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核心练习】
一、单选题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在经常困扰着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我国北方冬季,左图为某城市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发小)。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读图,下列序号所示环节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2.雾霾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有( )
①雾霾天气出现后,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
②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③危害人体健康④易形成酸雨
⑤迫使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有( )
①臭氧层的破坏
②大量砍伐森林
③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④太阳黑子的大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D 2.C 3.B
【分析】1.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判断可知,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③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⑤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⑤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选D。
2.雾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①正确;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②错误;雾霾天气会危害人体的健康,③正确;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易形成酸雨,④正确;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不属于不利影响,⑤错误。故选C。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造成的,近年来引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②③正确;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影响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①错误;太阳黑子的大爆发不会导致全球变暖,④错误。故选B。
新加坡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足16米,但人口密集,经济十分发达。2013年6月19日晚,“史无前例”的烟霾袭击新加坡,空气污染指标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新加坡这次雾霾是( )
A.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
B.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
C.由于邻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带烧火开荒,飘来的烟雾导致的
D.“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5.新加坡降水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面积小,储水条件差 B.地势低平,径流数少
C.人口多,淡水需求大 D.经济发达,污染严重
【答案】4.C 5.A
【分析】4.读图可知高浓度烟雾范围大,而新加坡处在高浓度烟雾中偏东的一小部分,根据低浓度烟雾的范围及飘移的方向为东北,说明烟雾的产生与新加坡当地的地理环境关系甚微,A、B错。根据烟雾范围及向东北飘移,说明6月份该区域受西南风的影响, 烟雾应该来自苏门答腊岛,C对,D错。故选C。
5.根据题干要求选自然原因,C、D属于人为原因不符合选项要求,C、D错。从图文材料可知新加坡受赤道低压影响, 终年高温多雨, 降水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大江大河少,储水条件差,A对;地势低平,海水倒灌,水质下降,B错。故选 A。
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物种减少 D.臭氧层破坏
7.“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
B.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
C.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
D.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答案】6.A 7.D
【分析】6.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通过增加云量来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气温降低,因此材料中说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变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由第1题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云彩制造船”,通过增加云量来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气温降低,D正确;中和酸性气体、增强大气逆辐射、利用水雾能改善气候都不是“云彩制造船”的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
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回答下面8-10小题。
8.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成因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片中反映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C 9.A 10.B
【分析】8.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③④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据此选C正确。
9.结合上题判断,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①是过度砍伐森林,随着森林的破坏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最终出现自然资源衰竭问题,A正确,故选A。
10.②中河流含有大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结果。故选B。
11.上海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①上海有50平方千米体育场面积②增加了50万就业岗位③增加林场5万亩④污水处理率达到9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体育场的建设与保护环境关系不大,①错误,AD错误。就业岗位的增加与保护环境关系不大,②错误,B错误。增加林场面积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护环境,③正确;污水处理率达到99%,有利于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2.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巨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保育土壤 B.固碳释氧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防风固沙
【答案】D
【分析】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阻挡风沙,减轻自然灾害,D正确。保育土壤、 固碳释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均不是三北防护林的突出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亚速海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被克里米亚半岛与黑海隔离,夏季水温20-30℃,平均深度8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洋生物丰富。近几十年来,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①城市废水排放增多 ②黑海海水入侵 ③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④入海径流量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分析】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的现象”分析盐度升高是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所引起的,主要强调短期内的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变化。城市废水排放量增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与盐度关联不大,所以①错;亚速海因为有河水注入,且纬度位置较黑海高,蒸发较弱,盐度低于黑海;加之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高盐度的黑海海水会通过刻赤海峡入侵亚速海,导致亚速海盐度升高,②对;全球变暖导致亚速海蒸发加剧,盐度上升,③对;注入黑海的顿河沿岸多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量增大,会导致入海河水水量减少,盐度上升,④对。所以答案C对,ABD错。
14.环境问题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乡村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分别是( )
