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那些事》小学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关于春节的那些事》小学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 班会 | 主 讲 | 教师 | ||
授课内容 | 关于春节的那些事 | 助 教 | 无 | ||
授课对象 | 五年级学生 | 课 时 | 1 | ||
授课时间 | 45分钟 | 授课地点 | 教室 | ||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 PPT课件 | ||||
课程特色 | 通过教学使学生简要的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
教学目标 | 1、 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通过了解不同民族有关春节的不同习俗,培养同学们“尊重不同民族的民俗民风”的观念。 | ||||
教学重点 |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 ||||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培养尊重不同民族的民俗民风”的观念。 | ||||
时间分配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备 注 | ||
5分钟
2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财神到》(条件允许可以播放视频) 请同学们一一说出节日 板书:春节
二、节日讲解,挖掘节日背后的小故事 1、大家都知道,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2、春节,俗称年节,也叫过年,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年”吗?(可播放视频(大概两分多钟讲述年的故事)关于“年”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贴春联,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板书:春节,年的传说 3、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春节里,家里都会有什么风俗习惯? ①在小年,祭灶节、灶王节这一天,即腊月二十四,人们会祭灶。那为什么会有“祭灶”活动呢?(可观看视频《灶王爷上天记》或《怎么供奉灶王爷》)(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板书:小年,灶王节,祭灶 ③除夕,白天: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晚上:吃年夜饭,守岁,燃鞭炮 ④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也称为“三元”。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午后,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禁忌: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 ⑤大年初二,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这一天汉族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⑥大年初三,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⑦ 春节的第四天就是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满。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鬼,又称“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三、不同民族关于春节的庆祝方式 1、我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汉族人的一些过年习俗后,大家对其他民族的春节有没有了解呢?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会过春节,但,我们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庆祝这个隆重热闹的节日,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同学回去能够收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四、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吗?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在春季期间的每一个风俗习惯的背后都有一个小小的传说或故事,虽然有些传说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但是它依然承载着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那不仅仅是春节,我们很多的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能够收集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同学听。
|
引导法
讲授法
问答法
讲授法
讲授法
问答法
讲授法
讲授法 |
| ||
附 录 (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
| ||||
初评意见 |
教学助手(签名): | ||||
教学后记 |
指导教师(签名): | ||||
高中拓展 主题班会 高三年级《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拓展 主题班会 高三年级《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教学设计),共9页。
中小学预防溺水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小学预防溺水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教学过程,防溺水安全“六不准”,学会自救,预防溺水集体宣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团结》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团结》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