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3章 内能(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3章 内能(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第1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3章 内能(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3章 内能(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3章 内能(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3章 内能(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共16页。
    第十三章 内能选拔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解:A、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故A正确;B、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确;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引力,故C错误;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的缘故,故D正确。答案:C。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正确。答案:D。3.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解:A、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A错误;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故C正确;D、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种类不同,状态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故D错误。答案:C。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解:由图象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减小,则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解: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B不符合题意;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的高低,不是内能的大小。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是温度高的物体,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符合题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C。6.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解: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答案:A。7.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 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 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汤圆煮熟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因为为水分子停止运动解:A、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吸收热量来实现的,属于热传递,故B正确;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故C错误;D、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水不吸收热量,水要想沸腾必须要吸热,故D错误。答案:B。8.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解:A、不同种物质比热容可能相同,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此选项错误;B、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湿泥土的比热容比干泥土要大一些。在阳光照射下,由公式△t=可知,干泥土温度升高的更快。此选项错误;C、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此选项错误;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根据吸热公式Q=cm△t可判断,铝块吸收的热量多。此选项正确。答案:D。9.如图,小明在吹气球时,被吹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关于气球飞出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喷气的嘴部很热,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喷气的嘴部很冷,因为球内气体放出时对外做功导致内能减少 C.温度不变,因为放气时气体没有做功过程 D.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被吹大了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气球内的气体向外喷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成球的机械能,球内气体的温度降低,气球的嘴部温度和原来相比变低,故B说法正确。答案:B。10.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解:A、由图可知,400s时,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40℃,所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故A正确;B、400s内,热水温度由70℃下降到40℃,下降30℃;冷水30℃上升到40℃,上升10℃,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故B正确;C、实验中不可避免有热量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D、因存在热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又知热水的温度变化△t大,热水和冷水的比热容相同,由公式Q=cm△t可知,热水的质量与冷水质量相比,可能小,也可能相等,也可能大;故D正确。答案:C。11.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 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解:由题意和图可知: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则甲吸收的热量多,乙丙吸热相同;A、乙丙吸热相同,升高温度相同,质量不同,根据Q=cm△t可知,比热容不同,故A错误;B、甲乙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甲吸热多,根据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B正确;C、由图可知,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3000J的热量,故C错误;D、甲、乙的温度都升高和降低1℃,吸热和放热是相同的,故甲吸热或放热多,故D错误。答案:B。12.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a、c质量相同。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t1﹣t2 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解:由图象知: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虽然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B、如果a、b是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的加热时间长,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知,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B正确;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比b物质短,所以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故C错误;D、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b、c两种物质加热时,0﹣t1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c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小,但由于不知道b、c质量的大小,不能判断出b、c比热容的大小,故D错误。答案:B。13.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的分子运动变剧烈 B.该瓶内气体质量随体积减小而减小 C.该瓶内气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D.该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解: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中的较高温度的气体会向外释放热量,即发生热传递,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在瓶内气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降低,故其内能减小。A、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的分子运动变慢,故A错误;B、该瓶内的气体质量不变,故B错误;C、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向外释放热量,内能减小,故C正确;D、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答案:C。1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c水=4.2×103J/(kg•℃)](  )A.0.84×105J B.1.2×105J 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解: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的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由Q吸=cm△t可得:c=,所以c水=2c甲,而c水=4.2×103J/(kg•℃),则c甲=2.1×103J/(kg•℃)。甲物质10min升高了60℃,吸收的热量:Q吸=c甲m甲△t甲=2.1×103J/(kg•℃)×2kg×60℃=2.52×105J。所以C正确、ABD都不正确。答案:C。1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解:三金属块末温(为冰的熔点)相同,初温相同,即三金属块降低相同的温度,由图可知放出的热量:Q甲<Q乙<Q丙,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t相同,则由Q放=cm△t可知三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为:c甲<c乙<c丙。答案:C。16.如图甲,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为破解此中秘密,随州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模型。设此杯内胆中被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摇一摇,杯内水温迅速降至t1,饮用后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若忽略内胆及空间的热能消耗,则t1、t2分别大约为(  )A.50℃,50℃ B.52℃,39.2℃ C.40℃,60℃ D.55℃,55℃解:①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t0﹣t),冷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②假设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凉水吸收,所以Q吸=Q放,即4.2×103J/(kg•℃)×0.2kg×(100℃﹣t1)=4.2×103J/(kg•℃)×0.3kg×(t1﹣20℃);解得t1=52℃。③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即4.2×103J/(kg•℃)×0.3kg×(52℃﹣t2)=4.2×103J/(kg•℃)×0.2kg×(t2﹣20℃);解得t2=39.2℃。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7.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 30 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解:(1)因为1m=109nm,所以3×10﹣8m=3×10﹣8×109nm=30nm;(2)两水滴互相靠近时,能自动的汇聚成一滴,这表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答案:30;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18.