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39)(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60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39)(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60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39)(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60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卷(50套)
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39)(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39)(含答案)
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9(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可再生能源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污染环境3.(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4.(2分)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Fe3+②3C60③NaO2④A.表示核外电子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①5.(2分)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金属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6.(2分)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 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 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7.(2分)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8.(2分)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它有4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9.(2分)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铝强 D.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则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10.(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11.(2分)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12.(2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表示向pH=2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B.表示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表示在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 D.表示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3.(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气分子 ;(2)五氧化二磷 ;(3)钠离子 ;(4)表示的微粒是 。14.(5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人体缺少 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3)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 作用。(4)用 试纸可粗略测定酸果汁的酸碱度。(5) (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可用于食品的包装。15.(4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红棕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其实际应用为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 ;合金中 含有非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16.(5分)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Y2O3约70%,含Fe2O3、CuO、SiO2 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一种工艺如图:(1)氧化钇(Y2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 (填化学式)。(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50表示颗粒直径):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 (填实验编号)。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7.(7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18.(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①80℃热水的作用是 ,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2)①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用语)。②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ⅰ.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ⅱ.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ⅲ.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ⅳ.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ⅴ.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3)在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滤液中溶质只有Fe(NO3)2B.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Mg(NO3)2C.滤渣中只有银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四、计算题(5分)19.(5分)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可再生能源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污染环境【解答】解:A、煤是不可再生资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选项说法正确;C、蛋白质不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也会污染环境,这是因为汽油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3.(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解答】解: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A选项说法正确;B、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选项说法错误;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选项说法正确;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原因是两种溶解在雨水里能生成酸性物质,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4.(2分)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Fe3+②3C60③NaO2④A.表示核外电子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①【解答】解:A、④中的3表示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错误;B、③中的3表示的是元素的化合价,错误;C、②中的3表示分子的个数,正确;D、①中的3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正确;故选:C。5.(2分)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金属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解答】解:A、①和②中盐酸浓度不同,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该选项说法正确;B、②和③中盐酸浓度、温度都不同,对比实验②和③,不能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①和③中温度不同,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该选项说法正确;D、②和④中金属种类不同,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金属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6.(2分)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 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 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解答】解: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A.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故错误;B.由数据可知,草莓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5~7.5,即土壤略显碱性,故错误;C.由数据可知,马铃薯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4.8~5.5,即土壤显酸性,不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故正确;D.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故错误。故选:C。7.(2分)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解答】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错误;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错误;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正确;故选:D。8.(2分)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它有4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A、它的核电荷数为28,故A说法正确;B、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故B说法正确;C、它的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错误;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它易失电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C。9.(2分)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铝强 D.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则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解答】解:A、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错误;B、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是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复分解反应,比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错误;C、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耐腐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错误;D、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则食物腐烂是与氧气反应的结果,由于进行得慢,是缓慢氧化,正确。故选:D。10.(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去稀硫酸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硫酸亚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1.(2分)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所以12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故B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不含影响较大,所以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C正确;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C。