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断章授课课件ppt
展开陈芦荻,著名诗人。原名陈培迪,广东省南海县西樵镇学堂乡人。1949年8月,陈芦荻参加革命队伍,任东江解放区昆仑山独立教导营学习委员。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桑野》、《驰驱集》、《远讯》、《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荻花集》等。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
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大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描绘诗歌画面。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说一说: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多读几遍诗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好在哪里 。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风雨”裹挟着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展示了一种磅礴的、席卷一切的气势。
本诗中,“我”是怎样的形象?“我”的心态和情感是怎样的?
“我”是一个有志向的青年,正因为“年轻”,在茫茫大海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会驶往何处的迷茫和担忧。同时,因为处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面对苦难中的祖国,“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海”“舟”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中的“大地”卷来,气势十足,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海门(今属江苏南通),祖籍江苏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区)。 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中共党员。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全诗四行,分成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上段是两个画面:桥,桥前的风景,桥后的楼。其中有两个动点,一个是桥上人的视点,一个是楼上人的视点、且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呈现出前撮后、高压低之势,构成一两幅有趣的图画。
下段首句写明月饰窗,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外托出一个当窗望月的人。末句点出望月人此刻恰是他人梦中之人,仿佛推出了螳螂后面的黄雀,使读者的想象视野徒然扩展,于不动声色间出奇制胜。
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哪几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诗中由意象组合成的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但“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既是相对的,又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又可能从客体变成主体。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
《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探究一: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
探究二:静静地看风景,静静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不也很快乐吗?
探究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必追问,无须深究,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是此刻,就很美。
探究四:若能成为你眼中的风景,若能装饰你的梦,也是我小小价值的体现。
本诗有着怎样的诗词魅力?
《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
名家点评现代文艺评论家李健吾:我们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都是在装饰。(《咀华集》)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叶橹:《断章》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提供的那种表面上看来是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一旦进入了诗境,读者完全可以从中体验并品味出各自的“意指”。说“装饰”二字写尽了“人生的悲哀”,是一种很深层次的对“互为装饰”这种现象的“虚伪性”入木三分的揭示。而诗人自己解释的“相对性存在”,也自有他的道理。因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这一部分人同那一部分人之间,的确是一种相对的存在。他们之间看起来互不相关,却又互为依托。看风景者同时被人作为风景来看,这正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风景。诗人这种对于生活的整体性与个体性之间的互为关联的认识和理解,不可谓不深刻。(《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茉琳:所谓“一花一世界”,短短两句四行诗,却独步整个现代新诗界。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这就是诗歌阐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极大魅力。(《中国现代文学原典导读》)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风雨吟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风雨吟教学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明确目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问题导学,初步感知,赏析诗歌,合作探究,总结感悟,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风雨吟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风雨吟教学课件ppt</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背景探寻,朗读诗歌,朗读指导,郊原如海房舍如舟,写作特色,主旨点睛,在形式上,在语言上,在观念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风雨吟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风雨吟完整版ppt课件</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风雨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