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825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825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825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微生物法浸出黄铜矿(,其中Cu为+2价)中铜元素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在整个转化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B.和可以循环利用
C.当黄铜矿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为且生成,需要消耗
D.是含有配位键的非极性分子
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污染物的处理。工业上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的方法制备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Y溶液是稀盐酸
B.a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C.二氧化氯发生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D.当0.6ml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时,理论上二氧化氯发生器中产生标准状况下
3.25℃下,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两种溶液,(M=Cu、Fe),pM随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溶液中比更难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
B.调控溶液的pH=7,可除去工业废水中的
C.当与共沉淀时溶液中
D.若某一元弱酸(HA)的,则易溶于HA溶液中
4.联氨()溶于水呈碱性,类似于,可视联氨为二元弱碱。常温下,将盐酸滴入联氨()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随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表示pOH与的变化关系
B.反应2N2HN2H+ N2H4的平衡常数为K,则pK=9.0(pK= -lgK)
C.N2H5Cl的水溶液呈碱性
D.溶液中存在:
5.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存在:
B.由实验1可得:
C.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实验3中所得滤液中存在:
6.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7.一种将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组合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极甲、乙、丙、丁均为惰性电极。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为正极,丙为阴极
B.丁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KOH溶液的质量分数:
D.标准状况下,乙电极上每消耗气体时,理论上有移入阴极区
8.利用镍铂靶材废料(主要成分为Ni、Pt以及微量Fe、Al的单质)回收铂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沉铂”时发生的反应为[ PtCl6]2- +2 = (NH4)2PtCl6↓。
②隔绝空气“煅烧”时有两种单质生成,其中一种是 N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时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B.滤液②可返回“酸浸”工序循环利用
C.“溶解”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Pt+ 16H++4+18Cl-= 3[ PtCl6]2- +4NO↑+8H2O
D.隔绝空气“煅烧”时每生成117.0g Pt,理论上产生标准状况下13.44 L N2
9.药物E具有抗癌抑菌功效,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实际经历了两步反应,分别是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B.反应①的目的是保护醛基不被氧化,而反应③是为了脱去对醛基的保护
C.物质D是非电解质
D.分子E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共平面
10.用CO还原可减轻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A(500℃,恒温)、B(起始500℃,绝热)中分别加入0.1ml和0.4mlCO,测得容器中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图中的曲线a
B.可通过缩小容器体积来缩短b曲线对应容器达到平衡的时间,同时不改变的平衡转化率
C.50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D.在平衡后向A容器中加入0.075ml与0.025ml,则平衡正向移动
(非选择题)
11.实验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将溶液(接近无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红色混合溶液。已知该混合溶液中存在与相关的反应有:
I.
II.
(1)①若往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平衡_______(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②若往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平衡_______(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2)某同学认为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后,会使反应I体系中_______增大,导致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两等份红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查阅资料】和、均能发生络合反应:
III.(黄色)
IV.(无色)
实验:探究现象a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3)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
(4)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结果,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现象a:_______。
实验:探究现象b中溶液显浅黄色的原因。
(5)由实验③可知,溶液变为浅黄色与_______(填微粒的化学式)无关。
(6)为了进一步确证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补充完整实验④的操作及现象。操作:_______。现象:_______。
12.某实验小组用浓盐酸和制取并探究其化学性质,设计装置如图:
(1)制备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A是氯气发生装置(省略未画),A装置除了酒精灯、圆底烧瓶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2)从C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和HCl,则在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装置D中用足量的溶液吸收多余氯气,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与混合加热没有氯气生成,于是开始探究该条件下不能生成氯气的原因。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的浓度不够大;
假设2:_______;
假设3: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
限选实验试剂:蒸馏水、浓固体、固体、稀盐酸、溶液、淀粉-KI溶液。
