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三、教学难点:
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课前来玩一个飞花令,今天的关键词是“雨”。
2. 好一个“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诗,谁想读?
(二)品读诗句,感受西湖雨天之美
3. 都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我感觉这两句诗中画面感十足。我忍不住也想读一读。下面请你们听老师来读读这两句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 真可谓是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啊!我们可不可以给你脑海中的画面,概括成两幅图?你想怎么起名字?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5. 所以,每幅图里主要描写的景物是什么?云和雨
6. 这云是什么样的云?这雨又是什么样的雨呢?是哪些词带给你了这么丰富的感受?
7. 云是什么样的云?
A.“黑” 天空中布满了乌云,也说明此时是阴天。【板书:阴】
B.一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有什么特点?富有动态。看到这样的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此时的天空?
D.那你能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
黑云翻墨,越翻越黑,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8. 雨是什么样的雨?
A.“白”说明雨下得特别大。
B.“跳珠”跳动的珠子,也是动态的画面。
C.“乱”你想到哪些词?说明什么?
D.你想用那些词来形容一下,这场雨?
E.那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白亮亮的雨点,你拥我挤,纷纷乱跳进船舱。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
所以这两句诗,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应该怎么样?那你来试一试!
9. 我们把这两句诗,放在一起,你品品这两句诗之间有什么关系?
A. "黑云”和“翻墨”,“白雨”和“跳珠”之间是什么关呢?所以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板书:比喻】
B. 严整的对仗关系。【板书:对仗】
C. 从作者的观察视角上看,是从上到下。描写的景物也是有远有近【板书:有远有近】
D. 时间上是从阴到雨,【板书:雨】先后的关系。自然流淌,亲切顺滑,一气呵成,所以读者很容易就顺着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路跟下去,就会忽略这两句原来是这么对仗工整,这才是最高明的技法。显绚烂于平淡,化腐朽为神奇!诗人厉害吗?
(三)揭示诗题,介绍作者
10. 你要是知道他是在什么状态下写成的这首诗,你就会更佩服他!你们知道吗?其实此时已经怎么样了?你是从哪知道的?没错这首诗的题目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想找个同学来读读这个题目。谁想试试看?【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1.怎么能把这个题目里的停顿读好呢?就是要明白题目的意思,谁试着来说说看?
12. 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A.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也就是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这是什么季节?夏天的雨在你印象里有什么特点?
B. 地点:望湖楼 望湖楼非常有名,在西湖昭庆寺前,五代时吴越王钱俶所造。
C. 事件:喝酒作诗 书法有醉书,武术有醉拳,诗人酒过三巡,却依然出口成章,一气呵成,一下写下了五首绝句。我们书中选的只是其中的第一首。怎么样,孩子们,是不是更觉得诗人了不起?
13.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们对他有所了解吗?【板书: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父亲是苏洵,弟弟是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唐宋总共八大家,苏氏父子就占了三席。苏轼早年就喜欢读诗书,做文章。在他二十岁应举时,深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说“要放此子出以头地”,苏轼可谓是一举成名。
苏东坡的一生都在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是宋代最伟大的诗人,是政论家,是史论家,是生活艺术的博雅通人,是宋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后来九百年的中国人最为倾慕的精神偶像。
陈寅恪先生说:“中国文化以宋为顶峰。”林语堂先生说:“宋代文化以东坡先生为巅峰。”苏东坡的高尚可以鼓舞仁人志士,苏东坡的优美可以陶冶文人墨客,苏东坡的智慧可以滋养黎民百姓。
14.在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东坡先生35岁。此时的他因为与变法派的冲突,自请外调,在杭州任通判已经半年多了。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政治斗争非常的残酷,非常的惨烈,当他远离了京城的政治斗争,心情慢慢地平复了。时间是治愈心灵创伤的最好的医生。当心情平复之后,生活也渐渐悠游自在,某天在西湖游览,喝酒助兴,趁着酒醒微醺,大诗人东坡先生一口气写了五首七绝。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了这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四)品读诗句,感受西湖晴天之美
15. 下面让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按着时间顺序往下看,转瞬间,天地间又换了一副全新的图景。“卷地风来忽吹散”我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其他同学想象一下,透过这句诗,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6. 多么精彩丰富的画面啊!那这句诗可以怎么概括?风吹雨散图
17. 所以,这幅图主要描写的景物是什么?风
18. 这风有什么特点?
A.“卷地”说明什么?
