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2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3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2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展开
    专题十六 说明文阅读(讲通)
    01 考点解读
    考点
    分值
    题型
    命题趋势
    说明文阅读
    7-18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②品析语言
    ③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④概括说明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⑤辨别说明顺序,把握结构层次
    ⑥鉴赏、探究、个性化表达

    ①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主。近几年,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的比例不断加大。
    ②试题更为关注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③题型上仍以简答题为主,但选择题的比例在逐渐加大,有的省市甚至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02 考点剖析
    [考点 说明文阅读]
    ※题型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问题形式展现
    1.本文(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3.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答题方法指导
    1.如何分清说明对象。
    (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
    (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文章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均找不出说明对象,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结尾段落。
    (4)抓关键句。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
    (5)归纳总结。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抓标题法。有的标题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奇妙的克隆》;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有的标题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大自然的语言》。
    (2)抓关键句法。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通过关键语句明确交代对象的特征,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类句子包括: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苏州园林》一文,抓住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关键语句,就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材料分析法。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组材和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不难发现这两座桥虽有不同之处,但却都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因此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答题模板
    1.本文是一篇……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2.第×段和第×段侧重写了……的……的特点。
    经典考题回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第146期,有删改)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题型二 品析语言
    问题形式展现
    1.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2.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3.请分析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指导
    1.品析说明文的语言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语言的准确严密性,二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去分析表达:
    (1)结合加点词语所在的语句,分析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理解它在句中的限制、修饰作用。
    (2)联系说明内容,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表达效果。
    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
    题型
    答题模式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不可以。“××”一词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替换后意思有所改变,不符合实际(或:没原文形象生动)。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不能删去。如果删去“××”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用了“××”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特点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句中的“××”一词用得准确、形象,它表示的意思是……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含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引用俗语、诗歌、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文学性或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结构上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是引出说明对象。
    经典考题回放
    2.(原文见题型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题型三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问题形式展现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方法指导
    说明方法
    常用标志词
    作用(答题模板)
    举例子
    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举……例子,具体说明……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
    数词、确数、约数、小数、倍数、百分数
    用数据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也、相对于、比、和……不同
    把……和……作比较,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使人印象鲜明。
    打比方
    像、如、仿佛
    把……比作……,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分类别
    一类……一类……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下定义
    这就是…… ……是……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具体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列图表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
    引用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进行说明,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
    答题模板
    这一句(段)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经典考题回放
    3.(原文见题型1)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题型四 概括说明内容,帅选重要信息
    问题形式展现
    1.概括说明文的中心内容。
    2.填写或找出某一文段的中心句。
    3.给某几个说明文段加小标题。
    4.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信息对其阐释。
    5.围绕某一问题,筛选产生的原因或形成的条件。
    6.选择选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或相符)的一项( )。
    答题方法指导
    1.概括说明内容。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连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4)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该部分的要点。
    2.筛选重要信息。
    筛选并把握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是说明文阅读中能力层级较高的综合考查点。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二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态度。
    (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
    (2)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有效率,才能准确。需求规定范围,即信息的筛选区间,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
    (3)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4)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
    (5)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有关筛选信息的手段,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很少有单独使用的时候,一般都是综合使用的多。各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得越熟练,筛选信息就越快。
    答题模板
    ×段说明了(或介绍了)……。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经典考题回放
