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教师版).docx
    • 学生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学生版).docx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教师版)第1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教师版)第2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教师版)第3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学生版)第1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学生版)第2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学生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2 平面直角坐标系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2 平面直角坐标系达标测试,文件包含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4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教师版docx、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4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尖子班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点1 有序数对
    像“9排7号”“第1列第5排”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表达方式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注意:当时,和是不同的两个有序数对.
    【典例】
    1.如下图所示,B表示为(4,5),B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 )

    A. (2,5) B. (5,2) C. (2,2) D. (5,5)
    【答案】A.
    【解析】解:B的位置是四列五行,表示为(4,5),列数在前,行数在后,
    B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二列五行,表示为(2,5)
    故选:A

    2.如下图所示,从2街4巷到4街2巷,走最短的路线,共有几种走法,分别为?

    【答案】略
    【解析】解:2街4巷为点(2,4),4街2巷为点(4,2),如下图所示:

    从2街4巷到4街2巷,走最短的路线
    从点(2,4)到点(4,2)有6种走法,分别为
    1、(2,4)→(3,4)→(4,4)→(4,3)→(4,2);
    2、(2,4)→(3,4)→(3,3)→(4,3)→(4,2);
    3、(2,4)→(3,4)→(3,3)→(3,2)→(4,2);
    4、(2,4)→(2,3)→(3,3)→(4,3)→(4,2);
    5、(2,4)→(2,3)→(3,3)→(3,2)→(4,2);
    6、(2,4)→(2,3)→(2,2)→(3,2)→(4,2).
    【方法总结】
    第一题解题步骤:(1)明确本题是由行数和列数两个量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2)由已知点确定行与列的前后位置:列数在前,行数在后;(3)用有序数对表示所求各点的位置.
    第二题,先明确2街4巷与4街2巷的具体位置为点(2,4)和点(4,2);理解题意,因为“走最短的路线”,所以只能向右或向下走,否则就不是最短路线.由此一一找出符合条件的线段.
    【随堂练习】
    1.(2018春•嘉祥县期中)雷达二维平面定位的主要原理是:测量目标的两个信息﹣距离和角度,目标的表示方法为(m,α),其中,m表示目标与探测器的距离;α表示以正东为始边,逆时针旋转后的角度.如图,雷达探测器显示在点A,B,C处有目标出现,其中,目标A的位置表示为A(5,30°),目标C的位置表示为C(3,300°).用这种方法表示目标B的位置,正确的是(  )

    A.(﹣4,150°) B.(4,150°) C.(﹣2,150°) D.(2,150°)
    【解答】解:∵A(5,30°),C(3,300°),
    ∴B(4,150°).
    故选:B.
     
    2.(2018•金华)小明为画一个零件的轴截面,以该轴截面底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对称轴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取1mm,则图中转折点P的坐标表示正确的是(  )

    A.(5,30) B.(8,10) C.(9,10) D.(10,10)
    【解答】解:如图,
    过点C作CD⊥y轴于D,
    ∴BD=5,CD=50÷2﹣16=9,
    OA=OD﹣AD=40﹣30=10,
    ∴P(9,10);
    故选:C.

     
    3.(2018•北京)如图是老北京城一些地点的分布示意图.在图中,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6,﹣3)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6);
    ②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2,﹣6)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0,﹣12);
    ③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11);
    ④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5,1.5),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7.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16.5).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①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6,﹣3)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6),此结论正确;
    ②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2,﹣6)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0,﹣12),此结论正确;
    ③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2)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11),此结论正确;
    ④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5,1.5),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7.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16.5),此结论正确.
    故选:D.

    知识点2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或轴,习惯上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纵轴或轴,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象限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3、点的坐标
    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一点,过点分别向轴、轴作垂线,垂足在轴、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做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实数对叫做点的坐标,记作.如下图为A(4,5)点坐标.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注意: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中间用“,”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括起来.

    4、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点在第一象限;
    点在第二象限;
    点在第三象限;
    点在第四象限.


