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赤峰二中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 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甲到乙的过程中,水分只能从细胞进入蔗糖溶液
    C. 乙到丙的过程中,液泡的颜色会变深
    D. 图中甲和乙的细胞状态可以起到相互对照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总体表现为失水,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吸水。
    【详解】A、高倍镜的使用是不能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镜观察,且该实验使用低倍显微镜即可,A错误;
    B、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总体表现为失水,但是水有进细胞的,有出细胞的,只是出细胞的水多于进细胞的,B错误;
    C、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总体表现为吸水,液泡的颜色变浅,C错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用的是前后自身对照,图中甲和乙的细胞状态可以起到相互对照作用,D正确。
    故选D。
    2. 若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ATP生成和CO2释放,则可判断此过程( )
    A.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只进行无氧呼吸
    C. 产物中不含乳酸 D. 产物中不含酒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既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ATP生成和CO2释放,可判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或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没有乳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一个西瓜②人体内的血液③精子④黑藻⑤甲状腺激素⑥一个大肠杆菌菌落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⑨一片森林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⑥①④⑧⑩⑨ B. ④②①⑥⑩⑨
    C. ③②①④⑥⑩⑨ D. ⑤⑥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层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①一个西瓜属于器官层次;
    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③精子属于细胞层次;
    ④黑藻是多细胞生物,属于个体层次;
    ⑤甲状腺激素属于细胞内的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⑥一个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次;
    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既不是种群层次,也不是群落层次;
    ⑨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⑥⑩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 神经细胞膜上存在Na+通道和Na+-K+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通道大量开放有关 B. 膜外Na+经Na+通道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 Na+-K+泵在运输物质时需要消耗ATP D. Na+-K+泵在运输物质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刺激后,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A正确;
    B、钠离子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膜外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膜外Na+经Na+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Na+-K+泵是通过水解ATP将ATP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用于离子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Na+-K+泵属于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B。
    5. 下列有关生物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建构法
    B. 摩尔根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对比实验法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1、模型建构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对比实验法: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3、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能够证明假说正确。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物理模型建构法研究DNA双螺旋结构,A正确;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利用了有氧和无氧的两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该方法称为对比实验法,C正确;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用抽样检测法,即每隔24小时定时取样,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族中几代人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B. 人类遗传病不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母亲
    D. 基因检测可精确地诊断所有类型的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是某种传染病,A正确;
    B、人类遗传病的遗传不一定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如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遗传一般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C、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母亲,C正确;
    D、基因检测不可精确地诊断所有类型的遗传病,如不能诊断染色体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7.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导致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D. 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一定会使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可能有二个染色体组、三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能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倍体无子西瓜产生属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液
    B. 人体内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均是组织液
    C. 组织液中有些物质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D. 所有生物的细胞均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详解】A、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A错误;
    B、大多数组织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但是也有一些组织细胞生活环境不只是组织液,比如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
    C、组织液大部分转化形成血浆,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C正确;
    D、单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直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需要通过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9. 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 一年后捕食者数量增多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丰富
    C. 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D. 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而维持整个群落的相对稳定。
    2、K值是指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详解】A、狼和兔子是捕食关系,兔子是被捕食者,狼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数量比捕食者数量多,且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变化,捕食者的数量后变化,由此可以判断图中甲代表兔子,乙代表狼,A正确;
    B、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食物丰富会使捕食者数量增加,B正确;
    C、狼的K值不等于最大值,应低于B点,C错误;
    D、在不利的条件下,如缺乏食物、传染病等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
    C. 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蓝细菌)等。
