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7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71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产生原因。2.通过分析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现象,认识乳化作用和乳化剂,知道溶解与乳化的不同,认识常见的乳化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及其原因。难点:乳化原理及乳化现象。三、教学准备氢氧化钠、硝酸铵、蒸馏水、温度计、汽油、植物油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PPT展示图片。【讲述】“摇摇冰” 是一种即用即冷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有硝酸铵和水,喝的时候将底部的旋钮转一下,使硝酸铵和水混合,罐内饮料就会变成冷饮。【提问】为什么硝酸铵与水混合后,罐内饮料会变成冷饮呢?【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倾听、讨论。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环节二 新课讲解一、物质溶解吸、放热【过渡】我们还用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布置活动】实验桌上有药品和试剂,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提示】实验前,请同学们先画出实验装置图。【交流】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实验方案,并展示实验装置图。【总结】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供同学们参考。【展示】PPT展示实验方案。【强调】注意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布置任务】请记录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并填入下表。【总结】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基本不变。【提问】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是,会有温度的变化呢?【讲述】扩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扩散到水中,这一过程吸收热量(Q吸);水合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这一过程放出热量(Q放);当Q吸>Q放,溶液温度降低;当Q吸<Q放,溶液温度升高;当Q吸=Q放,溶液温度不变;【讲述】“摇摇冰” 饮料夹层的中硝酸铵和水混合后,溶液温度会降低,所以罐内饮料就会变成冷饮。 由一名同学汇报并展示实验装置图,其他同学倾听并进行补充。 阅读参考方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交流各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倾听,并理解。 以实验探究为认识起点,定性认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讲述,让学生理解物质溶解后温度变化的原因。二、乳浊液和乳化现象【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清洗碗碟的时候,常常会向水中加入洗洁精,为什么加入洗洁精能去除油污呢?【过渡】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寻找答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写出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加入5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塞住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现象。3.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讲述】小液滴分散都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征为: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讲述】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都可以使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到水中,形成不易分层的、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乳化作用是将大油珠变为小液滴(仍然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乳浊液。 溶解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溶剂中,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过渡】乳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讲述】(1)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衣物或餐具上的油污。如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剂有肥皂、洗洁精等。(2)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等生产过程中,通过乳化的方法可将各种成分混合得更加均匀。 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观看演示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表格。 倾听、理解并记忆。 倾听、认识和理解乳化现象。 倾听、辨析、比较溶解和乳化的区别。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乳化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两种去除油污过程与原理不同,为下面学习乳化原理及现象奠定感性认识。 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乳化现象。 通过讲述帮助学生认识溶解和乳化的区别。 让学生再次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体现化学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环节三拓展延伸【展示】天然乳化剂。观看PPT拓展学生视野,认识生活中的天然乳化剂。随堂作业PPT展示做题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课堂小结展示PPT22页。倾听并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板书设计课题1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一、 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Q吸<Q放,溶液温度升高 Q吸=Q放,溶液温度不变 Q吸>Q放,溶液温度降低二、 乳化现象概念: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都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到水中,形成不易分层的、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应用:(1)利用乳化现象去除油污。 (2)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生产中都会用到乳化现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2 化学肥料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