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7页。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知识与技能 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2.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和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3.领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能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心得。过程与方法 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结合旁批、明确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 看来,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人的看法和感受都不相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有过智慧和旷达的分析,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是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写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欢乐的理解。2.文体知识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恩惠( ) 契约( ) 监督( ) 如释重负( )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 )huìlǎnqìdū●●●● ◆生难字●shì●● mǐnxiè◆词语集注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类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1.讨论第一部分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为什么作者说“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正)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没处逃躲。 (3)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4)请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本段的论述分三层:首先论述了什么是责任;其次推而广之,界定了责任的范围,明确了人生应负的各种责任;最后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作者在层层深入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2.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作者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告诉大家,那些圣贤豪杰是极有责任感的人。正因为他们喜欢把种种责任都揽在身上,所以会终身都背负着重担,但他们却能以此为乐,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3)最后一段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却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文章,重点赏析下面语句,领会作者那种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十分生动,其实是在阐述“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里用了两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3.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痛苦是负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本文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作者认为苦乐与责任之间有什么联系?他的结论是什么?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时,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2.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课文的后半部分论证“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孔子、孟子、曾子的话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自述大道理,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1.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苦的事的许多答案,并且逐一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了未了的责任;然后再进一步论述负责任的痛苦与尽责任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综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十分严谨。2.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使文章表达流畅。文章多次用到排比。例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的气势,有力地支撑了论证,证明了论点。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负责任是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最苦的事最苦与最乐最乐的事应勇于负责任事未办钱未还恩未报礼未赔处处尽责——处处快乐时时尽责——时时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背负未了责任责任尽完了不逃避责任 1.搜集整理与文中警句意思相近的名言等,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读后心得体会。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