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理解及积累,作文,课外文言文,名著导读,文学作品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12分)
    1.(4分)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纵横决荡 濒临(bīn) 巧妙绝伦
    B.婆娑(suō) 春寒料峭 嶙峋(xún) 摩肩接踵
    C.狼藉(jí) 恹恹欲睡 鲜腴(yú) 坦荡如砥
    D.挑衅(xiè) 络绎不绝 俯瞰(kàn) 自出新裁
    2.(4分)下列句中空格处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________。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________。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_______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________,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A.婀娜多姿 空寂 屈曲盘旋 五颜六色
    B.俯仰生姿 寂寞 盘曲嶙峋 珠光宝气
    C.俯仰生姿 空寂 屈曲盘旋 珠光宝气
    D.婀娜多姿 寂寞 盘曲嶙峋 五颜六色
    3.(4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B.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C.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D.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4分,共12分)
    4.(4分)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益:好处,优点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损:削减,减损
    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立下规定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险要
    5.(4分)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一怒而诸侯惧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介词,凭借
    D.已而之细柳军 之:动词,到,往
    6.(4分)下列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或文言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讲的是“仁”,“立天下之正位”讲的是“礼”,“行天下之大道”讲的是“义”。孟子认为“仁、义、礼”是大丈夫的立身之本。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著名人物的事例,这些人都是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愚公移山》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本质的差别。
    D.《周亚夫军细柳》中细柳营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璧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等正面描写都刻画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
    7.(12分)阅读回答各小题。
    答案都在书里
    樊登
    ①这三年,全世界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很多温暖的画面。比如,往往会在包裹上写一些祝福语,其中有这么一句很常用:“同气连枝
    ②关于这句“珍重待春风”,许倬云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这本书里提到,中国古人有一个“九九消寒帖”。大概在冬至这一天(風)。”小孩子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按照这九个字的顺序,等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这几个字全部描完
    ③所以,我们的古人生活得非常有韵味、有情趣,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美好之处。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以及其带给我们的安慰。
    ④当然,感受更多的还是压力。人们产生恐慌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面对太多未知的领域。我们不知道这场挑战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就我个人来说,应对这一切的办法就是读书
    ⑤有一本书叫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拄斯•塔勒布。他说,人们通常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才能认识到其巨大的影响力
    ⑥举个例子,假如你看到桌子上有一块冰,你能否想象出这块冰逐渐融化成一滩水的样子?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反过来,这滩水是由什么形状的冰块融化成的,你能够想象吗?不能。
    ⑦这就叫作“逆向过程”。逆向过程难以还原,因为中间损失的信息极多。化成那滩水的冰块,可能是任何形状的。
    ⑧“黑天鹅事件”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人类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黑天鹅事件”完全不可预测。医生与科学家们做了特别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使人类避免了很多次大型的流行病,我们只会重视那些已经爆发的事件,所以“黑天鹅事件”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环境或事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均斯坦”,另一种是“极端斯坦”。从宏观角度来看,比如人类的身高、体重、寿命;同时,而是极端分布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信息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快,随着个人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⑩例如在过去,卖货这件事属于“平均斯坦”,你的柜台每天有多少人流量,最后得出的一定是一个平均分布的数据。但是今天,实体柜台不再那么重要了,一个晚上就能卖出好几亿元的商品,销售额超过一个大商场的销售额,你会发现“黑天鹅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多。
    ⑪所以,只有当你读了书、有了这些认识之后,你才能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究竟应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虽然这本书并不能够让你摘掉口罩、百毒不侵
    ⑫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不要指望自己能够预测“黑天鹅事件”,我们能指望的
    ⑬什么叫“反脆弱能力”?意思就是,虽然我知道“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但是我要保证自己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能够从容面对,而不是变得更糟糕。
    ⑭也许对“反脆弱”这个词你会感到有些生涩,但是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你就会知道,就是孔子。孔子整天担心“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所以他的言论中经常会讨论“邦有道”与“邦无道”
    ⑮孔子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配置可以称作“杠铃式配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如果国家治理得很好,我就可以出来当官;如杲国家的状况非常混乱,我所做的事起不到太大作用
