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
展开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
1、揣摩例题。
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
2、精练习题
复习时不要搞“题海战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一些源于课本的变式题,或体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题,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题时,要独立思考,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反复玩味,悟出道理。
3、加强审题的规范性
每每大考过后,总有同学抱怨没考好,纠其原因是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审题决定了成功与否,不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高考的成败。那么怎么审题呢? 应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 。
4、重视错题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但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
新课程考试要求 | 1.了解数学归纳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 |
核心素养 | 本节涉及所有的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等. |
考向预测 | 1.数学归纳法原理; 2.数学归纳法的简单应用.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相关问题. |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数学归纳法
1.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考点分类剖析】
考点一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典例1】(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且,是,的等差中项,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满足:,,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得首项和公比,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再由数列的前项和为,进而求得的通项公式;
(2)把的通项公式代入,首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得,再利用放缩法及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即可证明.
【详解】
(1)由,是,的等差中项,
可得,即,即,解得或,
又因为,所以,
又由,所以,
因为数列的前项和为,
当时,,
当时,,
当时,满足上式,
所以,所以.
(2)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①当时,,左式>右式,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时,不等式成立,即,
当时,,因为在上单调递增,
由,得,即,
可得,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得证当,,
所以.
【典例2】(2020届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上期中)已知数列满足.
(1)求,并猜想的通项公式(不需证明);
(2)求证:.
【答案】(1) ;猜想;(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猜想
(2)
所以
(2)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时,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时,只要证明成立,
只要证明
即证
只要证明
即证,即证
只要证明,显然成立,
所以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得对一切的不等式均成立.
【例3】(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对于任意的,都有.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函数的表达式,再结合,得,解不等式,又,得到,又取任意正整数,所以;
(2)先用导数进行研究,可到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再利用数学归纳的方法,可以证明();
(3)由,解得,变形得,又,所以,,则在上递增,再通过放缩得,再依此为依据,进行累加即可得到原式是成立的.
【详解】
(1)由题得,
恒成立
,故:
(2)
当时,
函数在(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由得成立.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
那么当时
这表明当时不等式也成立,综合①②可知:当,时成立
(3)且
令,则在上递增
由(2)知:
又
左边
【总结提升】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适用范围及关键
(1)适用范围:当遇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若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关键:由n=k时命题成立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归纳假设使用后可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来加以证明,充分应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放缩技巧,使问题得以简化
【变式探究】
1. (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满足:,
证明:当时,
(I);
(II);
(III).
【答案】(I)见解析;(II)见解析;(Ⅲ)见解析.
【解析】
(I)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
(Ⅱ)由(Ⅰ)可得, 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证;
(Ⅲ)由及,递推可得.
【详解】
(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
假设时,,那么时,若,
则,矛盾,故.
因此,所以,因此.
(Ⅱ)由得,
.
记函数,
,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因此,故.
(Ⅲ)因为,所以,
由,得,
所以,故.
综上,.
2. (2020届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且,是的等差中项,数列的通项公式,.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证明:,.
【答案】(Ⅰ);(Ⅱ)详见解析.
【解析】
(Ⅰ)由是,的等差中项得
,
所以,
解得,
由,得,
解得或,
因为,所以.
所以,.
(Ⅱ)法1:由(Ⅰ)可得,.
,
.
法2:
由(Ⅰ)可得,.
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时不等式成立,即
.
那么,当时,
,
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不等式,对任意成立.
3. (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11月适应测试)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
(1)求通项公式;
(2)求证:();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
(1)记为的公差,则对任意,,
即为等比数列,公比.
由,,成等比数列,得,
即,解得,即.
所以,即;
(2)由(1),即证:.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述不等式.
①当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时,.
因,
故.
于是,
即当时,不等式仍成立.
综合①②,得.
所以
考点二 归纳、猜想、证明
【典例4】(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数列满足,.
(1)计算、,猜想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猜想,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计算得出,,猜想,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出猜想成立;
(2)计算得出,然后利用错位相减法可求得.
【详解】
(1)已知数列满足,,则,,
猜想,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当、、时,猜想成立;
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时,,
这说明当时,猜想也成立,
由上可知,对任意的,;
(2),
则,
可得,
上式下式可得
,
因此,.
【典例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设为的导数,.
(1)求,;
(2)猜想的表达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证明见解析
【解析】
对函数进行求导,并通过三角恒等变换进行转化求得的表达式,对函数再进行求导并通过三角恒等变换进行转化求得的表达式;
根据中,的表达式进行归纳猜想,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
【详解】
(1)
,其中,
[
,其中,
(2)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时,猜想成立
即
当时,
当时,猜想成立
由①②对成立
【总结提升】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步骤
①计算(根据条件,计算若干项).
