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第1页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第2页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目标导航

    1.通过对达尔文根据兰花细长的花距预测存在为其传粉的蛾的分析讨论,认同进化与适应的基本观点。
    2.通过分析猎豹追捕羚羊的案例并进行综合、概括,阐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3.通过观察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4.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
    5.尝试用协同进化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方法。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协同进化

    1.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加快。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无氧呼吸呼吸;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0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进化。
    3.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关键事件
    ①最初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种数不多的原核生物——蓝藻和细菌。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②有性生殖的出现,生物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其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
    ③寒武纪大爆发:海洋中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④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⑤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知识点03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能力拓展

    考法01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1.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实例如下:
    共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实例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种间斗争
    捕食
    猎豹和斑马
    寄生
    黏液瘤病毒和兔子
    竞争
    作物与杂草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图的形式描述:

    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典例1】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昆虫与具花冠筒的植物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不同口器长度的昆虫可取食对应花冠筒长度的植物花蜜,因此,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典例2】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互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考法02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典例3】某种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符的是(    )
    A. 昆虫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                  
    B. 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
    C. 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 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例
    【答案】A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海岛环境选择了残翅变异,A符合题意;.残翅有利于其在海岛上的生存,所以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B不符合题意;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C不符合题意;残翅昆虫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说明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不符合题意。
    【典例4】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
    A. DNA→mRNA              B. DNA→DNA             
    C. mRNA→蛋白质              D. 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答案】B
    【解析】DNA→RNA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DNA→DNA表示DNA自我复制过程,在该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正确;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转运RNA携带氨基酸,参与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D错误。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进化均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
    D.人类对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无影响
    1.【答案】B
    【解析】生殖隔离的形成也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人类可明显影响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如家禽、家畜的培育,D错误。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答案】C
    【解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不断进化,A正确;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3.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的策略中不包括(  )
    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
    B.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多的种群中捕食
    C.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
    3.【答案】B
    【解析】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促进种群的发展,A正确;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多的种群中捕食,属于“收割理论”的内容,B错误;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C正确;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D正确。
    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4.【答案】B
    【解析】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诱发与选择的作用,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而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A正确;甲与乙存在捕食关系,二者长期共存,不断发展,共同进化,B错误;若甲是动物,其捕食的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正确;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捕食压力发生变化,造成乙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可引起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5.【答案】C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是它们的杂交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三倍体西瓜的不育,说明无籽西瓜不是新物种,B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所以消费者会与生产者共同进化,D错误。
    6.1973年,有位进化生物学家针对物种进化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驱动进化的动力。所以,物种之间的进化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皇后假说认为即使无机环境没有改变,生物也会进化
    B.协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一定会促使其它生物种群发生进化
    6.【答案】A
    【解析】红皇后假说认为: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驱动进化的动力;因此,即使无机环境没有改变,生物也会进化,A正确;协同进化不仅是指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也包括生物在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发展,B、C错误;若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未改变与其他种群的生物关系,也没有对其他种群构成生存压力,可能不会促使其它生物种群发生进化,D错误。
    7.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
    B.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为了适应海底漆黑环境,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发生相关的适应性变异
    D.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种群基因库有很大的差异
    7.【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新物种,故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存在生殖隔离,有可能交配成功,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的生存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海底漆黑的环境只对超深渊狮子鱼起选择作用,C错误;因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故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
    8.烟草叶片腺毛能够产生分泌物,以阻止烟粉虱的侵害,而烟粉虱则能够依靠表皮特殊结构形成的物理障碍,以减弱烟草分泌物对自身的危害。这种现象说明( )
    A.烟草分泌物能诱导烟粉虱产生变异
    B.不同物种间能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协同进化
    C.两个种群都能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个体能在生存斗争中形成新性状,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8.【答案】B
    解析:烟草分泌的化学物质以直接伤害、驱离等形式,阻止烟粉虱的侵害,而不是诱发变异,A错误;烟草与烟粉虱之间的生存斗争,使二者适应环境,协同进化,B正确;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9.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9.【答案】C
    解析: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错误;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C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遗传变异”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者生存”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 D错误。
    10.湖北神农架地区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从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 B.自然选择
    C.地理隔离 D.共同进化
    10.【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1.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