    ⑯最后,我们发现,成就孔子的并不是他的仕途生涯,他充其量只是一个青史留名的官员。成就孔子,令孔子最受益的,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以后的这段时期,他成为万世师表。
    ⑰在你理解了“黑天鹅事件”以后,你才会知道“反脆弱”的重要性。“反脆弱”是针对“黑天鹅事件”的药方,它告诉我们,这样才会促进自己提高“反脆弱能力”,抵御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⑱一定还会有其他的“黑天鹅事件”不断到来,但是我们得知道,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⑲答案都在书里。
    (1)关于“黑天鹅事件”的特性,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极具未来不可预知性。
    B.能产生巨大影响力。
    C.逆向思维可避免其发生。
    D.“极端斯坦”导致其频率增高。
    (2)关于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反脆弱能力”的增强能保证个体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从容不迫。
    B.强大的“反脆弱能力”能够预测出“黑天鹅事件”。
    C.把“反脆弱”做得好的人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以后仍能成就自我。
    D.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情况有助于促进“反脆弱能力”的提高。
    (3)对于标题“答案都在书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面临考验时,古文书籍中所蕴含的力量,往往能带给我们安慰。
    B.压力源自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慌,而读书可以应对这一切。
    C.读书可以使你规避“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D.读书能教会我们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少走弯路。
    四、古诗文理解及积累(14分)
    8.(4分)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负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诗人首先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B.接着诗人用形象的语言对“顾老”作了描述:因为衰老,消瘦而发疏;爱惜眼睛,常用艾灸。
    C.诗人认为,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只要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能保持心情畅快自乐。
    D.最后诗人表达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既是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好友白居易的同情和怜悯。
    9.(10分)填空。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李贺)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杜牧)
    ④   ,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孟子)
    五、作文(50分)
    10.(50分)按要求作文。
    疫情是暂时的,学习是永恒的。不管是在校还是居家,不管是少年还是成年,填补知识盲区;常思考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你将收获应对生活的智慧。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
    六、课外文言文(每小题12分,共12分)
    11.(12分)阅读回答各小题。
    下蔡①威公②闭门而哭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以血,旁邻窥墙而问之曰:“子何故而哭且亡。”曰:“何以知也?”应之曰:“吾闻病之将死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不可为计谋。吾数谏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国之将亡也。”于是窥堵者③闻其言,则举宗而去之于楚。居数年,楚王果举兵攻蔡,窥墙者为司马④,将兵而往,虏其众,问曰:“得无有昆弟⑤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且吾闻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言之主也。汝能行我言,汝为主,吾亦何以不至于此哉!”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缚,能行者未必能言也。”
    (选自《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下蔡:地名。②威公:蔡国的一位大臣。③窥墙者:指邻居。①司马:官职名。⑤昆弟:形容亲密友好。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国且亡
    且:将要
    B.居数年
    居:停留
    C.楚王果举兵攻蔡
    举:率领
    D.虏其众
    虏:俘虏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A.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B.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C.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D.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公认为国家要灭亡了,关起门来哭了三天三夜,邻居劝他也没用。
    B.墙外窥探的人听了威公的话,带着全宗族的人搬去了楚国。
    C.楚国攻打蔡国时,墙外窥探的人带领军队前去俘虏了很多蔡国人。
    D.墙外窥探的人解开威公的绳子,并带他一同去了楚国。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数谏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国之将亡也。
    七、名著导读(6分)
    12.(6分)阅读《昆虫记》的节选部分,完成各小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的哪两个特征?
    八、文学作品阅读(20分)
    13.(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方寸田园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刭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美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
    ②但若没有朋友其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我想陶渊明先生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丰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琅琅笑语,畅话平生,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
    ④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
    ⑤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令人生厌了。
    ⑥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读第①段,请简要概括出两位文友所追求的生活状态。
    (2)读②③段,说说你对“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的理解。
    (3)读④段,请简要概括作者主张在现实生活追寻“俗愿”的原因。
    (4)结合全文,说说身处都市的人应该怎样开辟自己的一片田园?
