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嘉兴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新)及答案(九科)
2022嘉兴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嘉兴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驻村规划师扎(zā)进乡野,发掘出乡村的禀(bǐng)赋潜力,为乡村量身定制了一份通向美好明天的长远规划,以润物无声的“陪伴式乡建”,开阔了村民眼界,提升了村民素养。B. 锚定航天强国目标,擘(bì)画航天盖图,我们要以航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引领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标准、可持续、为人民增福祉(zhǐ)的航天事业。C. 不要只羡慕人光鲜后的甜,而无视人背后努力时的苦:世界上哪有一蹴(cù)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zu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受磨砺才能把握良机。D. 北京冬奥赛场上,我国运动员奋楫(jí)扬帆,与世界最高水平运动员切磋(cuō)技艺,展现了自信、奋发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竞技对手的高度尊重,受到了场内外观众的一致赞誉。【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扎进”的“扎”应读“zhā”。B.“擘画”的“擘”应读“bò”。C.“淬火”的“淬”应读“cuì”。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澡雪精神”一词出自“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庄子·知北游》)“澡雪”即以雪洗身,“精神”即清净神志。雪,色白质洁,晶莹剔透,是纯洁干净的象征,以雪洗身可以清净神志。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注重自我修身、讲求人格追求,古代冰雪诗词恰好传承了其洁身自好、清净纯朴、不失志节的宝贵精神。【乙】自东晋葛洪在《抱朴子·汉过》中以“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喻一种卓尔不群、独行其是的高尚人格精神始,历代诗词便一直赋予雪这样的精神亮色。翻开中国诗歌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北朝诗人鲍照就是一个典范。他以雪之洁喻高尚人格,以雪之寒喻人生磨难,两者完美融合。《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三)中以白雪自喻,毫无隐讳地写出一种高洁独立的精神品质。【丙】“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以传说中的龙山雪表达自己渴望跻身政坛、一展才华的愿望;“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将“艳阳天”作为龙山雪的对立物,传达出绝不让名利场玷污自己高洁无瑕品格的信念。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贯 B. 独行其是 C. 不胜枚举 D. 隐讳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2~3题答案】【答案】2. B 3. A【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一贯”,始终如一,不曾改变。语境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注重自我修身、讲求人格追求,使用正确。B.“独行其是”,只按自己的主张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多含贬义。语境是说“高尚人格”,是褒义语境,情感色彩不当。C.“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是说这样的例子很多,使用正确。D.“隐讳”,有所忌讳而隐瞒。语境是说毫无隐瞒,使用正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庄子•知北游》)”是前面 “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这一句的出处,所以小括号及括号里的内容应该放到句号前面。故选A。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社会性死亡”已逐渐从最初的网友自嘲流行语,演变成为个体遭遇网络暴力之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损害的一种代名词。B. 在印度举行的亚洲杯女足决赛中,中国女足在水庆霞教练带领下,顽强拼搏,战胜对手,铿锵玫瑰绽放绿茵场,蝉联冠军,捧回了失去十六年之久的冠军奖杯。C. 随着城市产生的垃圾数量不断增长,如何解决建设美好城市和处理大量垃圾之间的矛盾,让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双生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D. 科普中国智库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为核心,强化科普理论研究,集智汇力,建言献策,助力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科协着力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陷入”缺少相应宾语,在“损害”后补上“困境”;B.不合逻辑,“蝉联”是连续获得,可改为“获得”;D.句式杂糅,“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为核心”是两个句式,可改为“科普中国智库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或“科普中国智库以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为核心”。故选C。5. 下面是宋代王禹偁的律诗《寒食》,中间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寒食在商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钱犹有撰碑钱。①副使官闲莫惆怅 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③人家依树系秋千④巷陌春阴乍禁烟 ⑤稚子就花拈蛱蝶 ⑥郊原晓绿初经雨A. ⑥⑤③④②① B. ①⑥③⑤④② C. ②⑥⑤④③① D. ②⑤③⑥④①【5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从内容、押韵的角度考虑:首联第一句交代今年过寒食节的地点在商山,从内容上看,首联第二句应接“山里风光亦可怜”,紧承第一句交代山中景色特点;律诗的中间两联对偶,可知,“稚子就花拈蛱蝶”和“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从内容上结合“稚子”和“人家”可知这两句共同写山乡的风情;“郊原晓绿初经雨”和“巷陌春阴乍禁烟”对偶,从内容上根据“郊原”“巷陌”可知这一联写山乡的自然景色,二者应连接在一起;根据“酒钱犹有撰碑钱”可知,尾联叙事,流露诗人在无奈的清闲中自得其乐的情绪,因此判断,尾联首句应为“副使官闲莫惆怅”。从押韵的角度分析,“怜”“千”“烟”“钱”均押“an”韵,可知其对应句应在偶数句。综合来看,只有D排序正确。故选D。6. 在“学习冬奥精神”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女子自由式滑雪比赛视频。谷爱凌成功挑战高难度动作,以高分夺得金牌;张可欣勇敢挑战高难度动作失误,无缘奖牌。同学们对两位运动员的表现及比赛结果,纷纷发表看法。请先后以乙同学和主持人的身份发言,要求:切合身份,表达简洁。