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5分)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2.(2.5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不超过120dB的噪声环境就适合学习
    B.正常人的体温为39℃
    C.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一次时间约0.9s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0m/s
    3.(2.5分)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4.(2.5分)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识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速度快
    B.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该导盲手杖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原理
    5.(2.5分)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多估读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
    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造成的,应尽可能减小,但不能避免
    D.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更合理的方法、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能够减小误差
    6.(2.5分)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B.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v=可知,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就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D.5m/s的意义是: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7.(2.5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声音的响度
    B.在教室内,我们听不见明显的回声,是因为我们到墙的距离小于17m(声速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由于音调不同
    D.架子鼓、音叉等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时会改变鼓声的音调
    8.(2.5分)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对接前,两飞行器以较低的速度缓缓靠近。对接后,形成组合体,二者一起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B.对接前,“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C.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D.对接前,“载人飞船”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9.(2.5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的s﹣t图和v﹣t图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
    C.D.
    10.(2.5分)某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当甲列车厢里的人从窗口看到乙列车向南移动,从车厢另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南移动,但比看乙列车移动的速度慢,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
    A.甲、乙两列车都在运动,甲列车向北运动,乙列车向南运动
    B.甲、乙两列车都在运动,都向南行驶,且甲比乙跑得慢
    C.甲、乙两列车都在运动,都向北行驶,且甲比乙跑得快
    D.甲、乙两列车都在运动,甲列车向南运动,乙列车向北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1.(3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7m= mm,1m/s=== km/h。
    12.(3分)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如图2所示,为了测细铜丝的直径,用铜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测得该部分宽为2.00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13.(3分)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张雨霏获得女子200m蝶泳金牌。如图甲所示,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观众以 方法判定谁游得最快;如图乙所示,当比赛结束时,裁判以 方法判定谁最快;物理学中,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我们用 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均选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14.(3分)(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
    (2)某人通过某一段路程,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2,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5.(3分)仔细观察甲、乙、丙三幅图:求甲图中物体10s内的路程是 m;乙图中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 m/s;丙图在20﹣30min内,vA vB(最后一空选填“>”“<”或“=”)。
    16.(2分)甲、乙两车(车长不计)在东西双向车道上相向行驶,甲车向东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参考点O出发,先以25m/s的速度匀速向西直线行驶,在6min末时发生故障,刹车后滑行1500m停下,甲、乙两车相对于参考点O的s﹣t图与v﹣t图如图,求:
    (1)由图A可知,初始时刻甲、乙两车相距 m。
    (2)甲车的速度是多少?乙车停止运动时距参考点O有多远?
    (3)甲、乙两车何时相遇?
    三、实验题(每空1分,5分+6分+6分+4分+4分=25分)
    17.(5分)(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 。
    (2)如图乙所示,上面刻度尺测得的长度是 cm,下面刻度尺测得的长度是 cm。
    (3)如图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5cm、12.37cm、12.36cm、12.75cm,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
    18.(6分)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该实验的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仪器 和 。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填写“时间”或者“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如图2,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
    (5)如图3,小组的成员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象,其中与实验相符的是 。
    19.(6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 ,说明发声的条件是: 。
    (2)如图②所示,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 (填“会”或“不会”)如图所示那样弹起。
    (4)如图④所示,用简易抽气机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只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5)四个实验中有一个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实验是 。(选填“1”、“2”、“3”或“4”)
    20.(4分)在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第一小组若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选填“a”、“b”、“c”或“d”)两根琴弦;
    (2)第二小组选择ab两根琴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并将声信号输入示波器,分别得到如图4、3所示图像。则可初步的到结论:松紧、材料、长短相同时,越细的弦,发声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3)受到第二小组的启示,第一小组很快也得到了自己的结论,他们得到的结论是: 。
    (4)第三小组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
    21.(4分)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 (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四、计算题(6分+7分)
    22.(6分)暑假期间,小田一家从十堰出发乘D5780火车去武汉旅游。他们在十堰东站上车,在武汉市中心的武昌站下火车。D5780次火车当日出发当日到达,其运行的部分时刻表见表。已知十堰东到武昌的铁路里程是510km,求:
    (1)该次火车从十堰东到武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当火车经过武汉长江大桥时,小田想估测一下桥有多长。此时他看见列车内的电子屏上显示,列车的速度始终为144km/h,他用手表记下了自己过桥的时间是40s,求大桥的长。
    (3)该次动车是由16节车厢构成,每节车厢长25m,求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23.(7分)如图甲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测速反馈装置,其主要部分是一个测速仪。其原理如图乙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遇见汽车前面板,反射回测速仪。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2s,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有多远?
