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7讲 语法 试卷 16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8讲 文化常识 试卷 15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0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八年级 试卷 17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1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九年级 试卷 17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2讲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试卷 19 次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9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七年级
展开知识点
把握课内文言翻译、重点字词、内容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巩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2、通译全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的运笔和构思;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全面的掌握课文注释,注意特殊用法。准确、流畅的翻译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拓展思维,利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阅读中的问题。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策略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为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要尽可能把“网”撒得大一些、复习的要点梳理得细一点,在复习的内容上呈现求全求细不遗漏的特点。那么,第二轮复习的关键是对第一轮复习梳理出来的考点进行一个新的整合,使复习的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一、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
所谓整合,就是把复习的重点与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的薄弱点、疑难点予以有机结合。经过第一轮复习的梳理与建构,以往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薄弱点基本暴露出来。对于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考生切不可视而不见,必须牢牢抓住。在确定第二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安排时间、多强化练习,从而通过第二轮有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切实解决这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真正实现新的突破、新的提升。
二、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
所谓融通,是指第二轮复习要打破专题与专题之间的阻隔,通过增强能力、提高素养这根主线,把分散的考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解与练的融通。比如,在语言运用这个专题中,压缩语段和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是两个比较关键的考点,也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考生失分较多的难点。
此外,还可以将答题要点与理解文本进行融通。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需要提升思维能力,要读懂文本,学会有层次、有步骤地读文章,把文本读深读透,更深刻地回答问题。
第9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七年级
1、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察文言文实词、句子翻译、简答题。词的解释都是课文注释里出现过的。所以,无论是解词,还是句子翻译一般以书下注释为主。
2、考试形式是采取同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模式。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同某篇课内文言文想接近或不同,但原则是:材料是课外,考点在课内(即课内出现过的字词和用法),除了会考字词和翻译外,还会考查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文言文简答题复习对策是记住每篇课文的的基本内容要点,文言文简答题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答题时尽量围绕文章的基本内容(主旨句、人物形象句、情感句),再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
4、 由于文言文篇目较多,时间有限,建议复习时不要平均用力,而应重点篇目重点复习。一般来说,近五年(尤其是三年)考过的文言文不会再考,复习时间可以简单一点。限于篇幅,我们只讲解重点文言文,其余非重点可在课后自己快速复习一遍。
中考文言汇编
七年级上
(一)《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1)
谢太傅(2)寒雪日内集(3),与儿女(4)讲论文义(5)。俄而(6)雪骤(7),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8)?”兄子胡儿(9)曰:“撒盐空中差可拟(10)。”兄女曰:“未若(11)柳絮因风(12)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13),左将军王凝之(14)妻也。
【注】
(1)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2)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都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3)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4)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5)文义:文章的义理。
(6)俄而:不久,一会儿。
(7)骤:急。
(8)何所似:像什么。
(9)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10)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11)未若:不如,不及。
(12)因风:乘风。因,趁,乘。
(13)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14)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阅读《咏雪》,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儿子和女儿) 讲论文义(义理)
B. 俄而(一会儿) 即(就是)
C. 内(家庭内部)集 无奕(不可比)女
D. 雪骤(像马一样快) 欣然(高兴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北朝王义庆组织人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B. 咏雪的直接原因是“内集”,“公大笑乐”揭开了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
C. 第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第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D.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y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爱憎分明的家庭气氛。
4.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 元方(6)时年七岁,门外戏(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8)?”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9)!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0)。”元方曰:“君与家君(11)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12)之。元方入门不顾(13)。
【注】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玩耍。
(8)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9)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1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牵引。
(13)顾:回头看。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与友期行 期:________
②去后乃至 去:________
③尊君在不 不:________
④下车引之 引:________
⑤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前后半句各标一处)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 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注】
(1)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皋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3)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4)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5)温(yùn):生气,恼怒。
(6)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7)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曾子(前506——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9)吾(wú):人称代词,我。
(10)日:每天。
(11)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12)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3)忠:竭尽自已的心力。
(14)信:诚信。
(15)传: 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7)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8)惑:迷惑,疑惑。
(19)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20)耳: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1)从心所欲:顺从意思。
(22)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2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4)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5)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6)于:介词,对,对于。
(27)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28)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9)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0)川上:河边。川,河流。
(31)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 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32)三军:指军队。
(33)夺:改变。
(34)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35)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36)笃(dú)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37)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38)仁:仁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
(乙)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我师焉 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此之谓乎
B.不逾矩/老翁逾墙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卒获有所闻