甲同学说:竞技场上,挑战高难度才有赢的可能,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挑战高难度固然值得肯定,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字)主持人最后作了总结: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0字)【6题答案】【答案】 ①. 但是也要从自身实力出发,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量力而行。 ②.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无论输赢,两位运动员挑战高难度的精神都值得肯定,学习生活中我们既要追求更高、更快、高强,又要立足自身实际,两者完美结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乙同学的发言观点与甲同学不同,在肯定“挑战高难度”的同时,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个意见是针对“张可欣勇敢挑战高难度动作失误,无缘奖牌”提出来的,因此可填:但是也要从自身实力出发,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量力而行。主持人总结性观点应该更科学、更全面,因此在甲同学和乙同学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的情况下,应该对二者的合理观点进行总结性肯定;甲同学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是合理的,乙同学的“但是也要从自身实力出发,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量力而行”也具有合理性;然后结合奥运追求更高、更快高强的精神,进行肯定性总结。因此主持人的观点可为: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无论输赢,两位运动员挑战高难度的精神都值得肯定,学习生活中我们既要追求更高、更快、高强,又要立足自身实际,两者完美结合。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测算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0.33%和0.18%。《“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的八方面重点任务中,首个便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要求“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因此,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夯实这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底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促进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将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更好赋能数字化发展。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支撑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促进绿色发展。从信息通信、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到土建工程、绿色能源供给,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投资规模大。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上下游投资,有效形成更多内需增长点,从而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此外,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供需失衡、失序发展等问题。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发挥东西区域各自在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数字中国春潮涌动,推进“东数西算”正当其时。我们应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下好全国一盘棋,确保“东数西算”这一重大工程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摘编自网络)7. 下列对“东数西算”工程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背景是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大幅提升的算力需求。B. “东数西算”工程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接管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地为数字化发展赋能。C.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的标志是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成。D. “东数西算”工程依托构建新型的算力网络体系来总体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堪比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B. 算力指数的每一点提高都将促进数字经济和GDP的增长,可见加强算力设施建设对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作用巨大。C. 数据中心在东部无法再发展,充分利用西部的充裕资源,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是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关键。D. 数字经济时代,在中国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将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9. 根据材料,概述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意义。【7~9题答案】【答案】7. A 8. C 9. ①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②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④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答到“解决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等亦可得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接管东部数据的运算”中的“接管”理解错误,原文第2段“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第5段“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支撑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从“支撑”一词,可知东部也还有数据。C.“标志是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成”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可知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是“规划”而不是“建成”。