    九、语言运用(12分)
    14.(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①学校语文组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联合美术组开展“品析文字之美感悟自然之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②“花之君子来哪方”,语文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爱莲说》。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学生感受优美的文字,品读莲花坚贞的品格,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③“好著丹青图画取”,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创作“莲花”,学生们运用学科中获得的语言、数学、观察、绘画、设计等多学科素养表达对花的自我认知与感受体验,展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研学成果。一幅幅画作,使得学生们都驻足观赏
    ④这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尝试,从文本出发,学科联动,让学生们有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展现着学生的动人风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品读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B.学生品读优美的文字,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C.学生感受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晶读莲花坚贞的品格。
    D.学生品读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
    (2)将“这不,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捕捉夏的气息,探寻花开的声音。”插入原文,恰当的一处是    
    A.第一段段尾
    B.第二段段尾
    C.第三段段尾
    D.第四段段尾
    (3)下列与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
    B.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坐了下来。
    C.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
    D.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12分)
    1.(4分)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纵横决荡 濒临(bīn) 巧妙绝伦
    B.婆娑(suō) 春寒料峭 嶙峋(xún) 摩肩接踵
    C.狼藉(jí) 恹恹欲睡 鲜腴(yú) 坦荡如砥
    D.挑衅(xiè) 络绎不绝 俯瞰(kàn) 自出新裁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挑衅”的“衅”应写作“xìn”。
    故选:D。
    2.(4分)下列句中空格处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________。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________。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_______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________,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A.婀娜多姿 空寂 屈曲盘旋 五颜六色
    B.俯仰生姿 寂寞 盘曲嶙峋 珠光宝气
    C.俯仰生姿 空寂 屈曲盘旋 珠光宝气
    D.婀娜多姿 寂寞 盘曲嶙峋 五颜六色
    【解答】婀娜多姿:意思是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形容女性轻盈柔美,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第一空填:俯仰生姿;
    空寂:空旷寂静。寂寞:意思是孤单冷清。根据语境,所以;
    屈曲盘旋:意思是曲折的在天空飞翔。盘曲嶙峋:形容山石峻峭、突兀的样子,第三空填:盘曲嶙峋;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开的是藤萝,所以第四空填:珠光宝气。
    故选:B。
    3.(4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B.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C.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D.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每个柱头,应用句号。
    故选:D。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4分,共12分)
    4.(4分)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益:好处,优点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损:削减,减损
    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立下规定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险要
    【解答】A.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BCD.正确。
    故选:A。
    5.(4分)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一怒而诸侯惧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介词,凭借
    D.已而之细柳军 之:动词,到,往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该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而:助词。
    故选:B。
    6.(4分)下列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或文言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讲的是“仁”,“立天下之正位”讲的是“礼”,“行天下之大道”讲的是“义”。孟子认为“仁、义、礼”是大丈夫的立身之本。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著名人物的事例,这些人都是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愚公移山》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本质的差别。
    D.《周亚夫军细柳》中细柳营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璧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等正面描写都刻画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等,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
    故选:D。
    三、现代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
    7.(12分)阅读回答各小题。
    答案都在书里
    樊登
    ①这三年,全世界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很多温暖的画面。比如,往往会在包裹上写一些祝福语,其中有这么一句很常用:“同气连枝
    ②关于这句“珍重待春风”,许倬云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这本书里提到,中国古人有一个“九九消寒帖”。大概在冬至这一天(風)。”小孩子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按照这九个字的顺序,等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这几个字全部描完
    ③所以,我们的古人生活得非常有韵味、有情趣,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美好之处。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以及其带给我们的安慰。
    ④当然,感受更多的还是压力。人们产生恐慌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面对太多未知的领域。我们不知道这场挑战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就我个人来说,应对这一切的办法就是读书
    ⑤有一本书叫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拄斯•塔勒布。他说,人们通常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才能认识到其巨大的影响力
    ⑥举个例子,假如你看到桌子上有一块冰,你能否想象出这块冰逐渐融化成一滩水的样子?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反过来,这滩水是由什么形状的冰块融化成的,你能够想象吗?不能。
    ⑦这就叫作“逆向过程”。逆向过程难以还原,因为中间损失的信息极多。化成那滩水的冰块,可能是任何形状的。
