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梳理
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含答案),共21页。
部编版五下第五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错字小嘎子(gǎ)两腮(sāi)脚腕(wàn)严监生(jiàn)破绽(zhàn)颧骨(quán)欺负(fu)一叉一搂(lǒu)揩眼泪(kāi)绊倒(bàn)桥墩(dūn)诸亲六眷(juàn)随便(biàn)抖擞(sǒu)揪住(jiū)鹐架(qiān)铸就(zhù)扳倒(bān)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ú)蘸水(zhàn)发怔(zhèng)露馅儿(lòu)屏障(píng)模样(mú)欺诈(zhà)挠头(náo)剃头(tì)脚腕(wàn)铸造(zhù)颧骨(quán)难堪(kān)捏住(niē)屏息(bǐnɡ) 二、多音字监 屏 挑 别 叉 露:lù不露声色 lòu 露馅儿 刷:shuā刷浆 shuà刷白 模:mó模仿、模型 mú模样、一模一样 扎: zhā扎实 zā捆扎 zhá挣扎三、形近字仗(zhàng)打仗搂(lǒu)搂抱扳(bān)扳动挠(náo)抓挠杖(zhàng)拐杖楼(lóu)楼房板(bǎn)黑板浇(jiāo)浇水浆(jiāng)粉浆喉(hóu)喉咙桶(tǒng)木桶傅(fù)师傅桨(jiǎng)划桨猴(hóu)猴子涌(yǒng)涌出搏(bó)搏斗堪(kān)堪称馅(xiàn)露馅儿怔(zhèng)发怔诈(zhà)诈骗湛(zhàn)湛蓝焰(yàn)火焰征(zhēng)长征炸(zhà)轰炸 四、近义词欺负→欺压趁势→趁机破绽→漏洞挺脱→挺拔结实→壮实硬棒→硬朗登时→顿时规矩→规则绝活→绝招侵犯→侵略扎眼→显眼难堪→尴尬发怔→发呆精神抖擞→精神焕发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五、反义词威严→慈祥出色→平凡一模一样→迥然不同半信半疑→深信不疑清爽→污浊清脆→沙哑天衣无缝→漏洞百出平平整整→坑坑洼洼透亮→浑浊侵犯→保卫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无精打采六、词语搭配①量词一块疤一盏灯一个规矩两茎灯草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袋烟一屋人一碗茶一间屋子一个小包袱一身黑衣黑裤②修饰词高等的车夫直硬的背铁扇面似的胸最出色的车夫四四方方的小包袱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衔接得天衣无缝不可侵犯的威严如山般的形象③动词使巧劲占上风塌了腰合了裆下冷绊子杀好了腰睁得滴溜圆揩揩眼泪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七、词语归类ABB式词语:红扑扑 稀溜溜 软绵绵 硬邦邦 脆生生AABB 式的词语:平平整整、干干净净、郁郁葱葱、密密麻麻 二、四字互为近义词的词语:手疾眼快 见多识广 东奔西走 高瞻远瞩一✕一✕式的词语:一模一样 一心一意 一板一眼 一唱一和形容严密的词语:天衣无缝、完美无、无懈可击、浑然一体 描写人物精神状态的词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昂首阔步 容光焕发 斗志昂扬八、句子积累动作描写: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外貌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语言描写: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神态描写:旁边的那个戴帽子的小男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激烈的球赛。心理描写: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1.人物动作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老舍先生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摔跤》一文侧重动作描写,把摔跤这个大动作,分解成十几个具体的、连贯的“小动作”:“虎势儿一站”“蹦来蹦去”“走马灯似的转”“三抓两挠”“推拉拽顶”……表现嘎子灵巧机敏、争强好胜。“虎势儿一站” “走马灯似的转”,运用比喻,更生动表现嘎子的特点。《摔跤》是小说《小兵张嘎》的片段,作者是徐光耀。《摔跤》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刻画了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课文细致刻画了祥子的外貌,表现了他身体健壮,淳朴自然,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特点,表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指祥子:善良纯朴、健壮、热爱劳动(外貌)2.老舍先生说:“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他是一棵挺脱的树》描写了祥子的身材-衣着-容貌,按照整体——局部的顺序,无论身材的“很高很大”,还是还是描写他“脸的精神”,都写出了他身体结实硬棒,突出“挺脱”这一特点。3.《两茎灯草》选自吴敬梓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写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主人公严监生爱财如命4.《两茎灯草》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眼睁的的溜圆溜溜,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这些语句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描写的生动形象。 5.人物特点:小嘎子:聪明、机敏、争强好胜、有心机。 祥子:结实,健壮,富有生气。 严监生:守财奴、吝啬。6.重点句子❶“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动作描写】从“跳、退、闪、脱、叉”一系列熟练的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经常摔跤。“是……还是……”写小胖墩儿让小嘎子自己选摔跤方式,表明小胖墩儿也对自己的摔跤技术很自信。❷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比喻】“公鸡鹐架”形象地写出了两人摔跤时的情景。❸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动作描写】【比喻】“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写出了小嘎子的灵活,他抓住小胖墩儿动作不灵活的弱点,想把他转迷糊,以寻找进攻的时机。“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写出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的特点。 ❹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动作描写】“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些描写表明小胖墩儿摔跤时非常认真,沉着应对,丝毫不给小嘎子可乘之机,真是个摔跤的惯手啊!❺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动作描写】“推拉拽顶”表明小嘎子处在劣势时,想了很多办法,表现了他机敏、好胜的特点。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外貌描写】写祥子虽身材高大,但还显出一种天真淘气。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解释说明。❼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外貌描写】【比喻】写祥子的身材。“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多么宽,多么威严”突出了祥子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特点。