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8课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师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35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8课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师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35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8课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师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35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专题】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教师版含详细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8课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师版含解析)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8课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师版含解析),共10页。
第8课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师版)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正确理解噪声的概念;2.知道噪声危害;3.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4.会判断控制噪声的方式。1.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在噪声环境中,人们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引起头疼、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更高的噪声环境,会发生鼓膜出血、双耳失聪等症状。3.防治噪声从三方面入手:一、防止噪声的产生;二、阻断噪声的传播;三、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知识点01 噪声1.噪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对人们正常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产生:物体无规则振动。如图所示3.噪声的防治途径:防治噪声从三方面入手:一、防止噪声的产生;二、阻断噪声的传播;三、防止噪声进入耳朵。4.噪声防治方法(1)防止噪声的产生:就是让产生噪声的声源不振动或者振动发出的声源无法传播出去。如给摩托车排气筒加装消声器等(如图所示)。(2)阻断噪声的传播:就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隔离或吸收声波,阻断噪声进入人们所在的环境。如城市道路两旁加装隔音板等(如图所示)。(3)阻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佩戴防护装置,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耳塞)等。(如图所示)。【微点拨】噪声的控制噪声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在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的今天,人们对噪声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噪声治理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此,有关噪声危害和控制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噪声危害和控制方面的试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控制噪声和对噪声的认识两个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在生活中多积累噪声防治的实例多理解噪声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知识拓展】噪声的强弱与危害1.噪声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影响到说话;90dB以上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人们会感到不适。下图为分贝与人们感受关系。2.噪声的危害:在噪声环境中,人们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引起头疼、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更高的噪声环境,会发生鼓膜出血、双耳失聪等症状。题组A 基础过关练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答案】B。【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 、D 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 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2.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BCD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答案】D。【解析】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所以不是直接控制噪声的措施,故D 选项符合题意;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控制噪声。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折射现象;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D.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答案】D。【解析】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的深度;闻声识人是根据人的音色来判断的;控制噪声的方法有: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故D正确。4.在高考考场路段,在安静办公区域都有如图所示的警示图标,从控制噪声污染方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禁止鸣笛标志 禁止喧哗标志A.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B.这是从控制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C.这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污染;D.这是既从控制噪声传播又能阻断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答案】C。【解析】控制噪声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早噪声进入耳朵。在高考考场路段,在安静的工作环境,汽车不鸣笛,人们不喧哗,就不会产生噪声。所以,正确答案是C。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故A符合题意。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这是由于固体能够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树叶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答案】D。【解析】A、道路两旁种草植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噪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7.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右图所示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 方面控制噪声的。【答案】固体、防治噪声产生。【解析】甲图中的男孩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题组B 能力提升练1.窗外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B. 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C. 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噪声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污染,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 空气是声音的一种传播介质,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C错误;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 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 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 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B.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答案】C。【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优美的音乐可能属于噪声,故D错误。故选C。4.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低;C.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 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A.人能否听到声音,除了物体需振动以外,还与是否有传声介质、声音的频率范围、响度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人耳是否健康有关,故A错误;B.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故C错误;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B. 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 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答案】A。【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8.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答案】(1)音调;(2)90。【解析】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9.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______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进行判断的。【答案】(1)响度;(2)传播;(3)音色。【解析】轻声说明声音很小,即声音的响度小。声音的响度小,传播距离短。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特点都不一样,能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判断。题组C 培优拔尖练1.(2021·成都)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B.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D.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是由于罩内仍有少量空气,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C、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错误。故选:B。2.(2021·自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D.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就不同,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关上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3.(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C.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D. 通过监测减弱噪声【答案】 A。【解析】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4.(2021·昆明)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答案】B。【解析】在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B。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