D.关系倒置,根据原文第2段“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可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布局设计完成才标志“东数西算”工程的开始,不是“东数西算”工程来总体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数据中心在东部无法再发展”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5段“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支撑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可知是“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不是“数据中心在东部无法再发展”。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第4段“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促进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将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更好赋能数字化发展”,可得出第一点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根据原文第5段“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促进绿色发展”,可得出第二点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根据原文第6段“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上下游投资,有效形成更多内需增长点,从而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可得出第三点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根据原文第7段“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发挥东西区域各自在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可得出第四点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对老夫妇莫晓明①不知什么时候,隔壁房间换人了,一对时髦的年轻夫妇带着他们伶俐的女儿搬走,换来了一对老年夫妇。于是不时的咳嗽声,就从隔壁阳台上敞开的窗口,传到我这里。很快,我就判断出,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有一个热心保安压低声音告诉我,这对老夫妇是房主的父母,房主夫妇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家了。②那是一个夏天,海口的夏天无不是闷热得不近情理,厚重凝滞的空气管控着一切,金晃晃的阳光泼洒下来,令楼房和水泥地面滚烫。往后一段日子,我偶尔会看到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搀扶着腰身佝偻的丈夫,一步一步挪动着下楼梯,然后熟练地安顿瘦弱的病躯坐上藏于楼梯间的轮椅,嘎吱嘎吱推向医院。③溽热令人不堪,街道两旁的树叶低垂,泛着焦黄的微光,凝固的空气纹丝不动,没有一丝干风撞出裂缝。这天中午,我汗津津回家,在楼梯口碰到隔壁老人,她戴着草帽,一只手提一袋米,另一只手提刚买的装了很多塑料袋的菜品,也正要上楼回家。我帮她提米袋,客客气气地和她聊家常,跟在她身后一步一步上楼。她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说丈夫现在挺遭罪,连翻身都困难,饭量也越来越少,她一天要给他按摩好几次。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但终于克制住。即便她不忌讳,我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好在很快就到了家门口,她摸摸索索掏出钥匙打开门,我听到了里面传出一串微弱的呻吟声迎候她。接住我递过的米袋,她点头对我道谢,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门。④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子稚声稚气唱歌,所有这些声音我竟能听得分外清晰。我能猜得到,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出格,我们就像海口多数邻居那样,不冷不热,不会有亲密的邻里关系。这也符合城市里人们互相隐匿、互相提防的风格。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⑤一天深夜,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我翻身坐在床上,夜静,那些声音使我格外清醒。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话。但我一直犹豫不决,甚至在心底安慰自己,也许他们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果然,十多分钟后,呻吟声渐渐微弱、渐渐听不到了。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重新躺在床上,换了几个睡姿却怎么也睡不着。望着透过窗帘的一片淡月光,我忽然想到自己远在广东乡下同样年老的双亲,眼泪就不觉湿了枕巾——不知他俩在故乡的夜里,是醒着,还是安稳地睡眠。⑥去年冬天,我要到岛外出差,去冰天雪地的东北。我提着一大箱御寒衣服走到小区门口,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迭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我也面带微笑,推了推眼镜,说了几句附和的话。擦肩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我推着行李箱在路上行走,默默地听着小滚轮与沥青地面摩擦发出单调的咝咝声,想到刚才那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自己做了错事。⑦从东北回海口后,没过多久,我就回老家过年。再回来的时候,看到邻居家门口没有贴崭新的红对联,连旧对联也撕得干干净净,门框两边各留下两行淡黑的糨糊痕迹。我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按海南的风俗推测,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新亡人的门口绝不会贴红。到了晚上,我竟开始有意无意地探听来自隔壁的声音,但是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没有,应该是无人居住了。夜深人静,一座涌动着各种欲望的城市沉沉睡去,嫉妒、狭隘和贪婪也沉沉睡去,有种天地间一片干净之感。我开始想到关于灵魂的种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前半生劳劳碌碌,后半生卧榻生病,有如此经历的灵魂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用汗水、操劳、病榻和呻吟串联起来的一生,如果是一种宿命,那也只能令人感到无奈和怨愤。我突然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⑧大约一个月之后,--天晚上,我带着一身酒气趔趄着回到家里。瘫坐客厅的沙发上,我感觉整个房间都在微微晃动,有一种人生如戏的舞台效果。电视里演着矫情的言情剧,我怎么也看不进去,都市的另一种烟火分崩离析,被他们演绎得不似人间。忽然想到饭局上的几个朋友,他们都来自我的家乡广东,他们常常财大气粗,孤注一掷,仿佛英雄虎胆;也会沉沦各种生活,纵情于苦短的人生。这时酒气上涌,蹿上喉头,我忍不住弯腰跑进洗手间吐了一通,再用冷水洗了脸,盯着镜子里有些陌生的面孔,没有发现狰狞,顿时清醒了不少。