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照应标题】【比喻】此处照应文章题目,将倒立的祥子比作一棵树,“挺脱”一词概括了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❾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细节描写】严监生奄奄一息,尽管如此,他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是为什么呢?给人留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❿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两眼睁的的溜圆……越发指得紧了”形象地反映了严监生的动作不被大侄子和二侄子理解,内心非常焦急。⑪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动作描写】“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写出了严监生因在他家待了多年的奶妈也没有猜对他的心思后内心的失望。 7.问题探究❶《它像一颗挺脱的树》第1段中有哪些你觉得新鲜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理解与感受。示例: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铁扇面似的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祥子的强壮。“直硬的背”则用朴实的语言刻画出祥子的背影。“多么宽,多么威严!”是对祥子宽厚肩膀的赞叹。这些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祥子的健壮。❷【提取信息]从本文的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祥子“像一棵挺脱的树”?从“很大很高”“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结实硬棒”等词句可以感受到祥子体格的健壮;从“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可以感受到祥子的精气神十足。从这些细致的外貌描写中,我感受到了祥子的健壮与活力,“像一棵挺脱的树”。❸【内容探究】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动作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严监生在奄奄一息的时刻,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觉得浪费,伸出两个手指示意家人不要点着两茎灯草。❹【内容探究】读下面的句子,猜测严监生当时的心理活动。①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②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③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④(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①不是!你看那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该费多少油啊!②侄子怎么如此愚笨,连我的意思都不明白,真让人着急。我指的是那两茎灯草!③奶妈,亏你在我们家待了这么多年,连我的这点儿心思都不懂,我真是太失望了。④终于挑灭了一茎,我最后的心愿终于了了。❺【写法探究】作者为什么要逐一描写严监生的亲属猜不对他的心思?通过亲属都猜不对他的心思来突出严监生的吝啬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从而刻画出严监生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 第14课:《刷子李》1.《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刷墙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刷子李》通过写“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刷完身上没有一个白点的故事,赞扬了“刷子李”技艺高超,告诉人们本事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2.刷子李被称为“俗世奇人 ”,他的绝活是 刷墙时黑衣上没有一个白点 。 启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3.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如 “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的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4. 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5.重点句子❶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照应】对刷子李穿着的描写,与课文开头介绍的刷子李刷墙的规矩相照应,表明关于刷子李的传说似乎一点儿都不假。刷子李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自豪。❷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反问】【侧面描写】写常人很难做到粉浆一滴不掉。用反问句强调屋顶的难刷,从侧面突出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❸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描写】这句话是对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的描写。两个“悠然”表现了他刷墙时的轻巧,“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表现了他刷墙时的节奏感。动作如此娴熟,表现了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❹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比喻】写刷子李刷好墙后的效果。他刷过去的墙平整、雪白,像“一面雪白的屏障”,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跃然纸上。❺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侧面描写】以曹小三的所见侧面突出了刷子李的名不虚传。“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曹小三内心十分惊讶。❻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心理描写】写曹小三亲眼看到师傅高超的技艺后,内心无比震撼,因而他觉得师傅身上的黑衣服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实际上,是师傅凭借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❼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心理描写】【比喻】写曹小三看到师傅身上有白点时万分失望的心理。“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曹小三心里师傅刚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瞬间消失。❽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语言描写】写刷子李对徒弟的教导,突显了他对自己高超技艺的自信。❾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重点】这句话含有多重意思:一是刷子李的绝活,如果没有亲眼看见,就难以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地震撼了曹小三,使他感触很深、收获很多。 6.问题探究❶为什么说“刷子李”是个“奇人”?①规矩奇特。