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873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展开《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审核:
班级: 小主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4、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时】3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一得: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导入课题:(2分钟)
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从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走近作者:(3分钟)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三、默读课文,完成批注。(10分钟)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15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循环( ) 圣贤( ) 卸却 ( )
悲天悯人( )达guān( )péi礼( )
qì约( ) 监dū( )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3、给各自然段标好序号,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层:(第 段——第 段)
第二层:(第 段——第 段)
第三层:(第 段——第 段)
4、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别号 。
五、抽测。(5分钟)
六、再读课文,熟悉展示课内容。(10分钟)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25分钟)
1、研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最痛苦的是 。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
(3)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A.对他人的责任:
B.对 事 的 责任:
C.对自己的责任:
(4) 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2、研读第四、五段,完成下列问题:
(1)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2)第五段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二、互相讨论,深入探究课文。
1、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什么?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4、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之后,结合导入课文的资料,谈谈你对责任的看法?
第三课时:反馈课
一: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论题: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中心论点:
结论:
二、完成下列练习:
1、循环( ) 圣贤( ) 卸却 ( )
悲天悯人( )达guān( )péi礼( )
qì约( ) 监dū( )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2、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
(1)人生什么事最苦?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都不是。( )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
(3)曾子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到了长成,责任自然而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3、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
(1)这种苦乐循环
(2)这种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