    (2)从第一次信号遇见汽车时,到第二次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经过上述路段的速度是多少?(可能用到的丙图。丙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时、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第二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的位置。)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5分×10=25分)
    1.【解答】解:
    A、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故A错误;
    B、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贴近被测物体,故B错误;
    C、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C错误;
    D、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适宜学习的环境应控制噪声不超过40dB,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人安静状态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9s,故C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3.【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解:A.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和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速度相等,故A错误;
    B.超声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导盲手杖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信息的原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解答】解:A、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值就是不准确的,估读数字只有1位即可,多估读几位数字无意义,也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
    B、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正确;
    C、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C正确;
    D、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更合理的方法、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能够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大小与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路程越大,故A错误;
    B、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大小无关,故B错误;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
    D、5m/s的意义是: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s,则由可得声音往返的路程s=v声t=340m/s×0.1s=34m,即人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7m,在教室内,我们听不见明显的回声,是因为我们到墙的距离小于17m,故B正确;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人的声音色不同,故C错误;
    D.架子鼓、音叉等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时,振动幅度是不同的,所以响度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C、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A正确、C错误;
    B、对接后,“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对接前,“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错误;
    D、对接前,“载人飞船”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对接前,“载人飞船”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A、图像是v﹣t图,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像是s﹣t图,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静止,故B错误;
    C、图像是s﹣t图,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图像是s﹣t图,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速度增加的变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因为甲列车上的人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南移动,则可以判断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列车是向北运动的。
    又因为甲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的速度比树木的速度要快,
    假设乙车不动,则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树木的速度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假设不成立,
    又假设乙车向北运动,由于甲车向北,则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的速度应该是比树木的速度要慢,此假设也不成立,
    由此可以判断乙车是向南运动。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1.【解答】解:1.7m=1.7×1m=1.7×1000mm=1700mm;
    1m/s===3.6km/h。
    故答案为:1700;3.6。
    12.【解答】解:由图1所示可知,刻度尺量程0~10cm、分度值是1mm,
    图2中线圈的长度为L2.00cm;已知细铜丝的圈数为n=20;故d===0.10cm=1mm。
    故答案为:0~10cm;1mm;1。
    13.【解答】解:
    如图甲所示,观众看到运动员时,运动员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跑在前面的运动员游得快,通过的路程大,所以采用的是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图乙所示,当比赛结束时,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不同,用时少的游得快,所以裁判采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上采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快慢。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14.【解答】解:(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
    (2)设前后一半的时间均为t,则前一半的路程s1=v1t,后一半的路程s2=v2t,
    总路程s=s1+s2=v1t+v2t,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3)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3:2;(2);(3)变速。
    15.【解答】解:(1)甲图中,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物体10s内的路程是16m;
    (2)乙图中物体在第1s的速度为5m/s,运动路程s1=v1t1=5m/s×1s=5m,
    第2s静止,
    后3s的速度为2.5m/s,运动路程s3=v3t3=2.5m/s×3s=7.5m,
    总路程s=s1+s3=5m+7.5m=12.5m,
    5s内的平均速度v===2.5m/s;
    (3)丙图在20﹣30min内,B的路程变化大,根据v=可知vA<vB。
    故答案为:16;2.5;<。
    16.【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甲车向东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参考点O出发,结合图A可知,初始时刻甲、乙两车相距18km=1.8×104m;
    (2)由图A可知甲车行驶的路程s=18km=18000m,时间t=20min=1200s,
    甲车的速度:v===15m/s;
    由图B可知,6min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车的速度为25m/s,乙车行驶6min后,刹车后滑行2min(通过的距离为1500m)停下,