    4.(原文见题型1)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题型五 辨别说明顺序,把握结构层次
    问题形式展现
    1.给文章划分层次。
    2.填写内容结构图。
    3.判断说明的顺序。
    4.某几段能否调换位置。
    答题方法指导
    1.辨别说明顺序。
    (1)借助说明对象。
    ①介绍事物发展演变过程,多以时间为顺序。
    ②对建筑物、名胜等事物的介绍,多以空间为顺序。
    ③说明事物内在规律和道理,常用逻辑顺序。
    (2)找准语言标志。
    类别
    标志词
    时间顺序
    朝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空间顺序
    远—近、内—外、左—右、南—北、高—低……
    逻辑顺序
    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
    2.把握结构层次。
    (1)找特征词语。有表示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词语,一般是并列式;有“首先”“其次”等词语,则可能是递进式。
    (2)抓关键句子。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
    (3)“合并同类”法。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合并同类”法,把全文分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答题模板
    1.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2.这几段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是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的,调换后不合逻辑。
    经典考题回放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巢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西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是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萋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黏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时,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于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木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鹪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根据文章内容,用“||”将全文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题型六 鉴赏、探究、个性化表达
    问题形式展现
    1.阅读附加材料,获取信息谈感受。
    2.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解释。
    6.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答题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审清题意,切忌答非所问。
    2.结合材料谈受到的启示感想,要联系实际,大胆设想。
    3.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发散联想到其他方面,但要符合实际,合乎情理。
    4.注意语言表达的通畅、准确和简练。
    经典考题回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多年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的常委们个个神情严肃,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②都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今日之“天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何在“低碳经济”领域夺取竞争优势,而穿梭往来、吵吵嚷嚷。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74 ℃。若在一家一户,这点变化或不易察觉,但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却已是危机四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在加速融化,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预计到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升高1.1 ℃至6.4 ℃,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近1万年来的最高值。到那时,已经体现在冰冻圈、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气候影响会更加严重,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和飓风将不断来袭。
    ③“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的确,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_ppm,上升到2008年386_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发达国家无疑应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义务。但也不能不看到,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难免总量大、增长快,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
    ④天下如此堪忧,我们不能不忧!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气候危机初露端倪,却是趋势性的。经济复苏或可倾力而为,“绿色复苏”断难一蹴而就。
    ⑤努力去研究和发展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让我们都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吧!此非“杞人忧天”,实乃“先天下之忧而忧”!
    本文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
    03 考点备考整合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一种文章体裁。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等。
    2.按语言风格。
    (1)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
    (2)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
    3.按说明特点。
    (1)自然科学说明文。
    (2)社会科学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三要素。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洁,说明严密。
    四、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
    (2)总—分—总。
    (3)分—总。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
    六、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能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2.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7.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04 考点演练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死海不死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⑤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⑥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⑦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⑧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1.本文是一篇知识小品文,依次介绍了死海的_______、________、现在、_______。
    2.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下边加点的“死”的不同含义。
    A死海不死

    B.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3.第六段中,作者把死海的形成原因归纳为哪三个方面?



    4.第四段中“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据统计”去掉可以吗?说说为什么
    5.下面的语段出自《辞海》,说明的内容和上文差不多,但语言风格不一样,说说你喜欢哪一种语言风格?(结合内容说说为什么)
    世界大盐湖。位于巴勒斯坦与约旦之间,所处谷地称西亚裂谷或死海地沟,在构造上是东非大裂谷的延续部分。湖泊南北走向,两岸是峭壁悬崖。其中东岸高750米,西岸高570米,使死海深陷其中。湖面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5~16千米,面积1049千米,海拔-392米,平均水深300米。湖水表层水温19~37℃,盐度300;下层湖底水温22℃,盐度332。高盐度的湖水比重达1.17~1.23克/立方厘米,因此人浸入水中不会下沉。湖东岸有伸入湖中的利桑半岛,将死海分为南北两湖。其中北湖面积780多平方千米,最深处达400米,湖底海拔-792米,是世界最低点。南湖面积260多平方千米,水深仅6米。约旦河和哈萨河分别自北、东南岸注入北、南两湖,湖水主要靠约旦河补给。湖区气候炎热,蒸发强烈,年降水量仅50~60毫米,而蒸发量达1400毫米,约旦河每年5.32亿立方米的径流量大致与湖水蒸发量平衡。近年来,随着河流沿岸灌溉用水量的增加,死海水面以每年0.5米的速度下降。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湖面冬季水位最高,夏秋水位最低,一年中湖水水位变动在60~70厘米。
    我喜欢的语言风格__________,因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气溶胶
    赵致真
    ①记得高尔基的《海燕》中有这样的诗句:“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岩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②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实际上,这些“尘雾和水沫”将很快蒸发,在空中留下盐的微米级颗粒,形成大气中的海盐气溶胶。据统计,海洋每年以33亿吨的通量向空中撒盐。
    ③咳嗽和喷嚏是人体的“狂风”,也会把大量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 “摔成尘雾和水沫”,蒸发后留下飞沫核与其中的病毒,在空中形成气溶胶。当然,和大海相比,人太渺小了。但如果变成了“人海”呢?如果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呢?