生活承载着种种人生,却又时时奴役人,又有多少人反其道将其糟蹋。我长舒一口气,走进客厅,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悦: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⑨客厅的灯光白而亮,洞明世事,执拗地填充着空旷。我静静坐在沙发上,毫无睡意,窗外高耸的楼厦沉重而幽暗,今夜,我还会梦见自己年老之后的一些什么吗?窗外的月亮慢慢升上来,光华柔和纯净,开始在我的想象中一点点照亮晶莹剔透的露珠。(选自《散文》2021年第10期,有删改)10. 第③段中加点的“克制”一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1. 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描写手法艺术效果。12. 文章题目为“一对老夫妇”,但多处写到他们的儿子,有何用意?13. 文中大量笔墨写“我”听到的各种声音,探究这些声音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10~13题答案】【答案】10. 表现“我”的矛盾心理,既关心又觉得过于冒昧,并且意识到多此一举的无能为力。 11. ①神态描写,“双唇绷紧”“满面愁容”等突出老妇人对丈夫身体状况的忧虑。
②动作描写,“搀扶”“一步一步挪动”“安顿”等写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辛和细心。
③运用拟声词,以轮椅“嘎吱嘎吱”的声音写出老夫妇行进的艰难。
④外貌描写,一个“身材矮小”,一个“身体佝偻”,写出老夫妇的衰弱、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难。 12. 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全面立体地呈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状况。
②结构上,串起了“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了解。
③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 13. ①“我”听到老年男人虚弱的咳嗽声、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
②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感悟到天伦之乐的可贵,老年人渴望晚辈的陪伴、精神上的关爱。
③听到老夫妇儿子冷硬的劝告,思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戒备多于温情的问题。
④听到隔壁一片寂静,产生不祥之感,感叹“生如草芥”,生活残酷,生命易逝。
⑤听到老人仍健在的声响,欣慰于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分析人物心理能力。首先理解“克制”的意思。“克制”,指压抑、控制情感。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人物的心理。结合“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即便她不忌讳,我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可知,“我”很想询问老人患病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对邻居老人的关心,但又觉得身为邻居突然询问对方病情太冒昧,而且又觉得询问是多此一举,因为结合自己平时所见老人的情形以及所听闻的咳嗽的声音,即可知道老人的病情并不乐观。所以这“克制”体现出“我”既关心又觉得冒昧同时又觉得多此一举的矛盾心理。【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浏览句子可知,这段话描写的对象是老妇人,所以考生可以结合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及这些手法体现出的人物的特点、心情等进行分析。如“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是老妇人的神态,结合“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可知,老妇人是为丈夫的身体而担忧。如“搀扶”“一步一步挪动”“熟练安顿”等是老妇人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之中可以看出老妇人照顾丈夫极为细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照顾丈夫的艰辛。如“嘎吱嘎吱推向医院”中“嘎吱嘎吱”是拟声词,这些拟声词让人仿佛看到老妇人推着丈夫前往医院时的艰难。如“身材矮小的老妇人”“腰身佝偻的丈夫”是对老妇人和丈夫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这对年老夫妇的身体的孱弱,体现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难。【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写这对老夫妇儿子的内容。如“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迭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擦肩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老夫妇渴望天伦之乐,儿子一家的到来给他们带来欢乐,但儿子显然并不常来,而让年老的母亲照顾病重的父亲,所以写老夫妇儿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情况。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如第四段“我”听到老夫妇儿子一家给老夫妇带来的快乐之后,“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可见老夫妇儿子的出现让“我”更为关注老夫妇的生活,所以写老夫妇儿子的内容串起“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分析主题上的作用。文中写老夫妇有子女,女儿一家“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家了”,儿子一家也仅“来看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只有年老的妇人搀扶病弱的丈夫,二人相依相偎,只有子女来看望他们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由此引发读者对于子女赡养老人这一问题的思考;文中写老夫妇的儿子看到“我”时“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老妇人和“我”说话的时候,老妇人的儿子“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这些内容引发读者对当下人际关系的思考。【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我”听到的声音,结合这些声音分析“我”的思考。如第一段和第五段写“我”听到老年男子的咳嗽声、呻吟声,“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听到这些声音后,“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话”,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父母,这些声音让“我”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如第四段写“我”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子稚声稚气唱歌”,“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这些说笑声让“我”感悟到天伦之乐的难能可贵,感受到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如第六段写“我”听到老妇人儿子对母亲的责怪声,“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老妇人的儿子责怪老妇人是因为“我”是陌生人,认为老妇人不应该向一个陌生人说自己家的事情,这是思考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如第七段写“我”听到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没有”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我”的内心涌起的是不祥之感,产生“生如草芥”、生命易逝的感慨。