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小学班会课教学设计
展开《传统节日》小学班会课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 班会课 | 主 讲 | 教师 | ||
授课内容 | 传统节日 | 助 教 | 无 | ||
授课对象 | 小学高年级学生 | 课 时 | 1 | ||
授课时间 | 45分钟 | 授课地点 | 课室 | ||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 多媒体、课件等 | ||||
课程特色 |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习俗事项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和思想内涵,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而且节日习俗很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可观性的特征。 | ||||
教学目标 | 1、 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主要风俗。 2、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学习交流的方式,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查找的中国传统节日知识 3、 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4、 感受传统节日所带来的节日气氛与快乐,进一步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 ||||
教学重点 |
| ||||
教学难点 |
| ||||
时间分配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备 注 | ||
3分钟
30分钟 6分钟
10分钟
7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分钟 | (学生四至六人为一个小组,在尊重保护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争取合作与讨论学习的方式,培养动脑、创新等能力。)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那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都知道那些节日呢?在这些节日中,你都知道哪些是传统节日?(请同学举手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出示课题:中华传统节日】【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认识传统节日 1.在我们具体认识传统节日前,先来做个小练习,大家记得这些节日的日期吗,它们应该在什么时候过的呢,同学们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发言。【出示题目】 春节——农历 月 日(正月初一) 清明——大约在新历 月 日(4月5日) 端午——农历 月 日(五月初五) 中秋——农历 月 日(八月初五) 重阳——农历 月 日(九月初九) 元宵——农历 月 日(正月十五) 七夕——农历 月 日(七月七日) 除夕——农历 月 日(腊月最后一天) 腊八——农历 月 日(腊月初八) 下面让我们认识几个较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由来和习俗。【板书:由来和习俗】 2.春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哪一个节日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播放喜庆的音乐)【板书:春节】 (1) 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古代的新年,今天我们称之为春节,而古时这一天却称为“元旦”,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卷一“元旦”中解释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信念。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是第一和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早晨。它是古代官方的法定岁首,千百年来发展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2)春节的习俗 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下面请大家讨论交流一下,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有哪些习俗?(小组讨论,学生踊跃发言) 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大家都有很多活动,可真开心,老师也很喜欢过春节。其实,不同的地区习俗也不太相同,所以,我们根据广东过春节的习俗来个小结,看看常见的有哪些。
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们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 (3)诗词赏析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有关春节的诗【出示古诗,放朗诵】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1)解释概念: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即是端五,我国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又名端五、端阳。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2)那么端午节又有什么习俗呢?(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3)拓展阅读:端午节纪念屈原,因此,它也成了人们心中的诗人节,历代诗词中有不少描述端午景象、缅怀古人的诗词佳作,但是也有许多民间谚语深得人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班朗读)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出自广东谚语)
(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1.祭月、赏月、拜月 2.吃月饼 3,猜灯谜 (3)我们同学小时候有没有听过关于中秋节的童谣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月光光》,在听的时候大家可以在脑中想象中秋节晚上坐在院子里,月光照耀着,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样子。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播放歌曲】 三、巩固知识,加强练习 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你们有信心挑战“节日擂台赛”吗?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吧。每位小组派一名成员抢答。 1. 这里有四首古诗,每首古诗都与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迢迢牵牛星 2.想想这些歌和哪个节日有关系? 3.猜谜语 经过我们刚刚的抢答,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小结延伸,课后拓展 1.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所了解的传统节日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上网搜索资料,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继续去探索,去发现,了解更多的出啊弄文化内涵。 2.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可以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下节课请同学们来展示。 |
谈话法
讨论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提问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朗诵法
讲授法
练习法
讲授法 |
| ||
附 录 (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 参考资料:传统节日相关书籍 板书: 中华传统节日 (由来、习俗)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 ||||
初评意见 | 给教学助手写每次辅导的修改意见、建议
教学助手(签名): | ||||
教学后记 |
指导教师(签名): | ||||
《法律小知识竞赛》班会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法律小知识竞赛》班会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共3页。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