    【典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到x轴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且到y轴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_____.
    【答案】(3,2)、(﹣3,2)、(﹣3,﹣2)、(3,﹣2)
    【解析】解:设该点坐标为(x,y)
    ∵满足条件的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
    ∴该点纵坐标的绝对值等于2,即,
    ∵到y轴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
    ∴该点横坐标的绝对值等于3,即
    ∴满足条件的点一共有4个,分别是:
    (3,2)、(﹣3,2)、(﹣3,﹣2)、(3,﹣2),

    2.已知点M(a,b),且a•b>0,a+b<0,则点M在第______象限.
    【答案】三
    【解析】解:∵a•b>0,
    ∴a、b同号
    ∵a+b<0,
    ∴a<0,b<0,
    ∴点M(a,b)在第三象限.
    故答案为:三
    【方法总结】
    第一题考查点的坐标以及分类讨论,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纵坐标的绝度值,点到y轴的距离等于点横坐标的绝对值.
    第二题考查判断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由于a•b>0,则a、b同号,而a+b<0,可得a<0,b<0.同理当 a•b>0,a+b>0时,可得a>0,b>0.
    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随堂练习】
    1.(2018•扬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点M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则点M的坐标是(  )
    A.(3,﹣4) B.(4,﹣3) C.(﹣4,3) D.(﹣3,4)
    【解答】解:由题意,得
    x=﹣4,y=3,
    即M点的坐标是(﹣4,3),
    故选:C.
     
    2.(2018•沈河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a,a+3)的位置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答】解:当a为正数的时候,a+3一定为正数,所以点P可能在第一象限,一定不在第四象限,
    当a为负数的时候,a+3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所以点P可能在第二象限,也可能在第三象限,
    故选:D.
     
    3.(2018•深圳模拟)点P(x﹣1,x+1)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答】解:本题可以转化为不等式组的问题,看下列不等式组哪个无解,
    (1),解得x>1,故x﹣1>0,x+1>0,点在第一象限;
    (2),解得x<﹣1,故x﹣1<0,x+1<0,点在第三象限;
    (3),无解;
    (4),解得﹣1<x<1,故x﹣1<0,x+1>0,点在第二象限.
    故选:D.
     
    4.(2018•雨花区校级一模)若点A(﹣6,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答】解:∵点A(﹣6,n)在x轴上,
    ∴n=0,
    ∴点B(n﹣1,n+1)为:(﹣1,1),
    则点B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知识点3 坐标轴及坐标轴的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点在轴上,为任意实数;
    点在轴上,为任意实数;
    点即在轴上,又在轴上,即点的坐标为.
    2、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点在第一、三象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点在第二、四象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典例】
    1.如果点P(a,b)在x轴上,那么点Q(ab,﹣1)在(  )
    A. y轴的正半轴上 B. y轴的负半轴上
    C. x轴的正半轴上 D. x轴的负半轴上
    【答案】B.
    【解析】解:∵点P(a,b)在x轴上,
    ∴b=0,
    ∴ab=0,
    ∴点Q(ab,﹣1)在y轴负半轴上.
    故选:B
    2.已知点P的坐标(2﹣a,3a+6),且点P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
    【答案】(6,﹣6)
    【解析】解:∵点P的坐标(2﹣a,3a+6),且点P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2﹣a)+(3a+6)=0,
    解得a=﹣4,
    ∴横坐标:2﹣a=2﹣(﹣4)=6,
    ∴点P的坐标为(6,﹣6).
    故答案为:(6,﹣6).
    【方法总结】
    第一题主要考查了点在坐标轴上时点的坐标特点:点在x轴上时,纵坐标为0;点在y轴上时,横坐标为0.
    第二题考查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随堂练习】
    1.(2018•平南县二模)若点N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点N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N的坐标是(  )
    A.(2,2) B.(﹣2,﹣2) C.(2,2)或(﹣2,﹣2) D.(﹣2,2)或(2,﹣2)
    【解答】解:∵点N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点N到y轴的距离也为2,
    当点N在第一象限时,点N的坐标为(2,2);
    点N在第三象限时,点N的坐标为(﹣2,﹣2).
    所以,点N的坐标为(2,2)或(﹣2,﹣2).
    故选:C.
     
