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册)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
展开《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推导科学记数法的过程.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法则,重点是指数的确定. 3.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和实际应用.4.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推理,言必有据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法则,重点是指数的确定. 难点: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和实际应用.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如何把一个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呢?预设: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 .问题2:指数n是如何确定的呢?预设: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或“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的方法来确定. 【情境引入】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较小的数.例如:(1)在生物中,细胞的直径是1微米(μm),也就是0.000001m.(2)某种计算机完成一次基本运算的时间约为1纳秒(ns),即为0.000000001s. (3)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 57kg. 提问:这些比较小的数,读写都很不方便,怎样表示这样的数呢? 学生回忆后举手回答 阅读并思考问题 通过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小于1的正数,让学生感受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的必要性.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教师活动:通过对一些绝对值较小数的计算、观察,使学生获得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法,同时类比、归纳得出指数中n的确定方法.我们已经知道用科学记数法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同样,用科学记数法也能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0.000 0010.000 000 001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预设:0.000 0010.000 000 001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10n,其中1≤ a<10,n是负整数.问题1:一个大于10的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其指数n可以用小数点移动来确定,对于小于1的正数可以吗?0.000 001预设:原来的小数点从左往右移动6次,到第1个非0的数字,发现n刚好是-6.所以指数中n的值可以用“小数点移动” 的方法来确定.问题2:指数中的n除了用“小数点移动” 的方法来确定外,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0.000 001预设:我们从左边开始数,一直数到第一个非0数字,发现1的前面有6个0,而n的指数是-6,所以我们可以用“从左边起第一个非0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的方法来确定.归纳:一般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10n,其中1≤ a<10,n是负整数.确定指数中n的方法:①数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小数点移动几位, n就是负几;②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0算起至小数点后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 n的指数就是负几. 独立完成计算,并观察讨论 观察,交流讨论,反馈结果.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小于1的正数进行计算,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初步体会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 通过问题1-2,引导学生探究指数中n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明确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及指数中n的确定方法. 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确定指数n.分析1:利用数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的方法来确定指数n.如(1)中,小数点从左往右移动到第1个非零数字,移动了10次,则n的值为-10.解:(1)0.0000000001=1×10-10(2)0.000000001295=1.295×10-9(3)原式=2.9×10-12分析2:利用从左边起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来确定n.如(1)中,从左边起第1个非0数字前有10个零,则n的值为-10. 同学们,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计算器,验证下我们所得的结果. 【议一议】 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um的细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细颗粒物.虽然它们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但它们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有很大的危害.假设一种可入肺细颗粒物的直径约为2.5 um,相当于多少米?多少个这样的细颗粒物首尾连接起来能达到1m?与同伴进行交流.解:(1)2.5 μm=0.0000025m=2.5×10-6m(2)1÷(2.5×10-6)= 4×105 (个)答:2.5 μm相当于2.5×10-6m,4×105个这样的细颗粒物首尾能达到1 m. 2.估计1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预设:可以通过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用总的厚度除以100得到每张纸的厚度.(答案不唯一) 明确例题的做法. 尝试独立计算,并交流反馈 动手做一做 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和确定指数中的n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环节四巩固新知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随堂练习】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解: (1)0.00000072= 7.2×10-7(2)0.000861=8.61×10-4(3)0.0000000003425=3.425×10-102.1个电子的质量是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11 g,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解: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11 = 9.11×10-28(g)3.每立方厘米空气的质量为1.0239×10-3克,用小数把它表示出来. 解:1.0239×10-3=0.0010239(克)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解:(1)0.007398= 7.398×10-3(2)0.0000226=2.26×10-5(3)0.0000000000542=5.42×10-11(4)原式=1.994×10-22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 第13页习题1.5 第2、3题 课后完成练习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