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64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64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64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花香四溢B. 木已成舟C. 蜡炬成灰D. 刀光剑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炬成灰的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刀光剑影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碳B. 氧C. 氢D. 氯
【答案】A
【解析】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选A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铁B. 海水C. 碘酒D. 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生铁中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碘酒中有碘、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于加热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 下列用品主要由合成材料制得的是( )
A. 不锈钢盆B. 塑料水杯C. 玻璃花瓶D. 纯棉毛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不锈钢盆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C、玻璃花瓶是用玻璃造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D、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故选B。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B. 用甲醛水溶液作食品保鲜剂
C. 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 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与异味,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做食品保鲜剂,故B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C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与氯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2SO4B. NaNO3C. Ca(H2PO4)2D. K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B、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故选D。
8. 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测定两金属的密度
B.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
D. 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要通过化学变化且出明显现象才能表现出来,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金属铜能置换出金属银;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多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答案选择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9. “水火无情”,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通风
B. 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跑逃离火灾区
C. 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
B、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燃烧。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开窗通风,故此措施合理;
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故选B。
【点睛】身陷火灾现场,正确的自救措施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吸入体内,同时降低身子逃离。
10. 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A、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解释正确;B、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错误;C、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与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没有直接关系,此项错误;D、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与分子在不断运动无关,此项错误,故选A。
11.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A、缺少氧气,不易生锈;B、缺少氧气,不易生锈;C、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D、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故选D。
12. 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
A. 氨(NH3)B. 硝酸钠(NaNO3)C. 二氧化氮(NO2)D. 亚硝酸(H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氢显+1价,氧显-2价,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A、设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a,则:a+(+1)×3=0,a=-3;
B、设Na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c,则:(+1)+b+(-2)×3=0,b=+5;
C、设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b,则:c+(-2)×2=0,c=+4;
D、设亚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d,则:(+1)+d+(-2)×2=0,d=+3;
由此可知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二氧化氮(NO2)。
故选C。
13. 实验室中用37%的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74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需量取54mL的蒸馏水
B. 在烧杯中进行浓盐酸的稀释
C. 把配制好的稀盐酸转移到指定容器中并贴上标签备用
D. 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大于1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设要37%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74g×10%=x×37% x=20g。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为74g-20g=54g(合54mL),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烧杯中进行浓盐酸的稀释,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盐酸属于液体药品,把配制好的稀盐酸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溶质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镁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氮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写化学符号)。
③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__
A. NO和O2 B. CO和N2 C. H2O和NH3 D. N2O和CO2
【答案】 (1). 氯化钠 (2). 分子的构成不同 (3). (4). P (5). BD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所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3)①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结构为: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结构,即镁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氮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A、一个NO分子中有2个原子,7+8=15个电子;一个O2分子中有2个原子,8+8=16个电子,所以A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B、一个CO分子中有2个原子,6+8=14个电子;一个N2分子中有2个原子,7+7=14个电子,所以B中两种分子是等电子体;
C、一个H2O分子中原子数为3,而一个NH3分子中原子数为4,所以C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D、一个N2O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7×2+8=22个电子;一个CO2分子也是含有3个原子,6+8×2=22个电子,所以D中两种分子是等电子体。
15.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种物质是__________,这类物质常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2)t1℃时,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写最简比)。
(5)t3℃时,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____丙(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小题,每题2分,H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