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
展开辽宁沈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
一、单选题
1.(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氧气的验满
C.取固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
2.(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用金属铜作导线
B.用浓盐酸作干燥剂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3.(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稀释浓硫酸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可以作铅笔芯 B.氮气可以作保护气
C.盐酸可以除铁锈 D.碳酸钾可以作复合肥
5.(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目的 | 物质 | 方法 |
A | 鉴别 | 羊毛绒和棉纱线 | 灼烧后闻气味 |
B | 鉴别 | 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 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
C | 除杂 | 除去盐酸中含有的少量稀硫酸 | 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 |
D | 除杂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干燥 |
A.A B.B C.C D.D
6.(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B.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7.(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苏打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活性炭疏松多孔可用于吸附水中杂质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8.(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为测得的某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pH=2.5) B.雨水(pH=5.8)
C.肥皂水(pH=10.2) D.食醋(pH=3.5)
二、填空题
9.(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认识酸、碱、盐的性质。如图表示的是几种常见酸、碱和盐的关系图,相邻的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1)检验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时可以将______放在试管口。
(2)反应②中没有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反应③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一种符合图中关系的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
三、实验题
10.(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药品用量进行估算。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估算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选定实验中所需药品用量进行估算并验证估算用量足够。
(1)【实验活动一】估算稀盐酸用量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取2g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请估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______g。
(2)【实验活动二】验证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方案一: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将石灰石研细的目的是______。
②若图中试剂X为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为达到与②相同的实验目的,试剂X还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 FeCl3溶液 B Na2CO3溶液 C AgNO3溶液 D CuO
方案二:
④只用以下两种规定用量的药品:2g石灰石样品和估算用量的稀盐酸,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任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
【拓展延伸】药品用量的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验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运用。
11.(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据图回答:
(1)图a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配制溶液过程中图b所示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3)图c实验是测定下列溶液①食醋②食盐水③肥皂水④汽水的pH。将显色后的pH试纸与______对照,到得pH<7的溶液有______(填序号)。
四、科学探究题
12.(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实验二所加试剂及用量如图,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试管后,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时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由此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结论并写出你的理由_____。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①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稀盐酸经估算确保过量)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步骤Ⅱ中所加试剂_____。
【探究三】氢氧化钠的应用
(1)实验室中的应用
实验室中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氯化氢
d、氧气
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_____不同。
(2)工业中的应用
氢氧化钠常用于制造人造丝、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_____t。
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的数据分析: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请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并简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冒盖灭,直接用嘴吹灭,容易使火焰沿着酒精灯进入瓶内,引发火灾,故A不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B不正确;
C、取少量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少量块状的固体药品则用到镊子或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抓取,故C不正确;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故D正确。故选D。
2.B
【详解】A、铜具有优良导电性,可做导线,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B错。
C、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玻璃,C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故选:B。
3.A
【详解】A、蒸发食盐水,食盐水置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防止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该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所选的物质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不能生成气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石墨质地柔软易削,书写方便,可以用作铅笔芯,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B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以用盐酸除去铁锈,故C说法正确;
D、在 N、P、K 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称为复合肥料,碳酸钾只含有钾元素,因此属于钾肥,而非复合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灼烧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绒,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纱线,可以鉴别,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鉴别,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稀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碱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不符号题意;
B、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但混合物含有的元素可能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只含氧元素,不符号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它不是溶液,不符号题意;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符合题意。故选D。
7.A
【详解】A. 小苏打(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碱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B. 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水中色素异味,不符合题意;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焊接金属或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 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柠檬酸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雨水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肥皂水pH>7,显碱性,符合题意;
D、食醋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能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Ca(OH)2或CaCl2(合理即可)
【分析】(1)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检验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时可以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色,说明生成了氨气;
(2)
反应②中没有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
反应③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钙等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式分别是Ca(OH)2、CaCl2(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 20
(2)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溶液变红 BD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石灰石 产生气泡
【解析】(1)
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解:假设2g石灰石中只含碳酸钙,设至少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
x=20g
答: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0g;
(2)
①将石灰石研细,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石灰石中还含有其它杂质,故稀盐酸过量,故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A、氯化铁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法验证稀盐酸是否足量,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如果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说明稀盐酸足量,符合题意;
C、硝酸银和稀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验证稀盐酸是否足量,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稀盐酸足量,符合题意。
故选BD;
④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产生气泡,说明稀盐酸足量。
11.(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溶解
(3) pH标准比色卡 ①④
【分析】(1)
小木条和小煤块都是可燃性,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小木块先燃烧,这一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图示操作是溶解过程;故填:溶解。
(3)
图c实验是测定下列溶液①食醋②食盐水③肥皂水④汽水的pH。将显色后的pH试纸与pH标准比色卡对照,食醋、汽水均显酸性,所以溶液的pH<7;故填:pH标准比色卡;①④。
12. 降低 不同意(或否),加入10mL水后试管中的部分空气被排出,也会使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无法得到小明的结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稀盐酸(或稀硫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酚酞试液 ac 溶解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0 一定有的溶质为Na2SO4和NaOH,NaOH和H2SO4反应后有Na2SO4生成,所以溶液中一定有Na2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98份质量的H2SO4与80份质量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的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NaOH有剩余,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探究一]
(1)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由实验一可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故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降低。
(2)加入10mL水后试管中的部分空气被排出,也会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不同意(或否),理由加入10mL水后试管中的部分空气被排出,也会使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无法得到小明的结论。
[探究二]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2)B试管中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D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完全,故步骤Ⅱ中所加试剂是酚酞试液。
[探究三]
(1)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水蒸气,故b不正确;
c、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c正确;
d、氧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不正确。故选ac。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含量较少,故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不同。
(2)设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x
故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50t。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一定有的溶质为Na2SO4和NaOH,NaOH和H2SO4反应后有Na2SO4生成,所以溶液中一定有Na2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98份质量的H2SO4与80份质量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的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NaOH有剩余,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点睛】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锦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辽宁锦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丹东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辽宁丹东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