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02运动和力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680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02运动和力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680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02运动和力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680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02运动和力
展开
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02运动和力 一、单选题1.(2020·北京大兴·统考一模)下列实例中,关于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给自行车握把刻上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给自行车轴添加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摩擦C.给饮料瓶盖刻上条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给结冰的路面除冰是为了减小摩擦2.(2021·北京大兴·统考一模)公共自行车因为方便人们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减少碳排放等多种原因,受到年轻人的普遍欢迎,如图所示。下列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知识中,表述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脚路板处刻有花故,是为了减小摩擦B.自行车的座椅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压强C.自行车可以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有力的作用D.滑行的自行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有力的作用3.(2021·北京大兴·统考一模)对图中的四个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吸盘能吸在墙上是因为它对墙壁有压力B.轮船在船闸处通行是利用连通器原理C.飞机起飞是因为飞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向后撑竹篙而船前行是因为船受到平衡力作用4.(2022·北京大兴·统考二模)踢毽子是一项集健身、娱乐、表演于一体的活动,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图所示为两个小朋友正在踢毽子的情景。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毽子向上运动时速度变小,它的动能在增大B.毽子向上运动时速度变小,是把势能转化成了动能C.被踢出去的毽子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毽子有惯性D.毽子向上运动时速度变小,是因为毽子受到向上的力越来越小5.(2022·北京大兴·统考二模)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给链条添加机油 B. 给轴承里安装滚珠C. 刹车时刹车片抱紧车轮 D. 给轴承涂上润滑油6.(2022·北京大兴·统考一模)科学技术正快速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替代工人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工作,也可以工作在餐厅.酒店等场所。如图所示,一个机器人送餐员携带一个水平放置的托盘,托盘上放置着食物,机器人正按照指令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托盘为参照物,托盘上的食物是运动的B.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托盘对食物向上的支持力对食物没有做功D.托盘上的食物一定受到托盘的摩擦力作用7.(2022·北京大兴·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记录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比赛过程中的照片,运动员从A处离开跳台,在C处落到赛道上,B是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B.运动员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他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C.运动员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他的势能转化为动能D.运动员在A处离开跳台后还能向上运动,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二、多选题8.(2020·北京大兴·统考一模)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离开床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则在此过程中( )A.运动员没有惯性,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B.运动员有惯性,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也增大D.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9.(2021·北京大兴·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为一个小朋友正荡秋千的情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他相对于座椅是静止的B.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他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小朋友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他的动能和势能都减小D.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他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三、简答题10.(2021·北京大兴·统考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图中A和B是棱长不同的正方体铝块(带挂钩)。它们的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使通过定滑轮的细线一端竖直拉紧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另一端沿水平方向拉紧在长木板C上的物块A或B。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将铝块A放置在长木板C上,与绕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好,然后用力向左拉动长木板C使它跟A发生相对滑动,在A保持静止的过程中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则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F1;②用铝块B替换A,重复①的操作,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③小明发现测得的F1和F2大小不同。因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1)在长木板C向左滑动过程中,画出铝块A的受力示意图。并说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相等的理由。(2)指出小明在实验中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措施(可画图说明)。 四、综合题11.(2022·北京大兴·统考二模)阅读《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回家之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回家之旅2022年4月16日上午10时左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空间站运行在距地面约400公里高的轨道上,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运动,飞船具有极大的势能和动能,它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经历了四次“刹车”,耗散掉这些能量后稳稳落地。第一次刹车神舟十三号飞船经历转体、丢弃掉轨道舱等动作后,发动机向前喷气产生反推力,使飞船减速,让飞船脱离原运行轨道,进入返回地球轨道,飞船以无动力状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下落。在距离地面140公里的时候,飞船再丢弃掉推进舱,此时飞船只剩返回舱了。第二次刹车在距离地面100公里的时候,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强烈压缩其前面的空气,造成温度急剧升高,使其被一层高温的等离子体包围着。等离子体能够屏蔽电磁波,形成所谓的“黑障”区,造成了返回舱与地面控制人员无法进行通讯。在距离地面40公里的时候,黑障消失,返回舱与地面恢复联系。第三次刹车在距离地面10公里的时候,依次打开减速伞与主降落伞,减速伞能够让返回舱的速度降低到60米每秒,主降落伞能够让返回舱速度降低到3米每秒!第四次刹车当距离地面只有1米的时候,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喷出大量的高压燃气,最终把最后的一点速度也抵消掉,返回舱完成太空之旅。(1)在所谓的“黑障”区,返回舱无法与地面控制人员进行通讯的原因是___________;(2)请你列举出与第一次和第四次刹车原理相似的生活实例。(至少举出2个生活实例)___________ 。12.(2022·北京大兴·统考一模)阅读《神奇的天宫课堂》,回答下列问题。神奇的天宫课堂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授课,如图所示。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在约45分钟的授课时间内,航天员相互配合,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现象跟在地面上的实验现象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使无数中学生感受到了太空环境下科学实验的魅力。王亚平在太空舱中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冰墩墩”沿水平方向抛出,“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一样落回地面,而是做近乎完美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王亚平向观众展示“冰墩墩”的情景。科学计算表明,在太空舱中的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大约是在地面附近的88.5%,如果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恰好能使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在太空舱中的物体就好像重力完全消失了一样,物体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是由于地球并非是一个完美的球体且密度分布不均匀,并且太空舱在运动中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太空舱的运动轨道不是完美的圆形且速度大小会有波动,因此太空舱中的物体也并非处于严格的“完全失重”状态。(1)“冰墩墩”在太空舱中被抛出后做近似匀速直线运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A.