a、刷墙时必穿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b、刷完之后,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c、一天只刷一间屋子。d、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②动作娴熟。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③效果非凡。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❷【写法探究】文章把曹小三寻找刷子李身上白点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读读第6-9自然段,说说经过了哪些“波折”和这样写的好处。波折:当曹小三在师傅身上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对师傅充满崇敬;当他瞧见师傅裤子上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不禁质疑师傅的名声;当得知白点原来是裤子上的小洞透出的白衬裤时,他不由得对师傅的高超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处:用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串起整个故事情节,曹小三的种种反应,侧面突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名不虚传。❷【内容探究】你认为曹小三见到听到学到的分别是什么呢?见到的是师傅的高超技艺,听到的是师傅的教导,学到的是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的道理:要勤学苦练,学好本事,只有自己有了真本事,才能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拥有自己的尊严。 单元高频考点1.《人物描写一组》:①考查《摔跤》中对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及小嘎子机灵的特点;②考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对祥子的外貌描写及其健壮、精气神十足的特点;③考查《两茎灯草》中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及其吝啬的特点。2.《刷子李》:①考查第6-11自然段中曹小三对师傅由崇敬到质疑再到佩服的心理变化过程;②考查本文通过写曹小三的反应侧面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描写方法。3.习作例文、习作:考查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单元检测】一、基础检测◆字词默写 ◆选词填空。(填序号)A.精神抖擞 B.仰面朝天 C.手疾眼快 D.天衣无缝(1)小嘎子 ,很想与眼前的高手一比高低。 (2)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 。 (3)魔术师 ,趁你不注意就变化了碗里的东西。 (4)他说的话 ,我找不出任何破绽。◆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骆驼祥子》。( )(2)《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3)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燃着两茎灯草一直不合眼,突出了他的形象。( )【答案】(1)A (2)B (3)C (4)D (1)× (2)✔ (3)✔ 二、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shuāi jiāo biān pào ná niē bā hén shén shèng xiàn bǐng gù zhàng bāo fu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1)自此,严监(jiān jiàn)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2)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zà zhà),是吧。(3)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zhòu zhù)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4)总想使巧招,下冷绊(bàn pàn)子,仿佛很占了上风。3.判断下列句子中人物的特点。(填序号)A.吃苦耐劳 B.富有心计 C.爱财如命,吝啬 D.手艺高超(1)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3)严监生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吩咐 叮嘱1.妈妈________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2.老师________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侵犯 侵略3.曹小三真觉得这件黑衣服有种神圣不可________的威严。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________者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5.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挺脱 肢体 衔接 手急眼快B.威严 喉咙 包袱 半信半疑C.难堪 轰然 屏障 天衣无缝D.无疑 格局 揩眼泪 膀大腰粗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C.《两茎灯草》运用讽刺的语言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D.《刷子李》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正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B.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抵脱的。C.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D.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而似的胸与直硬的背。8.下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出处和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刷子李——《红楼梦》——冯骥才B.小胖墩儿——《小兵张嘎》——徐光耀C.严监生——《儒林外史》——吴敬梓D.祥子——《骆驼祥子》——老舍9.用词语替换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眼快捷,做事机警敏捷,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2)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平坦整齐,没有凹凸,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4)那位大个子叔叔始终面带笑容,看得兴味特别浓厚。( )10.按要求写句子。(1)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缩句) (2)赵氏说:“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改为转述句) (3)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用加点词语仿写比喻句) (4)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5)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用加点字仿写比喻句) 11.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爱干净的妈妈 慢吞吞的同桌爱管事儿的小组长 忠于职守的保安叔叔 【答案】1.