①环境污染,生活废弃物排放②环境污染,生产“三废”排放③生态破坏,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④生态破坏,利用资源的强度过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分析】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产“三废”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②错误;农村地区以农业活动为主,在广大农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废弃物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导致的生态破坏;利用资源的方式强度过大而产生导致的生态破坏; ①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5.太湖是我国重点治理的湖泊之一,2011年1~6月,太湖全湖平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7,同比降低2.7,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流域内工业发达,有大量工业污水排入②流域内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化肥农药使用量高③沿湖地区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了石油污染④湖区大规模的畜禽水产养殖,造成了湖水的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出太湖流域地处长三角地区,工业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污水排入,①②正确;同时广阔的水域使得湖区畜禽水产养殖业发达,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④正确;太湖及周边地区没有石油资源,因而不存在石油污染问题,③错误,故B正确。
16.下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起保护作用的是( )
A.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 B.加快热带雨林的开发
C.用NH3代替氯氟碳化物制冷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答案】C
【分析】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以及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D错;加快热带雨林开发会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错;用NH₃代替氟氯碳化物制冷,能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C正确,故选C。
17.城市高架路两侧架设的近两米高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的回声
【答案】B
【分析】城市高架路两侧架设的近两米高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将噪声阻隔在交通运输线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目前,城市环境中最常发生的污染有( )
A.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B.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水污染、放射性污染
D.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B
【分析】城市环境中因为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多动,最常发生的污染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B正确。土壤污染是农业生产不合理导致的,AD错误。放射性污染不是最常发生的污染,C错误。所以选B。
咸潮是指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水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19.下列河流中河口最易有咸潮现象发生的是( )
A.亚马孙河 B.莱茵河 C.刚果河 D.密西西比河
20.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6月到8月 C.3月到5月 D.12月到2月
【答案】19.D 20.B
【分析】19.读材料可知,咸潮是海水通过河流进入陆地的水域后,水中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所以,海水盐度越高的地区,且入海径流量存在明显变化的,容易发生咸潮。亚马孙河河口、刚果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不易发生咸潮,AC错。莱茵河河口纬度位置偏高,且莱茵河流域受西风影响,全年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不易发生咸潮,B错。密西西比河河口位于30°N附近,根据全球盐度的分布规律,副热带地区的海水盐度最高,加之密西西比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径流量小,海水易上溯,所以密西西比河河口最容易发生咸潮,D正确,故选D。
20.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所以6月到8月更易于赤潮的发生,B正确。其他时间的海水温度、有机物、营养盐类的含量等均无6-8月丰富。故选B。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一群“出走的大象”不经意间成了网红。它们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动养予保护区一路向北,在40余天内行程400多千米。为了寻找这次大象“出走”的原因,某校地理学习小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成下表。
调查主题 | 初步结论 |
大象的主要食物 | 主要是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草本物。 |
西双版纳动养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大大增加,草本植物大量演化为木本植物;保护区外轮歇地变为经济林地 |
天气变化 | 2021年1月始,云南持续干旱。 |
推测此次网红象群“出走”的直接原因,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说明。
【答案】直接原因:食物短缺。
人类活动干扰少,大象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大象可食植物日益减少;持续干旱加剧象群食物短缺的程度;保护区周围轮歇地大量开垦,驱使象群向更远的区域觅食。
【分析】象群“出走”的直接原因是缺少食物。具体原因有:一,可能象群数量和密度增加。由于象群被保护得很好,数量就会激增,密度也就增加了,这样原来的栖息地已经容不下过多的大象活动了。二,可能原有栖息地食物不够。由表中信息可知,大象的主要食物主要是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草本植物,大象种群数量激增,原来的栖息地就无法提供过多的食物,导致象群去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森林覆盖率提高了,可提供给大象食用的植物却退化了。三,由表中信息可知,2021年1月始,云南持续干旱。持续干旱加剧象群食物短缺的程度。四、原栖息地部分被破坏了,茶园和橡胶园林挣占了空间。驱使象群向更远的区域觅食。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引发了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下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因为臭氧可以____。分析近年来臭氧含量的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
(3)简述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4)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简述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____。
【答案】(1)臭氧含量降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幅最大。
(2)吸收紫外线 臭氧含量降低,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的CO2;破坏植被,导致植被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4)波动上升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等。
【分析】(1)由左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且随着纬度升高,臭氧总量下降幅度增大,高纬度比中纬度地区降幅更大。
(2)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因此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含量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使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3)由图可知,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一方面,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破坏植被,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使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
(4)由图可知,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即全球变暖。为减缓这种变化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等;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4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4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34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34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