    ④我们不妨对飞沫气溶胶做点近距离观察。一个“阿秋”,40000多个“唾沫星子”以每秒50米的速度喷涌而出,它们的典型尺寸在0到200微米之间。大的液滴受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作用很快落到地面,小的液滴则会悬浮在空中,融进无处不在的气溶胶“浓汤”。世界卫生组织把当量直径5微米,作为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分割点,也是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分界线。
    ⑤完全蒸发是一个相变。液态的飞沫变成了固态的飞沫核,湿的液滴变成了干的颗粒。这些飞沫核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周并随风飘散,但浓度却和距离的立方成反比,以至于迅速减低到不能致病。
    ⑥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飞沫核中的病毒究竟能够“活”多久?
    ⑦这可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楚。在主流科学界看来,病毒压根就不是生命,它们只是“巨大的有机分子”,“一个蛋白质信封,装着一则坏消息”。因为病毒既没有代谢也不会繁殖,全靠入侵宿主细胞,劫持和篡改宿主的生命资源进行自我组装,因此它们从来没有过“生命的火花”,完全算不上“活”物。
    ⑧但即便如此,飞沫核中的病毒仍然应该有“死与活”的区别。当病毒的蛋白质衣壳损坏,或其中的核酸序列打乱,就丧失了感染和复制能力。从这个意义上,冠状病毒一般会在离开宿主体内几天后“死掉”,气溶胶里只剩下病毒“遗骸”了。
    ⑨有文章以电梯里香烟味经久不散为例,来证明飞沫气溶胶的感染力长效不衰,这是不够准确的。香烟烟雾约含4800种物质,是众多气体和气溶胶颗粒物的混合。二手烟、三手烟的气味在房间中甚至能存留数月,主要是香烟残留物的挥发性气体在不断作祟,而不是香烟气溶胶颗粒在继续显灵。
    ⑩除了飘在空中的飞沫核,那些咳嗽和喷嚏后落在地面上的大粒径飞沫,还有患者的唾液痰迹等,均可“零落成泥碾作尘”,经由风吹和鞋踩升入空中,形成新的气溶胶。此外,患者被褥衣服的抖动,病房马桶冲水时的雾化,都是病毒气溶胶的来源。不可不察也不可不防。
    ⑪生长于咳唾之际,弥漫于呼吸之间,病毒气溶胶似乎“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却完全可以预防。除了用紫外线和消毒剂杀灭气溶胶中的病毒,提倡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不仅防止来自气溶胶的病毒,还能阻断形成气溶胶的源头。而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吐故纳新,则是预防气溶胶传染的终南捷径。
    (来源:光明网2020-02-15)
    6.根据文意,病毒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7.预防气溶胶传染的“终南捷径”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8.文章在介绍气溶胶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举出一例谈谈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阅读《中国结》,回答各题。
    中国结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9.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10.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12.指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 )
    (2)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 )
    四、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地铁3、5号线开门迎客,“米”字格局助力长沙“提速”
    ①2020年6月28日上午11点28分,长沙地铁3、5号线达两条纵横星城东西南北的地下交通大动脉正式“开门迎客”。
    “双线齐发”——长沙主城区实现地铁全覆盖
    ②长沙地铁3号线、5号线一期工程是纵横星城东西南北的两条地下交通大动脉,和己经通车运营的长沙地铁1、2号线共同构建了长沙市轨道交通“米”字型骨架、双“十”字拓展线网。3、5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着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前西湖建设理划实施圆满收官;长沙地铁“米”字形骨架,“十”字形拓展线网格局已然形成,昂首驶入“网络化运营”新时代;长沙市主城区实现地铁运营全覆盖。
    6个换乘站,10个特色站
    ③3、5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后,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新增58.8公里,运营车站新增43座(3号线25座,5号线18座),换乘站新增6座,其中3号线候家塘站、长沙火车站、阜埠河站、月湖公园北站分别与1、2、4、5号线换乘,5号线万家丽广场站、圭塘站分别与2、4号线换乘。
    ④据悉,3、5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0个特色站。星沙站、东塘站位于繁华商圈,运用“花瓣”造型满铺营造良好商业氛围;灵官渡站湘江渡口承载着长沙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轮渡盘”的造型名副其实点明了这主题;烈士公园东站采用几何形的块面结合,发散有序,宛如休闲场地,虚实结合切合公园主题,阜埠河站延续“美蓉国里尽朝晖”的繁花似锦;长沙火车站采用生态绿色对空间进行点缀,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空间;朝阳村站作为“平安长沙”主题站,凸显平安长沙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流光叠翠”的圭塘站,提取光影元素,以点线面的构成手法,塑造出“城市绿肺”自然宁静的绿色空间环境;“韵律动感”的万家丽广场站。提取高端商业综合体富有的律动感的元素,层层叠加,表现商业繁华和现代时尚的感觉;“活力绽放”的马栏山站,提取电视窗口的元素,进行大小组团,酸色搭配,表现活力绽放的设计理念;“历史与现代”交融对话的马王堆站,提炼马王堆汉葛结构空间特点,巧妙运用于天花吊顶。通过现代手法,结合西汉历史文化元素,展现西汉文化特色。
