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1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2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3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4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5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6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7页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3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比拟,二借代,三夸张,四对偶,五排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活动1 研磨高考真题 吃透命题精神(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审答题眼】“词语”“使用不当”。【思路分析】A项,“喜闻乐见”一词在“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一句中,意为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用来形容放风筝这个活动,使用正确。B项,“老少皆宜”一词在“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一句中,意思是对老年人和少年人都适合。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玩具,既可以放飞,又可以欣赏,对老年人和少年人来说都是适合的,此处用词比较准确。C项,“炉火纯青”一词通常用来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用来形容“风筝的制作技艺”没有问题,但文段中“炉火纯青”前面有个修饰限定
    语“不断”,而“不断”表示动作行为的不间断,也有“反复进行”的意思,但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并不是反复进行能够达到的,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D项,“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非常多,这里用来说风筝的样式很恰当。答案:C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审答题眼】“最恰当”。【思路分析】原文中的括号出现在“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句前,前后以逗号分隔,可见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且后半句以“吸引着”这一动词引领,照应后面“专家、爱好者及游人”这组宾语,按语法基本结构,逗号前应当填写一个名词性短语作为主语,语句才能顺畅。四个选项语意、句式大体相同,但细致研究分析就会发现,选项A和C都是结构完整的句子,不能独立做主语,所以排除。选项B和D均以“国际风筝节”为中心词,且都由“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和“山东潍坊”共同组成
    该中心词的定语,只是顺序不同。选项B中,“山东潍坊”与“国际风筝节”直接连用,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引出后半句中的谓语“吸引着”,语意连贯顺畅。选项D则把“山东潍坊”放在开头,由于本词的名词属性,与紧随其后的“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主谓结构,但读者看到“36届”后面的“的”就能明白,这是一个长长的定语,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容易失误。且后半句“前来”一词应对应明确地点位置,中心词如果只剩下“国际风筝节”则位置信息不明确,属表意不清晰。答案:B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传统的考查方式不同,本题从比喻句的特性入手命题,有一定的新意。题干指出“比喻具有相似性”这一规律,做题时的修辞手法分析的方向和侧重点就是“相似性”;又要求“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既然已经告诉原文画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无须再进行判断。剩下的答案内容就十分明确了,先要答出本体和喻体是什么,然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即可。文段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多个笛哨同时鸣响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相似,二是作者认为交响乐声音很有魅力,用来作比,说明了笛哨声也很有魅力。
    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分)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2分)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1分)
    【加固训练】(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7分)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地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
    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__①___。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__②___。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选B。“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每句2分)
    析命题特点·明复习方向
    活动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命题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一 比喻、比拟(一)比喻
    【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细。为了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比喻修辞的特点,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述。本题中,应着重分析受害人的权利难以恢复原状与“覆水”之间的相似性。答案:①画横线的句子阐述的是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使受害人的权利难以恢复原状;②这与“覆水”(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回收具有相似性,喻指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每点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
    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对拟人的特点进行初步把握,然后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它是如何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到“物”上的。本题中说其他的花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木棉举杯畅饮,这些都是人才有的行为。答案: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有其他的花木和木棉,作者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到它们身上。(2分)参加盛会应该是人的特点,这里形容其他的花木。(1分)举杯畅饮应该是人的特点,这里形容木棉花。(1分)
    【加固训练】1.(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选B。“比喻”的特点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A项,使用了暗喻,“一带一路”是本体,“新引擎”是喻体,“成为”是比喻词。B项,“及时雨”,句中用的是其本义,指的是一场来得正好的雨,不是比喻。C项,“洪水猛兽般地”指洪水像猛兽一样,本体是“网络病毒”,喻体是“洪水猛兽”。D项,“弯道超车”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指参赛车手在弯道上比在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现在“弯道”也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句中“弯道超车”用来比喻在特殊时期实现超越。
    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D.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解析】选C。C项,“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侧重的都是相似性,运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温馨提醒】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不同点一: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不同点二: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不同点三: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
    【即学即练】3.(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的重点是比喻与借代的区别。“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本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A项用的是比喻(“为”是暗喻的比喻词);B项“尧舜”代指杰出的人,属于“个别代一般”;C项“干戈”是武器,代指战争,“玉帛”是丝织品,代指和平,都是“特征代整体”;D项“西施”代指美女,属于“个别代一般”。
    【温馨提醒】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即学即练】4.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B.这次军演中,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了蓝天。C.我和你比,简直是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我自愧不如。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解析】选D。 A项,“气得浑身都发紫了”说法过于夸大,“气得嘴唇都发紫了”正确;B项,坦克“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了蓝天”夸张不当,不符合客观实际;C项,“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夸张不当,“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更合适。
    【即学即练】5.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中的“带雨来”不如A项中的“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
    【温馨提醒】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不同点一: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不同点二: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思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不同点三: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形式上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即学即练】6.下列选项中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比喻 排比  B.对偶 比喻C.排比 夸张  D.夸张 对偶【解析】选A。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梦想是……源泉”“梦想的太阳……”两句是暗喻,将“梦想”分别比喻成“源泉”“太阳”。三个“面对……”,属于排比。
    【加固训练】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美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每点1分)
    【温馨提醒】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不同点一:对称性与并列式。对偶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对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不同点二: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语句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能重字的。  不同点三: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六 设问、反问、反复
    【即学即练】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外来音乐需要民族化才能得到国人的青睐。尽管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但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什么有的外来音乐和老百姓格格不入?因为没有和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相结合。正如外来乐器本身是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结合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这一民族热爱的乐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什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却是民族的内容。其实,创作这部音乐作品的最初动因来自农民。当年去乡下演
    出,农民们说,我们用小提琴拉的贝多芬、巴赫虽然好听,但是他们是青蛙跳水——不懂,他们喜欢的是越剧和沪剧。最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横空出世,国人传颂。
    设问具有自问自答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设问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设问的特点,再结合画线句子对自问自答的特点进行简述。具体作答时,先要讲述“自问”的内容,再对“自答”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加以简述。答案:画横线的句子先设置疑问,让读者思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因,(2分)继而揭示答案——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却是民族的内容。(1分)在自问自答中,让读者对其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1分)
    【加固训练】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不是一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B.谁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不是“小沈阳”,而是平凡的劳动者。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D.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家里的所有实物都变卖成现钱。【解析】选D。A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反复运用“沉默”一词。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共3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优质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优质课件,共6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考情分析,三比两问借对夸+反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