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第1页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第2页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应用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综合应用题
    1.(2022·广西河池·校考二模)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氢气:②氯化镁在碱性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碱式氯化镁【Mg(OH)Cl】
    【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I:Mg: 猜想II:Mg(OH)2. 猜想Ⅲ:Mg(OH)Cl
    【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可知,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HCl气体。实验3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生成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2022·广西南宁·三美学校校考三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如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
    (1)上述三个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另取少量实验3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一定不呈_________性。
    (3)小组同学对反应后三支试管中物质进行以下操作,请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4)同学们继续对滤液B中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B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1-、K+
    猜想二:Na+、C1-、K+、
    猜想三:Na+、C1-、K+、
    猜想四:Na+、C1-、K+、Ba2+
    猜想五:_________(写出一种合理的猜想)
    【实验与探究】
    ①小刚为验证猪想一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并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但小亮不同意这一结论,理由是_________。
    ②小明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证明滤液B中离子成分: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溶液,通过仪器测定并绘制如图2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变化趋势图。
    【实验结论】滤液B的成分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归纳与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研究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成分时,不需要对所有的离子进行探究,只要对_________的离子进行探究,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2022·广西南宁·南宁二中校考三模)足球比赛中为了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度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
    (1)填写表中空格。
    [质疑]
    (2)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日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
    [继续探究]
    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横酸链的质量分数。
    (3)反应原理:(NH)2CO3+2NaOH___________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4)实验过程中使用氢氧化物固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
    [数据记录]
    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
    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喷盐中碳酸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
    (5)关于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48(m3-m2)/17m1×100%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4.(2022·广西南宁·三美学校校考模拟预测)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电解水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在图2所示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
    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
    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
    (3)t2℃时,向盛有10mL水的I、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a”或b”)。
    ②根据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溶液
    5.(2022·广西·统考一模)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性质时,进行的部分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通过分析实验一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可证明CO2能与NaOH、Ca(OH)2反应,其中C瓶在实验中起_________作用。
    (3)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往Ba(OH)2溶液中滴加或通入下列物质会产生如下现象:A中溶液显红色,B、C、D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①写出D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填名称),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小林发现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标签如图所示,于是对其所含杂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含有什么杂质?
    【提出猜想】猜想I:可能含有NaCl。
    猜想Ⅱ:可能含有Na2CO3,原因是_________(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进行实验】
    6.(2022·广西柳州·统考二模)在100g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丝,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增加29.7g,请回答下列问题:
    (1)AgNO3由______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反应生成银的质量为______g。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7.(2022·广西钦州·模拟预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D.向盛有块状石灰石的试管中倒入稀硫酸,有气泡持续冒出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
    ①实验室利用A、C装置制取氧气,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G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
    ②B装置的球形管内固体为大理石,烧杯内 盛有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从导管h进入集气瓶内),并检验CO2的性质则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与F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______。
    (3)图3是化学小组设计的模拟炼铁微型实验装置。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气体已纯净的方法是______。
    ②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某冶炼厂按计划冶炼含铁质量分数为98%的生铁1000吨,试计算:若用含杂质质量分数为20%的赤铁矿冶炼,最少需要该赤铁矿多少吨?______
    二、科普阅读题
    8.(2022·广西南宁·南宁三中校考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被喻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全球仅有中国、韩国可以制造。装载这类货物的运货系统所用钢板,含镍量达到36%。称为殷瓦钢,它非常薄,只有0.7mm,在-196℃之内它的收缩量膨胀系数非常低,它在空气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如在施工过程中沾上汗水,24小时内就会被锈穿,使得钢板报废.殷瓦钢还在制造精密仪器,仪表零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殷瓦钢属于 。
    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C.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2)殷瓦钢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写一条)。
    (3)天然气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LNG船可通过降温加压使天然气液化后再运输,液化后分子间的间隔会____________。
    9.(2022·广西南宁·南宁三中校考三模)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保证了火种灯在低温、严寒、大风等自然环境下不会熄灭。仪式火种台的燃料是丙烷气体(C3H8),是目前比较清洁的能源。
    “飞扬”火炬采用氢燃料,除使用再生铝合金具有环保属性外,还考虑到冬奥会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温环境中进行,氢燃料能保证火炬在极寒天气中使用。火炬研制解决了火焰颜色与稳定性、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结合氢气特点,燃烧罐的结构、容量、压力也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1)在制造火种灯、火种台、火炬时,文中提到的一种再生铝合金,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火种台采用的燃料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关于火炬“飞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熄灭火炬时可用嘴吹灭B.火炬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