如第八段“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悦: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这些声响意味着老人仍健在,这是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王定国①书苏轼某再拜。递中领手教,知已到官无恙,自处泰然,顿解忧悬。又知摄二千石②,风采震于殊俗,一段奇事也。某羁寓粗遣,但八月中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复闻堂兄中舍卒于成都。异乡罹此,触物凄感,奈何奈何!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更相阔数年,索我阆风之上③矣。兼画得寒林墨什,已入神品,行草尤工,只是诗笔殊退也,不知何故。子由在筠,甚苦局事烦碎,深羡老兄之安逸也。非久,冬至,已借得天庆观道堂三间,燕坐其中,阖户反视,想当有深益也。定国所寄临江军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然所谓“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在困穷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今见定国,每有书皆有感恩念咎之语,甚得诗人之本意。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文字与诗,皆不复作。近为葬老乳母,作一志文,公又求某书,辄书此奉寄。今日马铺李孝基送君谟④石刻一卷来,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作恶久之。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近有人惠丹砂少许,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人教以养火,观其变化,聊以怡神遣日。宾去桂不甚远,朱砂若易致,或为致数两,因寄及,稍难即罢,非急用也。穷荒之中,恐亦有一二奇士,当以冷眼阴求之。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解化,而丹材多出南荒,故葛稚川乞岣嵝令,竟化于广州,不可不留意也。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以某观之惟能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但闭得百十息为益甚大。知有杀卖鹅鸭甚便,此间无有,但买斫脔鱼,亦足矣。廪入虽不继,痛自节俭,每日限用百五十,自月朔日取钱四千五百足,系作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明以画杈子挑取一块,即藏去杈子,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可谓至俭,然犹每日一肉,盖此间物贱故也。囊中所有,可支一年以上,日下未须虑也。儿子正如所料,不肯出官。信笔乱书,无复伦次,不觉累幅。书到此,恰二鼓,室前霜月满空,想识我此怀也。言不可尽,惟万万保啬而已。(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苏轼文》)【注】①王定国:名巩,出身名门,从苏轼游,在苏轼被贬后,遭牵连。②二千石:代指知州。汉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宋代知州相当于当汉太守。③阆风之上:阆风,山名泛指仙界。④君谟: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字。14. 对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坐其中 燕:通“宴”,安定,安闲。B. 近有人惠丹砂少许 惠:赠送C. 不觉累幅 累:拖累D. 惟万万保啬而已 保啬:保重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一段奇事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B. 定国所寄临江军书 若属皆且为所虏C. 作恶久之 苟以天下之大D. 观其变化 吾其还也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关心朋友到任后的情况,勉励朋友,寄送文章,并不时流露思念之情,可见作者与王定国友情甚笃。B. 作者认为自己在养生上颇有心得,服食丹砂等养生法让他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变化,诗书画都有很大进步。C. 作者与朋友似是相对而谈,语言质朴而亲切;最后在谈及节省家用妙法的时候,细碎具体而又幽默风趣。D. 文章从回应友人信件开始,穿插了对自己当下生活的叙写和思考,以对友人的关切叮嘱收尾,结构紧凑。.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道 术 多 方 难 得 其 要 然 以 某 观 之 惟 能 静 心 闭 目 以 渐 习 之 但 闭 得 百 十 息 为 益 甚大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2)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14~18题答案】【答案】14. C 15. A 16. B 17. 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以某观之/惟能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但闭得百十息/为益甚大。 18. (1)两封信都反复谈论到处于忧患时应注意的事,非常详细,既可以用来解除我的忧愁,也可以用来洗涤我的愚昧,(我)收获不少。(2)几天前,沈达经过(我)这里,也说与你相熟,(我们)在船中谈话到半夜,大半说的是你。【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不知不觉便连篇累牍。“累”应为连续、重叠、堆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也”,语气词,表判断语气。前一句句意:传为一段奇事。后一句句意: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B.“所”,助词,用于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句意:定国您寄给临江军的信。/助词,和“为”一起表被动。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C.“之”,音节助词。句意:悒郁不快很久了。/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D.“其”,代词,它的。句意:观看它的变化情形。/副词,还是,表商量语气。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服食丹砂等养生法让他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变化,诗书画都有很大进步”错误,服食丹砂与精神面貌变化很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且原文说“只是诗笔殊退也”,可见诗并没有进步。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道术有很多方法,很难得其要旨。