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三角形2.1 三角形教学ppt课件
展开第2章 三角形
2.1 三角形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拼合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证明.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利用它求角的问题. 3.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4.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解决角的度数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 难点:合理地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和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在小学,我们通过对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剪拼等操作(如图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说出这些方法的原理吗?
① ② 图1 探究新知 问题: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三个内角的和是否为180°? 师生活动 让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并把三个角裁下来,拼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生:三个角拼在一起,会得到一个平角,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师:为什么是180°呢? 生:因为三个角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角,而平角等于180°,所以三个角的和为180°. 师:大家得出的结论相同吗?你们画的三角形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我们互相交流一下,结论都是一样的,但所画的三角形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与形状没有关系,只要是三角形,其内角和就一定为180°.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棒.但这只是实验,由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可靠,必须通过数学证明来验证,那么怎样证明呢?请同学们看图2(课件展示).
① ② 图2 在图2①中,∠B和∠C分别拼在∠BAC的左右两侧,三个角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角,出现一条过点A的直线MN,移动后的∠B和∠C各有一条边在直线MN上.想一想,直线MN与△ABC的边BC有什么关系?由这个图你能想出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正确的方法吗?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问题: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呢? 请大家思考后再互相交流. 生:因为移动后的∠C与未移动时的∠C相等,而它们又是内错角,由平行线的判定可知,直线MN与边BC平行,所以可以过△ABC的顶点A作直线MN平行于△ABC的边BC,由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可知∠BAC+∠B+∠C=180°. 师:大家能写出证明过程吗? 这是一个文字命题,用数学符号推理证明时,应注意什么? 生:需要先画出图形,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整地写出过程. 生:已知:△ABC(如图3),求证:∠BAC+∠B+∠C=180°. 证明:如图3,过点A作直线DE∥BC, ∴ ∠DAB=∠B,∠EAC=∠C. ∵ ∠DAB+∠BAC+∠EAC=180°, ∴ ∠B+∠BAC+∠C=180°. 师:再观察图2②,辅助线的作法与图2①一样吗?证明方法相同吗? 生:辅助线的作法不同.移动前的∠A和移动后的∠A相等,且是内错角的位置关系,可知直线CE与边AB平行,同时移动前和移动后的∠B是同位角也应相等,所以三个角拼在一起构成了平角,故∠A+∠B+∠ACB=180°. 师:能写出证明过程吗? 生:已知、求证和上面相同. 证明:如图4,延长BC到D,过点C作CE∥AB. ∴ ∠A=∠ACE,∠B=∠ECD. ∵ ∠ACE+∠ACB+∠ECD=180°, ∴ ∠A+∠ACB+∠B=180°. 师: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怎样证明?课下讨论.从上面的两种证明方法中,大家能否找到它们的异同点?它们的思路是否一致呢? 生:相同点是:都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根据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不同点是:辅助线的作法不同,前者是过点A作边BC的平行线,后者是过点C作边AB的平行线.但不管是过三角形的哪一个顶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它们的思路基本一致,就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把三个角都拼到一起,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证. 师:很好,大家的证明过程写得非常好,分析得非常棒,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思路,大家还能找到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生:还可以这样作辅助线,如图5,作CA的延长线AD,过点A作∠DAE=∠C,则AE∥BC,所以∠EAB=∠B. 因为∠DAE+∠EAB+∠BAC=180°,故∠C+∠B+∠BAC=180°. 师:大家做得非常好,这三种方法都是把三个角转移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只要把它们拼到一起成为平角即可,那么是否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呢?请大家讨论. 生:如图6,在BC上任取一点D,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再过点D作DF∥AC交AB于点F. ∵ DE∥AB, ∴ ∠1=∠B,∠2=∠4. ∵ DF∥AC, ∴ ∠3=∠C,∠4=∠A.∴ ∠2=∠A. ∵ ∠1+∠2+∠3=180°, ∴ ∠A+∠B+∠C=180°.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棒.可见大家已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并能根据思路拓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继续证明了,在课后大家可以继续讨论有关问题,比如点在△ABC的外部呢? 新知应用 例 1 在△ABC 中,∠A 的度数是∠B 的度数的3倍,∠C 比∠B 大15°,求∠A,∠B,∠C的度数.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各角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尝试解决. 解:设∠B为x°,则∠A为3x°,∠C为(x+15)°, 从而有3x+x+(x+15)=180. 解得x=33. 所以3x=99,x+15=48. 答:∠A,∠B,∠C的度数分别为99°,33°,48°. 例 2 如图7,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解:由∠BAC=40°,AD是△ABC的角平分线,得∠BAD=∠BAC=20°. 在△ABD中,∠ADB=180°-∠B-∠BAD=180°-75°-20°=85°. 二、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问题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师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此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 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如图8所示.
