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教案
展开主备人: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
课 题 |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 |
教材分析 | 课文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顾客几天内不断变化缝制新衣的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快地应对,满口答应,因为布还在柜子里,还没有裁料。故事以对话展开情节,生动性、连贯性,推向高潮;人物特点鲜明形象,情节妙趣横生,结局让人忍俊不禁。课文以时间推移顺序讲述,有点明时间段的词语,有利于学生梳理条理,把握内容,复述故事。课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适合分角色朗读训练,并以此进一步了解人物特点。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本课学习前,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至这一课,已经有了约23次的借助一定的提示讲故事或复述课文全文或部分的学习训练了,对“复述”的要求已经有所了解,这是落实本课重点语文要素的有利条件。 |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会意字“承””泄”等9个生字,会写“夹、衬”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4.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 |
重 点 难 点 |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2、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意字“承””泄”等9个生字,会写“夹、衬”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 同学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名字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顾客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想说的吗? 4.指导两读课题: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性格; 5.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身份。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1.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思考:故事按什么顺序讲述了一件关于什么的事情? 三、交流反馈: 1.检查词语认读。 手艺 交货 负责 短袖 服务 一卷 夹起 凭着 衬衫 承认 恼怒 夸奖 歪头 泄气
你觉得故事有趣吗? 趣在哪里?(从“变”——与“不变”感受体会。) 四、总结:抓住关键词句做阅读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2.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回顾故事内容:谁能按时间的变化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对话,感受故事的趣味: (一)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关键词及标点的提示 1.交流急性子顾客的急: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 预设: (1)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2)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创设对比句加以体会“顾客站起来”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3)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 (4)“跑”用得好吗? 2. 迁移上面的学法,小组自主交流学习慢性子裁缝的。 自学提示:标点符号的提示语气、动作、每次的表现等 3.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评选优秀小组 4.面对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那位顾客,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复述: 这个故事多么有趣呀,你能回家后给家长讲讲吗?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阅读。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 授课教师:
课 题 | 26* 方帽子店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家帽子店卖的全是方形的帽子。这些帽子戴着既不舒服也不漂亮,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圆形的帽子,又好看又漂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陈旧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新型实用的东西代替。 | |
学情分析 | 学生每天的课前诵读活动,不仅能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本课学习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 |
教 学 目 标 | 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 |
重 点 难 点 |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启发谈话:我们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帽子。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 (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为什么还要戴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二: 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 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 3. 出示自学提示三: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课后作业: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帽子,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帽子呢?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
课 题 | 27、漏 | |
教材分析 | 《漏》的趣味性、吸引力在于故事的曲折离奇。前两个自然段主要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第3~18自然段讲述了雨夜发生了曲折有趣的故事。。 | |
学情分析 | 这个年纪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 |
重 点 难 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2、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2.出示课题。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3.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 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2.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 3.学习3-5段,“偷” 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他们认为“漏”是什么? 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3.学习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这一幅呢? 4.学习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 5.学习19-20段,小胖驴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6.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 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课 题 | 28、栆核 | |
教材析 | 1980年初,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的事。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 |
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有了敬爱自豪之感,然而由于学生阅历尚浅又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可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还缺少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尤其是对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许久的老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未必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来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并更深一层地明白:爱国主义精神往往集中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而这种思念和热爱又牵连着故乡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 |
教 学 目 标 | 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 |
重 点 难 点 | 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 |
教学方法 | 引导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 勤快 扶犁 衙役 牲口 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述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的事。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复述故事。 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课 题 | 语文园地八 | |
教材分析 |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语文园地七》,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部分。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本课学习前,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至这一课,已经有了约23次的借助一定的提示讲故事或复述课文全文或部分的学习训练了,对“复述”的要求已经有所了解,这是落实本课重点语文要素的有利条件。 | |
教 学 目 标 |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 2.归类识字,并体会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3.学会写生动形象的句子,积累古诗。 4.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 |
重 点 难 点 | 1、写出生动形象的句子,积累古诗。 2、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 2.归类识字,并体会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 直接导入:同学们,第八单元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在与故事中人物嬉笑开怀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讲故事,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2.学生交流: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2)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3)以后,我也要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两组词语,请学生自由读这两组词语,读准字音。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2.请学生读一遍,师随机正音。 3.再读这两组词语,读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交流发现 5.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会构成的意义相关的字。 三、日积月累 1.导入:四月,当平地上花儿都凋谢,很多人都为春的逝去而感到惋惜时,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盛开。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感受春的天真可爱。 2.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诗人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你能读出其中的韵味吗?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交流。 5.朗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写生动形象的句子,积累古诗。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运用象声词 1.对比句子,谈体会. 对比读两组句子,你感觉每组句子的哪一句写得好,谈谈你的理由。 2.体会情景,做总结 3.根据总结,写句子 (1)创设情境:一只猫跑出了屋子。 请学生们体会当时的情景,加上一个象声词让句子更形象。 (2)你能自己说一句带有象声词的句子来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句子,老师及时评价。 二、编写有趣题目 1.对比题目,找不同 (1)裁缝和顾客 (2)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出示这样一组题目,请学生说说哪个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说规律 组内交流其他三个题目的有趣性,并思考写出这样有趣题目要怎么做,试着总结有趣题目的特点。(可以采用减字对比的方法) 3.小试牛刀,编题目 试着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说几个这样的题目,比一比谁说得更有趣! 三、转述别人的话 1.引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个人的话转述给另一个人听,如何转述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转述别人话的技巧。出示例子,对比这两句,你有什么发现? 2.练习:小组内练习改一改,下面这两句话,注意意思不变,标点和人称要变。 3.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