    11.【答案】D
    【解析】三种雄虫的三种生殖对策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A错误;大、中、小雄虫都能与同一类雌虫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说明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三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D正确。
    12.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属于不利变异
    B.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属于共同进化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大尾屏雄孔雀对配偶的吸引力决定雄性蓝孔雀的进化方向
    12.【答案】D
    【解析】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环境,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雌孔雀和雄孔雀属于同种生物,故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大尾屏雄孔雀对配偶的吸引力使大尾屏雄性个体与雌孔雀交配机会增加,将大屏尾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也增大,因此大尾屏雄孔雀对配偶的吸引力决定了雄性蓝孔雀的进化方向,D正确。
    13.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如图甲、乙、丙),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现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
    B.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生物变异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C.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
    13.【答案】B
    【解析】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现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A正确;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B错误;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由图中丙可知,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D正确。
    14.(不定项)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大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大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
    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C.大蓝蝶可以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
    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14.【答案】ABD
    【解析】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可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A正确;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没有红蚁,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错误;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15.(不定项)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之前,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同一个种群
    B.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
    C.若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不能体现的是物种的多样性
    D.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这种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的多样性
    15.【答案】AB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开始之前,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均来自于果蝇原品系,属于同一个种群,A正确;由题意“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可知,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B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若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则甲、乙品系果蝇可能属于不同物种,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C错误;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说明甲、乙品系果蝇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两者仍然属于同一物种,这种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的多样性,D错误。
    16.(不定项)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
    B.该植物与传粉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C.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的花色变化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16.【答案】ABD
    【解析】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A正确;当地的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是该植物与传粉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8月该植物种群中开红花的数量减少,但红色基因频率不会改变,C错误;植物的花色变化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有利于植物的繁殖,D正确。
    17.(不定项)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 状突起,可通过发光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科学家将这种鱼命名为鲛鳙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鲛鳙鱼的雌鱼和雄鱼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B.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C.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D.深海环境条件相对稳定,鲛鳙鱼种群也可能在不断的发生进化
    17.【答案】ABC
    【解析】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鲛鳙鱼的雌鱼和雄鱼间为种内关系,A错误;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B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自然选择,而且种群中也可能会发生突变等,所以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鲛鳙鱼种群也可能在不断的发生进化,D正确。
    18.(不定项)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②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③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④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18.【答案】AD
    【解析】①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②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③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④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19.(不定项)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是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19.【答案】AB
    【解析】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不存在共同进化,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断形成的过程,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是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进而出现新的物种,D正确。
    20.(不定项)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对鸟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基因检测时,遵循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0.【答案】ACD
    【解析】雌鸟和雄鸟能从不同植物上获取食物,食物来源的不同,能够很好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A正确;可遗传变异是因为生物体发生了基因重组、基因变异、染色体变异,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为本身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蜂鸟采蜜并不能改变植物遗传物质的变化,B错误;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这体现了生物的共同进化,C正确;对鸟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基因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1.(2020·海南高考真题)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个体增加
    D.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会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1.【答案】D
    【解析】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是为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属于人工选择,A正确;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不同,B正确;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C正确;遗传多样性的本质是遗传变异,人工种群大量逃逸到野外,不会使野生种群发生遗传变异,故其遗传多样性不会改变,D错误;
    22.(2016·北京高考真题)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22.【答案】A
    【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基因多样性增加,A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
    23.(2016·海南高考真题)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23.【答案】C
    【解析】对需要“回归自然”的生物进行进行野外训练,目的是为该生物在其原生环境的正常生活提供长期支持,通过适应性训练,逐步提高该生物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比如采食能力、识别天敌能力等。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原因是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24.(2014·北京高考真题)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24.【答案】C
    【解析】强毒性病毒会淘汰大部分抗性弱兔,中毒性病毒保留抗性中等兔,A正确;毒性过强会导致绝大部分兔死亡,病毒没有寄生场所,不能增殖,B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选择了抗性中等兔,淘汰抗性弱兔,其宿主图数量最多,故其数量也多;而强毒性病毒由于能够寄生的兔数量极少,其数量也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蚊子传播兔病毒,充当媒介,而病毒和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卷版doc、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