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分类练习(赠别抒怀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分类练习(赠别抒怀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赠别抒怀诗)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颔联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斡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①昆仑倾砥柱②,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③,听《金缕》④。注释: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胡邦衡大胆上书请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言辞激切,朝野震动。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削籍。①底事:言何事。 ②砥柱,用砥柱喻中原沦陷。③大白:酒杯。(1)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4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①公元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1)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悲伤之情;(2分)②烘托,“寒云”伴着友人而去,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心境;“暮雪”伴着诗人而归,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独悲伤之感。(3分)(2)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二、(1)①悲愤:“天意难问”这里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一腔悲愤。 ②同情: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土的共同悲剧。对友人胡铨因敢于坚持正义而获罪表达深刻的同情。 (2)写江边送别之景和喝酒解忧为实,写想象别后心情为虚。(1分)下半阙叙别情。初秋残暑,凉生岸柳,夜色已深,景之凄凉更显人心为别而凉。胡铨要到的新州,远得难以通信,而中原的万里江山,只好梦中去寻了。想象别后,想再与胡铨同宿畅谈对床夜语。恐怕此别后难再现了。(2分)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1分)(或写景为实,抒情为虚。(1分)下半阙叙别情。实写了现实的景色和想象的别后前路茫茫,音信难通,无法再现“同宿畅谈、对床夜语”的情形。二人依依惜别,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茫茫的感慨。(2分) 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1分))三、 (1)①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1分)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1分),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2分(答出两种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2)①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2分)②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2分)四、(1)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 (2)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五、(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了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哲理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府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六首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8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1-2题,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