    C.火炬燃烧的产物无污染D.火炬不易熄灭是因为液氢的着火点很高
    (4)氢气被压缩到火炬燃烧罐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中的原理是__________。
    10.(2022·广西南宁·三美学校校考三模)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那就是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其屋顶为目前世界体有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国家速滑馆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极大降低了制冷过程的碳排放,缓解了温室效应。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_________。
    (3)二氧化碳制冷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蒸发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整个制冷系统与传统制冰方式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钢与生铁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
    (5)钢制索网屋面索体所采用的钢丝全部进行了电镀,可以防止钢铁锈蚀。请你另写出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措施__________。
    11.(2022·广西·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制冰技术是速滑馆建设的关键,中国建设团队使用了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研究发现,制冰机的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对制冰量都有影响,图1所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冰量随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的变化。
    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以保证冰面质量。混凝土的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粘土(主要成分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硅酸盐(比如硅酸钙CaSiO3)材料。
    科学家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材料配方增强其抗冻性,图2是掺有陶粒的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比实验结果(强度损失率越高,抗冻性越差)。
    (1)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石灰石和粘土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大气臭氧层中臭氧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______(填“不锈钢”或“铝”)时制冰较大,
    (4)根据图2可推断“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依据是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水泥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②“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
    ③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
    12.(2022·广西·统考三模)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捕捉技术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目前,CO2捕捉技术 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 CO2进行吸收。化学吸 收剂主要有氨水吸收剂(主要成分为 NH3·H2O,受热易分解)、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 CaO) 等。用氨水吸收剂时,控制温度在 30°C 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 CO2,生成碳酸氢铵;用钙基吸 收剂时,控制温度在 560°C~700°C 以捕捉 CO2,生成碳酸钙。
    (1)活性炭、沸石等吸收 CO2时是利用其具有______性。
    (2)采用喷氨技术吸收 CO2时,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为______(答一点即可),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钙基吸收剂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得到的固体成分主要为______。
    (4)下列措施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为______(填序号)。
    A.电脑长时间待机B.研发新能源汽车
    C.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D.多植树造林
    13.(2022·广西南宁·南宁十四中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冬奥会火炬中的奥秘
    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可以说“外有颜值,内有科技”。火炬外衣是用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强度是钢的7至9倍。火炬上半段燃烧端在1000℃以上高温中进行陶瓷化,达到了既能够耐温又能够耐火的要求。秉承着“绿色办奥、零碳排放”的理念,火炬“飞扬”的燃料不是传统的丙烷,而是氢能燃料。科技人员采用高压储氢的工艺,将极易飘逸、极易扩散、极易泄露的氢燃料“驯服”在储气瓶内,实现了氢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安全释放,最终保证氢燃料在低温环境下稳定燃烧。火焰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1)请写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高温下碳纤维会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C.液氢与氢气具有相同的性质
    D.高压储氢利用增大压强使氢分子变小以达到多储氢的目的
    (3)火炬“飞扬”采用液氢作为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使用氢能燃料代替丙烷的原因是_______。
    (4)关闭火炬“飞扬”的燃气开关,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盐酸。
    灰白色沉淀消失,_________。
    猜想I不成立。
    实验2
    在试管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灰白色沉淀消失,加入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
    灰白色沉淀中含____________元素。猜想Ⅱ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并将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Ⅲ成立
    步骤
    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将有沉淀产生的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再将滤液与另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使其充分反应
    产生气泡,并生成白色沉淀
    /
    ②将步骤①中最终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向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消失
    滤渣A的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滤液B中一定不含有氢离子
    实验
    小军的实验
    方案
    溴盐与______(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为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______
    ______
    结论
    溴盐中含有______
    溴盐中含有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溴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_
    开始无明显变化,一会儿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样品中含有Na2CO3
    ③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_________
    样品中还含有NaCl
    参考答案:
    1.(1)
    (2)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3) 氯化镁易溶于水 无气泡产生 氯##Cl 不成立
    【解析】(1)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2)
    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覆盖在表面,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3)
    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原因是氯化镁易溶于水,不会形成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1: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结论为猜想I不成立,即不含有镁,所以现象为:灰白色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实验2:在试管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灰白色沉淀消失,加入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灰白色沉淀中含氯元素。猜想Ⅱ不成立;
    讨论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镁,所以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2)碱
    (3)BaCO3、BaSO4
    (4) Na+、C1-、K+、、 猜想四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 Na+、C1-、K+ 可能存在的离子
    【解析】(1)
    实验1中碳酸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3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后溶液为无色,由于碱性溶液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一定不呈碱性。
    (3)