    【详解】A、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好氧菌,A错误;
    B、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实现,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D错误。
    故选C。
    11. Na+-K+-ATP酶是哺乳类动物细胞膜进行离子转运的跨膜载体蛋白。近年研究发现,细胞的Na+-K+-ATP酶活性被抑制会导致细胞凋亡,且在Na+-K+-ATP酶抑制引起的细胞凋亡中还观察到了细胞肿胀,细胞器溶解等坏死特征,并同时兼具细胞染色质凝集等凋亡特征,这一现象被称为杂合性细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坏死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
    B. 死亡和分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会发生改变
    C. Na+-K+-ATP酶活性抑制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Na+-K+-ATP酶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膜电位的变化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细胞凋亡是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A错误;
    B、死亡和分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
    C、Na+-K+-ATP酶活性抑制剂抑制了酶的活性,则可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Na+-K+-ATP酶是哺乳类动物细胞膜进行离子转运的跨膜载体蛋白,Na+-K+-ATP酶可运输Na+和K+,所以Na+-K+-ATP酶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膜电位的变化有关,D正确。
    故选D。
    12. 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入到液泡;当液泡中有机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会被运出液泡进入降解途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有机酸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C. 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运输方式不同 D. 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H+进入液泡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转运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蛋白不同,出液泡利用H+的浓度梯度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不同细胞的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
    C. 脂肪中C、H比例高,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D. 盐析出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元素都来源于无机自然界,没有哪一种组成元素是特有的生命元素;按照其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都是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所以这四种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详解】A、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含量差异很大,A错误;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例如淀粉、糖原等,B错误;
    C、脂肪中C、H比例高,是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C错误;
    D、盐析出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未发生改变,其中的肽键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
    故选D。
    14. 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上存在运输O2的转运蛋白
    B. 叶绿体内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C. 吞噬细胞的质膜上存在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抗体
    D. 甲状腺细胞的质膜上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些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如氧和二氧化碳。甘油、乙醇 、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也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像这样,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2、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详解】A、O2进入线粒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错误;
    B、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并非叶绿体的内膜上,B错误;
    C、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所以吞噬细胞的质膜上不存在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抗体,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甲状腺细胞的质膜上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
    故选D。
    15. 反馈调节是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中的调节机制。下列生物学事实中,不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A. 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从土壤吸收水分减少,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 某草原,草→兔→狼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形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C.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完成的调节
    D. 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变化出现新结果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详解】A、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从土壤吸收水分减少,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是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不属于反馈调节,A符合题意;
    B、草→兔→狼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形成种群数量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存在先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后减少的特点,两者之间的数量存在反馈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完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同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于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时,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增加,使两者分泌的激素减少,C不符合题意;
    D、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通过该过程使机体的血糖水平维持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下图是在相同条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装置均需要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
    B. 装置甲中 NaOH 的作用是吸收 I 处的 CO2
    C 装置乙中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Ⅲ连接
    D. 取Ⅲ中的液体与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反应检测酒精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是否有氧气。(2)因变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等。(3)无关变量:酵母菌以及培养液的用量、培养时间、温度等。
    2、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
    3、进行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因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能全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导致实验失败。
    4、乙组Ⅱ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瓶内的O2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详解】A、酵母菌在光照和黑暗中均可进行细胞呼吸,且光照不影响细胞呼吸,故两个装置均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 ,A错误;