    2.(2018•滨湖区二模)已知点A(m2﹣2,5m+4)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则m的值为 (  )
    A.6 B.﹣1 C.2或3 D.﹣1或6
    【解答】解:∵点A(m2﹣2,5m+4)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
    ∴m2﹣2=5m+4,
    ∴m2﹣5m﹣6=0,
    解得m1=﹣1,m2=6,
    当m=﹣1时,m2﹣2=﹣1,
    点A(﹣1,﹣1)在第三象限,不符合题意,
    所以,m的值为6.
    故选:A.
     
    3.(2018春•迁安市期末)已知点P(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  )
    A.(3,3) B.(6,﹣6) C.(3,﹣3) D.(3,3)或(6,﹣6)
    【解答】解:∵点P(2﹣a,3a+6)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a|=|3a+6|,
    ∴2﹣a=3a+6或2﹣a=﹣(3a+6),
    解得a=﹣1或a=﹣4,
    当a=﹣1时,2﹣a=2﹣(﹣1)=2+1=3,
    当a=﹣4时,2﹣a=2﹣(﹣4)=2+4=6,
    ∴点P的坐标为(3,3)或(6,﹣6).
    故选:D.

    知识点4 规律性--点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找点的规律:
    1、尽可能多的找出点的坐标,已知的点越多,越好找规律;
    2、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规律一般不同,需要分别考虑;
    3、要注意所求点的横、纵坐标的正负.
    【典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向移动1个单位长度到A1,逆时针旋转90°后前进2个单位长度到达A2,逆时针旋转90°后前进3个单位长度到达A3,…,逆时针旋转90°后前进2018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018,则点A2018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1009,1010)
    【解析】解:如图所示:
    ∵A1(1,0),A2(1,2),A3(﹣2,2),A4(﹣2,﹣2),
    A5(3,﹣2),A6(3,4),A7(﹣4,4),A8(﹣4,﹣4),
    A9(5,﹣4),A10(5,6),
    A11(﹣6,6)…
    观察图形规律,一三象限内是偶次数点,其中第三象限的点次数是4的整数倍,第一象限的点次数除以4余2;
    因为2018÷4=504……2,所以点A2018在第一象限;
    观察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规律:A2(1,2),A6(3,4),A10(5,6)……,可得A2018点的坐标为(1009,1010).
    故答案为:(1009,1010).
    【方法总结】
    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变化规律,根据题意得出各点坐标,然后分析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规律,即可判断点A2018在第一象限;再观察第一象限内的点A2(1,2),A6(3,4),A10(5,6)的规律,发现第一象限内的点An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所以第一象限内点A的坐标为,所以点A2018点的坐标为(1009,1010).
    【随堂练习】
    1.(2018春•曲阜市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3,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至点P4,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5,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至点P6,….照此规律,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  )

    A.(﹣26,50) B.(﹣25,50) C.(26,50) D.(25,50)
    【解答】解:经过观察可得:P1和P2的纵坐标均为1,P3和P4的纵坐标均为2,P5和P6的纵坐标均为3,因此可以推知P99和P100的纵坐标均为100÷2=50;
    其中4的倍数的跳动都在y轴的右侧,那么第100次跳动得到的横坐标也在y轴右侧.P1横坐标为1,P4横坐标为2,P8横坐标为3,依此类推可得到:Pn的横坐标为n÷4+1(n是4的倍数).
    故点P100的横坐标为:100÷4+1=26,纵坐标为:100÷2=50,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26,50).
    故选:C.
     
    2.(2018春•新罗区期末)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1,3),B(2,0),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A1(2,3),B1(4,0);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A2(4,3),B2(8,0),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则B2018的横坐标为(  )

    A.22016 B.22017 C.22018 D.22019
    【解答】解:B2018的横坐标是(22019,0),
    故选: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0),点A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四次向右跳动5个单位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10次跳动至点A10的坐标是______,点A第100次跳动至点A100的坐标是_____.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点A每跳两次,纵坐标增加1,A2、A4、A6、A8…各点坐标依次为(2,1)、(3,2)、(4,3)、(5,4)…
    则A2n横坐标为:n+1,纵坐标为n
    则A10坐标为(6,5)
    A100坐标为(51,50)
    故答案为:(6,5),(51,50)

    综合运用
    1.如果用(7,3)表示七年级三班,则(9,6)表示____________.
    【答案】九年级六班
    【解析】解:根据(7,3)表示七年级三班,即第1个数表示年级,第2个数表示班级,所以(9,6)表示九年级六班.