摔跤 鞭炮 拿捏 疤痕神圣 馅饼 故障 包袱2.1.Jiàn zhà zhù bàn3.D A C B4.叮嘱 吩咐 侵犯 侵略5.A 6.D 7.C 8.A9.眼疾手快 半信半疑 平平整整 津津有味10.曹小三跟师傅刷浆。 赵氏说,他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她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在白雪覆盖下的长城如同一条银蛇。 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也不能一滴不掉。 一排排的电线杆,真好比公路的守护神。11.今天,我又看见那位保安叔叔了。他头戴贝雷帽,身着墨绿色的制服,手里拿着对讲机正跟人说着什么。不一会儿,他又拿起桌子上的登记表让门口的人填写信息。等那人填好了,保安叔叔又耐心地为他指路。你还别说,有了这位认真负责的保安叔叔,我们小区的安全便有了保障。 三、课内阅读(一)(2021·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摔跤(节选)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A.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的加点字写出了小嘎子动作的 。“_______”说明小嘎子摔跤压根儿没想以实力相抗,由此可见他具有 的特点。2.选段中“_____”这些动作是小嘎子处于劣势时积极开动脑筋想的办法,突出了他 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他 的心理。3.选段中A、B两处画“ ”的部分,A处生动地写出了小嘎子 的性格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两人_________________。4.想象一下,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想些什么? 【答案】1.灵活 欺负(或总想) 争强好胜2.推拉拽顶 灵活、机智 沉不住气3.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谁也不轻易下手,都想抓住对方的破绽后再动手4.我一定要把他推倒。 (二)(2020·江西玉山·五年级期末)阅读与理解。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5.用“________”画出文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6.用“∥”把文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出每层的主要内容。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7.“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B.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声音的延长8.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中的“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细致刻画的? 【答案】5.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6.第一句话为第一层;第二句话为第二层;其他部分为第三层。第一层:这是中心句,总写祥子的脸上充满精神。第二层:通过对祥子外貌描写,突出了祥子很有精神的特点。第三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健壮、结实、硬朗的祥子形象7.C8.健壮结实,富有活力;从头部、腮部脸部和倒立时身体的样子等方面来细致刻画的 (三)(2021·广东·普宁市教育局教研室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两茎灯草(节选)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9.填空。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先是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______。10.节选的内容中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11.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 )——( )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9.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10.不能。因为严监生已经病入膏盲,气喘吁吁的,几天都不能说话了。11.生气 着急 失望12.严监生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吝啬鬼。 (四)(2021·广西西乡塘·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刷子李(节选)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 )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 )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天衣无缝: 悠然: 15.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照样子仿写一句话。 16.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__的情景,先写了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效果,前后映衬,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17.“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而且一尘不染呢?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3.zhàn hè xián píng14.形容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文中指刷子李刷的每道浆衔接完美,粉刷技艺高超。 悠闲的样子。文中指刷子李刷墙悠然自得。15.比喻 天上的星星就像小朋友的小眼睛一样明亮。16.刷墙 动作 技艺高超 A17.熟能生巧,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四、拓展提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晚开店→ → →收野栗→ 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1)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共(3分).)(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3分).)(3)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2分)(4)“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2分)(5)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3分)本文通过记叙卖炒栗子的老汪晚开店;挑出坏栗 子; 炒香甜的栗子; 资助贫困的学子;表现了老汪的善良和爱心,还有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二)(2020·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五年级期末)(三)小小说阅读(15分)爱的延续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丈夫急急忙忙叫来了村医。