    由v=可得,乙车行驶6min通过的距离:s′=v′t′=25m/s×6×60s=9000m,
    乙车停止运动时距参考点O的距离:s总=s′+s滑=1500m+9000m=10500m;
    (3)相遇时甲车通过的距离:s甲=s﹣s总=18000m﹣10500m=7500m;
    故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运动的时间:t甲===500s;
    答:(1)由图A可知,初始时刻甲、乙两车相距1.8×104;
    (2)甲车的速度是15m/s;乙车停止运动时距参考点O的距离为10500m;
    (3)甲、乙两车500s相遇。
    三、实验题(每空1分,5分+6分+6分+4分+4分=25分)
    17.【解答】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温度在0℃以下,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2℃;
    (2)由图乙知,此图是以2.00cm作为“零”刻度,上面刻度尺分度值为1cm,下面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因此上面木块的长度为:5.2cm﹣2.0cm=3.2cm,下面木块的长度为:5.20cm﹣2.00cm=3.20cm;
    (3)由图丙可知,秒表分针示数是2min,由于分针示数未超过0.5min,则秒针示数为7.5s,所以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2min7.5s=127.5s。
    (4)从题中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则物体的长度为:=12.36cm。
    故答案为:(1)﹣22℃;(2)3.2;3.20;(3)127.5;(4)12.36。
    18.【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v=,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和秒表。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3)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SAB=80.0厘米﹣40.0厘米=40.0厘米,通过后半段的时间为tBC=5s﹣3s=2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0.2m/s;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可知,测得t 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小车从A到C,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3中A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故A错误;
    B、图3中B图路程增加的幅度大于时间增加的幅度,做加速运动,故B正确;
    C、图3中C图路程增加的幅度小于时间增加的幅度,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图3中D是时间不变,路程增加,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泡沫塑料球会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在月球上进行,月球表面接近真空,所以泡沫塑料球不会如图所示那样弹起,这是因为真空不可以传声。
    (4)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需要加推理才能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5)四个实验中有一个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实验是1、2、3,它们都运用了转换法,4运用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不会;(4)不可以;(5)4。
    20.【解答】解:(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由图1和题意可知,应选择琴弦a和d;
    (2)第二小组选择ab两根琴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a和b的材料、长度相同,a的横截面积小于b的横截面积,并将声信号输入示波器,分别得到如图4、3所示图像,由此可知,横截面积越大,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可初步的到结论:弦的松紧、材料、长短相同时,越细的弦,发声的音调越高;
    (3)第一小组选择琴弦a和c,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由此可知:在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材料不同,音调不同;
    (4)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音调最高的是a瓶。
    故答案为:(1)a、d; (2)高;(3)在弦的松紧、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材料不同,音调不同;(4)a。
    21.【解答】解: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时是下端触地,故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根据表格中编号为1、2的数据知:下落高度、扇形纸片半径相同,纸锥锥角不同,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根据表格中编号为1、3的数据知:下落高度、纸锥锥角相同,扇形纸片半径不同,下落时间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
    综合分析可得出的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3)由(2)知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所以4号纸锥的下落时间长,下落速度慢,即5号纸锥先到地,故B正确;
    故答案为:(1)A;(2)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3)B。
    四、计算题(6分+7分)
    22.【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该次火车从十堰东到武昌所用的时间:t1=18:26﹣14:26=4h,十堰东到武昌的铁路里程:s1=510km,
    该次火车从十堰东到武昌的平均速度:v1===127.5km/h;
    (2)已知列车过桥的速度:v2=144km/h=40m/s,
    由v=可知,大桥的长度:L桥=s2=v2t2=40m/s×40s=1600m;
    (3)列车的长度L车=16×25m=400m,
    列车全部在桥上通过的路程:s3=L桥﹣L车=1600m﹣400m=1200m,
    由v=可知,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t3===30s。
    答:(1)该次火车从十堰东到武昌的平均速度为127.5km/h;
    (2)大桥的长为1600m;
    (3)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为30s。
    23.【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t声1=×0.6s=0.3s,
    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1=v声t声1=340m/s×0.3s=102m;
    (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t声2=×0.2s=0.1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声t声2=340m/s×0.1s=34m,
    所以从第一次信号遇见汽车时,到第二次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s1﹣s2=102m﹣34m=68m;
    (3)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68m,
    汽车行驶时间:t车=Δt﹣t声1+t声2=1.9s﹣0.3s+0.1s=1.7s,
    汽车的速度:v车===40m/s。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102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68m;
    (4)汽车的速度是40m/s。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站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站名
    十堰东
    武当山西
    丹江口
    ……
    汉口
    武昌
    南湖东
    武汉东
    到达时间
    14:37
    15:09
    17:55
    18:26
    18:46
    18:56
    发车时间
    14:26
    14:40
    15:12
    18:02
    18:28
    18:48

    相关试卷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