    B、装置甲是进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实验,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 ,确保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只来自酵母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
    C、装置乙中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彻底消耗其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然后再与Ⅲ连接,C 正确;
    D、装置乙中产生的酒精在Ⅱ瓶中,检测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错误。
    故选C。
    17.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下列有关二倍体生物核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推理,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可提高种群中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基因型为AaBb个体进行测交,可判断两对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
    C. 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不一定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D. 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正、反交,可知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交和自由交配不会改变基因频率;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突变等因素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A、没有致死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不改变基因频率,A和a的基因频率各占1/2,A错误;
    B、由于基因位置不同产生的配子不同,而测交的实质是被测个体的配子比,故基因型为AaBb个体进行测交,可判断两对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B正确;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不一定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如红花和白花杂交,子代既有红花也有白花,无法判断显隐性,C正确;
    D、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正、反交,若后代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相关联,可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18. 地中海贫血病因有多种。某地区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患该病的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β链的基因中第39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了替换(C→T),导致mRNA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突变后血红蛋白基因中的嘌呤和密啶的比例不变
    B. 患者的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
    C. 该碱基对的替换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D. 患者的血红蛋白β链的翻译会提前终止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某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mRNA中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新合成的多肽链与原多肽链相比变短了,形成的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性状发生改变导致贫血。
    【详解】A、突变后的血红蛋白基因依然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则嘌呤和密啶的比例不变,A正确;
    B、血红蛋白β链的基因中第39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了替换(C→T),则患者的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B正确;
    C、基因突变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C错误;
    D、突变的mRNA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则患者的血红蛋白β链的翻译会提前终止,D正确。
    故选C。
    19. 中华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r、Xs、Xt。人工培育的小茧蜂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其中性染色体纯合型(如XrXr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杂合型(如XrXs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若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随机交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X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
    B. 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有关
    C. 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6种类型
    D.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
    【答案】D
    【解析】
    【分析】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
    【详解】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有染色体上的基因),A错误;
    B、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无关,与性染色体组合是否纯合有关,B错误;
    C、性染色体杂合型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XrXs、XrXt和XsXt,C错误;
    D、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意味着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且其中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即各自的频率均为1/3,则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雄性个体(XrXr、XsXs、XtXt)的比例为1/3×1/3+1/3×1/3+1/3×1/3=1/3;则雌性个体(XrXs、XrXt、XsXt)的比例为1-1/3=2/3,显然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D正确。
    故选D。
    20. 进化的红皇后假说认为,在通常的环境下,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植物,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B. 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会诱导昆虫产生相应的解毒基因
    C. 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昆虫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 该假说认为一种生物的进化会导致其他相关生物的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只是选择并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A错误;
    B、昆虫相应的解毒基因是随机突变产生的,并不是由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诱导产生的,B错误;
    C、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可能是一对相对性状,不同类型的昆虫仍是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这些昆虫能够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该假说认为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植物,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会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因此一种生物的进化可能会导致其他相关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后遗传物质不变
    B.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C. 衰老细胞的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D. 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这些过程都要受到基因的控制,其中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下发生的功能减退的复杂变化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遗传物质不变,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后遗传物质不变,A正确;
    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受到基因控制,对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衰老细胞内的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C正确;
