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练习】一、单选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C.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D.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3小题。2.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①城镇化阶段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③逆城市化阶段 ④再城市化阶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完成下面4-5小题。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在1970年前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B.我国1995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C.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日本D.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5.“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②城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下面6-7小题。6.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M1 B.M2 C.N1 D.N27.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8.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9.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表,完成下面10-11小题。 降水%蒸发%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建城前100401050建城后10025433210.城市建设导致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1.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下渗量减少 B.植被覆盖率增加C.生活用水量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许多城市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2-14小题。12.近年来,甲、乙两地气温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 )A.甲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B.甲地城市化发展迅速C.乙地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D.乙地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13.“冷岛效应”会使丙地与周边地区相比( )A.年降水量增大 B.空气对流增强 C.污染物不易扩散 D.水汽蒸发加快14.观测发现,每当夏季降雨时及停雨后,北京市不同区域空气水汽含量存在明显不同。图中空气水汽含量最大的地点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情况数据图(图中城镇人口指城镇常住人口),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据此完成下面15-17小题。1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1953至2020年间( )A.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变慢C.乡村人口比重先增后降 D.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16.2010-202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重反超乡村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大量生态移民 B.乡村产业结构调整C.二孩政策生育率高 D.城市经济飞速发展17.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城镇实际人口比重,其影响可能有( )A.城市的环境问题得到缓解 B.乡村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C.城市出现劳动力不足问题 D.乡村出现劳动力过剩问题18.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B.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C.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D.城市市区河湖较多,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积水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19.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20.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周围小城镇和农村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2)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服务种类最多、范围最广的是____。简述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3)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长三角地区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23.阅读下面材料和表格,完成下列要求。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行动。下表为2019年甲、乙、丙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国家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年龄构成城市人口比重/%人口/每公顷耕地人均GDP/美元0-14岁/%≥65岁/%甲国0.81.11319880.227460乙国2.20.7356283.32800丙国3.81.5425165.3710(1)根据表中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ODR)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老年人的人口数,是反映青壮年负担状况的指标之一。衡量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除考虑老年人口抚养比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2)甲国ODR大于丙国,但甲国青壮年负担压力比丙国小,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3)说出丙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下图为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示意图。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钱塘智造小镇位于杭州东部,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1)分析杭州市附近特色小镇密集的原因。(2)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影响。(3)如果你是钱塘智造小镇的“镇长”,你打算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促进钱塘智造小镇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