②归纳猜想(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联想,猜想出一般结论).
③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与“归纳——猜想——证明”相关的常用题型的处理策略
①与函数有关的证明:由已知条件验证前几个特殊值正确得出猜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②与数列有关的证明:利用已知条件,当直接证明遇阻时,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变式探究】
1.(2019·浙江高二期末)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Ⅰ)求,,,的值;
(Ⅱ)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Ⅰ),,,;(Ⅱ)见证明
【解析】
(Ⅰ)当时,∵,∴,
又,∴,
同理,;
(Ⅱ)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
①当时,结论成立.
②假设时结论成立,即,
当时,,
∴,∴
即当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
2.给出下列不等式:
,
,
,
,
,……
(1)根据给出不等式的规律,归纳猜想出不等式的一般结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2)详见解析.
【解析】
(1)观察不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分母的特点:
,
……猜想不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分母,对应各式右端为,
所以,不等式的一般结论为:.
(2)证明:①当时显然成立;
②假设时结论成立,即:成立
当时,
即当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任意,结论都成立.
考点三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典例6】已知a,b,c,使等式N+都成立,
(1)猜测a,b,c的值;(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
(1):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常数a,b,c,
在等式1•22+2•32+…+n(n+1)2
=(an2+bn+c)中,
令n=1,得4=(a+b+c)①
令n=2,得22=(4a+2b+c)②
令n=3,得70=9a+3b+c③
由①②③解得a=3,b=11,c=10,
于是,对于n=1,2,3都有
1•22+2•32+…+n(n+1)2=(3n2+11n+10)(*)成立.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一切正整数n,(*)式都成立.
(1)当n=1时,由上述知,(*)成立.
(2)假设n=k(k≥1)时,(*)成立,
即1•22+2•32+…+k(k+1)2
=(3k2+11k+10),
那么当n=k+1时,
1•22+2•32+…+k(k+1)2+(k+1)(k+2)2
=(3k2+11k+10)+(k+1)(k+2)2
=(3k2+5k+12k+24)
=[3(k+1)2+11(k+1)+10],
由此可知,当n=k+1时,(*)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3,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于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典例7】 证明:++…+=.(n∈N*)
【答案】见解析
【解析】
【思路分析】第一步验证n取第一个正整数1时等式成立,第二步假定n=k(k∈N*)时命题成立,即
++…+=成立,并以此作为条件来推证等式++…++=成立.
【证明】 (1)当n=1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n=k(k≥1)时等式成立,即有
++…+=,
则当n=k+1时,
++…++
=+=
===.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n∈N*等式都成立.
【总结提升】
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思路和注意点
(1)思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要“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初始值n0是多少.
(2)注意点:由n=k时等式成立,推出n=k+1时等式成立,一要找出等式两边的变化(差异),明确变形目标;二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进行合理变形,正确写出证明过程,不利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变式探究】
1. 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n-1=2(2n-1-1)(n>2,n∈N+).
【答案】见解析
【解析】[错解] (1)当n=3时,左边=2+22=6,右边=2(22-1)=6,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2+22+…+2k-1=2(2k-1-1),那么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2+22+…+2k-1+2k==2(2k-1).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等式对任意n>2,n∈N+都成立.
[辨析] 错解中的第二步没用到归纳假设,直接使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由于未用归纳假设,造成使用数学归纳法失误.
[正解] (1)当n=3时,左边=2+22=6,右边=2(22-1)=6,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2+22+…+2k-1=2(2k-1-1),
那么n=k+1时,2+22+…+2k-1+2k=2(2k-1-1)+2k=2·2k-2=2(2k-1).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等式对任意n>2,n∈N+都成立.
2.(2018·江苏高考模拟(理))在正整数集上定义函数,满足,且.
(1)求证:;
(2)是否存在实数a,b,使,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1)因为,整理得,
由,代入得,,
所以.
(2)由,,可得.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存在实数,,使成立.
① 当时,显然成立.
② 当时,假设存在,使得成立,
那么,当时,
,
即当时,存在,使得成立.
由①,②可知,存在实数,,使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
【易错提醒】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中,两个基本步骤缺一不可.
其中,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验证n=n0时结论成立的n0不一定为1,根据题目要求,有时可为2、3等;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7.6数学归纳法(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7.6数学归纳法(练)(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数列{an}满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轮讲练测专题7.6 数学归纳法 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轮讲练测专题7.6 数学归纳法 学生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数列{an}满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轮讲练测专题7.6 数学归纳法 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轮讲练测专题7.6 数学归纳法 教师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数列{an}满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