    五条地铁线“同出同归”,“起步价”均为2元
    ⑤3、5号线期工程的运营时间与1、2、4号线保持一致,即6:30-23:00。因首末班车发车后到达各站时间有所不同,使得各站具体服务时间略有差别。3、5号线医期工程票价计价方式与1、2、4号线相同,均为2元6公里起步,超过6公里采用“递远递远”原则进行计价,全网全程最高票价仍为7元,大市民可通过长沙地铁APP、和包支付、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方式购票乘坐地铁。来坐地铁不仅解决了堵车的困扰,出行成本还远低于自驾私家车。
    ⑦至此,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160公里,运营车站达114座,其中地铁换乘站12座,广大市民将享受更如便利的交通出行,现代长沙将有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
    (选自《新华网》2020年6月29日,有删改)
    13.下列说法写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3、5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看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前期所有建设规划实施圆满收官。
    B.3号线长沙火车站,月湖公园北站分别与4、5号线换乘,5号线万家丽广场站、圭塘站分别与2、4号线换乘。
    C.烈士公园东站采用几何形的点面结合,发散有序,宛如休闲场地,虚实结合切合公园主题。
    D.3、5号线一期工程票价计价方式:2元6公里起步,超过6公里采用“递远递减”原则进行计价,全网全程最高票价仍为7元。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第④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灵官渡站湘江渡口承载着长沙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C.第⑦段“至此,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160公里”,中的“超”删掉,不影响原文意思。
    D.选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介绍了长沙地铁3、5号线的覆盖、意义、特色和价格。
    1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联系原文内容,请回答长沙市民盼望地铁3、5号线开通的可能性原因。
    [链接材料]
    “盼了好几年,终于通车了!”家住恒大雅苑的长沙市民夏浩早就到小区门口的地铁5号线白茅铺站等着地铁开通,身为销售的他经常需要到长沙各区跑业务,长沙地铁3、5号线正式运营后,极大地便利了他的出行。
















    参考答案
    02 考点剖析
    1.【解析】 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段落作用,实则是考查说明文引出说明对象的方式。说明文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借助生活或自然现象引出说明对象,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第①段由人们向往的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解析】 理解加点词语含义以及其在句中表达的意义,比较删去后句意的变化,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进行回答。
    【答案】 不能。“几乎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3.【解析】 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语境,分析对说明对象的表达作用。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的菊头蝠和不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解析】 阅读④⑤两段,从中筛选提炼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回答。
    【答案】 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5.【解析】 梳理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关键在于理清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说明要点,划分文章层次。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弄清说明对象的转换,从而理清顺序,划分层次。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解析】 解答时,把握整体文章内容及其中心思想,结合上下文概述回答。本文是一篇论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说明文,从多个角度有力的论述了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让我们意识到要时刻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答案】 (示例)本篇文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肩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高效清洁能源,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04 考点演练
    1.【答案】特征 成因 未来
