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全套
中职语文*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 时 数
2课时
授课章节
《父亲的手提箱》
教学目标
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圈画出抒情议论的语句,逐一品味。
归纳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地点
教室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一、导入
大家在中学的时候有没有学过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叫《背影》?在那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父亲对于作者那种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跟随着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一起走近他父亲的手提箱,看看这个手提箱里面究竟装着些什么?
教学步骤
及
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奥尔罕 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1979年写成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并在1982年出版。1997年的《新人生》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2002年出版的《雪》以思想的深度着称,是其本人最钟爱的作品。其他代表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城市记忆》。
课文感知
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
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
打开手提箱后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引出作者怎样的议论?
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打开后有什么表现?他明白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提及“父亲送我手提箱的二十三年前”的一件事?
主旨归纳
本文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节选。
作者在演讲时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以及对父亲深沉的怀念。文中,帕慕克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着这一主张。正因为如此,帕慕克能得到世界文学的最高褒奖。
课堂拓展延伸
说说生活中你理解的“父爱”是什么?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伟大的,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爱,并且感受到了父亲对于儿子对理想的希冀和热忱之心。并且阐明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本课作业
本文是节选,请找到原文读一读,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父亲交给“我”一个手提箱,并把它放在角落。
我对手提箱敬而远之。
打开手提箱后的发现与感触。
父子心照不宣
忆往事激起千层浪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签阅意见
签阅人签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获奖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课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十六 洛阳诗韵 叶文玲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二十三 师说 韩 愈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解题,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读课文,研读第1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