    实验1中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钾,可能有硫酸或碳酸钾中的其中一种,实验2中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可能有氯化钡或稀硫酸,实验3中的溶液一定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氢。又将实验2中的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再将滤液与另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产生气泡并生成白色沉淀,而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且碳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说明实验1中碳酸钾过量,实验2中氯化钡过量,过滤后向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气体,固体部分消失,而碳酸钡沉淀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则滤渣A的成分为碳酸钡和硫酸钡,同时也说明滤液B中一定不含氢离子。
    (4)
    【猜想与假设】由于实验①中溶液的溶质有硫酸钾和碳酸钾,实验②中溶液的溶质有盐酸和氯化钡,实验③中溶液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盐酸中的一种,又由于混合后硫酸钾、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钾、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且滤液B中一定不含氢离子,则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钾和氯化钠,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钾或氯化钡,则滤液B中一定含有K+、Na+、Cl-、可能含有、或Ba2+,对比其他猜想可知,猜想五可能为K+、Na+、Cl-、、。
    【实验与探究】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中无明显现象,而硫酸根能与钡离子结合为硫酸钡沉淀,碳酸根能与钡离子结合为碳酸钡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硫酸根和碳酸根,由于猜想一与猜想四中均无硫酸根或碳酸根,与氯化钡混合后均为明显现象,则均有可能;
    【实验结论】由于硫酸钠中钠离子与硫酸根的个数比为2:1,且溶液中原来有钠离子,没有硫酸根,且图中钠离子与硫酸根的数量也呈2:1比例增加,则说明加入的硫酸钠没有发生反应,而硫酸钠与钡离子结合为硫酸钡沉淀,则说明滤液B中不含钡离子,则猜想一成立,则滤液B的成分为K+、Na+、Cl-。
    【归纳与总结】在研究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成分时,已经确定的离子不需要再进行探究,而可能存在的离子需要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1) 熟石灰 左边试管产生大量气泡,右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白色沉淀产生 铵根离子##NH4+
    (2)碳酸氢根
    (3) Na2CO3
    (4)干燥吸收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5)BD
    【解析】(1)
    由结论溴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结合现象闻到较为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说明铵根离子遇到了氢氧根离子,因为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所以加入的是物质可以是熟石灰或者氢氧化钠等物质,所以可推知嗅盐中含有铵根离子。由结论嗅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反推加入稀盐酸之后,可以看到左边试管产生大量气泡,右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含有碳酸铵的嗅盐,加入氯化钙稀溶液之后能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因为氯化钙能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
    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加入氯化钙稀溶液。因为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所以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
    (3)
    由反应装置图可知,该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结合方程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NH4)2CO3+2NaOH______X+2NH3+2H2O,反应前:氮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10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5个,钠原子2个;反应后氮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10个,氧原子2个,所以其中X的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方程式为(NH4)2CO3+2NaOHNa2CO3+2NH3 +2H2O
    (4)
    实验过程中使用氢氧化物固体,氢氧化钠具有潮解性,其作用是干燥吸收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防止对后续测定氨气质量造成干扰。
    (5)
    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不可以依据水量变化来进行测定,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另外反应生成的是水而不是水蒸气,也不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选项错误。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选项正确。
    C.不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会吸水,影响氨气质量的测定,选项错误。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让氨气充分进入烧杯中与稀硫酸反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选项正确。
    故选:BD。
    4.(1) 2:1 氢原子和氧原子
    (2)AB
    (3) b A
    【解析】(1)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则该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
    A.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烧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生成,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瓶内气压的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B. 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隔绝氧气,此选项符合题意;
    C. c图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则向盛有10mL水的I、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I试管中有固体剩余,表示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是b。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②A. 乙是a,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变化明显,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此选项正确;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于t1℃乙的溶解度大于t2℃甲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乙大于甲,此选项错误;
    C.降温甲的溶解度增大,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t1℃时,甲的溶解度为32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6g甲,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g+50g=66g溶液,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1)水##水蒸气##H2O
    (2)对比
    (3) 氢氧根离子
    (4)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
    (1)露置5分钟后氢氧化钠表面潮湿,说明有水。所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2)
    因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且能溶于水,所以只从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但通过与C瓶对比,AB比C变的更别说明二氧化碳不知溶于水和水发生了反应,还和其他物质反应了,从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中C瓶在实验中起对比作用。
    (3)
    ①D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②碱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4)
    提出猜想: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可能含有碳酸钠。
    进行实验:
    ②现象为开始无明显变化,一会儿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得出结论是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加入的是过量的酸,可以是稀硝酸等。
    ③样品中还含有NaCl,向②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6.(1) 银、氮、氧 170
    (2)32.4g
    (3)解:设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铝的质量为y
    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3%。
    【解析】(1)
    根据硝酸银的化学式可知,硝酸银是由银、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设生成银的质量为x
    故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为32.4g;
    (3)
    见答案。
    7.(1)B
    (2)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 g f b c h m e 丙
    (3) 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点火,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气体已纯净 设需要Fe2O3的质量为x
    解得:x=1440t;
    最少需要亦铁矿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可炼出纯铁1750吨。
