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卷(沪教版·全国)
- 第九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九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溶解现象(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3 次下载
第六单元 溶解现象(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溶解现象(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溶解现象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解析版docx、第六单元溶解现象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沪教版全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六单元 溶解现象(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 16 S-32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湖南永州中考)生活中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醋 B.食用油 C.白砂糖 D.食盐
【答案】B
【解析】A、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用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是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常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符合题意;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透明的,但是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湖南益阳中考)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需具备科学严谨性,以下类推错误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用洗涤剂去油污是一种乳化现象,但用汽油去油污不是乳化现象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C
【解析】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B、用洗涤剂去油污是一种乳化现象,但用汽油去油污不是乳化现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C。
4.有40g5%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C.把溶液倒掉20g
D.加入2g硝酸钾固体
【答案】B
【解析】40g 5%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5%=2g,溶剂质量:40g-2g=38g。
A、把溶剂蒸发一半,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B、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倒掉20g,溶质质量分数还是5%,不符合题意;
D、加入2g硝酸钾固体,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湖南邵阳中考)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
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A
【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0%=5g,故选项说法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应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的纸片上进行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2022浙江杭州中考)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A、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温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2022四川自贡中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B. 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C. 丙步骤必须是先倒入水再放入氯化钠固体
D. 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答案】
【解析】、配制过程中含有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故A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B正确。
C、丙步骤必须是放入氯化钠固体再先倒入水,故C错误。
D、丁是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故D正确。
故选:。
8.(2022山东烟台中考)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8.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42mL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A
【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6%=8.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应分子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量筒量取42mL水时,若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 (2022湖北恩施州中考)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C. 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的方法提纯甲
D. a2℃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A、由曲线图可知,a1℃时甲乙两曲线有交点,即a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确;
B、由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的大,故B错误;
C、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乙的甲,故C错误;
D、由曲线图可知,a2℃时,甲的溶解度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可溶解40g甲,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0.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在20°C时为饱和溶液的是( )
A.稍微降温,就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C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C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A、接近饱和的A溶液,稍微降温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
1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答案】B
【解析】
A、60℃时,NaCl的溶解是37.3 g,所以60℃时,20 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故③中的溶液是6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的溶液是6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由③恒温度蒸发5g 水后所得④中溶液仍为60℃的NaCl的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得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
C、60℃时,KNO3的溶解是110 g,所以60℃时,20 g水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是,15g水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是,所以③和④中的溶液都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质量有关,与溶剂的种类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2.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A、水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 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广口瓶内温度降低, 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升高,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几乎不变, 瓶内气体气压几乎不变,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
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D.NaC1溶液是由NaC1和水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此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选项正确;
B、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故B选项正确;
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C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蔗糖,蔗糖能继续溶解,故C选项说法错误;
D、NaC1溶液的溶剂为水,溶质为氯化钠,该溶液是由是由NaC1和水组成的,故D选项正确;
故该题选C。
14.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甜醅子奶茶、矿泉水都属于溶液
B.夏季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D.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蔗糖
【答案】C
【解析】
A、甜醅子奶茶属于悬浊液,矿泉水属于溶液,选项A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气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降低,选项B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选项C正确;
D、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但是还能再溶解蔗糖,选项D错误。故选C。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98%的浓硫酸中,硫酸是溶剂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KCl溶液分成两等份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5%
【答案】B
【解析】
A、溶液中,如果有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所以98%的浓硫酸中,水是溶剂,故选项A说法不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B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可以再溶解其他溶质,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KCl溶液分成两等份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2021四川中考)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需水98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答案】D