村医翻了翻眼皮,号了号脉搏,连药箱都没有打开,只是摇了摇头,低低地说了一句:“这次真的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这样的话,丈夫两年前就听过,说这话的是城里的医生:“这病已经是晚期了,如果做手术,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但要花费几万元,不做就赶快准备后事吧!”妻子一把拽住丈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走出医院,两人忍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日暮时分,他们在村口的河边洗了脸,然后,微笑着向三个张望的孩子走去。第二天,妻子说:“从今天起,我教你学习做饭……”丈夫愣怔了下,点点头。妻子说:“穷日子要富着过,粗茶淡饭也要做出滋味来。想法让伢们多吃几口饭,他们正长身子骨哩……”于是,妻子就靠坐在椅子上,事无巨细地教起丈夫来。“每顿饭挖一瓢米,太多了,吃剩饭。太少了,不够吃。”“切菜时,手指贴着刀口一点点退。退得快了,菜就粗了,吃了不上口。”“炒菜时,要把油烧红了再下锅。旺火勤翻,起锅放盐。”……丈夫嗯嗯地应着,轻巧的刀铲,拿在他手中,却像是在使唤一头不听话的牯牛,尽管憋得满头大汗,还是把饭煮得夹生了,把菜炒得焦糊了……妻子就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啥时候才能学会呢?”丈夫嘿嘿一笑:“不着急,你慢慢教,我慢慢学,总有学会的一天!”妻子叹口气:“我等不及啊……”白天教丈夫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妻子又教他缝补衣服。妻子说:“老话说,大手大脚混日子,缝缝补补过日子。日子再穷,也不能让伢们穿着露肉的衣服出门……”丈夫连连点头。“记住了,燕儿是女伢,爱美,能不用补丁的,尽量不要用。”“大强,小良是男伢,衣服破得快,补丁用得多。别忘了,补丁的布,一定要挑颜色相近的。别像贴块膏药似的,让别人笑话他们。”……丈夫一边听着,一边用拿惯锄头犁耙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捏起一枚小针,眯着眼,从穿针引线学起。当丈夫吭哧半天把才补好的一块补丁拿给妻子看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丈夫挠挠头皮,把补丁拆开,说:“一回生,二回熟。你慢慢教,我慢慢……”,“学”字没出口,丈夫却“咝”的一声,缩了一下手。妻子一把拉过丈夫流血的手指,放在口里吸吮着,眼泪便滴在丈夫的手背上。丈夫却在笑:“你瞧我,是不是比咱家的猪还笨啊?”妻子“扑哧”一笑后,丈夫又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家真的一天也离不开你!”就这样,妻子教,丈夫学,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这中间,妻子曾经倒下了几次,但每次都在村医“恐怕不行了”的预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重新出现在厨房里,油灯下……看着气若游丝的妻子,丈夫知道,这次妻子是真的挺不过来了。于是,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村人闻讯赶过来,看着妻子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直直瞪着的眼睛,一位老人叹气道:“唉,这伢放心不下,就是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啊!”丈夫便俯下身,贴着妻子的耳朵,说:“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带好的……”妻子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一动不动。突然,丈夫站起身,径直去了厨房。随后,便传来了叮当声响。一会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丈夫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小菜,放在妻子鼻子下:“你闻闻,我刚做的菜,香吗?要不,让孩子们尝一尝……”于是,三个孩子含着泪水,品尝着父亲的手艺,齐声道:“嗯,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娘,真的!”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丈夫又站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破衣服。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下,娴熟地穿针引线,左缝右补。须臾间,一个针脚细密的补丁就呈现在妻子的眼前:“你看看,我补得怎么样?”妻子吃力地转动着眼珠,看看衣服,又看看丈夫,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到脸颊——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早就学会了做饭缝补,却一直装着笨拙的样子,让她原本已经干涸的生命,又燃烧了几百个日日夜夜…… 1.妻子在弥留的最后一刻,为什么留下了两行热泪?(2分) 2.文中多次提到医生给妻子下达病危通知,作者这样设置有何用意?(2分) 3.小说中妻子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小说中的“丈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5.本文以“爱的延续”为题有何好处,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爱的延续”提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即在丈夫的精心照顾下,病重的妻子又活了两年。B.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即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为了能让孩子吃饱穿好,妻子支撑着病体教丈夫做饭和缝补,而丈夫为了让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而选择装笨。C.化抽象为形象,言简意丰,耐人回味,引起读者产生如何对待爱的思考。D.“爱的延续”指文中的燕儿、大强、小良对母亲爱的延续。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开头对环境作了描写,如秋霜凋零了树叶,其意图是交代自然环境凄冷、毫无生机的特点,也预示着妻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B.在得知做手术需花费几万元,做了手术也仅能支撑一年半载之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不但表明妻子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更说明夫妻二人都已经绝望了。C.文中对妻子教丈夫学做饭和缝补的情节作了细致的描绘,这样写是为了凸显女主人公的勤劳、无私、照顾孩子与丈夫的细致体贴入微,也凸显出男主人公的良苦用心。D.文中的丈夫一共笑了两次,两次笑表达的意思有不同,前一次是丈夫做不好饭时的自怨自艾,后一次是丈夫不会做针线活时的自我解嘲。E.临终前,妻子得知了丈夫是故意装笨的,这才明白丈夫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用心良苦,至此,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得以升华。【答案】1.妻子明白了丈夫的“笨手笨脚”其实是“用心良苦”,用这样的方式延续妻子的生命,妻子感动于丈夫对她深深的爱。2.①交待妻子的病情,即将不久于人世。②医生预言的存活时间与下文妻子又活了两年形成了对比,突出主题。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3.妻子放心不下丈夫和孩子,认为丈夫既炒不好菜也不大会缝补,不能照顾好孩子。4.①坚强乐观:面对妻子病危的噩耗,痛苦过后,依然微笑着向孩子走去。②责任心强:为了孩子,硬是学会了料理家务,如做饭和缝补衣服。③耐心细致、关爱妻子:照顾病重的妻子并帮助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④有智慧:用装笨的办法来延续妻子的生命,临终时,妻子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5.D6.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