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
专题10 生物与环境——【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生物与环境——【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这些特征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3)(选择性必修2 P4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4)(选择性必修2 P45)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5)(选择性必修2 P49-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6)(选择性必修2 P56-5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7)(选择性必修2 P7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8)(选择性必修2 P99-101)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二、核心知识点1.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1)图示注:“J”形增长“S”形增长。(2)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①K值与K/2值的分析②K值与K/2值的应用2.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群落的空间结构①垂直结构:判定关键点是“同一地点不同高度”“分层现象”;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②水平结构:判定关键点是“通常呈镶嵌分布”;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的不同等。③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群落的演替①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②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③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和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④演替的特点:一般是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3.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分解者(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②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一定是生产者,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①能量的输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主要途径)。②能量传递: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③能量散失:以热能形式散失。④具体过程: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②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③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1)(2)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其次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3)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返回到大气中。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声、光、温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生物碱等;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等。(2)信息传递的方向:大多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3)实例:海豚的回声定位、某些种子需要光刺激才能萌发、一些植物的开花需要长日照、少数植物被害虫危害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以吸引害虫的天敌来捕食害虫。(4)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两个方面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8.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药用、科研、美学价值等;间接价值——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太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等。(4)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三、易错易混考点1.与种群有关的4个易错点(1)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调查。(4)“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J”形曲线:“J”形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而“S”形曲线自始至终都具有环境阻力,因此不能认为“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形曲线,只能说比较接近。2.与群落有关的4个易混点(1)捕食和种间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有利于生物的进化。(2)种间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都是由争夺食物引起的。(3)捕食不包括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也不包括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属于种内竞争)。(4)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与生态系统有关的3个易错点(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3)引入新的物种不一定都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如果引入的物种造成了生物入侵现象,生态系统反而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技术与工程——【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备考202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核心知识点,易错易混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