但以我看来,倘能内心平静,闭上双目,逐渐习惯,只要闭气数息百十次,益处很大。“道术”是主语,“方”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其要”是“得”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然”作为转折连词,一般放于句首;“某观之”的“之”是音节助词,后面是“观”的内容,“之”后断开;“静心闭目”是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并列结构,“目”后断开;“渐习”的宾语是“之”,宾语后断开;“百十息”是“闭得”的宾语,后面断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书”,书信;“以”,用来;“昏蒙”,愚昧;“所得”,所字结构,收获的东西。(2)“过”,经过;“云”,说;“熟”,相熟,熟悉;“强半”,大半。参考译文:我苏轼再拜。在驿递中得到您的亲笔信,知道您已到官任,没有忧患,自持安然,我内心忧思挂念顿解。又得知您兼理知州,声威震慑着边远的地方,传为一段奇事。我寄居在这里大体上还过得去,只是八月中一位老乳母去世,悼念她的心情还未消退,又听说我的堂兄中舍(苏不欺)在成都去世了。我身处他乡遭遇此事,眼见的都是使人感到凄凉的事物,可怎么办呀!近来颇听闻养生之道,也自认为略有所得。看到我的人都说我的容貌与往日不同,更有和我相别数年之人,认为我有神仙之风。兼画有寒林墨什之作,已可列入神品之界,行书草书尤为工巧,只是诗歌创作有所退步,不知是何缘故。子由在筠州,很是苦于政事繁琐,非常羡慕我的安闲舒适。不久,冬至,我借得天庆观三间道堂,安闲坐于其间,关上门反思,想来应当有所收益。定国您所寄临江书信,早就收到。两封信都反复谈论到处于忧患时应注意的事,非常详细,既可以用来解除我的忧愁,也可以用来洗涤我的愚昧,(我)收获不少。然而所谓“不只是明白这些,还要信奉并履行这些”,我希望能经常诵读这些话语。杜子美在困窘之时,一饮一食之间未曾忘记君王,有诗人以来,惟他一人而已。现在看到您,每封信都有感念皇恩反省过失的话,非常能够体现诗人的本意。我虽然没有才能,也希望能够效法于此。文章和诗歌,都不再写了。近来为了安葬老乳母,写了一篇墓志铭。您又来请求我写,就写下这些寄给您。今日马铺李孝基送来蔡襄的一卷石刻,后面有定国您的题字,又牵动我的思念之情,悒郁不快很久。几天前,沈达经过(我)这里,也说与你相熟,(我们)在船中谈话到半夜,大半说的是你。近来有人赠送少许丹砂,光泽色彩很是奇特,我本来不敢服用。但那人教我用火燃烧,观察它的变化情况,姑且来怡养心神,打发时间。宾州距离桂州不是很远,朱砂也容易得到,可以寄几两,就寄过来,如果困难的话就作罢,并非急用。穷荒之地,恐怕也有一二奇特之人,替我暗中访求他们。大概道士没有金丹不能修行成道,而丹砂大多出自南荒之地,所以葛洪到岣嵝令寻找丹砂,最终在广州坐化,不可不留心一下。道术有很多方法,很难得其要旨。但以我看来,倘能内心平静,闭上双目,逐渐习惯,只要闭气数息百十次,益处很大。我知道您那里杀卖鹅鸭很是方便,但这里没有,只能买鱼,也足够了。薪俸虽然不能接续,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可以说非常节俭了,但仍然每天有一肉菜,大概因为这里物品便宜的缘故吧。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眼下不必忧虑。儿子正如我所预料,不肯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信笔乱写,没有条理,不觉连篇累牍。信写到此,正好二更,室外明月当空,想来明白我的心志。言语不能写尽我内心所想,只希望您千万保重身体。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代东门行(南北朝)鲍照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19. 诗歌首句隐含了“________”这一成语,“丝竹徒满坐”中“丝竹”指代________。20. 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19~20题答案】【答案】19. 惊弓之鸟;音乐 20. 诗歌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恨。(1)直接抒情,诗中“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等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诗中“遥遥征驾远,查杳白日晚”“野风吹草木”等诗句,通过对日渐昏暗、游子车渐远和野风吹林景色的描写,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②用典抒情,诗歌开头运用惊弓之鸟的典故,勾画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③对比中抒情,诗中“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句,在对比中写出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苦。④融情于理,诗中“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句,写即使片刻分离也是难受的,更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别,融抒情于议论中,指出伤感的原因。【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首句“伤禽恶弦惊”的意思是“受伤禽鸟畏惧惊弦”,这里用的是更赢射雁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高飞,所以隐含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是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诗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如“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中的“恶”“恨”“涕零”“断绝”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其次,诗歌中还采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化用了“惊弓之鸟”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恶离声”——久倦羁旅的游子最厌恶、最害怕的便是离歌之声,勾勒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采用的是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写出了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已晚。“野风吹草木”写出了野外的寒风吹动草木,发出萧萧的声响。写出了漂泊天涯,流浪江湖游子的真实感受,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描写了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眼看周围的人家都掩门入睡了,可是远行的游子直到半夜才盼得一顿晚餐 的图景,“居人”与“行子形成巨大的反差,写出了游子征途中苦难生活,表达了羁旅之苦。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一句,意思是“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指出伤感的原因。采用了融情于理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材料二: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①者与?无乃为佞②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③也。”(《论语·宪问》)【注】①栖栖:奔波忙碌。②佞:显示自己的口才。③疾固:讨厌那些顽固不化、不愿采纳自己主张的人。21. 《论语》中“辟世之士”除长沮、桀溺、微生亩外,还有_________(举出一例)。