    2.如下图所示,A表示三经路与一纬路的十字路口,B表示一经路与三纬路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1)→(3,2)→(3,3)→(2,3)→(1,3)表示A到B的一条路线,用同样的方式写出另外一条由A到B的一条路线:(3,1)→(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答案不唯一)

    【答案】(2,1);(2,2);(2,3)
    【解析】解:答案不唯一.

    3.已知点A(3a,2b)在x轴上方,y轴的左边,则点A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2b, ﹣3a
    【解析】解:∵点A(3a,2b)在x轴上方,
    ∴点A的纵坐标大于0,得到2b>0,
    ∴点A到x轴的距离是2b;
    ∵点A(3a,2b)在y轴的左边,
    ∴点A的横坐标小于0,即3a<0,
    ∴点A到y轴的距离是﹣3a
    所以点A到x轴的距离是2b,到y轴的距离是﹣3a
    故答案为:2b, ﹣3a

    4.已知点(a,b)在笫二象限.则点(ab,a﹣b)在第_________象限.
    【答案】三
    【解析】解:∵点(a,b)在笫二象限,
    ∴a<0,b>0,
    ∴ab<0,a﹣b<0,
    ∴点(ab,a﹣b)在第三象限.
    故答案为:三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出,从里向外第41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_______个.

    【答案】164
    【解析】解:设从里向外第n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an(n为正整数)个,
    观察,发现:a1=4,a2=8,a3=12,a4=16,…,
    ∴an=4n.
    当n=41时,a41=41×4=164.
    所以从里向外第41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164个
    故答案为:164.

    6.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只蚂蚁从点P(0,1)出发,沿着图示折线方向移动,第一次到达点(1,1),第二次达到点(1,0),第三次达到点(1,﹣1),第四次达到点(2,﹣1),…,按照这样的规律,第2018次到达点的坐标应为_______.

    【答案】(673,0)
    【解析】解:设第n次到达的点为Pn,
    观察,发现规律:P0(0,1),P1(1,1),P2(1,0),P3(1,﹣1),P4(2,﹣1),P5(2,0),P6(2,1),…,
    蚂蚁移动6次是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
    ∵2018÷6=336……2
    ∴点P2018是由点P2(1,0)向右经过336个循环后得到的
    ∴点P2018的坐标为(2×336+1,0)即(673,0).
    故答案为:(673,0).

    7.请写出点A,B,C,D,的坐标.

    【答案】略
    【解析】解:A(3,2);B(﹣3,4);C(﹣4,﹣3);D(3,﹣3).

    8.已知点P的坐标为(2m﹣1,m+7).
    (1)若点P在x轴上,试求m的值;
    (2)若点P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m的值;
    【答案】略
    【解析】解:(1)∵点P在x轴上,
    ∵m+7=0,
    m=﹣7;
    (2)∵点P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2m﹣1与m+7互为相反数
    即:2m﹣1+m+7=0,
    ∴m=﹣2;

    9.已知:P(4x,x﹣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若点P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x的值;
    (2)若点P在第四象限,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9,求x的值.
    【答案】略
    【解析】解:(1)∵点P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4x与 x﹣3相等,即4x=x﹣3,
    解得x=﹣1
    ∴点P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时,x=﹣1.
    (2)∵点P在第四象限
    ∴4x>0,x﹣3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 因式分解14.3.2 公式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 因式分解14.3.2 公式法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12讲因式分解二--尖子班教师版docx、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12讲因式分解二--尖子班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人教版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 因式分解14.3.1 提公因式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 因式分解14.3.1 提公因式法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11讲因式分解一--尖子班教师版docx、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11讲因式分解一--尖子班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4讲全等辅助线二--尖子班教师版docx、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秋季班讲义第4讲全等辅助线二--尖子班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