B.“吹散”吹散了什么?
C.“忽”什么意思?其实“忽”字入诗是很常见的。你能想到带有忽字的诗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发现没有,忽给诗人带来的大多数是怎样的感受?这种感情同样带给了我们的诗人苏轼。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
你能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吗?
风来得那样急,那样突然,吹散了乌云,吹散了雨点。给苏轼带来了怎样的惊喜的画面呢?
19. 望湖楼下水如天。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可以如何概括?水天相映图 这幅图的主要描写景物是什么?湖水
20.此时的天空放晴了!【板书:晴】多么空灵清澈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陶醉,钟爱西湖的⼤诗⼈苏轼⼜⼀次醉了,这回他是醉还仅仅是喝醉了吗?陶醉在了西湖的景色之中。
21.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一同醉心在雨后放晴的西湖美景之中吧!
22.“望湖楼下”什么意思?在诗句的最后点明试题,作者的诗情在率性挥洒之后,又严谨地收束回来。
23.“水如天”又是什么意思?也很简单是不是?
24. 这句诗写得极为精简,极寻常,但是与前面所有风来雨去的场景结合起来,它有一种特别的安详在里面。整首诗可谓是有动有静。【板书:有动有静】几分钟前,天是怎样的?湖水是怎样的?现在呢?天空乌云密布,湖水波澜滚滚,天地之间一片浑浊。突然之间,天空突然变得清澈,湖水重新变得宁静,清阳之气上扬,重浊之气下沉,水天重新交相辉映,那是一份多么别样的惊喜与安详啊!
(五)体会诗情,升华诗意
25. 尤其是联想到东坡先生这段时间的人生经历,当他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会作何感想?
26. 这份安详里有他刻意的超脱,任他风狂雨骤,任他政坛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这首诗既是完整刻画了一场夏季暴雨的来去过程,也是完整展现了东坡先生被贬谪之后内心从风起云涌到波澜不惊的政治心路历程。一切的一切,绚烂归于平淡,狂乱化为安宁。
27. 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一首一气呵成的小诗,四句诗四幅图,从阴到雨又到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再来感受一下东坡先生的安详与超脱。
28.前面我们说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共是有五首,文学评论家认为第五首诗可以作为第一首诗的注脚,我们一起来看看。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29. 大意是说我没能归隐山野就在杭州这一边做官一边散心吧,我希望在这里获得长久的闲适生活,我本来就是无家之人,父母都去世了,不如就待在杭州,老家那没有这么好的湖山啊!这里我们更能看到苏东坡对朝廷政事的逃离,对杭州湖山的陶醉。同时他也提及了一个日后他常常思索的问题,那就是人生真正的家乡在哪里?后来经历了更多的贬谪之苦之后,他在晚年给出了一个精彩的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苏东坡对一切人生路上的追求者和迷惘者最好的启迪和慰藉。人生在世,但求安心。安心是福,安心是家!
30.我们的大诗人苏东坡,他擅长在无常的世事面前找到人生的定力,在冷漠的环境中找到生命的温暖,在破碎的现象中找到圆融的本意,在激烈的被谬中找到天然的和谐。所以我们读苏轼的诗,不仅要赏析他的文采,他的思想,更要从他的人生观入手,学他的人生智慧,感受他人生的美学!
31. 作业:读一读苏轼写西湖的其他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特别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每一句诗都运用了想象补白的方法,去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同时本节课,我打破了先讲诗的题目作者写作背景,再讲诗句情感的传统模式,通过游戏导入,自然引出前两句诗句,再吸引着学生的关注力到诗的题目作者写作背景之上,一首古诗的后面就有一段历史,这使得这些文字的生命力更显苍劲,这样才能做到了一步一步引人入胜,从而打破了“人诗分离”的僵局,真正做到了“人诗合一”“知人论世”“知人论诗”。让学生自认而然地触摸诗词,突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教学瓶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关于备课。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想清楚自己真正要传达给学生些什么东西。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搜集了很多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被“此心安处是吾乡”深深地打动了,一下子就热泪盈眶。我很想把自己的感动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因此我在诗词的讲解过程中注意到了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关注苏轼的文采思想,再到关注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上,希望他们今后在对人生漫长执着的追求探索与迷茫时刻,真的有可能从中汲取到哪怕一丝的力量。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导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再读课文,出示资料,转换角色,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诗词铺垫,导入新课,诵读古诗,粗知诗意,想象画面,探究诗情,链接资料,启迪人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