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北师大版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
2.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说明.
3.会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经历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进行推理说明.
难点: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景
【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预设: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问题2: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第一、三两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思考: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思考回答
自行判断后说一说理由
通过复习回顾,引出新的问题,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展示动画,通过对线段的轴对称性的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归纳】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符号语言:∵直线 l⊥AB,AO=BO
∴直线 l 垂直平分线段AB
问题:点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AC和BC相等吗?
预设:折叠纸片,AC和BC互相重合;利用SAS可得△AOC≌△BOC,所以AC=BC.
追问:改变点C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
预设:成立.
【归纳】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做一做】
教师活动:展示动画,讲解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过程.
利用尺规,作线段AB(如图)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和点D.
(2)作直线CD.
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问题:该作法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由作法可知AC=BC=AD=BD,所以原理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教师提示:O就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问题1:利用尺规作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
AB=BC=CD=DA.你是怎样作的?
预设:作法:(1)作线段AC.
(2)分别以点A和C为圆心,以AB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B和点D.
(3)作直线BD.
(4)连接AB,BC,CD,DA.
问题2:如果改变条件为AB=CB,AD=CD,AB≠AD,请作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与同伴交流.
预设:作法:(1)作线段AC.
(2)分别以点A和C为圆心,以AB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C上方相交于点B.
(3)分别以点A和C为圆心,以AD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C下方相交于点D.
(4)作直线BD.
(5)连接AB,BC,CD,DA.
合作交流,认真分析,并得出结论
积极思考,认真听教师讲解,并回答
通过对线段轴对称性的探究,得出线段的轴对称性,引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并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通过对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程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理解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 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①AB⊥MN;②AD=DB;③MD=DN;
④AB是MN的垂直平分线.
分析:因为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可知AB⊥MN,AD=DB,①②正确.
例2 在△ABC中,AC=5cm,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AE,△ABE的周长为9cm,求△ABC的周长.
解:因为DE是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AE=CE,
所以△ABC的周长=AB+BC+AC
=AB+BE+CE+AC
=AB+BE+AE+AC
=△ABE的周长+AC
=9+5
=14(cm)
例3 利用尺规把线段AB四等份.
解:(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
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和点D.
(2)作直线CD,交线段AB于点O.
(3)分别以点A和O为圆心,以大于12AO
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和点F.
(4)作直线EF,交线段AB于点O1.
(5)分别以点O和B为圆心,以大于12OB
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G和点
H.
(6)作直线GH,交线段AB于点O2.
(7)点O1,O,O2即为线段AB的四等份点.
明确例题的做法
让学生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解决问题.
环节四
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
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如图,在Rt△ABC中,∠C=90°,直线DE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BE.
(1)若∠A=35°,则∠AED= ______;
(2)若BE=3,EC=1,则AC=______.
分析:因为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可知DE⊥AB,AE=BE.
所以∠AED=90°-∠A=55°,
AC=AE+CE=BE+CE=3+1=4.
2.如图,△ABC中,BD是它的角平分线,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D于点E,交BC于点F,∠ABD=24°,∠ACE=48°,求∠A的度数.
解:因为BD平分∠ABC,∠ABD=24°,
所以∠DBC=∠ABD=24°,∠ABC=2∠ABD=48°.
因为EF垂直平分BC,所以BE=CE,
所以∠DBC=∠ECB=24°.
因为∠ACE=48°,所以∠ACB=∠ACE+∠ECB=72°.
所以∠A=180°-∠ABC-∠ACB=180°-48°-72°=60°.
3.画一个△ABC,利用尺规求作它的外心.
解:如图所示:
(1)作△ABC.
(2)分别作AB,BC,AC的垂直平分线,
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3)点O即为△ABC的外心.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巩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的应用.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科书
第124页 做一做
习题5.4 第3题
课后完成练习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初中数学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1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