“冰墩墩”受到跟运动方向相同的推力作用B.地球对“冰墩墩”没有吸引力C.地球对“冰墩墩”的吸引力很小D.球对“冰墩墩”的吸引力绝大部分使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2)航天员长时间驻留在太空舱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身体健康,防止各部分机能退化。请你说出至少两种在太空舱内可能进行的体育活动。_________。 五、计算题13.(2022·北京大兴·统考一模)一盛有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2.0kg,容器的底面积为1.0×10-2m2。将一体积为1.2×10-4m3的金属块用细线吊起后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金属块的重力为7.5N,g=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1)画出金属块在竖直方向的受力示意图;(2)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3)求细线对金属块的拉力大小;(4)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参考答案:1.A【详解】A.给自行车握把刻上花纹,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B.给自行车轴添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B错误;C.给饮料瓶盖刻上条纹,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给结冰的路面除冰,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2.D【详解】A.自行车脚踏板上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自行车坐椅做得宽大是为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C.行驶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自行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D.滑行的自行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在滑行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故选D。故选D。3.B【详解】A.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出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就把它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故A错误;B.船闸是应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正常通航,故B正确;C.由于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则飞机前进时,在相同时间内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较长,流速大、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较小,而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竹篙给岸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岸会给竹篙和船施加一个力,船离岸而去,故D错误。故选B。4.C【详解】A.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毽子向上运动时质量不变,速度变小,所以动能减小,故A错误;B.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毽子向上运动时速度变小,高度变大,所以动能减小,势能变大,将动能转化为势能,故B错误;C.被踢出去的毽子不再受到向上的力,但仍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毽子有惯性,故C正确;D.毽子向上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毽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因为质量大小不变,所以重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C。5.C【详解】A.给自行车链条添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B.在轴承中加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C.刹车片抱紧车轮,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符合题意;D.给轴承涂上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A.以托盘为参照物,食物与托盘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则食物是静止的,故A错误;B.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食物没有在托盘的支持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托盘对食物向上的支持力没有对食物做功,故C正确;D.食物和机器人按照指令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不受托盘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7.D【详解】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运动员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B.运动员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他的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C.运动员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D.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所以运动员在A处离开跳台后还能向上运动,故D正确。故D正确。8.BD【详解】AB.运动员离开蹦床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蹦床运动员离开床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B正确;CD.蹦床运动员离开床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9.AD【详解】A.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他相对于座椅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B.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他的运动方向在改变,即其运动状态是改变的,故B错误;C.小朋友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他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故C错误;D.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故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D正确。故选AD。10.(1);理由见解析;(2)错误:对木板C的压力不等;改正措施见解析【详解】(1)物体放在长木板C上,用力拉长木板向左运动,物体铝块在长木板C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木板对铝块A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还受到细线对它的拉力以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如图所示实验可知,拉动木板时物块保持不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2) A和B是棱长不同的正方体铝块,则AB重不同,没有保证对木板C的压力相等;改进的措施是,保证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所以把B叠放在A上变,把A叠放在B上,保证对接触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11.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1]所谓的“黑障”区,实质是返回舱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包围了返回舱,由于等离子体能够屏蔽电磁波,造成了返回舱与地面控制人员无法进行通讯。(2)[2]第一次和第四次刹车都利用了反作用来达到减速的目的。生活中利用反作用力工作的实例: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喷气式飞机向后喷气时,飞机向前飞行。12. D 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踩固定脚踏车锻炼,徒手体操【详解】(1)[1]由材料信息可知,太空舱中属于微重力环境,但是受到的引力并不是很小,冰墩墩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绝大部分使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即冰墩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相当于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所以抛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航天员长时间驻留在太空舱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身体健康,但航天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需要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都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所以,在太空舱内可能进行的体育活动有: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踩固定脚踏车锻炼,做徒手体操等。13.(1);(2)1.2N;(3)6.3N;(4)2120Pa【详解】(1)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如下图所示:(2)金属块浸没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金=1.2×10-4m3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2×10-4m3=1.2N(3)由于用细线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则根据受力平衡可得:细线对金属块的拉力F拉=G-F浮=7.5N-1.2N=6.3N(4)容器和水的总重力G总=m总g=2kg×10N/kg=20N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压=G总+G-F拉=20N+7.5N-6.3N=21.2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答:(1)如详解中的图;(2)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2N;(3)细线对金属块的拉力大小为6.3N;(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120Pa。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