D.可以为师矣/俯身倾耳以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1)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告诫、劝勉,子,一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5)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8)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9)广才:增长才干。
阅读《诫子书》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
(1)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溜川(今属山东湘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2)屠:屠户。
(3)止:仅,只。
(4)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5)投以竹:把骨头投给狼。
(6)从:跟从。
(7)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8)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9)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10)顾:看,视。
(11)积薪:堆积柴草。
(12)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3)池:解除。卸下。
(14)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15)少(shǎo)时:一会儿。
(16)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7)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8)久之:时间长了。
(19)瞑(míng)闭上眼睛。
(20)意暇其:神情很悠俐。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1)暴:突然。
(22)润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润,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3)隧人: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4)尻(kāo))屁股。
(25)假寐:假装觉。寐,睡觉。
(26)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7)點(xiá):狡猾。
(28)顷刻:一会儿。
(29)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30)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文言文《狼》,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B. 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
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
(1)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3)溉(gài)汲(jì):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6)道:讲述。
(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
(1)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杞,周朝诸侯国。《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亡(wú):无,没有。
(3)晓:告知,开导。
(4)积气:聚积的气体。
(5)若:你。
(6)行止:行动,活动。
(7)奈何:为何,为什么。
(8)只使:纵使,即使。
(9)中(zhòng)伤:伤害。
(10)积块:聚积的土块。
(11)四虚:四方。
(12)躇(chù)步趾(cī)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13)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阅读《杞人忧天》,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因往晓之:________
②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③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3.请写出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七年级下
(一)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3)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语气词,后写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孙权劝学》)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划线“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焉
A.复到舅家问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二)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
(1)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陈康肃公:即陈尧咨,字嘉谟,溢号康肃,阆(làng)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北宋官员。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jīn):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7)睨(nì):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hàn)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10)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1)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12)安:怎么。
(13)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14)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5)覆:盖。
(16)徐:慢慢地。
(17)杓:同“勺”。
(18)沥之:滴入(葫芦)。沥,下滴。之,指油。
(19)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而钱不湿
C.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手熟尔。
②以我酌油知之。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写了陈康肃公射箭的技艺高超。
B. 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 本文中陈康肃自信,卖油翁自大。
D. 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5.卖油翁和陈康肃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三)短文两则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
(1)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请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14)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课文《陋室铭》,完成各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 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 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
(1)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蕃(fán):多。
(3)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4)独:只。
(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至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6)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7)染:沾染(污秽)。
(8)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9)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10)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11)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12)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3)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4)焉:语气词。
(15)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6)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17)鲜(xiǎn):少。
(18)同予者何人:像找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9)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划线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四)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
(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yún)(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gān):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pí):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竞:终了,最后。
(9)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10)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柿(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4)湮(yān):埋没。
(15)颠:颠倒、错乱。
(16)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7)河兵:巡河,护河的土兵。
(18)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9)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20)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1)坎穴:坑洞。
(22)不已:不停止。
(23)遂:于是。
(24)溯(sù)流:逆流。
(2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实词。
①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
②湮于沙上 湮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
①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________
②沿河求之 , 不亦颠乎? 之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1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九年级: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1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九年级,文件包含第11讲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九年级教师版docx、第11讲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九年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0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八年级: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10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八年级,文件包含第10讲课内文言文阅读之八年级教师版docx、第10讲课内文言文阅读之八年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7讲 语法: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7讲 语法,文件包含第7讲语法教师版docx、第7讲语法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