【解析】A、溶质质量=(10×98%)g=9.8g,1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9.8÷10% )=98g,溶剂质量=(98-9.8)g=88.2g,不符合题意;B、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浓硫酸加入水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故选D。
17.(2021陕西中考)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A、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不符合题意;B、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无明显现象,硝酸钾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中溶液均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一定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
18.(2021四川中考)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
【答案】A
【解析】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故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增加溶剂或恒温蒸发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不符合题意;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31.6g,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
【答案】C
【解析】
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不最大,而是实验④和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B、实验④和⑤可知,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因此实验④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即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选项正确;
D、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因此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不到饱和,选项错误,故选C。
20.(2022年云南省中考)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答案】D
【解析】
A.①中温度为2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15.8g,只加入10g硝酸钾,所以为不饱和溶液;③中温度为6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110.0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55g,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有20g,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B.②固体有不溶的,③固体全溶,所以对应溶液的质量:③>②,正确。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④中温度为1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20.9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10.45g,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正确。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0g-10.45g=9.55g,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45分)
21.(5分)(2022辽宁盘锦中考)溶液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
31.6
63.9
110
169
246
(1)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40℃时,能否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KCl溶液,原因是______。
(3)为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将固体样品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过滤、蒸发即可。也可以用______的结晶方法。在实验中,常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硝酸钾或KNO3
(2)不能,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
(3) ①. 硝酸银或AgNO3 ②. 冷却热饱和溶液 ③. 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
(1)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或KNO3);
(2)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最大为,所以不能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KCl溶液,原因是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故填:不能,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
(3)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即要除去氯离子,用银离子,为了不引入新杂质,选择硝酸银溶液;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也可用冷取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常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反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提供反应速率,故填:硝酸银(或AgNO3);冷却热饱和溶液;提高反应速率。
22.(2022山东枣庄中考)(5分)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标号)。
A.面粉 B.白糖 C.豆油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有:①溶解②计算③装瓶并贴标签④称量(量取)。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3)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P点所表示的KNO3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③20℃时,将2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答案】(1)B;(2)②④①③;(3)①不饱和;②加水(或升高温度或加入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②65.8g。
【解析】(1)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豆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配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①③;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3)①P点在KNO3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属于KNO3的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
②从图象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水或升高温度或加入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故答案为:加水(或升高温度或加入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20℃时,将2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5.8g=65.8g;故答案为:65.8g。
23.(8分)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②20℃时,称取 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_____________(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 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③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I、操作1的名称_____________。
II、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_______(用“1”、“2”、“3”表示)
III、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IV、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答案】31.6g 玻璃棒 饱和 37.5% 过滤 1=2>3 硝酸钾68.7g BC
【解析】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60℃,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60g硝酸钾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③I、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
II、溶液1蒸发水得到溶液2,未有溶质析出,其中的溶质硝酸钾质量相同,溶液2析出部分硝酸钾得到溶液3,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1=2>3。
III、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溶解度为36g,实验中氯化钠未析出,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固体M的成分为硝酸钾,质量是84.5g-15.8g=68.7g。
IV、A、由于溶液2中硝酸钾在80℃时成为饱和溶液,所以只要温度下降,就有硝酸钾析出,所以温度不止在40℃-60℃就析出,而是低于80℃就析出,所以A错误;
B、从上述计算过程中,氯化钠一直处于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不会有氯化钠析出,所以B正确;
C、20℃时50g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溶液溶解了8g、15.8g,所以二者没有完全分离,所以C正确;
D、原溶液内溶剂为100g,当温度在80℃时,溶解硝酸钾质量为84.5g,为不饱和溶液,温度下降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所以最终析出晶体质量减少,所以D错误;
故选:BC。
24.(6分)(2022山东省第三届学科素养知识竞赛)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② 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
③ t2℃时,25 g 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 gX,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___g/100g水;
④ 固体X中含有少量的Y,要得到较纯净的X,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⑤ t3℃的X、Y、Z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⑥ t3℃接近饱和的X溶液逐渐冷却至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 Z>Y>X ②. t2 ③. 25 ④.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⑤. Y>Z>X ⑥. C