    【解析】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概括。本文是篇介绍地理知识的科学小品,属说明文中的一种。此文的结构为: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由于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因此海水的浮力大。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注入了很多矿物质的水;湖水不断蒸发、沉积的矿物质越积越多,因而形成“死海”。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据此填写即可。
    2.【答案】第一个“死”字指死海动植物不能生存;第二个“死”指死亡(“不死”是说死海的浮力大,人不会被淹死。) 第三个“死”是指死海最终将消失、干涸。
    【解析】考查对多义词的理解。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语境。“死海不死”的“死”结合第①段“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可知“死海不死”中的第一个“死”指:海中没有鱼虾、水中植物,就连岸边也不生长植物,没有一点生机,死气沉沉,所以称为“死海”。结合第②段“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可知第二个“死”指因为没有生物生长的含盐量高,具有很强的浮力,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结合最后一段“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可知“死海真的要死了”中的“死”是指死海最终将消失、干涸。
    3.【答案】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注入了很多矿物质的水;湖水不断蒸发、沉积的矿物质越积越多。
    【解析】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第⑥段的内容,由“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可得出原因: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由“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可得出原因:注入了很多矿物质的水;由“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可得出原因:湖水不断蒸发、沉积的矿物质越积越多。
    4.【答案】不可以去掉。据统计,表明下面数据的来源经过科学的计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据统计”表明所列数据是目前经过科学计算过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
    5.【答案】死海不死》 《辞海》中有关死海的介绍,简明、平实、客观,而《死海不死》则运用了多种方法,多角度说明,有具体生动的描述,有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这些使课文比《辞海》中的有关死海的介绍更生动、具体,更吸引读者。
    【解析】考查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了解。说明文语言既可以准确严密,客观平实,如链接材料一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介绍死海所处的地理位置、面积、表层和下层湖底的水温、盐度、海底海拔等方面的内容,运用确凿的数据,准确使用科学术语等来说明。也可以像本文一样,语言生动形象,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把科学知识与奇异的现象,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进行介绍,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据此作答此题即可。
    6.【答案】①患者的咳嗽、喷嚏会把大量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喷向周围,蒸发后留下飞沫核与其中的病毒,②咳嗽和喷嚏后落在地面上的大粒径飞沫,还有患者的唾液痰迹等,经由风吹和鞋踩升入空中,③患者被褥衣服的抖动,病房马桶冲水时的雾化。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③段“咳嗽和喷嚏是人体的‘狂风”’,也会把大量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 ‘摔成尘雾和水沫’,蒸发后留下飞沫核与其中的病毒,在空中形成气溶胶”可知,患者的咳嗽、喷嚏会把大量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喷向周围,蒸发后留下飞沫核与其中的病毒;根据⑩段“除了飘在空中的飞沫核,那些咳嗽和喷嚏后落在地面上的大粒径飞沫,还有患者的唾液痰迹等,均可‘零落成泥碾作尘’,经由风吹和鞋踩升入空中,形成新的气溶胶”可知,咳嗽和喷嚏后落在地面上的大粒径飞沫,还有患者的唾液痰迹等,经由风吹和鞋踩升入空中,形成病毒;根据⑩段“此外,患者被褥衣服的抖动,病房马桶冲水时的雾化,都是病毒气溶胶的来源”可知,患者被褥衣服的抖动,病房马桶冲水时的雾化,也是病毒气溶胶的来源。
    7.【答案】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吐故纳新,是预防气溶胶传染的终南捷径。因为病毒气溶胶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周并随风飘散,但浓度却和距离的立方成反比,以至于迅速减低到不能传染致病(经常开窗通风,能迅速降低病毒气溶胶浓度,从而减少病毒传染的风险)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⑪段“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吐故纳新,则是预防气溶胶传染的终南捷径”可知,预防气溶胶传染的“终南捷径”是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吐故纳新;根据⑤段“完全蒸发是一个相变。液态的飞沫变成了固态的飞沫核,湿的液滴变成了干的颗粒。这些飞沫核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周并随风飘散,但浓度却和距离的立方成反比,以至于迅速减低到不能致病”可知,蒸发之后的气溶胶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周并随风飘散”,且“浓度却和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因而,“不能致病”。据此可答出理由。
