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
专题09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1 P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2)(选择性必修1 P9)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3)(选择性必修1 P18)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4)(选择性必修1 P24)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5)(选择性必修1 P46)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6)(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1 P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2)(选择性必修1 P10)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选择性必修1 P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选择性必修1 P54、P55)激素调节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5)(选择性必修1 P57)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6)(选择性必修1 P94)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7)(选择性必修1 P100)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1 P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选择性必修1 P19)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3)(选择性必修1 P28)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协助扩散)有关,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协助扩散)有关。(4)(选择性必修1 P2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在动物体内的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只能是单向的。(5)(选择性必修1 P53)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分级调节。(6)(选择性必修1 P69)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等三大基本功能。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7)(选择性必修1 P72~74)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8)(选择性必修1 P77~79)当免疫机能受损或异常,机体正常的功能会发生紊乱,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二、核心知识点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④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产生。②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简记为“内同外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②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③兴奋的传递方向: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④效应:神经递质作用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探究神经传导和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切断某一神经,用针刺激不同部位,用微电流计检测膜电位的变化并观察肌肉的反应。(4)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两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5)大脑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S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讲话;H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听懂话;W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写字;V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看懂文字。5.激素调节(1)几种常考的激素③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几乎全身细胞(2)激素调节的四个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6.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2)人体产热的主要组织或器官分别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时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3)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细胞代谢强度的作用。(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7.水盐平衡调节(1)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2)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其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8.血糖调节(1)胰岛素:唯一降血糖的激素。(2)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3)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9.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①“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②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涉及免疫过程概念模型的题目中,对特异性免疫类型的判断,一般采用倒推的方法,即先从图中呈“Y”形的抗体出发,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判断为体液免疫。如看到两个细胞接触后导致一个细胞裂解死亡,则为细胞免疫。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4)快速确定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5)二次免疫的特点①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②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10.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1)达尔文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4)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1.生长素的本质、运输及作用(1)本质:有机物(吲哚乙酸),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生长素(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2)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部位①合成部位: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分布部位: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3)生长素的运输①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③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单侧光引起);从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重力作用引起)。(4)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②同一植株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衰老细胞。③生长素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特点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④在生长素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同。(5)判断胚芽鞘“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1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3)乙烯①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②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②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三、易错易混考点1.水盐平衡调节的3个易误点(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2.与神经调节相关的5个易错点(1)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只影响动作电位。(2)膜外无N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膜外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升高。(3)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的组成成分,突触小体和突触不同。(4)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耗能。(5)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是无机物。3.血糖调节中的4个易错点(1)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2)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3)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4.与免疫调节有关的5大易失分点(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唯一能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一般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且同时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T细胞并不只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5)过敏原与抗原:①来源不同。抗原既可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自身物质,而过敏原一定是外来物质。②过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抗原不具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技术与工程——【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生物与环境——【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