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精品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问题1,几何语言,新知探究,探究一,问题2,木板可以斜着过吗,探究二,∴OB1,≈57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长c,那么a2+b2=c2
在RT△ABC中,BC2+AC2=AB2 或a2+b2=c2(c为斜边)
木板可以横着过吗?可以竖着过吗?
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横着或竖着都不能从门框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门框对角线AC的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度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通过。
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根据题意, 画出图形.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因为AC大于木板的宽2.2m,所以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例2:如图,一架2.6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为2.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
解析:梯子下滑的过程中,可以抽象出两个直角三角形,AO=2.4m,CO=19.m,AB=CD=2.6m,求OB和OD的长度,OB和OD的长度差就是梯子底端B外移的距离。
解: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B2=AB2-OA2=2.62-2.42=1,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D2=CD2-OC2=2.62-(2.4-0.5)2=3.15,
∴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5m时,梯子底端并不是也外移0.5m,而是外移约0.77m.
例3: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B,点C是与BA方向成直角的AC方向上一点,测得BC=60 m,AC=20m.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
例4:在《九章算术》中有一个问题(如图):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它的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0尺),中部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几尺.
解:如图,由题意得:∠ACB=90°,BC=3尺,AC+AB=10尺,设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AB=(10﹣x)尺,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x2+32=(10﹣x)2,解得:x=4.55,即折断处离地面4.55尺.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设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AB=(10﹣x)尺,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3.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9米,另一棵高10米,两树相距12米.若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 )A.10米B.15米C.16米D.20米
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聚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米.A.7B.8C.9D.10
5.如图,一棵大树(树干与地面垂直)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6米B处折断倒下,倒下后的树顶C与树根A的距离为8米,则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10米B.12米C.14米D.16米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读懂题意,分析已知、未知间的关系;
(2)构造直角三角形;
(3)利用勾股定理等列方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课件pptx、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doc、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勾股定理的概念,探究新知,小于AC即可,知识归纳,4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实际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练习题课件ppt,文件包含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件pptx、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1练习题docx、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1学案doc、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1教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