    D、癌细胞的形成是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22. 某同学用蓝色球(代表含基因B的X染色体)、白色球(代表含基因b的X染色体)和红色球(代表Y染色体)建立人群中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容器中放入10颗蓝色球和50颗白色球,向乙容器中放入10颗蓝色球、50颗白色球和60颗红色球,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球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球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模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
    B. 甲容器模拟的群体中患病个体占1/6
    C. 乙容器模拟的群体中b基因频率为5/12
    D. 重复100次实验后,患病基因型约占17/7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用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容器内的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颜色的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本实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因此其模拟了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不能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错误;
    B、甲容器中放入10颗蓝色球和50颗白色球,模拟的是女性群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XB占1/6,Xb占5/6,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甲容器模拟的群体中正常个体XbXb占5/6×5/6=25/36,则患病个体所占比例为1-25/36=11/36,B错误;
    C、据题意可知,乙容器中X染色体等于Y染色体,其模拟了男性群体(XY),产生的雄性配子中,XB占1/12,Xb占5/12,Y占1/2,则b基因频率为5/12÷(1/12+5/12)=5/6,C错误;
    D、据题意可知,雌配子Xb配子概率为5/6,雄配子中Xb配子概率5/12,Y配子概率1/2,重复100次实验后,患病基因型(XBXB、XBXb、XBY)约为1/6×1/12+1/6×5/12+1/12×5/6+1/2×1/6=17/72,D正确。
    故选D。
    23. 某广谱抗菌素,能与细菌的RNA聚合酶结合,起到抑菌和杀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遗传信息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B. 感染细菌的人体细胞在 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细菌的蛋白质
    C. 该抗菌素通过抑制DNA的转录过程来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
    D. 滥用抗菌素可能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而降低疗效
    【答案】B
    【解析】
    【分析】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RNA聚合酶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细菌DNA中特定碱基序列,起始转录,A正确;
    B、RNA聚合酶是用于RNA的合成,B错误;
    C、RNA聚合酶是用于DNA的转录,故该抗菌素通过抑制DNA的转录过程来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C正确;
    D、在抗生素的选择下,耐药性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滥用抗菌素可能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而降低疗效,D正确。
    故选B。
    24. 研究表明,下丘脑中的胰岛素信号转导与糖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胰岛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促进摄食的神经肽Y(NPY)和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PR)的基因表达,进而控制食物摄取和调节体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是机体产生饥饿感觉和能量代谢的中枢,也是神经内分泌中枢
    B. NPY和AGPR基因属于下丘脑细胞特有的基因,其表达有利于体重调控
    C. 位于下丘脑中的胰岛素在糖代谢过程中可存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D. 胰岛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调节糖代谢,进而控制机体对食物的摄取
    【答案】C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饥饿等各种感觉发生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能量代谢的中枢,也是神经内分泌中枢,A错误;
    B、NPY和AGPR基因在下丘脑特异性表达,其表达有利于体重调控,但不是下丘脑细胞特有的基因,B错误;
    C、下丘脑中的胰岛素信号转导与糖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则下丘脑中存在胰岛素糖代谢过程中的神经递质与相结合的受体,C正确;
    D、胰岛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调节糖代谢,进而控制机体对食物的摄取,D错误。
    故选C。
    25. 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
    B. 刺激b处,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
    D. 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细胞E属于效应器,A错误;
    B、刺激b处,b兴奋,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a未兴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表的指针偏转一次,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C错误;
    D、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E属于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将导致水稻产量增多
    B. 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C. 用一定浓度的2,4—D可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D. 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加快叶片黄化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扞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A、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有机物的积累减少,导致稻谷产量降低,A错误;
    B、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
    C、单子叶植物(水稻)对2,4-D的敏感性弱于双子叶杂草,可用2,4-D除去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C正确;
    D、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以加快叶片的黄化速度,D错误。
    故选C。
    27.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 主动免疫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实现
    C. 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 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可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主动免疫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实现,使身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
    C、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错误;
    D、B淋巴细胞只能参与体液免疫,而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B。
    28.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接近
    B.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可引起血浆pH明显降低
    C.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某人脚掌上磨出的“水泡”自然消失,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组织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通常情况下,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接近,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A正确;
    B、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降低,B错误;
    C、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
    D、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错误。
    故选A。
    29.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腹泻时,失水过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 恐惧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肌糖原分解
    D. 冬泳时,下丘脑可直接感受外界温度并产生冷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严重腹泻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A错误;