12.(2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表示向pH=2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B.表示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表示在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 D.表示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解答】解:A、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的质量会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镁消耗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3.(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气分子 2N2 ;(2)五氧化二磷 P2O5 ;(3)钠离子 Na+ ;(4)表示的微粒是 Cl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2)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钠离子表示为Na+;(4)通过分析核外电子排布可知,圆圈内数字17,所以有17个质子,内外数字相同,所以表示的微粒是Cl。故答案为:(1)2N2; (2)P2O5;(3)Na+;(4)Cl。14.(5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2)人体缺少 碘 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3)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 乳化 作用。(4)用 pH 试纸可粗略测定酸果汁的酸碱度。(5) 聚乙烯 (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可用于食品的包装。【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甲烷;(2)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答案为:碘;(3)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4)用pH试纸可粗略测定酸果汁的酸碱度;故答案为:pH;(5)聚乙烯可制成食品保鲜膜或保鲜袋;故答案为:聚乙烯。15.(4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红棕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Na2CO3 D CO2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其实际应用为 高炉炼铁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 在沙漠地区缺水 ;合金中 可能 含有非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解答】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A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B是碳酸钠,C是水,D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2CO3;CO2;(2)一氧化碳和红棕色固体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其实际应用为:高炉炼铁;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高炉炼铁;(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在沙漠地区缺水;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故答案为:在沙漠地区缺水;可能;16.(5分)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Y2O3约70%,含Fe2O3、CuO、SiO2 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一种工艺如图:(1)氧化钇(Y2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3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Y2O3+6HCl=2YCl3+3H2O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 FeCl3、CuCl2 (填化学式)。(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Y2(CO3)3Y2O3+3CO2↑ 。(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50表示颗粒直径):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 ④ (填实验编号)。【解答】解:(1)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氧化钇中,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Y元素的化合价为+3;(2)氧化钇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Y2O3+6HCl=2YCl3+3H2O;(3)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水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FeCl3、CuCl2;(4)“调pH”时加入碱液先与过量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使溶液的pH增大;(5)碳酸钇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钇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Y2(CO3)3Y2O3+3CO2↑;(6)通过表中的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④。故答案为:(1)+3;(2)Y2O3+6HCl=2YCl3+3H2O;(3)FeCl3、CuCl2;(4)增大;(5)Y2(CO3)3Y2O3+3CO2↑;(6)④。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7.(7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氧气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盐酸 洗的方法,(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①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因为酸也和金属反应;(3)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氧气;盐酸;(3)2NaOH+CO2═Na2CO3+H2O;(4)红;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18.(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①80℃热水的作用是 热源 , 隔绝氧气或空气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2)①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Cu、Fe (填化学用语)。②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ⅱ、ⅲ (填序号)。ⅰ.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ⅱ.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ⅲ.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ⅳ.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ⅴ.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3)在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A.滤液中溶质只有Fe(NO3)2B.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Mg(NO3)2C.滤渣中只有银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解答】解:(1)①80℃热水的作用是一是提供热量,给水中的及铜片上的可燃物加热,二是给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或者空气,以便和空气中的白磷进行对比。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两者的温度相同、都能与空气接触,所以现象差别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2)①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锌,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该溶质就是硝酸锌,说明了溶液中的铜和铁完全被置换出来了,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②ⅰ.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反应的时间短,所以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故正确;ⅱ.由图象可知,生成的氢气相同,则反应的酸相同,则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ⅲ.反应结束后可能一种金属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故错误;ⅳ.由图象可知,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故正确;ⅴ.由图象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镁>铁>银,在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镁反应,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了铁有剩余,硝酸银完全发生了反应,由此可知:A.滤液中溶质含有Mg(NO3)2、Fe(NO3)2,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可知,滤液中﹣定含有Fe(NO3)2和Mg(NO3)2,故B正确;C.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故D正确。故答案是:(1)①热源,隔绝氧气或空气。②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2)①Cu、Fe②ⅱ、ⅲ(3)BD四、计算题(5分)19.(5分)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无 (填“有”或“无”)影响。(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由于是让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借助质量变化求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没有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0g﹣363.4g=6.6g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20gx 6.6g=x=75%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0/3/31 17:58:10;用户:初中校园号;邮箱:wjwl@xyh.com;学号:24424282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作物水稻马铃薯草莓薄荷pH6~74.8~5.55~7.57~8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铁粉,过滤B除去CO2中的CO通入过量O2,点燃C分离氧化铁粉末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D鉴别(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沉淀反应温度/℃608085939393料液浓度/(g/L)303030304040灼烧温度/℃110011001100110011001400氧化钇D50/um6.0021.6535.9938.5635.9961.54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作物水稻马铃薯草莓薄荷pH6~74.8~5.55~7.57~8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铁粉,过滤B除去CO2中的CO通入过量O2,点燃C分离氧化铁粉末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D鉴别(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沉淀反应温度/℃608085939393料液浓度/(g/L)303030304040灼烧温度/℃110011001100110011001400氧化钇D50/um6.0021.6535.9938.5635.9961.5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46)(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本大题共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45)(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本大题共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数理化——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28)(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