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609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609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609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
2023.02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3题,共39分]、非选择题[第14题~第17题,共61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Ni-59 I-127 Cu-64
选择题(共39分)
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CaO捕集废气中的CO2
B.鼓励植树造林,吸收过多排放的CO2
C.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为C和O2,并放出热量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水的pH一定等于7
B.水比较稳定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 温度升高,纯水中的c(H+)和c(OH-)增大
D. pH等于4的盐酸和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3.汽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中物质会发生反应:10NaN3 + 2KNO3 = K2O + 5Na2O + 16N2↑,
生成大量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径大小:r(N3-) >r(Na+)
B.电负性大小:χ(N) > χ(O)
C.电离能大小:I1(K) > I1(Na)
D.离子键强弱:K2O > Na2O
4.下列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能与水反应,可用于高压钠灯
B.NaCl熔点较高,可用于制备烧碱2
C.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Na2O2受热会分解,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5~6题
SO2既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制硫酸时在接触室中以V2O5为催化剂,发生反应2SO2(g) + O2(g) 2SO3(g) ΔH<0。尾气中的SO2在高温下可被CO、H2还原为硫单质,也可被Na2SO3溶液吸收生成NaHSO3溶液。电解NaHSO3溶液时阴极可生成硫单质。硫单质的熔沸点较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
B.CO分子中仅含σ键
C.H2S的热稳定性比H2O强
D.硫单质属于共价晶体
6.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H2S燃烧生成SO2:H2S + O2 eq \(=====,\s\up7(点燃)) SO2 + H2
B.高温下CO还原SO2:CO + SO2 eq \(=====,\s\up7(高温)) S + CO2
C.Na2SO3溶液吸收SO2:SOeq \\al(2-,3)+ SO2 + H2O = 2HSOeq \\al(-,3)
D.电解NaHSO3溶液时的阴极反应:HSOeq \\al(-,3) - 4e-+ 5H+ = S +3H2O
7.下列关于物质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温条件下用CO还原铁矿石炼铁
B.将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C.以粗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电解精炼铜
D.将NH3、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制备NaHCO3
8.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4HCl(g) + O2(g)2H2O(g) + 2Cl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s\up6(c2(Cl2)),\s\d6(c4(HCl) ·c(O2)))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eq \f(n(HCl), n(O2)),HCl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9.工业上吸收含氟烟气中的HF并制备Na3AlF6的流程如下:
已知Ka(HF) =6.6×10−4;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F + CO eq \\al(\s\up1(2-),\s\d1(3))= HCOeq \\al(-,3) + F-
B.“吸收”时烟气自下而上、吸收液自上而下喷淋,有利于HF的吸收
C.“合成”过程中溶液的碱性减弱
D.“过滤”所得滤液可以返回“吸收”过程,循环使用
10.碱性Na2Sx—空气二次电池可用于储能,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题10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交换膜a为阳离子交换膜
B.放电时Ⅲ室中NaOH溶液的浓度减小
C.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2Seq \\al(2-,2) - 2e-= Seq \\al(2-,4)
题10图
D.使用储液罐可储存与释放更多能量
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12.室温下,H2SO3的Ka1=1.5×10−2,Ka2=1.5×10−7。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SO3溶液的性质。
实验1:用pH试纸测量0.1 ml·L−1 NaHSO3溶液的pH
实验2:向5 mL 0.1 ml·L−1 NaHSO3溶液中滴加0.1ml·L−1 NaOH溶液至pH为8
实验3:将浓度均为0.01 ml·L−1 NaHSO3和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4:将浓度均为1.0 ml·L−1的 NaHSO3和CuCl2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CuCl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测得溶液的pH>7 B.实验2所得溶液中c(SO eq \\al(\s\up1(2-),\s\d1(3)))>c(HSOeq \\al(-,3))
C.由实验3可知:Ksp(BaSO3)>2.5×10−5D.实验4中HSOeq \\al(-,3)转化为单质S