    B、恐惧时,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是单向传递的,B正确;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C错误;
    D、冬泳时,下丘脑中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D错误。
    故选B。
    30.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具有促进睡眠等功能,发挥作用后可被GABA氨基转移酶降解。体外实验研究发现,GABA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时,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γ-氨基丁酸可用于治疗因胰岛B细胞大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
    C.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Na+大量内流
    D. 可通过提高GABA氨基转移酶的活性有效改善人体的睡眠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故γ-氨基丁酸可用于治疗因胰岛B细胞大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B正确;
    C、据题分析,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引起阴离子内流或钾离子外流,加强静息电位,C错误;
    D、GABA具有促进睡眠等功能,而GABA氨基转移酶能降解GABA,故提高GABA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不利于改善人体睡眠质量,D错误。
    故选B。
    31. T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抗原引起免疫反应,同时还有很多辅助分子来帮助完成这一过程。此外,T细胞表面还存在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如PD-1。当PD-1与某些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迫使免疫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一些肿瘤细胞进化出了一种防御机制,它们的表面也带有PDL1,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科学家研制出PD-1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负调控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免疫抑制反应,进而治疗甚至治愈肿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PD-1有助于防止免疫反应过度,避免发生自身免疫病
    B. 部分T细胞会在PD-1的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
    C. PD-1单克隆抗体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而是对免疫细胞起作用,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D. 体细胞中同时含有控制合成PD-1的基因和控制合成PDL1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该种治疗癌症的方法是“一种PD-1抗体,该抗体使得PD-1和PDLl不能发生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进而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
    【详解】A、由题文可知,当PD-1与某些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迫使免疫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有助于防止免疫反应过度,避免发生自身免疫病,A正确;
    B、部分T细胞在其表面的PD-1与PDL1发生特异性结合后,终止了免疫反应,发生了细胞凋亡,B错误;
    C、PD-1单克隆抗体与PD-1结合,对免疫细胞起作用,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免疫抑制反应,进而治疗甚至治愈肿瘤,显然PD-1单克隆抗体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而是对免疫细胞起作用,达到治疗肿瘤目的的,C正确;
    D、结合题意可知,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控制合成PD-1和PDL1的基因,D正确。
    故选B。
    32. 如图表示人体内发生的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各种免疫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1的细胞有甲、丙、丁、戊
    B. 丙→丁、丙→戊以及戊→丁的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当1的种类不同时,选择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
    C. 2作用于1的过程中存在特异性识别,而且1的清除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
    D. 1可以是某些蛋白质,每一次的侵入都可以通过作用于戊,使免疫的速度更快、强度更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1是抗原,2是抗体,甲是抗原呈递细胞,乙是辅助性T细胞,丙是B细胞,丁是浆细胞,戊是记忆B细胞。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1代表抗原,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菌等都可以成为抗原,甲代表抗原呈递细胞,乙代表辅助性T细胞,丙代表B淋巴细胞,丁代表浆细胞,戊代表记忆B细胞,2代表抗体,其中甲(抗原呈递细胞)吞噬抗原不具有特异性,丁(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A错误;
    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故丙→丁、丙→戊以及戊→丁的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当1(抗原)的种类不同时,选择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B正确;
    C、2(抗体)作用于1(抗原)属于体液免疫,是通过抗体清除游离在细胞外液中的抗原,与细胞凋亡无直接关系,C错误;
    D、1(抗原)可以是某些蛋白质,抗原初次入侵时不能作用于戊(记忆细胞),再次侵入机体通过作用于戊(记忆细胞),使免疫的速度更快、强度更强,D错误。
    故选B。

    33.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内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园内栖息着斑尾榛鸡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毛冠鹿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长有半夏、细辛等100多种药用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内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B.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内所有的动植物构成了该园内的群落
    C. 若斑尾榛鸡的繁殖能力强,则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一定快
    D. 若毛冠鹿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由于食物减少,其K值也会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是生态价值;直接价值包括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等;潜在价值是目前不清楚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如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详解】A、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如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A错误;
    B、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不只包括动植物,还包括微生物,B错误;
    C、种群的增长速度不只取决于繁殖能力,一般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决定,C错误;
    D、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若毛冠鹿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会导致食物减少,其K值也会变小,D正确。
    故选D。
    34. 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数值表示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单位为kJ/(m2·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7.2%
    B. 甲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 075 kJ/(m2·a)
    C. 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D. 分解者属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图中第一营养级为水草和藻类,而第二营养级除了甲之外,还有其他鱼类,因此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A错误;
    B、甲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图中呼吸量未知,因此无法计算,B错误;
    C、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属于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含分解者,所以分解者不占营养级,D错误。
    故选C。
    35.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均相同
    C.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特征