材料一中“怃然”的意思是_________。22. 材料二中孔子回答微生亩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处世态度?请简要评价。【21~22题答案】【答案】21. 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等(写出一个即可);怅惘失意的样子。 22. ①从“疾固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游说对象的认识是清楚的,但他仍在坚持,这体现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②政治主张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孔子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乎仁道。这种执着于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和发扬。【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以及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的能力。第一问,考生需要理解“辟世之士”的意思。“辟世之士”即隐士,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中的接舆,《论语•微子》中“遇丈人,以杖荷蓧”的“荷蓧丈人”,《论语•宪问》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的“晨门”,《论语•宪问》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的“荷蒉者”,这些都是“辟世之士”。第二问,“夫子怃然曰”意思是“孔子怅然若失地说”,“怃然”是形容孔子怅惘失意的样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先看微生亩的话,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在他看来,那是一个不可为的时代,做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个乱世,因而不如退而求其次,管好自己。再看孔子的话,孔子说“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由“疾固”可知,孔子对自己游说的对象是清楚的,但他仍然为实现理想四处奔走,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思想,虽屡屡碰壁,饱受困厄却始终不渝;尽管一直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忍受着周围人的非议,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他这种执着于理想、坚守信念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当为后世所继承。参考译文:长沮和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里耕种。孔子一行人路过此地,派子路去问渡口在那里。长沮反问说:“那车上拉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说:“动乱不安的状况像滔滔大水,天下到处都一样,和谁去改变它呀?况且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着(像我们这样)避世的人士呢!”说完,不停地继续用土覆盖种子。子路回来向孔子报告了。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可以和山林的鸟兽同群啊!我不和这些世人共同生活,那么要和谁共同生活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孔丘也就不必和谁来变革它了。”(《论语·微子》)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孔子说:“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论语·宪问》)(四)古诗文默写。23.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4)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23题答案】【答案】 ①. 博我以文 ②. 约我以礼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 复道行空 ⑥. 不霁何虹 ⑦. 问君能有几多愁 ⑧.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⑨. 昔我往矣 ⑩. 杨柳依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博、礼、萧萧、尽、复、霁、似、昔、依依。四、作文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把成功定义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人把成功定义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有人把成功定义为社会价值的实现。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4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是三种人对“成功”的阐述。一种认为成功是个人价值的实现,第二种认为成功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第三种认为成功是社会价值的实现。但是,我们单纯理解成功是什么,应该阐述成功究竟是实现个人价值,还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还是实现社会价值。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理解什么是个人价值,什么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也就是说对于个人自我发展的贡献。社会价值指的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为社会或他人发展所做的贡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人价值只是针对个人而言,相对比较狭隘,而社会价值是针对社会或别人而言,相对更广泛些,受众也更大一些。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在写作时就更容易把握。根据以上的理解,我们可以去联想相关的例子,比如张桂梅,她没有因为自己当了校长,然后去提升自己的生活,而是帮助更多的穷人家的女孩子都有学上,帮助这些孩子提升自我,摆脱贫困,她就是典型的实现社会价值的例子。此外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一大批人,他们都是在追求社会价值,他们的成功都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立意:1.成功不能只追求个人价值,更要追求社会价值。2.实现个人价值并不是最大的成功。3.社会价值是成功的最高追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嘉兴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有人给本文加了一个结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嘉兴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有人给本文加了一个结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 语文PDF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