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探究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亲历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初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抽象概括等自主探究数学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有序、周密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
2.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判断生活中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探索发现数学奥秘的成功愉悦,感悟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以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提升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抽象概括等数学探究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活动操作误差的解释、处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拓展——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索、感悟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
设计理念:
1.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关注动态生成,拓展探索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平台,促进有效生成。
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共赢,同步发展,实现意义建构。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根据学过的这个结论完成以下两题。
1、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黑板绘制示意图)
清泉村
邮局 杏云村
同学们再生活中都喜欢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经验中得知: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完成(附实验报告单):
第一边 长度cm第二边 长度cm第三边 长度cm能否围成三角形比较三 边关 系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当堂训练
1、在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下面画“√”。(A档)
(1)3㎝、4㎝、6㎝ ( )
(2)1㎝、2㎝、3㎝ ( )
(3)5㎝、7㎝、11㎝ ( )
重点让后进生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5根小棒中任选3根,试试哪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3㎝、3㎝、3㎝、
4㎝、6㎝
对知识的一个提升,让学生脱离摆一摆的操作,能直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3、摆一摆,填一填。书第31页。
可让学生先进行假设,然后计算尝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四、点拨升华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六、课堂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两条线段之和 ≤ 第三条线段 → 不能围成三角形
4-2.5分米 <
两条线段之和 > 第三条线段 → 能围成三角形
(第三条小棒)
< 4+2.5分米
第一边 长度cm
第二边 长度cm
第三边 长度cm
能否围成
三角形
比较三 边关 系
3
5
6
3+4○5 4+5○3 3+5○4
3
4
6
3
3
6
3
2
6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师谈话,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