    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详解】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
    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范围内,面临的食物与天敌不同,故其环境容纳量也是不同的,B错误;
    C、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
    D、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D正确。
    故选D。
    36. 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图乙中在t2时期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B. 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图乙中的t1时期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C. 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图乙中在t2时期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D. 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图乙中的t1时期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甲图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详解】甲图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7.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呈J形增长的种群,其λ的大小与种群密度有关
    B. 图甲中b~c年,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 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D. 图乙中g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甲分析,0-a,λ=1,种群数量不变;b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c-d时,λ>1,种群数量增加。据图乙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在a和b之间波动,呈现S形。
    【详解】A、呈J形增长的种群,其λ值是一个恒定值,则λ值大小与种群密度无关,A错误;
    B、b~c年,λ先小于1后逐渐大于1,种群数量先下降后增加,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呈“S”形,λ值大于1且先增加后不断减小至1,种群才呈“S”形增长,B错误;
    C、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动态平衡,C正确;
    D、图乙中的g点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在种群数量最小时环境阻力最小,D错误。
    故选C。
    38. 图甲、图乙是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同样的玉米产量,图甲的营养结构能养活更多人口
    C. 研究能量金字塔能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 若土壤中的污染物难以降解,则进入图乙中人体的污染物更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一般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组成,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故同样的玉米产量,甲食物链更短,散失的能量更少,甲营养结构能养活更多的人口,B正确;
    C、研究能量金字塔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正确;
    D、生物有富集现象,若土壤中的污染物难以降解,由于乙的食物链更长,则进入乙结构中人体的含量更高,D正确。
    故选A。
    39. 研究发现,某种植物体内有WEI2和WEI7基因,它们分别能够编码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α和β亚基,该酶催化的反应如下图,乙烯能够激活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与研究结果不相符的是( )

    A. 该过程体现了植物激素能够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B. 高浓度色氨酸抑制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属于负反馈调节
    C. 该植物中乙烯可能通过促进色氨酸的合成来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D.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题中显示,某种植物体的WEI2和WEI7基因分别能够编码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α和β亚基,而乙烯能够激活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因此能说明植物激素能够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A正确;
    B、由图可知,邻氨基苯甲酸可合成色氨酸,高浓度色氨酸抑制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因此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体物质,因此该植物中乙烯可能通过促进色氨酸的合成来促进生长素的合成,C错误;
    D、乙烯能够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的合成反过来又会影响乙烯的合成,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40. 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我省合阳县城东,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生物种类最多的天然保护湿地生态区。该湿地生长有多种湿地植物,栖息着上百种国家级保护珍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C.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 湿地生态系统既可调节气候,也可提高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B正确;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既可调节气候,也可进行物质循环,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无法实现循环利用的,D错误。
    故选B。
    41. 从DNA双螺旋结构到现代基因组测序,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奋力前行,揭开了基因的奥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4条染色体上的DNA
    C. 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D. 人体酪氨酸酶基因由n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有4n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基因没有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Y,共5条染色体上的DNA,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A、U、C、G共6种,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C正确;
    D、人体酪氨酸酶基因是特定基因,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是确定的,D错误。
    故选C。
    42. 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
    B. 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 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D. 边缘效应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但不会影响其物种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边缘效应是由于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导致其组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边缘效应带上,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所以研究利用好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人类活动增强,打破原有生态系统,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使得靠近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A正确;
    B、根据题意,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生物竞争激烈,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B正确;
    C、边缘效应带上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由题干信息边缘效应“群落结构复杂”,可知物种丰富度会增大,D错误。
    故选D。
    43. 下列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①⑤
