不同的,重点思考。
排相同 聚相异 破难点
2.破难点那些停顿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难点,且难点就是那么一两处。对此,要有足够的突破方法。先看看能否找到标志,如名词、虚词、句式的标志,能找到这些“路标”固然好,但这类题中真正的难点往往不是靠寻找标志就能应付的,关键是揣摩语意,看看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句子之间、词语之间有什么样的意义关联,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其中如有小技巧的话,就是会抓谓语动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如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也有少数句子没有谓语动词,而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谓语动词的,断句时要特别注意。最后,排除选定。
边练边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张汤者,杜人也。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选自《史记·酷吏列传》)A.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 稍迁至太中大夫B.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 稍迁至太中大夫C.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 稍迁至太中大夫D.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 稍迁至太中大夫
解析 第一步:排“同”。选项共有三处相同:“使”前、“狱”后、“稍”前。这些可以不看。第二步:聚“异”。选项共有四处不同。第一处,“时”属上还是属下,据语意属上讲不通,故可排除C项。第二处,“天子”是作宾语还是作主语,如果是“天子补御史”,古书无此说法,“补”的主语应是“汤”,省略掉了,于是排除A项。第三处,“案事”后是否要断开,如果不断开,则语感不通,且是两组动宾短语,故应断开,至此,可以排除B项。当然,第四处,“党与”后是否断句,如果不断开,读起来肯定不通,于是也可排除B项。
断句“3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1):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示例(2):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
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37 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 这是一份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37 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课堂课时,复习任务,名代前后多联系,方法点拨,借助虚词定首尾,固定句式要明确,对话标志灵活用,排偶句式要明辨,活动二突破疑难选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精解实词含义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精解实词含义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内容导图概览,五类实词精准理解,2辐射式引申,理解多义实词方法,回心转意回头是岸,名师点晴,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仇恨怀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二 积累语感,注重方法,正确断准句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二 积累语感,注重方法,正确断准句读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方法点拨,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