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用手握住烧瓶的外壁,会看到液柱向左移动,这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对液柱做功,将 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此时瓶中空气的密度 变小 。解:用手握住烧瓶的外壁,烧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液柱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会看到液柱向左移动。此过程中,烧瓶内空气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可知,此时瓶中空气的密度变小。答案:内;变小。19.在微观尺度下,科学家拍下了超亮的χ射线将液体瞬间打得“灰飞烟灭”的情景。如图所示,此过程液体吸收χ射线的能量,内能 增大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解:该过程中,液体吸收χ射线的能量,内能增大,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因此发生了汽化现象。答案:增大;汽化。20.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 不会 (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由图象还可以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 乙晶体的熔点为60℃ 。解:据图中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当加热至2min时,两种物质的温度恰好相同,所以它们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据图象中的信息分析可知,乙晶体的熔点为60℃,甲的熔点没显示应该高于120℃等;答案:不会;乙晶体的熔点为60℃。21.新冠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来打喷嚏的过程。如图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 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 。解: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不是扩散现象,故小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答案:不正确;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22.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用如图所示的一款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 扩散 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 力。解: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扩散;引。23.航母舰载机即将起飞前,燃料燃烧会获得大量的 内 能,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为了避免对舰上人员及其它器材造成危害,甲板上安装了偏流板(如图),偏流板后面装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格状水管,这是利用水的 比热容大 的特性来降低偏流板的温度。制作偏流板材料的熔点应较 高 (填“高”或“低”)解:飞机内的燃料的燃烧,使飞机获得大量的内能,然后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利用水来降低偏流板的温度;飞机起飞时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为了防止偏流板被高温熔化,所以制作偏流板材料的应具有较高的熔点。答案:内;比热容大;高。2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4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初温为30℃、质量为2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55 ℃解:(1)将4kg的水倒掉一半,虽然水的质量和体积改变了,但比热容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水的比热容不变,仍然为4.2×103J/(kg•℃);(2)根据Q吸=cm(t﹣t0)可知,吸热后水升高到的温度:t=+t0=+30℃=55℃。答案:4.2×103;55。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2分)25.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混合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小 。(2)图2是扩散现象,说明 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大 离开水面后变 小 ,说明了 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图2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3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1)混合;小;(2)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高;(3)大;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2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形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1)实验前,按 自下而上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易拉罐 (“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加热时间 (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A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高。(5)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 A 液体。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因金属导热性能好,故以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3)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加热时间长,故A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即加热时间相同,B升温较高,由此可见,A的比热容较大。(5)因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热多,A的吸热能力,比热容大,根据Q=cm△t,质量相同的A、B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A放热多效果好;故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答案:(1)自下而上;(2)易拉罐;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3)加热时间;(4)A;B;(5)A。27.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大 ,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  大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  质量 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如图中的图象正确的是  C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电灯发出光和热(5)对100g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  9.45×103J 。解:(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改变较小;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热量,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大,因此,小明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2)由Q吸=cm△t得,△t=,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的,所以煤油升高的温度为水升高温度的2倍,所以C正确;(3)A、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B、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B错误;C、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因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C错误;D、摩擦生热,是用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4)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表面发热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符合题意;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爆竹点燃后腾空升起,是爆炸产生的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爆竹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D、电灯消耗电能发出光和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5)由图可知,经过3min加热,水温由70℃升高到92.5℃,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1kg×(92.5℃﹣70℃)=9.45×103J;答案:(1)大;大;(2)质量;C;(3)D;(4)A;(5)9.45×103J。四、计算题(28题5分,29题7分,共12分)28.实验测得1kg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1=4.2×103J/(kg•℃),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2)求该物质在第10~14min内吸收的热量;(3)求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2。解:(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所以在第4min具有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2)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从第10min至第14min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1kg×20℃=8.4×104J;(3)物体在0到2分钟内的过程中,加热时间t=2min,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前2min吸热的热量为:Q'=×8.4×104J=42000J;物体在此过程中为固体,质量m=1kg 温度的变化△t1=20℃,所以物体的比热容c1===2.1×103J/(kg•℃)。答案:(1)小于;(2)8.4×104;(3)2.1×103J/(kg•℃)。2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那么请问:(1)图中a图和b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2)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解:(1)图a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因为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时,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从公式△t=可知,沙子温度升得多;所以图a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2)由b图象可知,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的热量:Q水吸=c水m水△t水=4.2×103J/(kg•℃)×0.2kg×(70℃﹣20℃)=4.2×104J。(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在2分钟的时间内Q沙吸=Q水吸=4.2×104J,又因为加热满2min,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250℃,△t沙=250℃﹣20℃=230℃,m沙=200g=0.2kg,c沙==≈0.9×103J/(kg•℃)。答:(1)图a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2)水吸收了4.2×104J的热量;(3)沙子的比热容为0.9×103J/(kg•℃)。 水4.2×103铝0.88×103煤油、冰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