【解析】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要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③t2℃时,25 g 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 gX,说明在2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X的质量为5g,故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25 g/100g水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固体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固体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更大,故固体X中含有少量的Y,要得到较纯净的X,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⑤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都有晶体析出,成为t2℃时的饱和溶液,而在t2℃ 时:Y的溶解度大于X,故溶质质量分数Y也大于X,而对于Z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3℃ 降温到t2℃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而在t3℃ 时,物质Z的溶解度要小于t2℃ 时Y的溶解度,大于t2℃ 时X的溶解度,故t3℃的X、Y、Z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Z>X
⑥A、t3℃接近饱和的X溶液逐渐冷却至t1℃,溶质质量开始不变,达到饱和后继续降温,溶质析出,溶质减少,错误;
B、溶剂的质量应一直保持不变,错误;
C、由于刚降温,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这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当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少,温度不变后保持不变,正确;
D、刚开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这段时间,没有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C。
25.(5分)(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如图是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则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t℃时,若饱和NaCl溶液和饱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B.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大于20℃
(3)20℃时,将mg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据此分析,x=___________,mg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37.0
(2) a C
(3) 4.6 105
【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5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0g。
(2)由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的大,则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a;
A.t℃时,氯化钠与硝酸铵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及溶剂的质量均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t℃时,氯化钠与硝酸铵的溶解度相等,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两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大,但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小,则两者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为10℃~2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第一份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1g固体,说明剩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而第三分溶液全部蒸发后,共析出10g固体,说明第一份蒸发后的溶液中还含有9g固体。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说明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10g水中最多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则若将第一份蒸发后的溶液继续蒸发10g水,则会析出3.6g固体,即第二份蒸发20g水时析出固体质量为1g+3.6g=4.6g;又由于溶解9g固体至少需要的水的质量为,则一份烧杯中水的质量共10g+25g=35g,mg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35g×3=105g。
26.(5分)(2022山东日照中考)(7分)如表是KNO3和NH4Cl分别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根据数据,绘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a点为曲线的交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M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
C.a点对应的温度在30℃与40℃之间
D.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37.2g与41.4g之间
(2)60℃时,处于c点的KNO3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欲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 (填“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措施。
(3)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H4Cl,应采用 (填“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
(4)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60℃时的155.2g饱和NH4Cl溶液降温至10℃,能析出NH4Cl晶体的质量为
g。
【答案】(1)C;(2)不饱和;增加溶质;(3)降温结晶;(4)21.9。
【解析】(1)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B.曲线M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铵大;
C.a点对应的温度在30℃与40℃之间错误,应该在20℃与30℃之间;
D.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37.2g与41.4g之间正确;
故答案为:C;
(2)60℃时,处于c点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因为c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线下点;欲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增加溶质;故答案为:不饱和;增加溶质;
(3)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H4Cl,应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铵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60℃时的155.2g饱和NH4Cl溶液降温至10℃,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5.2g,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g,能析出NH4Cl晶体的质量=55.2g﹣33.3g=21.9g;故答案为:21.9。
27.(6分)(2021湖南)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做答:
(1)P点的意义是_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______g溶液,此时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5)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答案】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 75 饱和 B>A>C 降温结晶
【解析】(1)P点时,A、C溶解度曲线相交,意义是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由曲线可知,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C;(3)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溶质,故可形成25g+50g=75g溶液,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4)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析出晶体得到t1℃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5)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28.(5分)(2021内蒙古通辽)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___。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100g、NaCl 39.8g、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_______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
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答案】蒸发结晶 150 海水中氯化钠浓度低,浪费燃料 3.8 没有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能全部溶解
【解析】(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蒸发结晶;(2)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1000g×15%=150g;②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海水中氯化钠浓度低,浪费燃料;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只能溶解36.0g氯化钠,故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39.8g-36.0g=3.8g氯化钠析出;没有氯化镁析出,因为10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3.0g,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8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能全部溶解。
三、实验题(7分)
29.(7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3)海水晒盐采用上图操作⑥的原理,不采用冷却氯化钠浓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_ 。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g,蒸馏水______mL。
(2)称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6%(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