    ⑧“黑天鹅事件”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人类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黑天鹅事件”完全不可预测。医生与科学家们做了特别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使人类避免了很多次大型的流行病,我们只会重视那些已经爆发的事件,所以“黑天鹅事件”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环境或事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均斯坦”,另一种是“极端斯坦”。从宏观角度来看,比如人类的身高、体重、寿命;同时,而是极端分布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信息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快,随着个人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⑩例如在过去,卖货这件事属于“平均斯坦”,你的柜台每天有多少人流量,最后得出的一定是一个平均分布的数据。但是今天,实体柜台不再那么重要了,一个晚上就能卖出好几亿元的商品,销售额超过一个大商场的销售额,你会发现“黑天鹅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多。
    ⑪所以,只有当你读了书、有了这些认识之后,你才能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究竟应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虽然这本书并不能够让你摘掉口罩、百毒不侵
    ⑫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不要指望自己能够预测“黑天鹅事件”,我们能指望的
    ⑬什么叫“反脆弱能力”?意思就是,虽然我知道“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但是我要保证自己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能够从容面对,而不是变得更糟糕。
    ⑭也许对“反脆弱”这个词你会感到有些生涩,但是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你就会知道,就是孔子。孔子整天担心“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所以他的言论中经常会讨论“邦有道”与“邦无道”
    ⑮孔子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配置可以称作“杠铃式配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如果国家治理得很好,我就可以出来当官;如杲国家的状况非常混乱,我所做的事起不到太大作用
    ⑯最后,我们发现,成就孔子的并不是他的仕途生涯,他充其量只是一个青史留名的官员。成就孔子,令孔子最受益的,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以后的这段时期,他成为万世师表。
    ⑰在你理解了“黑天鹅事件”以后,你才会知道“反脆弱”的重要性。“反脆弱”是针对“黑天鹅事件”的药方,它告诉我们,这样才会促进自己提高“反脆弱能力”,抵御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⑱一定还会有其他的“黑天鹅事件”不断到来,但是我们得知道,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⑲答案都在书里。
    (1)关于“黑天鹅事件”的特性,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极具未来不可预知性。
    B.能产生巨大影响力。
    C.逆向思维可避免其发生。
    D.“极端斯坦”导致其频率增高。
    (2)关于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反脆弱能力”的增强能保证个体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从容不迫。
    B.强大的“反脆弱能力”能够预测出“黑天鹅事件”。
    C.把“反脆弱”做得好的人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以后仍能成就自我。
    D.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情况有助于促进“反脆弱能力”的提高。
    (3)对于标题“答案都在书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在面临考验时,古文书籍中所蕴含的力量,往往能带给我们安慰。
    B.压力源自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慌,而读书可以应对这一切。
    C.读书可以使你规避“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D.读书能教会我们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少走弯路。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要求选出关于“黑天鹅事件”的特性。
    ABD.正确;
    C.有误,文章主要论述了“黑天鹅事件”的不确定性和读书对于应对“黑天鹅事件”的意义。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要求选出关于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ACD.正确;
    B.有误,与文中“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能指望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要求选出对于标题“答案都在书里”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与文中“只有当你读了书,你才能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究竟应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百毒不侵。
    故选:C。
    答案:
    (1)C
    (2)B
    (3)C
    四、古诗文理解及积累(14分)
    8.(4分)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负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诗人首先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B.接着诗人用形象的语言对“顾老”作了描述:因为衰老,消瘦而发疏;爱惜眼睛,常用艾灸。
    C.诗人认为,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只要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能保持心情畅快自乐。
    D.最后诗人表达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既是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好友白居易的同情和怜悯。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接着四句诗人用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
    故选:B。
    9.(10分)填空。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李贺)
    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④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孟子)
    【解答】①甲光向日金鳞开(注意“鳞”的书写)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铜雀春深锁二乔(注意“雀”“锁”的书写)
    ④采菊东篱下(注意“菊”“篱”的书写)
    ⑤威武不能屈(注意“威”“武”的书写)
    五、作文(50分)
    10.(50分)按要求作文。
    疫情是暂时的,学习是永恒的。不管是在校还是居家,不管是少年还是成年,填补知识盲区;常思考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你将收获应对生活的智慧。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
    【解答】
    热爱学习,筑就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筑就梦想》。
    学习,学做人处世,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真正认识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应该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利用生活中零零碎碎的时间去学习吧。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样的,身体也都健全。为什么有人选择整天无所事事的生活呢?不,你错了,它叫海洋吗,一个不懂学习,他的脑袋里蠕动的是懒惰。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水平。你所受到的是冷落,甚至是人身攻击,请热爱学习,去放飞你的梦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就是一艘船,就证明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你的知识堡垒就是坚不可摧的。所以,筑就梦想。
      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番热爱学习的故事,他们靠的就是对知识的追求。他们的历程就好像砌墙,才能盖起富丽堂皇。所以,为了我们能登上知识的高峰,筑就梦想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六、课外文言文(每小题12分,共12分)
    11.(12分)阅读回答各小题。
    下蔡①威公②闭门而哭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以血,旁邻窥墙而问之曰:“子何故而哭且亡。”曰:“何以知也?”应之曰:“吾闻病之将死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不可为计谋。吾数谏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国之将亡也。”于是窥堵者③闻其言,则举宗而去之于楚。居数年,楚王果举兵攻蔡,窥墙者为司马④,将兵而往,虏其众,问曰:“得无有昆弟⑤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且吾闻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言之主也。汝能行我言,汝为主,吾亦何以不至于此哉!”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缚,能行者未必能言也。”
