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0845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0845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0845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 (2019)二 受精作用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二 受精作用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共23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课时: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目标导航
1.通过比较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并建立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总结配子多样性的原因和分析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及分裂图像辨析,培养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识图、绘图法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特征。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巢位于腹腔内,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在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将会发育为卵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复制,卵原细胞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形成卵细胞。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作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作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也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数分裂Ⅰ形成的极体又分裂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了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卵细胞和极体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与精子的形成不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
知识点02 卵细胞形成和精子形成的比较
1.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假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2.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假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完全相同
时期
变化
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复制
②减数分裂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有可能发生部分交叉互换
③减数分裂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减数分裂Ⅰ末期结束
1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⑤减数分裂Ⅱ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⑥减数分裂Ⅱ末期结束
1个原始生殖细胞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且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知识点03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两条长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短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
2.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等结构。
3.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将两对染色体横向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粒,使两种颜色的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5.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平均分开每条染色体上连接染色单体的小块橡皮泥——相当于着丝粒分离。再将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生成。
知识点04 常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分裂图像(以2N=4为例)比较
时期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和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2.鉴别细胞分裂图像的常用方法
(1)前期的鉴别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知识点05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的直方图
直方图实质上是坐标曲线图的变形,也可反映染色体、核DNA或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在直方图中,染色体和核DNA的含量不可能是0,但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所以直方图中表示的某结构如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如图所示: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图注
知识点06 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要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2.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以后受精卵将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由此开始了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此外,通过有性生殖,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而通过无性生殖只能继承多样性的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随机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能力拓展
考法01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
特别提醒: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不同点
不同点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场所
睾丸
卵巢
过程
均等分裂,有变形期
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
结果
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形成四个(两种)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两种)极体(退化消失)。
【典例1】卵细胞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 )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②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③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精子形成过程的两次分裂都是细胞质均等分裂,分裂的结果是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两种)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两次分裂都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分裂的结果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两种)极体(退化消失);精子和卵细胞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形成过程都有联会现象、都出现四分体。
考法02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①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②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
规律总结: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
项目
可能产生配
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
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
2种(YR、yr或Yr、yR)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YR、yr、Yr、yR)
一个卵原细胞
4种
1种(YR或yr或Yr或yR)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YR、yr、Yr、yR)
【典例2】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种类有( )
A.1种 B.2种 C.4种 D.8种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4个两两相同的精细胞。但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精细胞种类是4种。
考法03 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一般来讲,鉴别某一细胞图像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时期,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
(1)前期图的判断:
①判断步骤:看是否出现联会和四分体。有联会和四分体出现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无联会和四分体出现,进一步看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是有丝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存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②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中期图的判断:
①判断步骤:看着丝粒在赤道板的排列位置。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若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进一步看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是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存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②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后期图的判断:
①判断步骤:看染色体是否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存在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染色体不存在染色单体,进一步看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存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②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根据细胞质分配方式判断精卵细胞分裂
特别提醒:
①无同源染色体但属于有丝分裂的特例:二倍体的单倍体的有丝分裂。
②有同源染色体但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例:可能是四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
【典例3】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图中对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答案】C
【解析】图②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③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⑤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每极中含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⑥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每极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考法04 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以及次级精(卵)母细胞
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以及次级精(卵)母细胞都是与减数分裂过程相关联的重要概念,可将它们的关系用图解表示如下:
特别提醒:①精(卵)原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现象,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②初级精(卵)母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
③次级精(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减Ⅱ后期前有姐妹染色单体,减Ⅱ后期和减Ⅱ后期后无姐妹染色单体。
④配子(精子和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没有同源染色,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典例4】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D正确。
考法05 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①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③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特别提醒: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典例5】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形成后会进行有丝分裂
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受精卵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答案】D
【解析】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项错误。
考法06 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每一种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
(1)遗传的稳定性:
①从配子形成的角度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且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
②从受精作用的角度看: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因此,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2)遗传的多样性:
①从配子形成的角度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减数分裂Ⅰ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从受精作用的角度看: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因而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典例6】人类的生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多胞胎现象,若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多少个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
A.4个,1个 B.4个,2个
C.4个,4个 D.1个,4个
【答案】A
【解析】异卵四胞胎是由4个卵细胞同时或相继与4个不同的精子结合发育而成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而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4个卵原细胞和1个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
B.此细胞为减数分裂Ⅱ中期
C.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D.细胞分裂后一定形成两个精子
2.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于睾丸或卵巢中
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该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交换部分片段
D.该生物体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细胞中含2或4条染色体
3.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4.如图表示人类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在甲、乙、丙、丁四个连续时期的统计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的细胞表示卵原细胞
B.乙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丙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正在发生分裂
D.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乙和丙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B. 未受精的卵细胞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
C. 精卵细胞识别后,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
D.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中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图2中的甲、 乙、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所处的几个时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确定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CD段的细胞分裂图像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条,核DNA分子数为________个。
(3)图1中HI段的细胞分裂图像对应于图2中的____,此对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可在细胞分裂图像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中体现。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某植物的正常细胞中含10条染色体、10个核DNA分子,且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则该细胞可能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9.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两倍,该切片取自( )
A.人的小肠 B.家兔胚胎 C.绵羊的肝脏 D.牛卵巢
10.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进行观察
B.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中,可观察到处于联会状态的同源染色体
C.用桃花的雄蕊比用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D.在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中,能看到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
11.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数目分别是( )
A.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B.四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C.四个精子和四个卵细胞 D.一个精子和四个卵细胞
12.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 1/4 的细胞质
B. 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携带的细胞质很少
D. 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13.下图是某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甲细胞相同
B.丙细胞受精后染色体数目是甲的一半
C.丙细胞中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D.分裂结束后形成的丙均是卵细胞
14.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3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是( )
A.都是2、4 B.都是1、3
C.1个极体是1、3,另2个极体都是2、4 D.1个极体是2、4,另2个极体都是1、3
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B.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精巢和卵巢中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
16.图1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此动物处于某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此动物一定是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依据是图2中的________,此图和另一性别的同一时期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至乙过程是________分裂。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3)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期。
(4)图2中丁细胞的子细胞称为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了________。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7.(2019江苏卷·11)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18.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4种
B.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4种
C.一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D.一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雌性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19.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B→C,核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DNA复制的结果
B.由H→Ⅰ,核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C.EF段细胞中染色体数可以等于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也可以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
D.由D→E和N→R,核DNA的含量减少一半,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后,细胞分裂的结果
20.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糖蛋白
C.b₁和b₂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结果有差异
D.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
21.(2019江苏卷·31改编)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它属于图2中类型 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4)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
(5)一般先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理由是 。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 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第1组)、减数第二次分裂(第2组)和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第3组)。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 ,理由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DNA的结构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在制作DNA分子模型的一条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