    B. 图2中B表示兔的同化量,C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 在该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D. 过度放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在逐渐向荒漠生态系统演替,此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1.碳循环:①碳(C)在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中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②碳(C)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③大气中的CO2被生产者固定的方式除了光合作用(这是主要的),还包括化能合成作用等。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包括细胞外分解(通过分泌胞外酶分解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和细胞呼吸两个过程。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起来)=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同化)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链交织而成的)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形成的。相邻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级同化的能量/上一级同化的能量×100%。
    【详解】A、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错误;
    B、图2中A表示兔的同化量,C表示兔的遗体残骸和兔的粪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兔数量增多,则狼的数量也增多,从而抑制兔数量,兔数量增多后通过调节使其数量减少,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
    D、过度放牧时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和生产者数量的平衡被破坏了,此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比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少,D错误。
    故选C。
    44. 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能兴奋
    B. 钠离子通道是胞外Na+内流和胞内K+外流共同的通道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Na+内流产生兴奋,乌头碱使Na+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而不能恢复静息状态,A错误;
    B、Na+和K+通道是两种不同的通道蛋白,B错误;
    C、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扩散平衡时,仍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
    D、在乌头碱中毒后使用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促进Na+通道关闭,从而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D。
    45. 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 若A代表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项错误;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都代表传出神经,B项错误;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多和产生渴觉,C项错误;
    D.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图中箭头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二、非选择题
    46. 大多数奶酪的生产需要使用凝乳酶来凝聚固化奶中的蛋白质。传统的制备凝乳酶的方法是通过杀死未断奶的小牛,然后将它的第四胃的黏膜取出来进行提取,此法已不再使用。现在科学家将编码牛凝乳酶的基因(长度1.5 kb)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工程菌,再通过工业发酵批量生产凝乳酶。图为所用载体示意图,表为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HindII
    Pvit2
    KpnI
    EcoR I
    Pst I
    BamHI
    识别序列
    A↓AGCTT
    CAG↓CTG
    G↓GTACC
    G↓AATTC
    CTGC↓AG
    G↓GATCC

    (1)获取牛凝乳酶基因:提取小牛胃黏膜组织中的________,经逆转录得到________,将其作为PCR反应的模板,并依据_______________,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来扩增目的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其一对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______________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E.coli DNA连接酶”或“T4 DNA连接酶”)。
    (3)转化:先用________溶液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______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
    (4)筛选与鉴定: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机挑取菌落(分别编号为1、2、3、4)培养并提取质粒,用(2)中选用的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如图,________号菌落的质粒很可能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注:M为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小于0.2 kb的DNA分子条带未出现在图中。
    【答案】(1) ①. (总)RNA ②. cDNA ③. 牛凝乳酶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或一段已知的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2) ①. Pvit2和EcoRⅠ ②. T4DNA连接酶
    (3) ①. CaCl2(Ca2+) ②. 感受态
    (4) ①. 氨苄青霉素 ②. 2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利用RNA获得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因此为获取牛凝乳酶基因,提取小牛胃黏膜组织的总RNA,再经逆转录过程得到cDNA,将其作为PCR反应的模板。本实验要扩增目的基因牛凝乳酶基因,因此引物设计依据牛凝乳酶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
    【小问2详解】
    PCR时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因此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其一对引物的5'端加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据图可知,目的基因应该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图中BamHI能破环标记基因,HindII能破坏启动子,Pst 能破坏终止子,KpnI在质粒上不止一个酶切位点,能将终止子切割掉,而Pvit2和EcoR I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因此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时用Pvit2和EcoRⅠ,在引物的5'端需要加入的是Pvit2和EcoRⅠ限制酶序列。Pvit2切割后形成的是平末端,EcoR I切割后形成的是黏性末端,E·coliDNA连接酶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因此本题中在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时,可选用T4DNA连接酶。
    【小问3详解】
    受体细胞不同,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本题中是将牛凝乳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因此先用CaCl2(Ca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
    【小问4详解】
    据题意可知,该基因表达载体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进行筛选。由于这些菌落都可以生长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因此都含有质粒,重组质粒包含了目的基因和质粒,如果用EcoRI和PvitⅡ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电泳后将获得含有质粒和目的基因两条条带,2、3含有两条条带,2中其中一条条带为1.5kb,3中其中一条条带为1kb,由于牛凝乳酶的基因大小为1.5kb,所以对应电泳图是菌落2。
    47. 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EV71中,病毒结构蛋白1(VP1)为主要的中和抗原(中和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能阻止病原体入侵与增殖)。下图为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VP1蛋白,并以VP1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重组大肠杆菌中,由EV71病毒的RNA构建cDNA需经过_____过程,随后cDNA通过PCR技术扩增。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构建表达载体,常用的表达载体是_____。
    (2)在小鼠腹腔内注射VP1蛋白进行免疫,在35天获取B淋巴细胞悬液进行融合。在获取B淋巴细胞前3天需在腹腔再次注射VP1蛋白,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3)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中生存,HAT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其它细胞都会死亡。据此推测,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是_____(填“大肠杆菌”“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