    (选自《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下蔡:地名。②威公:蔡国的一位大臣。③窥墙者:指邻居。①司马:官职名。⑤昆弟:形容亲密友好。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吾国且亡
    且:将要
    B.居数年
    居:停留
    C.楚王果举兵攻蔡
    举:率领
    D.虏其众
    虏:俘虏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A.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B.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C.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D.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威公认为国家要灭亡了,关起门来哭了三天三夜,邻居劝他也没用。
    B.墙外窥探的人听了威公的话,带着全宗族的人搬去了楚国。
    C.楚国攻打蔡国时,墙外窥探的人带领军队前去俘虏了很多蔡国人。
    D.墙外窥探的人解开威公的绳子,并带他一同去了楚国。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数谏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国之将亡也。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
    ACD.正确。
    B.有误,居:经过。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分清层次,反复诵读加以验证?”答道:“我为什么不落得这地步呢。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有误,邻居没有劝他。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词:吾,我;数,屡次;谏,劝谏;知;亡,灭亡,国君不采纳。
    答案:
    (1)B
    (2)C
    (3)A
    (4)我好几次劝谏我们国君,国君不采纳。
    七、名著导读(6分)
    12.(6分)阅读《昆虫记》的节选部分,完成各小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的哪两个特征?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这是《昆虫记》中的节选。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才展露出来”。根据“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双锯合拢,可以判断出:螳螂捕食时的迅猛。
    答案:
    (1)螳螂捕食的过程。
    (2)螳螂捕食时凶恶、迅猛。
    八、文学作品阅读(20分)
    13.(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方寸田园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刭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美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
    ②但若没有朋友其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我想陶渊明先生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丰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琅琅笑语,畅话平生,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
    ④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
    ⑤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令人生厌了。
    ⑥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读第①段,请简要概括出两位文友所追求的生活状态。
    (2)读②③段,说说你对“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的理解。
    (3)读④段,请简要概括作者主张在现实生活追寻“俗愿”的原因。
    (4)结合全文,说说身处都市的人应该怎样开辟自己的一片田园?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一位文友自美归来,就悄悄地回刭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俗愿尚多,追求归隐生活。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溪山就是好友,山水中培养友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俗愿”是指身处民俗世间的愿望或牵挂,隐逸山水之间,身处民间亦有众多雅趣,品味生活的雅愿等。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精神或心灵田园,语言通顺即可。
    答案:
    (1)享受田园的乐趣,追求归隐生活。
    (2)人可以视山水如好友,忘情山水间。
    (3)“俗愿”是一种内心的期许和生活的真情,这是相当于冷漠的角度来考虑的、隐逸山水。
    (4)示例:追求平静、淡泊,看重友情。
    九、语言运用(12分)
    14.(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①学校语文组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联合美术组开展“品析文字之美感悟自然之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②“花之君子来哪方”,语文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爱莲说》。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学生感受优美的文字,品读莲花坚贞的品格,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③“好著丹青图画取”,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创作“莲花”,学生们运用学科中获得的语言、数学、观察、绘画、设计等多学科素养表达对花的自我认知与感受体验,展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研学成果。一幅幅画作,使得学生们都驻足观赏
    ④这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尝试,从文本出发,学科联动,让学生们有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展现着学生的动人风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学生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品读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B.学生品读优美的文字,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C.学生感受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晶读莲花坚贞的品格。
    D.学生品读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
    (2)将“这不,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捕捉夏的气息,探寻花开的声音。”插入原文,恰当的一处是  A 
    A.第一段段尾
    B.第二段段尾
    C.第三段段尾
    D.第四段段尾
    (3)下列与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C 
    A.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
    B.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坐了下来。
    C.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
    D.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
    【解答】(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学生感受优美的文字,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词句搭配不当,感受莲花坚贞的品格。
    故选:B。
    (2)本题考查语句衔接。阅读全文可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引出下文“语文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爱莲说》”“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创作‘莲花’”。
    故选:A。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让学生们有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属于议论。
    A.不同,此句为描写。
    B.不同,此句记叙。
    C.相同。
    D.不同,此句描写。
    故选:C。
    答案:
    (1)B
    (2)A
    (3)C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综合,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