    【详解】(1)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现象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排在氢的后面,与盐酸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盛有块状石灰石的试管中倒入稀硫酸,因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马上阻止反应进行,因此气泡不会持续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A为固体加热发生装置,且有棉花,故选高锰酸钾为反应物,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易溶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利用G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最佳时刻是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
    ②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B,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先通过E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再通过C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气体均为长进短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从h导管进入集气瓶,也为长进短出,因此与F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丙,最后通过D中石灰水检验性质,气体仍为长进短出;若要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h进入集气瓶内),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则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g、f、b、c、h、m、e;与F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丙。
    (3)①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气体已纯净的方法是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点火,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气体已纯净;
    ②见答案。
    8.(1)C
    (2)硬度大(合理即可)
    (3)
    (4)变小
    【解析】(1)
    殷瓦钢属于合金,因此属于金属材料;
    故填:C
    (2)
    殷瓦钢属于铁的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的性质;
    故填:硬度大(合理即可)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
    天然气的液化是天然气由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所以液化后分子间间隔会变小;
    故填:变小
    9.(1)硬度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
    (3)C
    (4)压强变大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解析】(1)
    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且抗腐蚀性能更好,提到的一种再生铝合金,它的优点是硬度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
    A. 熄灭火炬时绝对不可用嘴吹灭,防止烫伤人体,错误;
    B. 火炬燃烧时产生火焰不是耀眼的白光,错误;
    C. 火炬中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正确;
    D. 火炬不易熄灭是因为火炬研制解决了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安全可靠性高,错误;
    故选C;
    (4)
    氢气被压缩到火炬燃烧罐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中的原理是压强变大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10.(1)0.03%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吸收 降低了制冷过程的碳排放,缓解了温室效应
    (4)含碳量不同
    (5)刷漆或涂油
    【解析】(1)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答案为:0.03%;
    (2)
    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外力的作用能发生改变,所以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
    (3)
    二氧化碳制冷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该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加剧;故答案为:吸收;降低了制冷过程的碳排放,缓解了温室效应;
    (4)
    生铁和钢均属于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因此钢与生铁性能不同的原因是碳的含量不同;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
    (5)
    钢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刷漆或涂油能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锈。
    11.(1)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2) SiO2、Al2O3 O3
    (3)铝
    (4)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粒混凝土
    (5)①②③
    【解析】(1)
    由题中信息可知,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2)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所以石灰石和粘土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SiO2、Al2O3;臭氧由氧元素组成,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故臭氧的化学式为O3。
    (3)
    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铝时制冰量的曲线一直在不锈钢上方,故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铝时制冰量较大。
    (4)
    根据图2可知,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粒混凝土,所以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
    (5)
    ①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粘土(主要成分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硅酸盐(比如硅酸钙CaSiO3)材料,故①正确;
    ②制冰技术是速滑馆建设的关健,中国建设团队使用了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故②正确;
    ③由题中信息可知 ,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故③正确。
    故选①②③。
    12.(1)吸附
    (2) 氨水受热易分解(或答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3)碳酸钙## CaCO3
    (4)BCD
    【解析】(1)
    活性炭、沸石等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其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
    (2)
    采用喷氨技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氨水和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温度不宜太高;
    氨水和二氧化碳在 30°C 左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由题干信息可知,用钙基吸收剂捕捉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4)
    A、电脑长时间待机,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研发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C、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多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故选BCD。
    13.(1)密度小 强度高
    (2)B
    (3) 氢气和氧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可实现零碳排放
    (4)隔离可燃物
    【分析】本题涉及复合材料、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及氢能、灭火原理等。
    【详解】(1)根据碳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强度是钢的7至9倍,可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强度高,故填:密度小,强度高;
    (2)A、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说法错误;
    B、碳具有可燃性,高温下碳纤维会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所以液氢与氢气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不是性质),说法错误;
    D、高压储氢利用增大压强使氢分子间隔变小以达到多储氢的目的,氢分子大小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B;
    (3)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使用氢能燃料代替丙烷的原因是氢气和氧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可实现零碳排放,故填:;氢气和氧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可实现零碳排放;
    (4)关闭火炬“飞扬”的燃气开关,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
    【点睛】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相关试卷

    江西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科普阅读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基础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提升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提升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