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588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短文两篇(优质课件),共60页。
17 短文两篇第1课时第2课时陋室铭第1课时新课导入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初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词,并注上拼音,同时划出停顿。字音:馨( ) 苔痕( )鸿儒( ) 调( )素琴案牍( )xīntáihónɡ rútiáodú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划分: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方法指导:主语与谓语部分之间要停顿。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方法指导:“则”是连词,前面或后面部分要停顿。 句式特点:多为短句,句式工整,都是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韵律感。 提示:句尾的“名”“灵”“馨”“青”“丁”“琴”“经”“形”“亭”等字押韵,形成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骈句,富含韵律美。说说本文句式的特点。铭的文体特点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著名的铭文有汉代崔瑗的《座右铭》、宋代苏轼的《徐州莲华漏铭》、晋代张载的《剑阁铭》等。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并疏通文意。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古今异义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一词多义有仙则名(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倒装句:何陋之有?(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名,有名。神异。这。简陋的屋子。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博学的人。鸿,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调弄。指弦乐器。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形体、躯体。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指管乐器。指官府文书。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不加装饰的琴。讲述文章大意。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品读语言默读课文,勾画描写陋室的语句,批注出陋室的特点。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文中“______”(文中原句),从陋室的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的特点。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陋室的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的特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陋室清幽宁静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陋室的_________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主人交往的人物陋室主人才学高、品德美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陋室的___________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主人的陋室里的日常生活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情趣高雅 文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从中可以感受到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有”“无”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刘禹锡必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实写,“无”虚写;“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写出了作者远离嘈杂的音乐和伤神的公文,隐于喧嚣都市之外的山野偏僻之地,却能安然自若弹琴读经,这样高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析读文本 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陋室不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表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观点,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诸葛庐”“子云亭”也是与作者自己的陋室作类比,以古代明贤自况,证明身居陋室,只要自己德行高尚,陋室就不陋。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只截取后一句,省略“君子居之”,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呼应“惟吾德馨”一句,表明因为作者自己的“德馨”,所以陋室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虽身处偏僻荒凉之地,却能安之若素,恬淡悠然;往来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鸿儒;日常生活是与好友抚琴、谈古论今、吟诗作对、阅读经书,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安贫乐道,情趣高雅,超凡脱俗,高洁傲岸,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不陋。作者主要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证明“陋室不陋”。资料卡片一 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叫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资料卡片二 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作者志趣、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文章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刘禹锡遭遇仕途不畅、一再被贬、别人冷眼时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感悟主旨资料一:陋室的来历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河堤两边种着一排排柳树,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刘禹锡的灵魂更加高洁,于是他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竖于门外。资料二: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示例一:刘禹锡被贬后屡遭他人刁难,身处陋室,却困不住他高洁的灵魂,青青草色足以慰心,斗室之间,鸿儒往来,纵情畅怀,亦可安贫乐道,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因环境恶劣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启示: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平之事,不必过于介怀,不灰心丧气,不消极逃避,不为环境所影响,而应坦然接受,乐观面对。 示例二:刘禹锡不在意别人的谗言陷害和仕途政治上的不如意,面对这些境遇,他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并且充满了可以战胜一切苦难的勇气和自信,有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乐观的精神。 启示:面对困难要有乐观的精神,积极奋进,勇敢地去战胜它。课堂小结 本文虽只有81字,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运用托物言志和类比的方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乐于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恬淡闲适的高雅生活,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并以古代贤士自况,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充满了自信与豪情。板书设计陋室铭托物 言志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情趣高雅类比陋室不为物役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惟吾德馨17 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爱莲说》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句的理解。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感悟莲花高洁的品质,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爱莲说周敦颐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 请看课下注释①,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作者作品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说读文言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语调语速读出感情01020304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蕃 fán淤 yū颐 yí濯 zhuó涟 lián亵 xiè鲜 xiǎn逸 yì噫 yī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 请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以前的积累疏通文义。疏通文义的过程中请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它们将是你学习的重点哦! 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名词、古今同义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代词,指人或事物很多只,唯独唐朝积累1:虚词“之”的用法 ①代词②结构助词“的”③标明前置宾语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无义积累:一义多词:“只”①独 ②惟 ③但 ④唯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代词,指人或事物很多只,唯独唐朝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疏通文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谓之间 取独更加沾染(污秽)洗清水过分艳丽贯通耸立的样子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我重点积累1——常用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予” “吾” “孤” “余”等。第二人称:“卿” “尔” “汝”(“女”)、“乃”、“若”等。重点积累2—词类活用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重点积累3——省略倒装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疏通文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谓之间 取独更加沾染(污秽)洗清水过分艳丽贯通耸立的样子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我译文: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闻起来)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疏通文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居避世认为品德高尚的人重点积累-----判断句式古语常用“者、也”表判断,一般格式:……者,……也一般在主语后面翻译出判断动词“是"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词 表示感慨少传闻同我一样的人应当重点积累 与“鲜”有关的成语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寡廉鲜耻译文: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留(名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陌生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一义多文、一义多词、一词多义、成语译读小结悟读课文,领会主旨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环 境体 态香 气风 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那还为了写什么呢?莲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攀附权贵独立高洁美名远扬纯真自然不显媚态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自尊自爱令人尊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的特征——人的品质小结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写作方法探究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水陆草木之花菊牡丹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为了起衬托作用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贪慕富贵追逐名利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品格高洁超凡脱俗予独爱莲之……莲,花之君子者也。质朴正直志洁行廉正衬反衬惜厌美读涵泳——关注语气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语气陈述语气,惋惜之情疑问语气,概叹之意感叹语气,鄙视厌弃美读指导:读出不同语气,重读缓读标红色字贪慕荣华追名逐利志向高洁隐居避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菊花——隐逸者莲花——君子牡丹——富贵者托物言志(象征)莲君子之德: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三种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衬托)三种类型(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一种志趣(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知识小结能力训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我爱 梅花,因为它 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我爱 竹子,因为它及凌云处尚虚心,恰如耿直坚强、虚心谦让的志士。我爱 兰花,因为它 默默绽放,恰如淳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高士。我爱 蒲公英,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顽强不屈、随遇而安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