13.将TiO2、C、Cl2以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加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可生成TiCl4。可能发生的
反应如下:
反应Ⅰ TiO2(s) + 2Cl2(g) = TiCl4(g) + O2(g) ΔH1 =172 kJ·ml−1
反应Ⅱ C(s) + O2(g) = CO2(g) ΔH2 =-393.5 kJ·ml−1
反应Ⅲ 2CO2(g) = 2CO(g) + O2(g) ΔH3 = 564 kJ·ml−1
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题13图所示(曲线a、b表示生成的
CO2或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a为CO
B.与仅加入TiO2、Cl2相比,碳的加入可提高TiCl4的产率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5%的H2O2溶液,分别滴加2滴蒸馏水和2滴0.1 ml·L−1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FeCl3能加快H2O2分解
B
室温下,向0.1 ml·L−1 HCl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C
用pH试纸分别测量浓度均为0.1 ml·L−1 CH3COONa溶液与NaCN溶液的pH
比较CH3COO−与CN−结合H+能力的大小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搅拌,过滤;向洗净后的沉淀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
比较Ksp(BaSO4)与Ksp(BaCO3) 的大小
题13图
C.TiO2(s) + 2Cl2(g) + 2C(s) = TiCl4(g) + 2CO(g) ΔH=-51 kJ·ml-1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TiCl4的平衡产率增大
非选择题(共61分)
14.(14分)以硫化铜矿(主要成分为CuS,含一定量的Zn2+、Fe2+)为原料制备粗铜的流程如下:
已知: = 1 \* GB3 ①浸取液中c(Cu2+) 约为0.1 ml·L−1
= 2 \* GB3 ②几种离子沉淀完全(金属离子浓度≤10-5 ml·L−1)时的pH:
(1)“浸取”时,CuS转化为S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已知CuS难溶于硫酸。溶液中存在CuS(s) Cu2+(aq) + S2−(aq)。“浸取”时采用高压O2的原因是 ▲ 。
(3)“调pH”时需控制的pH范围是 ▲ 。
(4)“过滤1”所得固体X主要成分是 ▲ 。
(5)粗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步骤1:取0.200 g 粗铜,加入一定量浓HNO3、浓HCl,微热至粗铜完全溶解后,控
制溶液pH为3~4,加热除去未反应的HNO3,冷却;
步骤2:将步骤1所得溶液加水定容至250 mL,量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过
量KI溶液,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0.01000 m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已知:Cu2++ I− - CuI + I2 , I2 + S2Oeq \\al(2-,3) - S4Oeq \\al(2-,6) + I−(未配平)
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写出计算过程)。
15.(15分)某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LiCO2、LiMnO2以及有机物、碳粉等,以该正极材料为原料可制备CCO3和Li2CO3。
已知:Ksp[C(OH)2]=1.6×10-15,Ksp[CCO3]=1.4×10-13
(1)热解。将正极材料加热。LiCO2的晶胞如题15图-1所示,各离子位于晶胞的顶
点、棱和体内。晶胞中C3+的数目是 ▲ 。
(2)浸出。热解所得产物含Li+、C3+、Mn3+等,向其中加入H2O2和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得到含Li+、C2+、Mn2+的浸出液。H2O2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为 ▲ 。
离子
Fe2+
Fe3+
Cu2+
Zn2+
沉淀完全的pH
9.6
3.2
6.7
8.2
题15图-1 题15图-2 题15图-3
(3)分离。向浸出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HA,发生反应:C2++2HACA2+2H+,
将CA2萃取入有机相中,HA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题15图-2所
示。分液后,再从有机相中反萃取得到CSO4溶液的操作是 ▲ 。
(4)制备CCO3。用CSO4溶液与NH4HCO3−氨水混合溶液反应制备CCO3,装置如
题15图-3所示。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溶液为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5)制备Li2CO3。已知:常温下,LiOH易溶于水,Li2CO3的溶解度为1.3 g;pH约
为10时,Mn(OH)2完全沉淀。请补充完整制取纯度较高的Li2CO3的实验方案:
取(3)中萃取、分液后的水层溶液(含少量Mn2+), ▲ ,得到纯度较高的
Li2CO3。(实验中可使用的试剂:1.0 ml·L−1NaOH溶液、1.0 ml·L−1 H2SO4溶液、
稀盐酸、BaCl2溶液、1.0 ml·L−1 Na2CO3溶液)
16.(16分)以Cu/Zn催化剂作阴极,酸性溶液为介质。用电化学法可将CO2转化为CH3OH,
其原理如题16图-1所示。
(1)阴极生成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 ▲ 。
电解时阴极会产生一种气体副产物,其化学式为 ▲ 。
题16图-1
(2)目前认为该转化过程可能有两种机理,一种机理会生成中间产物HCOOH(路径A),另一种机理会生成中间产物CO(路径B)。两种机理的部分反应路径如下: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两种反应路径中,H+在铜表面得电子分别形成H和H-。其中形成H-的路径是
▲ (填“A”或“B”)。从电负性的角度说明判断的理由: ▲ 。
(3)计算机模拟CO2在Cu/Zn催化剂表面发生路径A和路径B的部分反应历程如题16
图-2所示(TS表示过渡态,*表示吸附在催化
剂表面,图中未显示表面吸附的氢原子)。根
据反应历程推测,在Cu/Zn催化剂表面更易
发生的是路径 ▲ (填“A”或“B”),作
出判断的理由是 ▲ 。
