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732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732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732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6页。
《学弈》同步练习班级: 姓名: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⒈这篇文言文选自《 》,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所作。⒉用“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诲(huǐ,huì) 弓缴(jiǎo,zhuó) 虽与之俱学(yú,yǔ) 弗若与(yú,yǔ)惟弈秋之为听(wéi,wèi) 为(wéi,wèi)是其智弗(fó,fú )若与⒊解释词语。弈 通 善 使 诲 惟 虽 鸿鹄 至 思 援 缴 俱 弗 若 弗若 矣 为 智 曰 “其一人”的其 “其智”的其 ⒋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的意思是 一人虽听之 “之”的意思是 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的意思是 虽与之俱学 “之”的意思是 弗若之矣 “之”的意思是 ⒌朗读文言文要有正确的停顿,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的地方。⑴ 通 国 之 善 弈 者 也。⑵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其 一 人 专 心 致 志,惟 弈 秋 之 为 听。⑶ 一 人 虽 听 之,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⑷ 虽 与 之 俱 学,弗 若 之 矣。⑸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⒍朗读文言文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⑴“为是其智弗若与?”这个句子要读出 的语气。⑵“曰:非然也。”这个句子要读出 的语气。⒎从文中找出描写二人不同学习表现的语句,抄在横线上。前一个人: 后一个人: ⒏假如你是弈秋,会对那个不认真学习的孩子说 (注意标点的使用)⒐解释句子。⑴通国之善弈者也。 ⑵使弈秋诲二人弈。 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⑷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⑸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⑹为是其智弗若与? ⒑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到的成语有: (写两个),想到的俗话有: (写一句),想到的名言有: (写一句)。⒒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⒓弈秋的两个学生中,你喜欢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班级: 姓名: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①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②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③汝多知乎?” ⒈这篇文言文选自《 · 》。⒉解释词语。游 辩斗 其① 故 以 去 日中 及 盘盂 此 为② 沧沧 沧沧凉凉 探汤 探 决 曰 孰 为③ 汝 知 多知 ⒊用“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孰为(wéi,wèi )汝多知(zhī,zhì)乎⒋文中的一对近义词是:( )——( )⒌解释句子。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⑶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⑷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⑸孔子不能决也。 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⒍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词的用法、意思和现在不一样。文中“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指的是: ;在现代汉语中,“汤”还指“煮东西的汁液”,请根据这个意思组两个词: 。⒎朗读文言文要有正确的停顿,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的地方。⑴ 孔 子 东 游,见 两 小 儿 辩 斗,问 其 故。⑵ 一 儿 以 日 初 出 远,而 日 中 时 近 也。⑶ 及 日 中 则 如 盘 盂。⑷ 及 其 日 中 如 探 汤。⑸ 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⑹ 孰 为 汝 多 知 乎?⒏朗读“孰为汝多知乎?”这个句子要读出 的语气。⒐本文主要通过_____ 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⒑用文中内容或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两小儿辩斗的问题是: 一小儿观点: 依据: 另一儿观点: 依据: ⒒从文中“ ”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孔子持着 的学习态度,孔子的名言“ ”也可以看出他这种学习态度。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表现了两小儿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