    8.【答案】举例:第9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以烟味扩散为例,具体分析了烟味经久不散的原因,从而具体有力说明,用烟味经久不散来证明飞沫气溶胶的感染力也会长效不衰是不够准确的(冠状病毒一般在离开宿主体内几天后就会“死掉”)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①段的引用:“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岩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②段的列数字:“海洋每年以33亿吨的通量向空中撒盐”;③段的打比方:“咳嗽和喷嚏是人体的‘狂风’”;③段的作比较:“和大海相比,人太渺小了”;④段的举例子:“一个‘阿秋’,40000多个“唾沫星子”以每秒50米的速度喷涌而出”等。从中选取一个分析即可。示例: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海洋每年以33亿吨的通量向空中撒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每年产生的海盐气溶胶的数量,令人印象深刻。
    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有误,由原文第①段“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可知,“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这一表述是错误的。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C.有误,从文章第④自然段中“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可知,而并非“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A.有误,依据原文第②段最后一句“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可知,“唯一”的说法不符合实际;C.有误,“结饰变化万千”靠的是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两种;D.有误,“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故选B。
    12.【答案】(1)举例子 (2)列数字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1)从“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可知,这句话说明的是中国结结绳工艺的种类,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从“100厘米长”“4——6毫米粗”这些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这里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从第②段原文“3、5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着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前两期建设规划实施圆满收官”中可看出是“前两期”;B.从第③段原文“其中3号线侯家塘站、长沙火车站、阜埠河站、月湖公园北站分别与1、2、4、5号线换乘,5号线万家丽广场站、主塘站分别与2、4号线换乘。”中可看出“3号线长沙火车站、月湖公园北站分别与2、5号线换乘”;C.从第④段原文“烈士公园东站采用几何形的块面结合,发散有序,宛如休闲场地,虚实结合切合公园主题”中可看出是“块面结合”;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第②段中的地铁1、2、3、4号线这些专有名称不能称之为列数字;C.“超”是超过的意思,是在160公里以上,删掉“超”,长度就只有160公里,原文意思会受到影响;D.选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长沙地铁3、5号线的覆盖、意义、特色和价格;故选B。
    15.【答案】(1)3、5号线通车可以实现长沙主城区地铁运营全覆盖。(2)3、5号线站点各有特色。(3)票价实惠,出行性价比更高。(4)极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文章第②段“3、5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着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前西湖建设理划实施圆满收官……长沙市主城区实现地铁运营全覆盖”可知,3、5号线通车可以实现长沙主城区地铁运营全覆盖。由文章第④段“据悉,3、5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0个特色站”可知,3、5号线站点各有特色。由文章第⑤段“3、5号线医期工程票价计价方式与1、2、4号线相同,均为2元6公里起步……来坐地铁不仅解决了堵车的困扰,出行成本还远低于自驾私家车”可知,票价实惠,出行性价比更高。由文章第⑦段“广大市民将享受更如便利的交通出行,现代长沙将有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以及链接材料“长沙地铁3、5号线正式运营后,极大地便利了他的出行”可知,地铁3、5号线的开通极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说明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