13.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1)测得实验所用溶液及溶液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分别取少量后实验I、II、III中溶液,检测到实验II、III中有,实验I中无。根据实验IV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①可以加快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酸性环境下代替氧化了,同时消耗,使水解出的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与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的稀硝酸在内不能将氧化
c.向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
14.《自然·电子学》杂志报道了电子产品中使用的二氧化钒能够“记住”先前外部刺激的全部历史。这是第一种被确定为具有记忆属性的材料。实验室以V2O5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备VO2的氧钒(IV)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V2O5VOCl2溶液(NH4)5[(VO6)(CO3)4(OH)9]•10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生成VOCl2溶液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加入N2H4•2HCl的作用是_____。
(2)步骤II可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中进行。已知:VO2+能被O2氧化。
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向C中通入CO2的作用是____。
(3)加完VOCl2溶液后继续搅拌数分钟,使反应完全,小心取下分液漏斗,停止通气,立即塞上橡胶塞,将锥形瓶置于CO2保护下的干燥器中,静置,得到紫色晶体,过滤。此时紫色晶体上残留的杂质离子主要为____,接下来的简要操作是____,最后用乙醚洗涤2~3次,干燥后称重。(必须使用的药品为饱和NH4HCO3溶液、无水乙醇)。
(4)氧钒(IV)碱式碳酸铵晶体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可得到V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5)工业上用NaClO与NH3反应生产肼,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N2H4+NaCl+H2O。工业次氯酸钠溶液中含有氯酸钠会影响所得肼的产品质量。测定次氯酸钠样品中的氯酸钠含量的方法如下:取10.00mL碱性NaClO溶液试样,加入过量H2O2,将次氯酸钠完全还原(Cl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但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氧化性),加热煮沸,冷却至室温,加入硫酸至酸性,再加入0.1000ml•L-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30.00mL,充分反应后,用0.01000ml•L-1酸性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Cr2O被还原为),消耗该溶液20.00mL。
①实验中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
②次氯酸钠样品中NaClO3的含量为____g•L-1。
15.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沸点为-5.5℃,遇水和潮气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可反应得到NOCl。某实验小组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Cu和稀硝酸制NO。
①已知NOCl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NOCl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②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选用下列部分装置预制备一瓶干燥纯净的氯气,各玻璃导管接口按气流方向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
(2)文献中记录的一种利用浓盐酸和NaNO2浓溶液反应制取NOCl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用它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制取NOCl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装置C的U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取少量产品NOCl滴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液面,上方有白雾且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NO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D
【分析】由微生物法浸出黄钢矿中铜元素的过程示意图可知,黄铜矿与氢离子、铁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亚铁离子和H2S,亚铁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与H2Sn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氢离子和S8亚铁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离子;S8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则微生物是浸出过程的催化剂,总反应的方程式为浸出过程中硫酸和硫酸铁可循环使用。
【详解】A.由分析可知,微生物是浸出过程的催化剂,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出过程中硫酸和硫酸铁可循环使用,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当黄铜矿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为铁离子时,生成2ml硫酸根时,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C错误;
D.S8分子结构是8个是硫原子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分子里面有8个共价键,D错误;
故答案为:CD。
2.BD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Ksp[Cu(OH)2]c(HOOCCH2NH),B项正确;
C.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P点对应加入的NaOH为15mL,此时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OOCCH2NH和NaOOCCH2NH2,则此时溶液中有电荷守恒式为:c(HOOCCH2NH)+c(H+)+c(Na+)=c(-OOCCH2NH2)+c(OH-)+c(Cl-),且c(Na+)>c(Cl-),故c(HOOCCH2NH)+c(H+)<c(-OOCCH2NH2)+c(OH-),C项错误;
D.当V(NaOH)=20mL时,即甘氨酸盐酸盐(HOOCCH2NH3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方程式为:HOOCCH2NH3Cl+2NaOH=NaOOCCH2NH2+NaCl+2H2O,故此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主要为NaOOCCH2NH2和NaCl,D项正确;
答案选AC。
4.AC
【详解】A.由题可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当图示横坐标为0时,,,同理时,,所以N表示pOH与的变化关系,M表示pOH与的变化关系,A错误;
B.反应的平衡常数为,,,B正确;
C.在的水溶液中,既发生电离又发生水解,水解常数,即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显酸性,C错误;
D.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D正确;
故选AC。
5.AB
【详解】A.根据质子守恒溶液中存在:,A项正确;
B.由实验1溶液呈碱性可知,水解程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邵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茶陵县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