图8 三、直角三角形的表示及相关概念 1.表示方法 直角三角形可用符号“Rt△”来表示,例如直角三角形ABC可以记作“Rt△ABC”. 2.相关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边叫作直角边,直角的对边叫作斜边. 3.特殊直角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师:观察所给的图形,哪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 如图9,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 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生:学生根据概念,观察图形找出。 师:三角形的外角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谁能说说什么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生:仔细观察图形并和同学交流, 师生活动:学生自行归纳,老师规范说法. 三角形外角的特点: ①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条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的另一条边的延长线. 问题:动手作图,你能发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可以作出几个外角? 生:在纸上作图,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内角有两个外角. 问题: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 师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如图10,因为∠ACD +∠ACB=180°, ∠A +∠B +∠ACB=180°, 所以∠ACD -∠A -∠B=0(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于是∠ACD=∠A +∠B. 师生活动:共同归纳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应用格式: ∵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 ∠ACD=∠A+∠B. 例 3 如图11,∠A=42°,∠ABD=28°,∠ACE=18°,求∠BFC 的度数. 生:小组交流,分清已知角和所求角之间的关系,尝试书写解题过程. 解:∵ ∠BEC是△AEC的一个外角, ∴ ∠BEC=∠A+∠ACE. ∵ ∠A=42°,∠ACE=18°, ∴ ∠BEC=60°. ∵ ∠BFC是△BEF的一个外角, ∴ ∠BFC=∠ABD+∠BEF. ∵ ∠ABD=28°,∠BEC=60°, ∴ ∠BFC=88°. 课堂练习 1.求出下列图12中的x值.
图12 2.(1)如图13,∠BDC是________的外角,也是 的外角; (2)若∠B=45 °, ∠BAE=36 °,∠BCE=20 °,试求∠AEC的度数.
图13 图14 3.如图14,∠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4.如图15是A,B,C三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呢?
图15 图16 图17 5.如图16,求∠A+ ∠B+ ∠C+ ∠D+ ∠E的度数. 6.如图17,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BAD, ∠ADC=80°,∠BAC=70°,求:(1)∠B 的度数;(2)∠C的度数. 参考答案 1.70 60 30 50 2.解:(1)△ADC △ADE (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有 ∠ADC=∠B+∠BCE, ∠AEC=∠ADC+∠BAE. 所以∠AEC= ∠B+∠BCE+ ∠BAE =45 °+20 °+36 °=101 °. 3.解: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BAE=∠2+∠3, ∠CBF=∠1+∠3,∠ACD=∠1+∠2, 所以∠BAE+∠CBF+∠ACD=2(∠1+∠2+∠3). 由∠1+∠2+∠3=180°,得∠BAE+∠CBF+∠ACD=2×180°=360°. 4.解:∠CAB=∠BAD-∠CAD=80°-50°=30°. ∵ AD∥BE,∴ ∠BAD+∠ABE=180°. ∴ ∠ABE=180°-∠BAD=180°-80°=100°. ∴ ∠ABC=∠ABE-∠EBC=100°-40°=60°. 在△ABC中,∠ACB=180°-∠ABC-∠CAB=180°-60°-30°=90°. 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 5.解:∵ ∠1是△FBE的外角, ∴ ∠1=∠B+∠E. 同理∠2=∠A+∠D. 在△CFG中, ∠C+∠1+∠2=180°, ∴ ∠A+∠B+∠C+∠D+∠E=180°. 6.解:(1)因为∠ADC是△ABD的外角, 所以∠ADC=∠B+∠BAD=80°. 又因为∠B=∠BAD, 所以∠B=80°×=40°. (2)在△ABC中, 因为∠B+∠BAC+∠C=180°, 所以∠C=180°-40°-70°=70°.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应用 2.三角形按边分类 3.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4.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与相邻内角互补. (2)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布置作业 教材第48页练习,第49页习题2.1 第4,5,7,8题.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初中数学2.1 三角形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1 三角形优质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推进新课,∠C′AC∠C,如图延长BC到D,过C作CE∥BA,所以∠B∠BAE,在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2.6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2.6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八上·湘教·26用尺规作三角形第1课时pptx、261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三角形2.6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三角形2.6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八上·湘教·26用尺规作三角形第2课时pptx、262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