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7279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人物评价及感悟启示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为人处世篇,1分钟,自学检测一5分钟,教师点拨一3分,自学检测二1分,自学检测二4分,教师点拨二2分,课堂小结2分钟,当堂训练15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分)1、掌握课外文言文中人物评价的思路和方法2、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感悟或启示。
(一)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①。初②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③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④为不闻而过⑤之。其同列怒之,令诘⑥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⑦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注释】①过:过错。②初:刚刚。③是:这。④佯(yáng):假装。⑤走过。⑥诘:追问,责问。⑦遽(jù)止:立即制止。
自学指导一 (1分钟)
1、如何评价吕蒙正?提示:从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自己的看法等几方面考虑。你的看法可以跟作者一致,但应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是与作者的看法不同或相反,但要自圆其说。2、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提示: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联系生活,做出判断。教师巡视(5分钟)
1、如何评价吕蒙正?(3分) 文章中吕蒙正不记人过,实在难能可贵。(1分)吕蒙正对当众讽刺自己的人,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而不是采取针锋相对,甚至怀恨在心、打击报复的态度,避免了矛盾的激化。(1分)作为宰相的吕蒙正可以有“不记人过”的心胸,这样的气度,令人佩服、景仰。(1分)2、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我们从吕蒙正身上,可以学到为人处事的智慧,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1分)它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2分)
【参考译文】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他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1、如何评价文中人物(中考题型)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其次,在此基础上,再来组织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可以跟作者一致,但应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是与作者的看法不同或相反,但要自圆其说。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发散分析。2、如何谈启示感悟(中考题型)基本原则:感受或启示必据原文,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1)阅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的。可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心得 ;可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 (2) 联系生活。读了一篇文言文后,大概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时我们可以把思维发散开去,联系当今的社会生活,结合生活来谈启示感悟,自然就会深刻一些。(3)作出判断。文章中提到的东西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如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扬;如不值得提倡的,我们又该如何去改正或抵制。
如:从薛谭学讴一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能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
一骑红尘妃子笑(明)冯梦龙 (杨贵妃)每从游幸,乘马则力士授辔策①。凡充锦绣官及冶篆②金玉者,大抵千人,奉须索,奇取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郎,天下风靡。妃嗜③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选自《二十五史·新唐书·后妃传》) 【注释】①辔策:马缰绳、马鞭。②冶篆:冶炼雕刻。③嗜:特别爱好。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杨贵妃怎样的宫廷生活?提示:扣住文本,找关键词。2.这些史实给我们什么教训?(结合事例,联系实际)教师巡视(5分)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杨贵妃怎样的宫廷生活?恃宠骄纵,奢靡至极的宫廷生活。2.这些史实给我们什么教训?唐玄宗为了博妃子一笑,朝政昏乱,滥用权奸,落得逃难马嵬坡下。给我们的教训是:乐极生悲,骄奢招祸。
【参考译文】 杨贵妃经常随从天子出外巡游。贵妃骑马,高力士就给她递缰绳、马鞭。宫中担任织锦刺绣、铸造雕刻的官员和工匠,大致有一千人。他们侍奉杨贵妃的各种需要。各种珍奇服饰玩物,都能制作,精巧神妙。各地争相制作奇珍异物,进献给杨贵妃,物品的奇特精巧,令人震惊。因此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由于进献的东西没有人比得上,就晋升张九章为从三品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提拔王翼为户部侍郎。这种以进献多少来提拔官职的风气流行全国。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一定要新鲜的,于是就设置驿骑传送,飞马跑几千里,荔枝色味未变已送到京城。
感悟/体会/启示:一:答题思路:1、紧扣原文。要求:简要概括原文传达出的主旨,或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言简意赅。2、联系实际。要求:感悟要与原文一脉相承,主题思想积极正面,结合实际生活列举事例,事例要典型,具有说服力。如:文中王冕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王冕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精神。为人处世篇阅读启示积累1.如果在一个职务上,要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人才与知识都是社会生产力。2.为人处事不要贪心,否则会因小失大,酿成大祸。3.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人处世要能宽宏大量,胸怀宽广,千万不要小心眼,斤斤计较。5.在生活中要学会勤俭朴素,为人清廉正直,不要贪心。6.我们要学会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节约是一种美好的品德。7.只要坚持,没有什么是做不成功的,坚持就是胜利。
感悟启示:这个考点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并作出理性的分析思考。可从四个方面入手:①直接指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或作者的思想情感;②仔细分析议论抒情的句子,将句中的道理解析出来;③可以从人物的行为和性格上得到启示,探究做法是否合理;④联系现实,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或生活规律。 人物评价:扣住文本多角度分析。
有备无患 太祖数微行①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到。设裀②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③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④试卿尔。” (选自《二十五史·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数:屡次。微行:隐瞒自己尊贵的身份,便装出行。②裀:褥子、床垫。③黑子:本指人体上的黑痣,这里用来比喻土地的狭小。④特:只不过。
1.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时期怎样的统治手段和君臣关系?统治手段:宽严相济,刚柔并用(其中严、刚从侧面——赵普“不敢”、“惶惧”的表情体现);君臣关系和谐融洽。2.试根据这段文字,分别概括赵普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形象特点。①赵普:足智多谋,胸有城府,小心谨慎,忠于皇帝。②宋太祖赵匡胤:宽严兼有,刚柔并存,专断深刻,不怒而威