(4)使用Cu/Zn催化剂,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可通过路径B在制备CO的同时产生H2。适当
减小Cu/Zn催化剂中eq \f(n(Cu), n(Zn))的值,有利于提高
题16图-2
产物中CO的比例,原因是 ▲ 。
17. (16分)双温–双催化剂(Fe–TiO2–xHy)法可提升合成氨反应中NH3的产率。将一定比
例N2、H2混合气体,匀速通过装有不同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N2(g) + 3H2(g) 2NH3(g) ΔH =-92.4 kJ·ml−1
NH3的平衡浓度随体系温度的变化如题17图-1所示。
题17图-1
题17图-2
(1)体系温度为495℃,光照条件下,双催化剂(Fe–TiO2–xHy)会产生温差。分别
使用双温–双催化剂以及铁催化剂催化合成氨反应,可能的机理如题17图-2所示。
双温–双催化剂法的反应过程可描述为 ▲ 。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出发,双温–双催化剂法的优点是 ▲ 。
合成氨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氨,原因是 ▲ 。
(2)利用NH3可消除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NH3和NO在Ag2O催化剂表面反应时,相同时间下,NO生成N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17图-3所示。
NH3与NO反应生成N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生成1 m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 ml。
题17图-3
在500~580 K之间,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NO生
成N2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无氧条件,可能的原因是
▲ 。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评卷说明:
1.所有专业术语、化学用语(符号、化学式等)错误均不得分。
2.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书写错误不得分,未配平、条件未写+2分。
3.答题中其它合理、规范的说法和解法均可得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C 3.A 4.C 5.A 6.C 7.B 8.A 9.C 10.B
11.D 12.B 13.D
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61分)
14.(14分)
(1)2CuS + O2 + 4H+ =2Cu2+ + 2S + 2H2O (3分)
(2)增大溶解氧的浓度(或增加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1分),提高O2氧化S2-的速率(1分),使CuS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1分)。 (共3分)
(3)3.2 ~ 4.7 (2分)
(4)S、Fe(OH)3(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3分)
(5)64%
n(Na2S2O3) = 0.01000 ml·L−1×20.00×10-3 L = 2.0×10-4ml (1分)
2Cu2+ ~ I2~ 2Na2S2O3
n(Cu2+) = n(Na2S2O3) = 2.0×10-4mL (1分)
0.2000g 粗铜中 m(Cu) = eq \f(250,25) ×2.0×10-4mL×64g/ml = 0.128g
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eq \f(0.128g,0.2000g) × 100% = 64% (1分)
(共3分)
15.(15分)
(1)3 (1分)
(2)做还原剂 (2分)
(3)向有机相中加入稀硫酸(1分),调节pH约为2(1分),充分振荡,静置,分液(1分),得到CSO4溶液。(共3分)
(4)NH4HCO3−氨水溶液 (2分)
HCOeq \\al(-,3) + NH3·H2O + C2+ eq \(===,\s\up7(△)) CCO3↓ + NHeq \\al(+,4) + H2O (不写加热条件不扣分)
或COeq \\al(2-,3) + C2+ === CCO3↓ (3分)(5)边搅拌边加入1.0 ml·L−1 NaOH溶液调节溶液pH约为10,充分反应,过滤,(1分)向滤液中加入足量1.0 ml·L−1 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1分)洗涤2~3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1分),将所得固体干燥(1分)。(共4分)
16.(16分)
(1)CO2 + 6e-+ 6H+ = CH3OH + H2O(3分) H2(2分)
(2)A(2分) O的电负性比C强,C略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H-结合。(2分)
(答到“C略带正电荷”1分,答到“与H-结合”1分 )
(3)A(2分) 路径A的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更快。(2分)
(4)从路径B可看出,H+在Cu表面得电子生成H(1分),进而生成H2(1分);CO在Zn表面生成(1分)。(共3分)
17.(16分)
(1)N2、H2在温度较高的Fe表面共价键断裂生成N、H,随后N、H在温度较低的TiO2–xHy表面生成NH3。(3分)
(答到“共价键断裂”1分,答到“温度差异”1分 )
N≡N在温度较高的Fe表面获得更多能量,断裂生成N速率加快,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2分);
(答到“获得更多能量”1分,答到“断裂生成N速率加快”1分 )
合成氨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TiO2–xHy表面较低的温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NH3的平衡产率。(2分)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1分);利于N2、H2循环,提高NH3产率(1分)(共2分)
(2)6NO+4NH3 eq \(\s\d6(高温),=====,\s\up7(Ag2O)) 5N2+6H2O (3分) 2.4 (2分)
在温度为500∼580K时,有氧条件下NO与O2反应生成NO2,更易与NH3反应,NO转化率明显增加 (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i-59 I-1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4时,有利于SO2的脱除,2×10-2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