    (4)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培养过程中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并置于37℃、50mL/L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_____。
    (5)该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后,对于防治手足口病有什么作用?_____
    【答案】(1) ①. 逆转录 ②. 质粒
    (2)二次免疫后,产生的B淋巴细胞更多
    (3)骨髓瘤细胞 (4)维持pH值稳定
    (5)快速检测是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而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该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小问1详解】
    以RNA为模板构建cDNA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除此之外,载体还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构建表达载体,常用的表达载体是质粒。
    【小问2详解】
    在小鼠腹腔内注射VP1蛋白进行免疫35天和获取B淋巴细胞前3天两次注射VP1蛋白,可以通过二次免疫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
    【小问3详解】
    由于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中生存,HAT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其它细胞都会死亡,B淋巴细胞的存活时间较短,不需要特别筛选,所以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就是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胞,即为骨髓瘤细胞。
    【小问4详解】
    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维持pH值稳定。
    【小问5详解】
    该单克隆抗体因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够快速检测是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
    48. 黄瓜(2n=14)属于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颜色是黄瓜品质性状的重要标准。中国黄瓜种质的果皮颜色主要分为深绿、绿色(野生型)、黄绿和白色等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某一631(黄绿果皮)植株和某一D0351(白果皮)植株杂交,若__________,则表明控制黄瓜黄绿果皮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2)研究发现,相比绿果皮黄瓜,白果皮黄瓜的形成.是因为M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G一C的插入,使M基因突变成m基因,该突变导致__________,从而使白果皮黄瓜中的相关蛋白质缺失了101个氨基酸。通过分析发现,相比白果皮黄瓜,绿果皮黄瓜外果皮中叶绿素含量更高。由此推测M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已知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测序发现,深绿突变类型1为A基因隐性突变体,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深绿突变类型3为b基因显性突变体。已知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表现为深绿果皮,为判断B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请利用上述突变类型1和纯合突变类型3设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代都表现为黄绿果皮
    (2) ①. m基因表达时终止密码子会提前出现 ②. 控制叶绿素合成相关酶的合成,最终影响到果皮的颜色
    (3) ①. 将突变类型1与纯合突变类型3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或用F1与突变类型1测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若F2中深绿果皮:绿果皮(野生型)=13:3(或该比例为3:1),则B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若F2均表现为深绿果皮,则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一对相对性状的植物杂交,后代只表现其中的一种性状,则这种性状为显性性状,所以黄绿果皮植株和白果皮植株杂交,若子代都表现为黄绿果皮,子代都表现为黄绿果皮。
    【小问2详解】
    由于突变的m基因表达的相关蛋白质缺失了101个氨基酸,则说明突变后导致了基因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基因表达提前终止。M基因可能是控制叶绿素合成相关酶的合成,最终影响到果皮的颜色,所以绿果皮黄瓜外果皮中叶绿素含量更高。
    【小问3详解】
    深绿突变类型1为A基因隐性突变体,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深绿突变类型3为b基因显性突变体,基因型为AAB_,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表现为深绿果皮,只有AAbb或Aabb为野生型。则为了判断B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可用突变类型1和纯合突变类型3设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将突变类型1与纯合突变类型3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或用F1与突变类型1测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深绿果皮:绿果皮(野生型)=13:3(或测交后代比例为3:1),说明A/a、B/b基因自由组合,则B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若F2均表现为深绿果皮,说明A/a、B/b基因连锁,则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49.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然而,水稻生长过程中常会遭受到多种害虫侵扰,尤以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主。科研人员采用浸渍法比较两种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短稳杆菌)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二化螟幼虫喜钻入稻茎为害,稻纵卷叶螟幼虫喜取食上表皮及叶肉,在稻田生态系统中,两种害虫与水稻的种间关系均为___________。两种害虫从水稻中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外,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
    (2)根据图6和图7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科研人员认为使用Bt药液和Eb药液的推荐剂量对稻纵卷叶螟幼虫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而二化螟对Bt药液和Eb药液的敏感性较弱,处理后第4~5天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与化学防治害虫相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生物农药的生物学防治措施的原因是_______。在该实验的基础上,科学人员想进一步探究使用微生物农药来防治农作物害虫的效果,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捕食 ②.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 ①. 微生物农药的种类和使用剂量 ②. 相对于对照组和1/5、1/2推荐剂量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均在经推荐剂量药液处理后第2天时就显著下降,且第4天和第5天的存活率也显著低于二化螟 ③. 二化螟的幼虫钻入稻茎为害,导致药剂不易直接接触到虫体
    (3) ①. 生物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②. 两种微生物农药的混用比例、两种微生物农药对其他农作物害虫的杀虫效果、其他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
    【解析】
    【分析】1、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小问1详解】
    因为二化螟幼虫喜钻入稻茎为害,稻纵卷叶螟幼虫喜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两种害虫取食水稻植株的部位不同,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所以与水稻的种间关系均为捕食关系。两种害虫从水稻中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该部分能量的去向又可分为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和因被下一营养级捕食而流向下一营养级。
    【小问2详解】
    根据四个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微生物农药的种类和使用剂量,从曲线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和1/5、1/2推荐剂量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均在经推荐剂量药液处理后第2天时就显著下降,且第4天和第5天的存活率也显著低于二化螟,所以使用Bt药液和Eb药液的推荐剂量对稻纵卷叶螟幼虫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第(1)小题指出二化螟幼虫喜钻入稻茎为害,而Bt药液和Eb药液处理的主要是植株的表面,药剂不易直接接触到虫体,所以杀虫效果较弱。
    【小问3详解】
    与化学防治害虫相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生物农药的生物学防治措施的原因是生物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若想进一步探究使用微生物农药来防治农作物害虫的效果,可以从两种微生物农药的混用比例、两种微生物农药对其他农作物害虫的杀虫效果、其他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等角度进行探究。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