【参考译文】 太祖屡次不事声张地访问功臣的家,赵普每次退朝,都不敢穿着便装。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估计皇帝肯定是不会出来了。很久以后,听到了敲门声,赵普赶快出门,见皇帝正站立在风雪当中。赵普惶恐地赶快行礼迎接,皇帝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也来聚会。”一会儿太宗就来了。大家把褥子重叠起来在堂中席地而坐,用炭火烧红烤肉,赵普的妻子来给大家斟酒,皇帝就称她为嫂子。趁着这机会,皇帝就与赵普商量夺取太原的事儿。赵普说:“太原正对西、北两方面,如果太原已攻下来了,那就要由我们来单独抵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削平了各个诸侯国,到那时像太原这种弹丸黑痣一样小的地方,又能逃到哪里去呢?”皇帝笑着说:“我的看法也正是这样,不过仅仅想试探一下您的意见罢了。”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②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③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藉:垫衬。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群下:部下,属员。③实:事实,真相。【专项训练◎人物评价】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很多的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人物评价:扣住文本多角度分析感悟启示:(1)紧扣原文 (2)联系实际 (3)作出判断
教学目标:(1分) 结合文本,领会寓言故事的寓意,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
自学指导一(2分钟)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①有益②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③,日夜恒④鸣⑤,口干舌檘⑥,然而⑦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⑧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注释】①言:说。②益:好处,益处。③蛙黾(méng):蛙。黾,蛙的一种。④恒:经常,常常。⑤鸣:啼鸣,鸣叫。⑥檘:同“敝”,困,疲劳。⑦然而:虽然这样,却。⑧唯:只是。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是什么?提示:结合内容、寓意回答。【教师巡视5分钟】
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是什么?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看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按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说话有什么用呢?只有在切合的时机说话才有用。”
中山猫 赵人患①鼠,乞猫于中山②,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③去诸?”其父曰:“是④非若⑤所知也。吾之患⑥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⑦,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⑧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⑨而去夫猫也?”【注释】①患:动词,担心。②中山:地名。③盍:何不。④是:这件事。⑤若:你。⑥患:名词,担忧。⑦垣墉:墙壁。⑧病:害处。⑨若之何:为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内容、寓意、哲理三方面考虑【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二(5分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①想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②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译文】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寓言类的文言文,就是“寓意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了一些道理或教训。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阅读此类首先要把握寓言中的故事,弄清寓言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其次,领会寓言的寓意,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最后,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如“赵且伐燕”这篇文章,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一、寓言类的文言文答题策略:(1)要把握寓言中的故事(2)领会寓言的寓意(3)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二、教育感化类术语积累1.做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2.学习要加强合作,集思广益。3.读书求学要不断地刻苦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一)物各有短长 甘茂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茂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②;骐骥③,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④;干将⑤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⑥,子亦不如茂矣。” (选自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有删节)【注释】①甘茂: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③骐骥、:古代骏马的名称。④小狸:小野猫。⑤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⑥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对于船夫的言论,甘茂的观点是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观点: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启示: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译文】甘茂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茂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斧头的作用大。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煮着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煮着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人们自以为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煮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煮着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就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物形象类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课文篇目,看看历年考什么,人物形象分析手法,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周亚夫军细柳,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之断句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详解,知识总结,小试牛刀,常见代词,看句式,知修辞,查虚词,找名代,看对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记叙文专项复习启示感悟类阅读答题思路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生答题失误原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