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脉络梳理,考点自查,点清秒记,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背措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保险,3构成,社会救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为主体:What(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Why(意义)(P45 第一段、第二段)(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背: P45 第三段2、个人收入途径? P46 第一段 3、收入的源泉:劳动(重要性、要求) P47 第一段4、★★背:Hw(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P47 第一段4.2 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功能:3个功能 P50-51 2、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各自地位 P52-53 3、★★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P54-56
劳动性、财产性、经营性、转移性
3.构成:(保险、救助、福利、优抚、其它)
2.作用(稳定、调节、互助)
(一)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45【名词点击】国民收入
1、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为主体:What(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Why (意义)(P45 第一段、第二段)(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背: P45 第三段2、个人收入途径? P46 第一段 3、收入的源泉:劳动(重要性、要求) P47 第一段4、★★背:Hw(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P47 第一段
(一)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2、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意义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4、获取收入的途径5、劳动的意义
(二)怎么办: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措施: 1、两个同步 2、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3、规范分配秩序 4、消除贫困
⑴地位(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原因(P45 相关链接 2)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平等分配≠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含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
⑵★★背: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注意:按要素参与分配会扩大收入差距
按劳分配 与 按生产要素分配
(1) 主要途径①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2)其它途径(P46 相关链接)
①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②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2)要求:①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1)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①两个同步②完善初次、再次和第三次分配政策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④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3)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4)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5)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功能:3个功能 P50-51 2、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各自地位 P52-53 3、★★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P54-56
(一)是什么: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含义、作用2、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二)怎么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公平对待每位公民2、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权责清晰4、应保尽保
(1)含义: 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2)作用:(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线
(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面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要做到权责清晰。(4)坚持应保尽保原则。
★★背: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制度,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具备明显的调节优势,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能够抓痛点、解难点,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然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社会保障水平容易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制约,社会保障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主动促进经济进步。相较于用以缓和资本主义矛盾的西方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党将民生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将协同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保障的发展起点,从而将社会保障从风险管理的手段上升为国家治理制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张“安全网”,台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格局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保障”有关知识,分析完善社会保障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社会保障的功能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的措施③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我们党将协同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保障发展起点;完善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从而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供应商,生产要素,初次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再分配,再分配的途径,第三次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修2经济与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