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73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73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过程与方法,情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拓展延伸,小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驿路梨花》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在记叙中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进行抒情的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二、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掌握直接写人和侧面写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诵读法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 (一)学习第1-8段。解决第①问。
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课文紧接着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学生齐读有关词句。
明确: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那么,这位热心助人的屋主人是谁呢?为了找这位古道热肠的小屋主人,还发生几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指定学生读9----36段。
(1)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1、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2、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不是。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如果哈尼小姑娘不来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不来送米,我们不修理小茅屋,小屋会是什么情形呢?那多可怕呀!正是从心里想着他人,都想着小茅屋,所以多少年来,小茅屋仍然返回着他的作用。人们到了那里,就像到了家里,既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作者为什么不用《好事》或《小茅屋》为题呢,想想看为什么用《驿路梨花》?课文标题是“驿路梨花”,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照应题目,喻意深刻。
二、跳读课文划出文章的描写梨花的句子。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1、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分别在哪里?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2、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构建这样一幅图画:我们正在蜿蜒的山路中夜行,一弯新月挂在空中,洁白的梨花在微风中摇曳,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还有几只不知名的山鸟在轻轻的叫着。同学们感觉怎样?用一个字概括为(美)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3、齐读最后一段,“处处开”的仅是梨花吗? 明确: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由此可见,题目中的驿路梨花至少有三种含义?①自然界中的梨花 ②梨花姑娘 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4、本文主人公梨花姑娘未出场,但是却使人感到姑娘美好的形象如在眼前,姑娘美好的心灵又是那样感人肺腑,为什么?本文以满山遍野的洁白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可再次指名朗读有关句子及片断);通过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这种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品质,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做事留下的痕迹或对别人产生的影响的方式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称为侧面描写。通过瑶族大爷、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姑娘等来烘托主人公梨花姑娘,正是这些侧面描写使未出场的主人公形象鲜明感人。
出示幻灯片间接(侧面)描写的方式: ①通过别人的口述 ②做事留下的痕迹
五、拓展延伸
从梨花姐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行为上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六、小结全文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传递好,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去做,去关心他人.六、布置作业: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第90页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下面一段文字。梨花来到了梨树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在那香气四溢的梨树丛中,随着一阵悦耳的歌声,哈尼小姑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 板书设计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教学新课,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